• 应对流感中医药来支招 江西省防治《方案》推荐连花清瘟等药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发病具有季节性,也可全年流行,人群普遍易感。为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保障人民群众健康,1月22日,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江西)、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组织专家制定的《2025年江西省流行性感冒中医药防治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发布,推荐连花清瘟等中成药用于成人流感治疗,并给出中药代茶饮预防、方药预防、生活起居预防等建议。《方案》指出,流感潜伏期一般为1~7天,多为2~4天。多以恶寒、发热、头痛、身痛、全身不适起病,体温甚至可达39~40℃,伴有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颜面潮红、眼结膜充血等表现,部分患者症状轻微或无症状。流感病毒感染可导致慢性基础疾病加重。《方案》显示,对于成人临床表现为高热,咳喘,痰粘、痰黄、咯痰不爽,口渴喜饮,咽痛,目赤,舌质红,苔黄或腻,脉滑数的热毒袭肺证,应以“清热解毒,宣肺化痰”为治法,常用中成药有连花清瘟胶囊(颗粒)。据悉,连花清瘟上市20年,其对于流感等病毒类呼吸系统传染病治疗的有效性,从基础到临床形成了完整证据链。基础研究方面,国内多家权威科研院所研究证实,连花清瘟可以明显抑制甲型流感病毒H1N1、H3N2,乙型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多种病毒。2009年北京佑安医院等9家三甲医院联合开展的“连花清瘟治疗甲型H1N1流感循证医学研究”证实,连花清瘟在降低甲流患者疾病严重程度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可显著缩短甲流患者发热、咳嗽、肌肉酸痛、乏力、头痛等流感症状持续时间。“中药连花清瘟治疗流行性感冒研究”荣获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医药预防方面,《方案》指出,素体虚弱,易感冒者可用“太子参3g、黄芪3g、防风3g、藿香

  • 立冬寒意浓,男性“腺”状需呵护

    立冬的脚步悄然而至,冬日在带来寒冷的同时,也给男性朋友的前列腺健康带来了无形的威胁。前列腺炎症仿佛一位潜伏的猎手,静静地等待着每一个疏于防范的时刻。其实,只要我们掌握了科学的防治策略,就能在这场冬日较量中占据主动,让冬天不再成为它的“难熬之季”。冬季前列腺炎症为何易发?血液循环减缓:冬季气温低,人体为了保暖,交感神经会变得更加兴奋,导致前列腺体收缩,腺管和血管扩张,形成慢性充血。这不仅影响前列腺液的正常排泄,还可能让前列腺炎“卷土重来”或症状加重。生活习惯变化:寒冷的天气让人更愿意宅在家里,久坐不动成为常态。这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的行为,会压迫前列腺,影响局部血液循环,从而增加前列腺炎的风险。同时,冬季人们倾向于更多地饮酒、吃辣来驱寒,这些习惯同样会刺激前列腺充血、水肿,诱发前列腺炎。病原体更易滋生:冬季室内活动多,空气流通不畅,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更容易滋生和传播。一旦男性的泌尿系统受到感染,这些病原体便可能“顺流而上”,侵入前列腺,引发前列腺炎。免疫力下降:冬季日照时间短,人体生物钟和内分泌系统可能受到影响,导致免疫力下降。这对于前列腺来说可不是个好消息,会让前列腺炎复发的可能性增加。如何有效防治前列腺炎?调整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久坐,定期起身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同时,减少饮酒和辛辣食物的摄入,减轻对前列腺的刺激。物理治疗辅助:温水坐浴和适当的前列腺按摩,是缓解前列腺炎症状的有效方法。温水坐浴能改善盆腔血液循环,减轻前列腺充血;由专业医生进行适当的前列腺按摩,则能促进前列腺液排出,缓解炎症。科学药物治疗: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相关药物进行治疗,比如夏荔芪胶囊。这款药物具有健

  • 立冬:天冷“心”不冷,心衰患者的冬季护“心”贴士来了!

    立冬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冬季的开始。寒冬来临,气温下降,心衰患者千万不要忽视气候带来的这些影响。1.心脏负荷增加立冬后气温明显下降,当人体暴露在寒冷环境中时,体表血管会收缩。对于心衰患者来说,这会导致心脏后负荷增加。心脏需要克服更大的阻力来将血液泵出,就像一个水泵要把水抽到更高的地方,阻力增大时就需要更用力,这种额外的负担可能会加重心脏功能的衰竭程度。2.氧气输送能力下降立冬前后气压常常会发生变化。较低的气压可能会使空气中的氧分压降低,心衰患者本身心脏泵血功能差,氧气输送能力有限。气压降低会进一步减少氧气摄入,使患者容易出现缺氧症状。3.易发生呼吸道感染立冬后空气湿度下降,空气变得比较干燥。而干燥的空气可能会刺激呼吸道,导致呼吸道黏膜干燥、分泌物黏稠,心衰患者很容易增加呼吸道感染的风险。一旦发生呼吸道感染,会引起身体的炎症反应,使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而且还会影响肺部的气体交换功能,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心衰症状恶化。因此,冬季来临,建议心衰患者这样做好防护,呵护“心”健康。1.注意保暖寒冷的气温会使血管收缩,因此心衰患者要注意适时增添衣物,出门时务必穿戴暖和,帽子、围巾、手套一样都不能少。尤其要注意保护好头部和四肢,因为这些部位的血管丰富,热量散失快。在室内,也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可使用暖气或空调,但要注意室内空气的湿度,避免过于干燥,可以使用加湿器来保持空气湿润,减少呼吸道的不适。2.合理调整饮食冬季人们往往倾向于食用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来抵御寒冷,但心衰患者需要严格控制盐和脂肪的摄入。高盐饮食会引起水钠潴留,使患者水肿症状加重,增加心脏负担。每日的盐摄入量应控制在较低水平,尽量

