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对流感中医药来支招 江西省防治《方案》推荐连花清瘟等药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发病具有季节性,也可全年流行,人群普遍易感。为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保障人民群众健康,1月22日,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江西)、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组织专家制定的《2025年江西省流行性感冒中医药防治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发布,推荐连花清瘟等中成药用于成人流感治疗,并给出中药代茶饮预防、方药预防、生活起居预防等建议。《方案》指出,流感潜伏期一般为1~7天,多为2~4天。多以恶寒、发热、头痛、身痛、全身不适起病,体温甚至可达39~40℃,伴有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颜面潮红、眼结膜充血等表现,部分患者症状轻微或无症状。流感病毒感染可导致慢性基础疾病加重。《方案》显示,对于成人临床表现为高热,咳喘,痰粘、痰黄、咯痰不爽,口渴喜饮,咽痛,目赤,舌质红,苔黄或腻,脉滑数的热毒袭肺证,应以“清热解毒,宣肺化痰”为治法,常用中成药有连花清瘟胶囊(颗粒)。据悉,连花清瘟上市20年,其对于流感等病毒类呼吸系统传染病治疗的有效性,从基础到临床形成了完整证据链。基础研究方面,国内多家权威科研院所研究证实,连花清瘟可以明显抑制甲型流感病毒H1N1、H3N2,乙型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多种病毒。2009年北京佑安医院等9家三甲医院联合开展的“连花清瘟治疗甲型H1N1流感循证医学研究”证实,连花清瘟在降低甲流患者疾病严重程度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可显著缩短甲流患者发热、咳嗽、肌肉酸痛、乏力、头痛等流感症状持续时间。“中药连花清瘟治疗流行性感冒研究”荣获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医药预防方面,《方案》指出,素体虚弱,易感冒者可用“太子参3g、黄芪3g、防风3g、藿香

  • 立冬降温,冻伤易发,京万红软膏帮你防治冻疮!

    近日,全国多地受冷空气影响,出现大风降温天气,随着冷空气的来临我们也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立冬。 立冬,这个标志着冬季开始的节气,总是伴随着气温的急剧下降。当凛冽的寒风开始肆虐,我们的皮肤便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冻伤尤其是冻疮,成为了不少人在这个季节的困扰。长冻疮轻则患处红肿发痒,重则出现水疱溃疡,虽然破掉的皮肤会慢慢愈合,但可能会遗留色素沉着及萎缩性瘢痕。有冻伤的人手脚、耳朵、鼻子红红肿肿的,又痒又痛不说,最要命的是只要长一次,就会年年长。那么,对于冻伤我们该如何防治呢?注意保暖和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环境中。如外出时,佩戴好手套、围巾等保暖用品,保护手部和头部,选择透气性好、保暖性能好的鞋袜,避免穿过紧或不透气的鞋袜,同时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环境中。同时,注意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增强抵抗力,增加温性食物的摄入,如牛羊肉。注意冻疮的预防时间。生活中尽管许多人明知道自己容易发生冻疮,但还是不注意预防。每当寒冷季节到来,冻疮发作以后,才想起保暖防寒,而那时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对付冻疮关键在于预防,而且是越早越好。事实上,预防冻疮的最佳时机是秋末冬初。加强身体锻炼促进血液循环。加强身体锻炼促进血液循环也是防治冻伤的有效方法。即使在寒冷的天气里,也可以进行适度的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运动能使身体产生热量,加速血液循环,让身体各部位都能得到充足的血液供应。另外,在闲暇时可以经常搓搓手、跺跺脚、按摩耳朵等容易冻伤的部位,通过局部的摩擦使血液循环畅通。如已出现冻伤症状,应立即转移到温暖场所,用身体温暖冻伤部位,以维持足够血供,同时尽快就医。紧急情况下也可采取水浴复温,

  • 世界卒中日:科学防治卒中,呵护心脑健康!