  • 立冬后,心律失常患者如何应对寒冬挑战?

    随着立冬的到来,全国大部分地区开始迎来寒冷的天气。对于心律失常患者来说,这段时期尤为关键,因为寒冷的天气往往会让病情变得更为复杂。心律失常,作为心血管疾病的常见类型,其发病与季节的变换紧密相连,特别是冬季的寒冷气候,更容易导导致病情反复或加重。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跳动的频率或节律出现异常。这种异常可能导致心慌、气短、胸闷、失眠、乏力等不适症状。在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引发其他心脏问题,甚至导致猝死。冬季的寒冷会刺激人体的末梢血管,使其收缩,进而增加心脏的工作负担,从而更容易诱发或加剧心律失常。因此,在这个季节,患者需要特别注意病情的控制和身体的保暖。在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方面,除了传统的西医药物外,中药制剂也为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比如获得了国内外众多权威指南与专家推荐的参松养心胶囊。参松养心胶囊由12味中药材组成,人参、麦冬、山茱萸、丹参、炒酸枣仁、桑寄生、赤芍、土鳖虫、甘松、黄连、南五味子、龙骨等,对于快速性心律失常和缓慢性心律失常都能治疗,双向调节心律,让心跳不快不慢不乱。组方中的人参大补元气,酸枣仁安神助眠,能显著改善心慌、气短乏力、失眠多梦等心律失常症状。需要注意的是,心律失常患者在药物治疗时需严格遵循医嘱,不可随意增减剂量或停药。此外,药物的使用还需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如病情、年龄、体质等因素进行调整。除了药物治疗外,心律失常患者在冬季还需注意以下四个方面:1、保暖防寒:外出时务必穿戴足够的保暖衣物,特别是手部、头部和面部,以防寒冷直接刺激,诱发心律失常。2、合理饮食:饮食应以清淡、营养为主,远离辛辣刺激性食物,控制脂肪和胆的摄入,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3、适量运动

  • 十一假期人从众,京万红提醒大家注意这些“磕碰伤”高发时刻!

    每到十一黄金周,各大热门城市、景区、网红打卡地都是一派人从众、拥挤不堪的景象。虽然网络上一直有“旅行就是从你待腻了的地方到别人待腻了的地方”的说法,但每逢假期,被困于格子间的人们,还是会义无反顾的背起背包,冲向诗和远方。十一假期人从众,拥挤、磕碰在所难免十一假期,人们纷纷走出家门,享受难得的假期。然而在欢乐的氛围中,也隐藏着一些容易导致磕碰伤的情况。一、旅游景区人潮拥挤十一假期是旅游的高峰期,各大景区往往人满为患。在拥挤的人群中,人们摩肩接踵,很容易发生碰撞。尤其是在热门景点的狭窄通道、观景台等地,游客们为了拍照或欣赏风景,常常会挤在一起,稍不留意就可能被旁边的人撞到,或者自己不小心撞到周围的物体,从而导致磕碰伤。二、户外运动意外频发很多人会选择在十一假期进行户外运动,如登山、骑行、露营等。这些活动虽然充满乐趣,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在登山过程中,崎岖的山路和陡峭的山坡容易让人滑倒或摔倒,从而造成磕碰伤。骑行时,如果路况不好或者车速过快,也可能发生意外,导致身体与自行车或周围的物体发生碰撞。露营时,搭建帐篷、搬运物品等过程中,也可能因为不小心而撞伤自己。三、交通出行状况复杂十一假期,无论是公路、铁路还是航空,交通都非常繁忙。自驾或乘坐交通工具时,可能也会出现磕碰伤等意外情况。四、商场购物热闹非凡十一假期也是购物的好时机,各大商场都会推出各种促销活动,吸引着众多消费者。商场里人流量大,尤其是在促销柜台、电梯口等地方,人们容易推挤导致磕碰伤。这些小伤小痛虽不严重,却也会给身体健康造成影响,给美好的假期带来烦恼。假期旅游我们可能不会随时身处城市之中,因此建议您可以随身携带一支外伤药膏,

  • 防治夏季多发疾病—热感冒

    刚过小暑,高温、高湿的天气逐渐成为常态,这样的环境不仅让人感到闷热不适,还可能引发健康问题,尤其是“热感冒”。热感冒,顾名思义,是指在炎热天气下因人体调节功能失衡、内外温差大或过度贪凉等因素导致的感冒。本文将介绍热感冒的成因、症状、预防及治疗方法,帮助大家科学应对。一、热感冒的成因温差过大:室内外温差大,频繁进出空调房与高温室外环境,身体难以适应温度骤变,导致免疫力下降。过度贪凉:长时间使用空调或食用大量冷饮、冰镇食品,会使身体处于寒冷状态,影响正常排汗功能,体内热气无法及时排出,形成“内热外寒”的体质。湿度影响:高湿度环境有利于病毒和细菌的滋生与传播,增加了感染的风险。过度劳累:夏季昼长夜短,人们容易熬夜或过度劳累,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易受病毒侵袭。二、热感冒的症状热感冒的症状与普通感冒有所不同,主要表现有发热:体温可高达38℃以上,但患者常感到恶寒、无汗或少汗。头痛、身痛:由于体内热气郁积,常伴有头痛、全身肌肉酸痛等症状。咽喉不适:喉咙肿痛、干燥,有时伴有咳嗽、咳痰。其他症状:如鼻塞、流涕(初为清涕,后转黄稠)、口渴欲饮、小便短赤等。三、热感冒的预防合理调节室温:使用空调时,室内外温差控制在5-7℃为宜,定时开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避免过度贪凉:适量食用冷饮,避免长时间直吹风扇或空调,尤其是出汗后立即进入低温环境。保持充足水分:多喝水,以补充因出汗而流失的水分,促进新陈代谢,有助于排出体内热气。均衡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增强身体免疫力。同时,注意避免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适量运动:选择适合夏季的运动,如散步、瑜伽等,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大量出汗而耗损体

  • 暑期游玩,如何预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暑期游玩,是学生们放松身心、享受生活的最佳时机。然而,旅行中也存在感染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风险。这些疾病不仅会影响我们的健康,还可能破坏我们的旅行计划。那么,在暑期游玩时,我们应该如何预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呢? 一、了解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如感冒、流感、咽喉炎等,通常是由病毒或细菌引起,并通过飞沫或接触传播。暑期游玩时,由于人群密集、环境复杂,感染风险增加。 二、做好预防措施 1、提前了解目的地天气情况 出行前,了解目的地的天气情况和空气质量,准备相应的衣物和防护措施。 2、接种疫苗 根据目的地疫情和常见疾病,提前接种疫苗,如流感疫苗,以建立免疫屏障,降低感染风险。 3、保持个人卫生 勤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公共设施后和进食前。保持口腔卫生,定期刷牙和漱口,减少口腔细菌滋生。 4、保持社交距离 在人多的地方,尽量保持一米以上的社交距离,避免近距离接触。 5、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适当锻炼,保持充足睡眠和合理饮食,提高身体免疫力。 6、佩戴口罩 在人群密集或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如公共交通工具、景点等,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阻挡飞沫传播。 7、注意卫生 选择卫生条件良好的住宿地点和餐厅,避免食用不洁食物,保持房间通风。 三、做好自我检测,及时治疗 在游玩过程中,我们应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一旦出现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对症药物如连花清瘟,进行治疗,避免病情延误。该药是在中医络病理论指导下研制的中成药,其组方结合了清热、解毒、辛温、通腑、芳化、扶正的药物,具有清而不过凉、温而不助火、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的特点。其中含有的广藿香,其性辛散发表而不竣烈,微温

  • 南方暴雨“持续上线”,这些疾病不得不防

    南方暴雨持续肆虐,对人们的生活和健康构成了双重威胁。中央气象局发布最新预告,预计今明两天,长江中下游地区将迎来持续的强降雨天气,南方多地降雨量甚至突破了历史记录。面对这样的极端天气,我们不仅要采取有效的防雨措施,更需要警惕暴雨可能引发的健康问题。以下是一些重要的预防措施和建议,以帮助大家在暴雨过后保持健康。一、呼吸道疾病暴雨过后,空气湿度大,气温变化无常,为细菌和病毒的滋生提供了有利条件。此时,人体的呼吸道黏膜容易受到刺激,抵抗力降低,容易发生感冒、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防治措施:1.增强体质:加强锻炼,提高身体免疫力,是预防呼吸道疾病的基础。2.保持室内通风: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细菌滋生。3.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用脏手触摸口鼻眼,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4.合理饮食:饮食要以清淡为主,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绿叶蔬菜等,有助于增强免疫力。5.佩戴口罩:在人群密集或空气不流通的环境中,佩戴口罩可以有效减少病毒传播。6.用药治疗:如患者出现发热、咳嗽、鼻塞、流涕等症状时,应及时服用对症药物治疗,如连花清瘟。该药具有广谱抗病毒、抑菌抗炎、调节免疫等药理作用,可有效治疗感冒、流感等多种呼吸道疾病。二、皮肤病暴雨过后,地面积水增多,容易滋生蚊虫和其他害虫。同时,潮湿的环境也是皮肤病如湿疹、痱子的诱因。防治措施:1.清理积水:及时清理家中及周围的积水,减少蚊虫滋生。2.穿长袖长裤:在户外活动时,尽量穿长袖长裤,减少皮肤暴露。3.使用防蚊用品:在暴露的皮肤上涂抹驱蚊液或使用驱蚊器,减少蚊虫叮咬。4.保持皮肤清洁:勤洗澡,勤换衣服,保持皮肤清洁干燥。5.使用抗过敏药物:对于已经出现皮肤症状的人群,可以