    2024年10月29日是第19个世界卒中日。今年“世界卒中日”的宣传主题为“体医融合,战胜卒中”,即倡导通过科动,预防卒中发生,促进患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卒中是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重大慢性病之一,是我国当前第一位致残病因。中国卒中学会发布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表明,我国现有卒中患者1494万人,每年新发卒中330万人,每年因卒中死亡154万人,卒中存活者中约有80%左右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脑血管意外”,包括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和出血性脑卒中两大类。出血性卒中常见于高血压病、脑动脉瘤或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发病时,由于脑压突然增高,常出现突发性剧烈的头痛、喷射状呕吐、昏迷、大小便失禁等症状。临床上,脑出血仅占卒中的20%左右。缺血性卒中是最常见的脑卒中类型,又称为脑梗死,占脑卒中的80%左右。一般是脑血管栓塞、狭窄或闭塞所致。患者多有阵发性头晕、行走不稳、口齿不清等先兆的脑供血不足症状,随着病程的进展,可逐渐演变为面瘫、半身不遂、言语不能等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中老年人要多加防备。因此,科学防治卒中,对于高风险人群及卒中患者非常重要。卒中的发生与血管出现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因此,控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有助于防止卒中的发生,针对这种情况,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具有益气活血、通络止痛作用的中成药进行防治,比如临床常用的通心络胶囊。通心络胶囊能够帮助患者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减少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的发生及复发。研究显示,通心络能够保护脑梗死缺血区微血管的超微结构,促进微血管和神经元新生,增加微血管密度,从而促进脑梗死缺血区的有效灌注,达到保护脑微血管,改善总体神经功能的作用,既能有效防治脑梗死、心肌梗死

  • 大暑到来,京万红提醒您科学防晒,守护肌肤健康!

    大暑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大暑的到来也意味着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来了,我们将正式开启“蒸烤”模式,民间更有“小暑不见日头,大暑晒开石头”的说法,可见大暑的威力。因此,在这个骄阳似火的时节,防晒也成为了我们保护肌肤健康的重要任务。大暑时节,太阳高悬,紫外线强度达到了一年中的峰值。长时间暴露在这样强烈的阳光下,皮肤很容易受到伤害。晒伤不仅仅是皮肤变红、发烫和疼痛那么简单,严重的晒伤还可能导致脱皮、起水泡,甚至增加患皮肤癌的风险。那么,如何科学防晒呢?我们先要了解紫外线的危害,紫外线中的 UVA 能穿透皮肤深层,导致皮肤老化、皱纹生成;而 UVB 则是导致皮肤晒伤和晒红的主要原因。在大暑的烈日下,这两种紫外线都格外强烈。因此,想要有效防止晒伤,防晒措施至关重要。出门前应选择具有高 SPF(防晒因子)值和良好的 UVA 防护能力的防晒霜。出门前 15 - 30 分钟,将防晒霜均匀涂抹于暴露的皮肤上,包括脸部、颈部、手臂、腿部等,不要忽略耳朵、后背等容易被忽视的部位。物理防晒措施同样不可忽视。可佩戴宽边帽子、太阳镜、遮阳伞和轻薄的长袖衣物等抵御紫外线。一顶宽边的草帽可以为脸部提供大面积的阴影,减少阳光直射;一副优质的太阳镜不仅能保护眼睛周围的皮肤,还能防止紫外线对眼睛的伤害。此外,合理安排外出时间也能降低晒伤的风险。应尽量避免在上午 10 点至下午 4 点之间进行长时间的户外活动,因为这段时间的紫外线强度最高。如果必须外出,记得每隔2 - 3小时补涂一次防晒霜,以保持其防护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我们做了万全的准备,但有时还是会有意外晒伤的情况,使皮肤出现泛红、发痒、肿痛等症状,这时也不用慌,可先对晒伤部位进行降温处理,然后取适量外用药膏涂抹在患