  • “春咳”高发期 针对病因科学应对

    中国天气网讯发布最新消息,4月6日至7日,江南南部、广东、广西北部等地强降雨仍将持续。气温方面,全国整体向暖,尤其是北方升温步伐急促,预计未来三天,东北、华北一带气温还将陆续创新高。近期天气多变,同时也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不少人一不小心就“中招”,咳咳咳不停,让人感到十分困扰。那么,面对这种情况,大家该如何应对呢?首先来分析一下导致“春咳”的原因。春季气温多变,逐渐回暖,病原微生物繁殖速度加快,加之气候尚不稳定,昼夜温差较大,容易感冒受凉,进而诱发咳嗽。此外,春季多风,空气中多含有花粉、尘螨、灰尘等过敏原,人体呼吸道容易受到冷空气和过敏原刺激,出现咳嗽、咳痰症状,尤其是儿童、老人和体质较差的成年人。因时逢春天,又将其称之为“春咳”,对此,明确病因,科学防治尤为重要。如果是由于过敏所致的咳嗽,应及时遵医嘱服用抗过敏药物进行治疗,若由呼吸道感染引起,建议及早服用对症药物进行治疗,比如临床常用的止咳化痰药连花清咳片。该方是在中医肺络证治理论指导下研制的创新中药,具有宣肺泄热、化痰止咳的作用。其中含有的开宣肺气、祛痰宽胸,利于排出肺中壅滞的热痰;甘草甘润平和,可补益肺气、润肺止咳,麻黄、杏仁具有中枢性镇咳的作用,双效止咳能发挥更快更佳的效果。此外,临床研究证实,服用连花清咳片当天咳嗽咳痰就能明显缓解,并且能够阻断气道炎症,减轻气道内的炎症因子释放,减少痰液分泌、降低痰液粘度、促进气道内的痰液清除,具有显著疗效。咳嗽患者日常也应注意以下措施,帮助缓解咳嗽咳痰症状。(1)注意保暖。春季气温起伏不定,稍不注意防护就容易引起感冒后咳嗽,并且冷空气的刺激也会加重咳嗽症状,因此大家日常要做好保暖,根据天气变

  • 贾振华教授:构建肺络病证治理论防治呼吸系统疾病发挥重大作用

    3月27日,“络病理论体系构建及其转化应用成果发布会”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络病专委会、抗衰老专委会共同主办,围绕络病理论体系传承、创新、转化所取得的重要成果作公开发布。会上,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医药研究院贾振华教授作《肺络病证治指导病毒类呼吸系统传染病防治研究》报告时指出,以肺络病证治理论揭示新冠病毒感染传变规律,连花清瘟、连花清咳作为肺络病证治研究与创新转化成果,科研证据翔实,临床价值显著,在防治呼吸系统传染病领域,产生重大国际学术影响,发挥重大疫情防控作用,显著提升了中医药国际影响力,推动了中医药国际化进程。 贾振华教授作题为《肺络病证治指导病毒类呼吸系统传染病防治研究》的报告。肺络病证治指导,为呼吸系统疾病防治提供新策略 “疫,民皆疾也”。在中医学理论中,疫病被认为是具有强烈传染性的邪气所致疾病。进入21世纪后,近20年新发病毒类呼吸系统传染病平均每5年就会爆发一次。“西汉至清末,两千多年间发生过300余次疫病流行,约每6年发生一次,和近20年的呼吸系统传染病发病频率是一致的。”贾振华教授指出,“疫病发生时,古人借助中医的有效预防和治疗,中华民族在有限的地域和时间内控制住了疫情蔓延,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传承创新两千年中医药抗疫历史经验对于应对疫病威胁具有重大意义。”病毒性呼吸系统传染病属于中医“新病入络”范畴,由此拓展创新了呼吸道疾病的防治方案。循行于肺的脉络为肺络,贾振华教授构建肺络病证治理论,系统解析肺络、肺之气络、气道、血络概念内涵,揭示了呼吸系统疾病“气络-气道-血络”传变规律,明确了“气络-气道”传至血络关键驱动因素疫毒、毒热、痰阻,提出系统阻断新策略“首重病因、疫毒早

  • 支气管炎高发季来了,咳嗽不停如何应对

    进入春天以后,气温忽高忽低,加上时常刮风,和空气中弥漫的很多漂浮物,支气管炎也进入了高发季,咳嗽声成了不少人的日常。面对频繁的咳嗽,如何有效地应对呢?本文就针对支气管炎高发季咳嗽不停如何应对给出一些小建议,助您度过一个健康的春天。支气管炎的原因有很多,包括病毒细菌感染、过敏以及长期吸烟等,这些因素会刺激支气管黏膜,导致炎症反应,从而引发咳嗽咳痰等症状。在春秋高发季节,由于外界环境的变化,人体的防御机制可能会受到影响,使得支气管炎的症状加重。因此为了有效应对支气管炎所致的咳嗽问题,首先需要加强个人防护。建议有支气管炎病史的人群在高发季节尽量减少外出,必要出行时正确佩戴口罩,远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避免烟尘和有害气体的吸入;室内也要定时通风换气,保证空气流通,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空气干燥时适当使用加湿器调节室内湿度,以缓解呼吸道干燥;另外,感冒后也容易诱发支气管炎症加重,因而还要做好防寒保暖,谨防感冒。对于症状明确的患者,及时用药也很关键,比如临床常用的止咳化痰类中成药连花清咳片。近日召开的第二十届国际络病学大会呼吸疾病论坛上,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呼吸科主任李光熙教授在学术报告中也对连花清咳片的作用机制、临床效果等进行了评价,“连花清咳片具有'清肺化痰,高效止咳'的作用特点,有助于减少痰液生成、降低痰液粘度、促进痰液排出,可以有效解决呼吸系统感染疾病中痰液阻滞气管,影响肺之通气换气功能的临床难题”,“临床研究验证连花清咳在急性支气管炎、新冠病毒感染、AECOPD等呼吸系统疾病咳嗽咳痰症状具有改善作用,并提高疾病治疗率”,可见连花清咳片不仅对于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引发的咳嗽症状具有良好治疗效

  • 四季中冬季血糖水平最高,金芪降糖片提醒糖友注意这几件事冬季更健康!

    冬季由于天气寒冷,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也会出现波动,往往要比春秋两季高。《中国药物与临床》杂志的一项研究指出,每年8月,血糖值开始上升,冬季1、2月血糖值最高,为糖尿病高发期。那么,在冬季糖尿病人群应该如何保持血糖健康呢?虽然冬季血糖容易波动,但糖友们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这几件事,也可以保持血糖健康!1. 控制饮食冬季寒冷我们需要更多的热量来御寒,所以往往胃口大开,但吃得多并不适合糖尿病患者。冬季更要做好饮食控制,糖友可以规划好一天摄入食物的总热量,然后根据总热量制定食谱,按照食谱去吃,这样不会出现热量超标的问题。2. 做好身体保暖天气寒冷,人体就会分泌大量肾上腺素等升糖激素来御寒,从而导致血糖升高。因此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应注意防寒保暖,注意天气变化,气温较低时尽量减少外出,以避免温差引起的血糖波动。3. 注意控制情绪激动的情绪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促使肝脏中的糖原释放进入血液,而导致血糖水平升高。因此,糖尿病病人在冬季,注意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影响血糖。4. 适当运动寒冷的冬季糖尿病患者也应该保持适当的体育锻炼,运动也是糖尿病综合治疗的重要措施,适当的运动可以刺激胰岛素分泌,可以调节血糖水平,稳定病情。5. 注意血糖监测冬季血糖不稳,更要密切监测血糖水平,除了空腹和餐后的手指血糖,也要定期去检测“糖化血红蛋白”,这样更有利于了解近三个月来的平均血糖水平,更有利于医生进行判断。另外,除了这些物理控糖措施以外,糖尿病患者还要按时服用降糖药物控制血糖水平。像糖友熟知的金芪降糖片,它采用黄连、黄芪、金银花三种纯中药成分,具有清热益气的作用,对症使用有助于改善轻、中型2型糖尿病引起的口渴喜饮、易饥多食、气短

  • 耿立梅教授:深度解析中医药两千年战疫经验,应对呼吸道传染病有良策

    最近20年来,从2003年非典疫情到2009年甲型H1N1流感疫情,再到近三年的新冠疫情,不断出现的突发流行性呼吸道传染病,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安全,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在抗击非典、流感、新冠等呼吸道病毒感染期间,一直都有中医中药的参与,充分发挥其治疗优势,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做出了突出贡献。事实上,中医抗击此类呼吸道传染病,已有两千多年历史。这一类疾病在中医中归属“疫病”,根据《中国疫病史鉴》记载,我国自汉代以来2000多年来发生的疫病有300多次,由于中医的有效预防和治疗,控制住了疫情蔓延,得到了较好救治。那么,中医药为什么在每一次战疫过程中,都能发挥很好的作用,取得良好效果呢?针对这个问题,在近期举办的第二十届国际络病学大会呼吸疾病论坛上,河北省中医院呼吸一科主任医师耿立梅教授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讲解。一、注重经验积累、理论总结首先,耿立梅教授表示,正是因为有过如此频繁的疫病流行,“中医中药在抗疫当中积累了非常多的经验还进行了理论的总结,像我们中医典籍《伤寒论》,距今已经将近2000年的历史了,还有明代时期的《温疫论》,清代的《温病条辨》,这都是在抗疫当中积累的经验形成的总结,到现在仍然是我们中医学习的一个蓝本。”中医药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我们要牢牢掌握古籍中记载的宝贵经验,并根据现实中的发展变化融汇变通,使中医药的应用价值更好展现。值得一提的是,从2003年SARS到2009的甲流,以及近年的新冠疫病防控,都起到积极防治作用的中成药连花清瘟,就是融汇了我国古代名医治疗疫病的用药精华,加减化裁而成,以汉代《伤寒论》“麻杏石甘汤”宣肺泄热,用清代《温病条辨》“银翘散”疏散外邪,又汲取了明代《温疫论》用大黄通腑泄热截断病势;

  • 春节后咽喉炎高发,如何缓解“刀片嗓”?