  • 防治夏季多发疾病—热感冒

    刚过小暑,高温、高湿的天气逐渐成为常态,这样的环境不仅让人感到闷热不适,还可能引发健康问题,尤其是“热感冒”。热感冒,顾名思义,是指在炎热天气下因人体调节功能失衡、内外温差大或过度贪凉等因素导致的感冒。本文将介绍热感冒的成因、症状、预防及治疗方法,帮助大家科学应对。一、热感冒的成因温差过大:室内外温差大,频繁进出空调房与高温室外环境,身体难以适应温度骤变,导致免疫力下降。过度贪凉:长时间使用空调或食用大量冷饮、冰镇食品,会使身体处于寒冷状态,影响正常排汗功能,体内热气无法及时排出,形成“内热外寒”的体质。湿度影响:高湿度环境有利于病毒和细菌的滋生与传播,增加了感染的风险。过度劳累:夏季昼长夜短,人们容易熬夜或过度劳累,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易受病毒侵袭。二、热感冒的症状热感冒的症状与普通感冒有所不同,主要表现有发热:体温可高达38℃以上,但患者常感到恶寒、无汗或少汗。头痛、身痛:由于体内热气郁积,常伴有头痛、全身肌肉酸痛等症状。咽喉不适:喉咙肿痛、干燥,有时伴有咳嗽、咳痰。其他症状:如鼻塞、流涕(初为清涕,后转黄稠)、口渴欲饮、小便短赤等。三、热感冒的预防合理调节室温:使用空调时,室内外温差控制在5-7℃为宜,定时开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避免过度贪凉:适量食用冷饮,避免长时间直吹风扇或空调,尤其是出汗后立即进入低温环境。保持充足水分:多喝水,以补充因出汗而流失的水分,促进新陈代谢,有助于排出体内热气。均衡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增强身体免疫力。同时,注意避免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适量运动:选择适合夏季的运动,如散步、瑜伽等,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大量出汗而耗损体

  • “春咳”高发期 针对病因科学应对

    中国天气网讯发布最新消息,4月6日至7日,江南南部、广东、广西北部等地强降雨仍将持续。气温方面,全国整体向暖,尤其是北方升温步伐急促,预计未来三天,东北、华北一带气温还将陆续创新高。近期天气多变,同时也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不少人一不小心就“中招”,咳咳咳不停,让人感到十分困扰。那么,面对这种情况,大家该如何应对呢?首先来分析一下导致“春咳”的原因。春季气温多变,逐渐回暖,病原微生物繁殖速度加快,加之气候尚不稳定,昼夜温差较大,容易感冒受凉,进而诱发咳嗽。此外,春季多风,空气中多含有花粉、尘螨、灰尘等过敏原,人体呼吸道容易受到冷空气和过敏原刺激,出现咳嗽、咳痰症状,尤其是儿童、老人和体质较差的成年人。因时逢春天,又将其称之为“春咳”,对此,明确病因,科学防治尤为重要。如果是由于过敏所致的咳嗽,应及时遵医嘱服用抗过敏药物进行治疗,若由呼吸道感染引起,建议及早服用对症药物进行治疗,比如临床常用的止咳化痰药连花清咳片。该方是在中医肺络证治理论指导下研制的创新中药,具有宣肺泄热、化痰止咳的作用。其中含有的开宣肺气、祛痰宽胸,利于排出肺中壅滞的热痰;甘草甘润平和,可补益肺气、润肺止咳,麻黄、杏仁具有中枢性镇咳的作用,双效止咳能发挥更快更佳的效果。此外,临床研究证实,服用连花清咳片当天咳嗽咳痰就能明显缓解,并且能够阻断气道炎症,减轻气道内的炎症因子释放,减少痰液分泌、降低痰液粘度、促进气道内的痰液清除,具有显著疗效。咳嗽患者日常也应注意以下措施,帮助缓解咳嗽咳痰症状。(1)注意保暖。春季气温起伏不定,稍不注意防护就容易引起感冒后咳嗽,并且冷空气的刺激也会加重咳嗽症状,因此大家日常要做好保暖,根据天气变

  • 贾振华教授:构建肺络病证治理论防治呼吸系统疾病发挥重大作用

    3月27日,“络病理论体系构建及其转化应用成果发布会”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络病专委会、抗衰老专委会共同主办,围绕络病理论体系传承、创新、转化所取得的重要成果作公开发布。会上,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医药研究院贾振华教授作《肺络病证治指导病毒类呼吸系统传染病防治研究》报告时指出,以肺络病证治理论揭示新冠病毒感染传变规律,连花清瘟、连花清咳作为肺络病证治研究与创新转化成果,科研证据翔实,临床价值显著,在防治呼吸系统传染病领域,产生重大国际学术影响,发挥重大疫情防控作用,显著提升了中医药国际影响力,推动了中医药国际化进程。 贾振华教授作题为《肺络病证治指导病毒类呼吸系统传染病防治研究》的报告。肺络病证治指导,为呼吸系统疾病防治提供新策略 “疫,民皆疾也”。在中医学理论中,疫病被认为是具有强烈传染性的邪气所致疾病。进入21世纪后,近20年新发病毒类呼吸系统传染病平均每5年就会爆发一次。“西汉至清末,两千多年间发生过300余次疫病流行,约每6年发生一次,和近20年的呼吸系统传染病发病频率是一致的。”贾振华教授指出,“疫病发生时,古人借助中医的有效预防和治疗,中华民族在有限的地域和时间内控制住了疫情蔓延,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传承创新两千年中医药抗疫历史经验对于应对疫病威胁具有重大意义。”病毒性呼吸系统传染病属于中医“新病入络”范畴,由此拓展创新了呼吸道疾病的防治方案。循行于肺的脉络为肺络,贾振华教授构建肺络病证治理论,系统解析肺络、肺之气络、气道、血络概念内涵,揭示了呼吸系统疾病“气络-气道-血络”传变规律,明确了“气络-气道”传至血络关键驱动因素疫毒、毒热、痰阻,提出系统阻断新策略“首重病因、疫毒早

  • 吴以岭院士首创脉络学说,为微血管病变防治打通“脉络”

    微血管病变是全身系统性病变,是国际医学界的难题,是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重大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目前这些疾病临床疗效难以提高的关键因素。3月27日,在络病理论体系构建及其转化应用成果发布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教授围绕“中医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项目,介绍了在理论、机制、临床等方面取得的系列成果。“中医脉络学说构建推动微血管病变防治”项目入选新时代中医药标志性科技成果(2012-2022),名列第一大类别“中医药新学说新学科形成”的首位,该项目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络病理论体系构建及其转化应用成果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吴以岭院士在会上作题为《络病理论体系构建及其转化应用》的报告。脉络学说为解决微血管病变难题提供原创理论指导《微循环》提出,心血管疾病的本质是微循环障碍,是形成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及加重因素。“围绕微血管病变这样一个国际性难题,结合心、脑、糖这些重大疾病,在中医学术理论上做出了重大的创新。”吴以岭院士指出,“脉”中医叫血脉,是运行血液的通道,在解剖学上与西医的血管具有同一性。脉络就是血脉的分支,包括了微血管、微循环。通过两个973项目构建起一个新的理论学说——脉络学说,指导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血管并发症防治,提出了脉络学说的核心理论——营卫理论,建立了血管病变的临床辨证诊断标准,提出了调营卫气血治疗血管病变的用药规律。在脉络学说指导下研发了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通心络胶囊、治疗心律失常的参松养心胶囊、治疗慢性心衰的芪苈强心胶囊。国家973计划专家组评价称:“脉络学说营卫理论形成了指导微血管病变性重大疾病防治的新理论,属于中医药学术研究的原创成果。”保护微血管内皮细胞是治疗

  • 糖尿病是吃糖吃出来的?金芪降糖片带您正确认识糖尿病!

    糖尿病我们都听说过,生活中有人觉得糖尿病离自己很远,但又有人担心自己喜甜爱吃糖会不会患上糖尿病?还有人认为人老了都会得糖尿病……真的是这样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正确认识糖尿病!糖尿病是吃糖吃出来的吗?其实,对于糖尿病很多人都存在一些误区。下面是关于糖尿病的8个常见误区,一起来看看吧!1. 误区一:只有肥胖的人才会得糖尿病。事实上,虽然肥胖是糖尿病的一个危险因素,但糖尿病也可能发生在体重正常或偏瘦的人身上。2. 误区二:只有老年人才会得糖尿病。事实上,糖尿病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包括儿童和青少年。3. 误区三:糖尿病是不可逆转的。实际上,并非所有的糖尿病得了之后就无法治愈了,对于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已有研究表明,服用金芪降糖片12个月,可降低糖尿病发生风险42%。因而在糖尿病早期介入并采取适当的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可以使糖尿病得到控制,并改善病情。4. 误区四:只有高血糖才是糖尿病的症状。除了高血糖,糖尿病还可能伴随其他症状,如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视力模糊等。5. 误区五:糖尿病只能注射胰岛素治疗。事实上,糖尿病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饮食管理、锻炼和监测血糖等综合措施。6. 误区六:糖尿病就是吃糖才得的。实际上,这是一个常见误区,糖与糖尿病并没有直接的关系。糖尿病是一种全身性、进展性、代谢性疾病,主要由胰岛素分泌缺陷、胰岛素作用障碍所引起,受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7. 误区七:糖尿病患者无法参加体育运动。事实上,适度的体育运动对于糖尿病管理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控制血糖水平、提高体能和心血管健康。8. 误区八:糖尿病可以通过一种神奇的草药或疗法治愈。事实上,这种草药或疗法是不存在的,因为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极为复杂,至今未完