    近日,#突然出现的咽喉炎到底是什么病毒#冲上热搜,引发广泛关注。多位网友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出现了“刀片嗓”等症状表现,被确诊为急性咽喉炎。急性咽喉炎有何症状表现?原因有哪些?如何缓解“刀片嗓”?急性咽喉炎有何症状表现?急性咽喉炎为咽喉黏膜、黏膜下组织和淋巴组织所发生的急性炎症反应。多数患者初期可表现为咽干、咽痒、咽部灼热等症状。当炎症逐渐蔓延,侵及喉部后可出现咳嗽、声音嘶哑,甚至会有失声的表现,还会伴有咽喉疼痛等症状,吞咽时加剧。部分患者还可能同时伴有畏寒、高热、头痛、食欲减退、乏力等症状。整体而言,急性咽喉炎一般以局部症状为主,全身症状较轻。经规范治疗后,可明显缓解或治愈。引起急性咽喉炎的病因?感染流感病毒、新冠病毒、鼻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毒等都可能导致急性咽喉炎的发生。此外,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细菌感染也可以引发该疾病。“病毒与细菌的混合感染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如何缓解“刀片嗓”?专家表示,确诊急性咽喉炎后,可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对症治疗。中医药在化痰止咳方面有丰富的认识和临床经验,如临床常用中成药—连花清咳片,具有宣肺祛邪、止咳化痰的作用,起效快,疗效确切。连花清咳具有明显抗病毒、抑菌及抗炎作用,能有效抑制流感病毒、冠状病毒等,还可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等多种细菌;进而减轻炎症因子释放及气道炎症浸润,保护气道黏膜,抑制各种致病因素引起的气道炎症反应,改善肺顺应性及呼吸功能。此外,大家也可通过食疗的方法帮助缓解症状,如饮用蜂蜜柚子茶、菊花茶、冰糖雪梨汤等降火排毒,也可多吃一些清肺润肺之品,如枇杷、银耳、百合等,日常食用还可有预防“

  • 这些小动作可导致冬季牙齿酸痛,牙痛停滴丸能有效治疗!

    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很谨慎的人,天气冷了之后一直保暖工作做得很好,前一段时间流感严重,再加上冷空气来袭,所以我出行一直都认真佩戴口罩,从不轻易摘下。可谁知,有一天我出门时感到口渴,买了一瓶常温饮料解渴,刚喝第一口,一股强烈的酸痛感就刺激着我的两颗大门牙,让我差点叫出声来,然后我就发现,哪怕即使在室内,温度稍微低一点,说话就能感觉到牙疼。这下我可郁闷坏了,按理来说平时我也没让牙齿受冷空气侵袭呀,怎么还会导致牙痛呢?后来问了我的牙医朋友才知道,我生活中的一些小习惯就是“牙痛”的罪魁祸首。1、冷水刷牙:从两三年前开始,我刷牙时使用的都是“水龙头法”,甚至连杯子都没有,直接水龙头一开,用手捧着凉水漱口,我一直觉得这样简单便捷,没想到朋友告诉我,这样的方法对牙齿存在一定的伤害,尤其是冬季牙齿敏感,要用温水刷牙才最好。2、吃火锅太频繁:天一冷我就喜欢吃火锅、撸串、喝热的东西,但是朋友说这种滚烫、麻辣的食物会加重牙齿的负担,容易引发牙齿过敏,对原本患有牙齿疾病的朋友来说简直就是灾难,在冷热的温度刺激下也会大大增加牙齿疼痛的机率。牙医朋友告诉我,如果我想达到快速止痛的效果,可以服用牙痛停滴丸进行治疗。牙痛停滴丸是家庭常备药上榜产品,具有止痛消肿的功效,可用于风火牙痛,牙周炎及冠周炎引起的牙痛。该药服用方法为一次两丸,一日两次,具有方便、快速、安全的优势。哪疼含哪,患处给药,直接作用于病牙部位,使用方便;滴丸技术,直达病灶,作用迅速,5min 止痛;纯中药 滴丸,成分安全,不刺激胃肠道,无耐受性。在这里还想给大家分享两个快速止痛小窍门,可以配合着药物一起使用:1、冷敷配合:服用药物的同时,用湿冷毛巾或冰袋、冰块

  • 京万红提示:冬季取暖当心“温水煮青蛙”