  • 科学止咳 | 向呼吸科专家学习如何化痰止咳

    日前,第二十届国际络病学大会呼吸疾病论坛在石家庄成功举办,其中针对化痰止咳法在呼吸道感染疾病中的应用价值,由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呼吸科主任李光熙教授进行专题报告,中日友好医院张纾难教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赖国祥教授、河北省中医院耿立梅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袁雅冬教授共同参与专题探讨,就咳嗽的规范管理进行深入交流讨论。今天,就让我们跟着呼吸科专家一起学习如何化痰止咳。↑ 第二十届国际络病学大会呼吸疾病论坛现场报告中,李光熙教授主要对呼吸道感染病变、气道黏液高分泌及咳嗽咳痰症状之间的联系做了系统的介绍,强调了化痰止咳针对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气道黏液高分泌治疗的重要性。气道黏液高分泌主要临床表现咳嗽咳痰,同时也是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的主要临床特征之一,其对呼吸道疾病的预后影响较大。所以呼吁大家要引起重视,改善气道黏液高分泌,控制痰液,而“减少生成、促进痰液排除是治疗气道黏液高分泌、改善咳嗽的重要环节”。中医药止咳化痰可以多环节、多靶点发挥效应,具有标本兼治的特色优势,在临床治疗中应用广泛。李光熙教授在报告中介绍到的连花清咳片,通过前期在多方面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结果可以看到,该药物可以抑制气道炎症,降低气道黏液高分泌,在减少痰液生成、降低痰液粘度、促进痰液排除方面具有很好的作用,对于感冒、流感、新冠、支气管炎、慢阻肺等疾病引发的咳嗽、咳痰治疗具有多重优势。↑ 李光熙教授《化痰止咳法在呼吸道感染疾病中应用价值》专题报告袁雅冬教授:正确认识咳和痰,为什么出现痰多咳不出“关于咳和痰的关系也就是我们说的气道的分泌物,正常来讲,由于我们有粘膜腺体,实际是分泌粘液和浆液,分泌以后在我们

  • 肺络病证治指导 充分发挥中医药防治病毒类呼吸系统传染病的临床价值

    “面对当前复杂的呼吸疾病流行特点,可以利用中西医结合的模式,充分发挥中医辨证论治中的‘异病同治’理论,发挥中医药治疗优势。”2月24日,第二十届国际络病学大会呼吸论坛在石家庄成功举办。论坛主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教授指出,在三年疫情中,中西医结合涌现出非常有效的治疗手段和方法,如连花清瘟、连花清咳,已发表的基础和临床论文近1000篇,SCI高水平论文近60篇,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认可。 本次论坛上,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医药研究院贾振华教授、国家呼吸病临床中心郑劲平教授、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宋元林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申昆玲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李光熙教授等多位专家在报告和讨论中阐述了中医药在呼吸道疾病防治中的作用和价值,并围绕在中医络病理论“络病证治”指导下研发的代表物连花清瘟、连花清咳展开深入交流。线上线下近3万名相关领域医生参加会议。 贾振华教授:肺络病证治指导病毒类呼吸系统传染病防治研究 络病是广泛存在于多种内伤疑难杂病和外感重症中的病理状态,贾振华教授在《肺络病证治指导病毒类呼吸系统传染病防治研究》学术报告中,从络病理论入手向我们揭示了病毒类呼吸系统传染病属于中医络病理论“新病入络”范畴,循行于肺的脉络为肺络,从肺络病证治角度,揭示了呼吸系统疾病“气络-气道-血络”传变规律,提出了“首重病因,疫毒早逐;清肺化痰,阻断传变;双重干预,整合调节”的系统阻断策略:系统揭示“清瘟解毒、宣肺泄热”治法代表药物连花清瘟防治结合阻断“气络-气道”传变临床优势与病毒-宿主双重干预机制。贾振华教授介绍,系列基础、临床研究结果揭示了连花清瘟具有广谱抗病毒、抑菌抗炎、调节免疫的作用,