    这个冬天国内哪个地区最热闹?哈尔滨无疑高居榜首。一颗颗从头到脚包裹严实的南方“小土豆”被哈尔滨这座热情的城市包围,尽情享受着“冰城”的美好。为了能充分感受冰雪的魅力,南方“小土豆”们可谓做足了保暖工作——帽子护头、羽绒服加身、厚厚的雪地靴里还不忘垫上自发热鞋垫。殊不知,自发热鞋垫、暖宝宝、热水袋、电热毯这类取暖“神器”很多时候会在不知不觉中让人暖“过头”,造成低温烫伤。低温烫伤是指皮肤长时间接触高于体温的热源而造成的烫伤,理论上,对于皮肤而言,高于44摄氏度就可能造成低温烫伤。低温烫伤的过程比较慢,很像“温水煮青蛙”,等到反应过来时,皮肤已经被烫出了明显的水泡,出现了红肿、疼痛等表现。一般情况下,低温烫伤后如果仅仅出现皮肤发红、微感疼痛的情况,属于较为轻微的情况,一般一周左右可以痊愈。如果出现了少了水泡,或者皮肤褶皱等表现,则可能属于浅二度烫伤,此时应该在皮肤受损部位局部涂抹京万红软膏一类的外用烫伤膏。京万红软膏是多次上榜“中国家庭常备药皮肤科用药”的中成药,由黄芩、黄连、紫草、当归、金银花、地榆、冰片等三十三味中药组成,具有活血解毒、消肿止痛、去腐生肌的功效,可快速缓解烫伤后的疼痛、促进受损皮肤愈合,且不易遗留瘢痕。由于低温烫伤不易被发现,因此规范使用自发热鞋垫、暖宝宝、热水袋、电热毯等取暖产品能较好的预防低温烫伤的发生。这里也和大家强调一些使用细节。1.不要让皮肤直接接触取暖“神器”,比如在自发热鞋垫上再垫一层薄鞋垫或者穿厚一些的袜子,暖宝宝贴在秋衣外,热水袋用毛巾包裹着使用等。2.不要长时间使用取暖“神器”,一般情况下自发热鞋垫、暖宝宝等连续使用事件不宜超过5个小时,暖水袋注水则不宜

  • 冬季手足皲裂如何防治?京万红滋润你的整个冬天

    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一到干燥寒冷的冬季,北方人的皮肤就开始抗议了,30岁的人却有着60岁的手脚,一些皮肤敏感的朋友早就已经被皮肤干燥、手脚皲裂等尴尬问题纠缠上了。有的人表示一到这个季节皮肤便干的不行,尤其是脚后跟,干的都掉渣,严重时还会裂口,甚至出血,有的时候脚都不敢挨地,因为一触碰就会疼。其实一到冬季,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都会因为降雨减少,大气层的水分减少,导致空气干燥,各种皮肤疾病便接踵而至,其中,手足皲裂是最常见的一种。一旦发病,常累及于手掌、足跟、足跖外侧等角质层比较厚、经常会受到摩擦的部位,所以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室外工作者,或者是经常以水浸泡手足作业的劳动者,他们的手足、指尖、手掌、足跟或足外缘处出现干燥、增厚或者是裂纹,不注重护理,常常会疼痛难忍,有时还可继发感染。防治皲裂,京万红提供几点小妙招其实,导致手足皲裂的外因跟日常的生活习惯有很大的关系,比如经常因为家务问题用洗洁精、肥皂、洗衣粉等,这些化学品会把皮肤表面的油脂洗下来,加重皮肤干燥的问题出现,所以日常少用清洁剂,劳动时戴手套很关键。其次,皮肤的保湿工作也要提前做好,洗澡水不要太热,洗的时间不要过长,洗完后要记得涂抹一些具有保湿效果的护肤品,及时滋润肌肤。中医认为,冬季多以寒邪为主,如果气血失调,再加上外受风寒侵扰,会导致经络不畅,肌肤失却濡养润泽出现皲裂,治疗要以养血滋阴,活血通络,润肤敛疮为主。可以用艾叶煮水泡脚,能够温经通络,疏通皮肤经络的同时也能够将阳气输送到身体各处,这样,气血也得到了滋养,手足皲裂的问题也就逐步得到了改善。除此以外,针对手足皲裂的问题也可以涂抹像京万红软膏这样的外用药膏,能够活血解毒、

  • 冬季预防呼吸道感染该怎么做?食疗+连花清瘟更放心

    当前正处在呼吸道感染疾病的高发季,气温骤降特别容易引发感冒、流感等急性呼吸道感染。中医历来讲究“未病先防”,民间又有入冬进补的习俗,在这个寒冬季节,面对多种呼吸道感染疾病流行的趋势,给大家带来一些食疗方面小窍门和安全有效的防治药物,大家不妨一起学一学。冬季预防呼吸道疾病如何食疗?专家建议这样做冬季预防呼吸道疾病,首先要注意日常起居方面的基础调护。例如及时添衣保暖,避免风寒入侵,保持生活规律,避免劳累熬夜等。从中医角度看,通过食疗的方法或代茶饮可以提高机体的抵抗力。比如预防呼吸道疾病的一道代表性食疗方“四白粥”,能够补气、润肺、健脾,增强人体正气,抵抗邪气入侵。“四白”即百合、山药、莲子肉、白米,百合养阴润肺,山药健脾益肾,莲子肉补脾养心,白米健脾养胃。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切勿过食粥类,避免血糖升高。此外,冬季寒潮降温频发,易感风寒者可用党参、沙参等作为代茶饮服用。身体特别乏力的人可用太子参泡水、煮粥或者煲汤,可以益气养阴,提升身体抵抗力。同时需注意对上述食疗方或代茶饮中有成分过敏者慎用。专家同时指出,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也是预防呼吸道疾病的关键。例如每日摄入充足的水分;摄入适量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坚持清淡饮食,避免生冷油腻;适当进行太极拳、八段锦等轻中强度的运动,或者每日散步、慢跑一到两次,以身体微汗为宜,每日热水泡脚也能够促进气血运行,增强身体免疫力。此外还需避免吸烟、饮酒或者摄入辛辣的食物,保持室内湿度适宜等,均有助于缓解呼吸道疾病引发的咳嗽等症状。患上呼吸道疾病吃什么“好得快”?这些窍门可以学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孩子如果生了病,有很多家长会忙着给孩子进补,但专家表

  • 河北省中医院呼吸科耿立梅: “多管齐下” 积极防治呼吸道传染病

    冬季,冷空气频频来袭。众所周知,气温骤降时,人体若无法适应剧烈的冷暖变化,抵抗力会下降,感冒、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发生风险加大。那么,面对近段时间来势汹汹的呼吸道疾病,普通民众如何辨别和应对?中医药在防治方面具有哪些特色和优势?听听河北省中医院呼吸科专家耿立梅教授怎么说。据耿立梅介绍,普通感冒在全年都会出现,临床表现是流鼻涕、打喷嚏等,不形成聚集性,具有自限性,通常一周之内就会好转。而流感具有聚集性,往往在学校、单位等场所聚集性发病,甲流伴有高热、咽痛、咳嗽和肌肉酸痛等临床表现;乙流除高热外,会出现鼻塞流涕等症状。流感与普通感冒的不同表现就在于高热持续时间比较长,贻误治疗则容易继发肺部感染,甚至危及老年患者的生命。耿立梅说,在呼吸道疾病高发时期,民众采取科学预防方法,能够有效降低感染风险。普通民众首先应该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尤其儿童、老年人以及患有基础疾病等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外出时尽量佩戴口罩,减少前往人群聚集的场所;定时开窗通风,保持房间湿润;保持家庭和工作场所的环境清洁,家庭成员在护理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时候要注意佩戴口罩,勤洗手;在起居饮食方面,少吃羊肉等上火食物。其实,应对冬季多种呼吸道疾病交织叠加的一项有力保护屏障,就是中医药。中医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要让自己保持一种健康的生活状态,早睡晚起不熬夜,提高身体免疫力,才能不给病毒细菌入侵的机会。而中医治疗的独特价值在于根据疾病的不同症状进行辨证论治。耿立梅以感冒治疗为例解释道,中医会根据症状准确判断寒热情况,再施以对应的方剂进行治疗:对于流涕、怕冷等寒性症状,施以风寒感冒颗粒、荆防颗粒等散寒药物;而对于流涕、咽痛、

  • 冬季取暖小心低温烫伤,京万红呼吁要注意方式方法

    步入冬季以来,气温大幅度下降,很多人开始采用更为保暖的取暖方式,电热毯、空调、暖贴等取暖神器齐上阵,但因此引发的低温烫伤等安全健康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江苏的赵先生每晚睡前都会抱着热水袋,前一晚像往常一样捂着热水袋入睡,但是醒来却发现小腿有隐隐的刺痛感,仔细一看还有水疱。医生说烫伤深度已经达到了三度,这说明深度皮肤已被烫熟,想要愈合需要时间,严重的可能需要手术。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浙江的刘女士身上,晚上睡前刘女士将装满了开水的热水袋放在被窝中,但是就在她把腿放在热水袋上时意外发生了,热水袋爆裂,滚烫的开水全部撒在了她的大腿上,经医生诊断为浅二度到深二度烧伤。寒冷的冬季,电热毯、热水袋等睡前温暖“伴侣”相信不少小伙伴已安排上,但是使用不当造成低温烫伤的案例也不在少数。医生提醒,使用热水袋、电热毯、电暖器等这些冬季常见取暖设备时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比如要使用质量合格的热水袋,如果发现热水袋老化要及时更换,使用热水袋时也要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可以在外面裹上毛巾,家中如果有老人和小孩时要在他们睡着后及时帮他们拿走热水袋,以免因为身体不敏感发生低温烫伤。同样,使用电热毯时也不能直接与身体接触,可以在电热毯上面再垫一层薄一些的褥子或床单,也不建议通宵使用电热毯,可以间隔使用。低温烫伤往往不易发觉,一旦发生烫伤,要第一时间用流动的冷水冲洗处理,可以减缓烫伤皮肤的热量积聚,缓解疼痛。擦洗之后不要在烫伤的患处涂抹油脂或者牙膏,因为这些物质可能会导致感染。可以涂抹适量的京万红软膏,这是一种有着活血解毒、消肿止痛、去腐生肌功效的药膏,不仅能够缓解烫伤患处皮肤火辣的疼痛感,也不用担心会感染,更重要的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尾页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