  • 冬季手足皲裂如何防治?京万红滋润你的整个冬天

    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一到干燥寒冷的冬季,北方人的皮肤就开始抗议了,30岁的人却有着60岁的手脚,一些皮肤敏感的朋友早就已经被皮肤干燥、手脚皲裂等尴尬问题纠缠上了。有的人表示一到这个季节皮肤便干的不行,尤其是脚后跟,干的都掉渣,严重时还会裂口,甚至出血,有的时候脚都不敢挨地,因为一触碰就会疼。其实一到冬季,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都会因为降雨减少,大气层的水分减少,导致空气干燥,各种皮肤疾病便接踵而至,其中,手足皲裂是最常见的一种。一旦发病,常累及于手掌、足跟、足跖外侧等角质层比较厚、经常会受到摩擦的部位,所以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室外工作者,或者是经常以水浸泡手足作业的劳动者,他们的手足、指尖、手掌、足跟或足外缘处出现干燥、增厚或者是裂纹,不注重护理,常常会疼痛难忍,有时还可继发感染。防治皲裂,京万红提供几点小妙招其实,导致手足皲裂的外因跟日常的生活习惯有很大的关系,比如经常因为家务问题用洗洁精、肥皂、洗衣粉等,这些化学品会把皮肤表面的油脂洗下来,加重皮肤干燥的问题出现,所以日常少用清洁剂,劳动时戴手套很关键。其次,皮肤的保湿工作也要提前做好,洗澡水不要太热,洗的时间不要过长,洗完后要记得涂抹一些具有保湿效果的护肤品,及时滋润肌肤。中医认为,冬季多以寒邪为主,如果气血失调,再加上外受风寒侵扰,会导致经络不畅,肌肤失却濡养润泽出现皲裂,治疗要以养血滋阴,活血通络,润肤敛疮为主。可以用艾叶煮水泡脚,能够温经通络,疏通皮肤经络的同时也能够将阳气输送到身体各处,这样,气血也得到了滋养,手足皲裂的问题也就逐步得到了改善。除此以外,针对手足皲裂的问题也可以涂抹像京万红软膏这样的外用药膏,能够活血解毒、

  • 河北省中医院呼吸科耿立梅: “多管齐下” 积极防治呼吸道传染病

    冬季,冷空气频频来袭。众所周知,气温骤降时,人体若无法适应剧烈的冷暖变化,抵抗力会下降,感冒、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发生风险加大。那么,面对近段时间来势汹汹的呼吸道疾病,普通民众如何辨别和应对?中医药在防治方面具有哪些特色和优势?听听河北省中医院呼吸科专家耿立梅教授怎么说。据耿立梅介绍,普通感冒在全年都会出现,临床表现是流鼻涕、打喷嚏等,不形成聚集性,具有自限性,通常一周之内就会好转。而流感具有聚集性,往往在学校、单位等场所聚集性发病,甲流伴有高热、咽痛、咳嗽和肌肉酸痛等临床表现;乙流除高热外,会出现鼻塞流涕等症状。流感与普通感冒的不同表现就在于高热持续时间比较长,贻误治疗则容易继发肺部感染,甚至危及老年患者的生命。耿立梅说,在呼吸道疾病高发时期,民众采取科学预防方法,能够有效降低感染风险。普通民众首先应该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尤其儿童、老年人以及患有基础疾病等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外出时尽量佩戴口罩,减少前往人群聚集的场所;定时开窗通风,保持房间湿润;保持家庭和工作场所的环境清洁,家庭成员在护理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时候要注意佩戴口罩,勤洗手;在起居饮食方面,少吃羊肉等上火食物。其实,应对冬季多种呼吸道疾病交织叠加的一项有力保护屏障,就是中医药。中医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要让自己保持一种健康的生活状态,早睡晚起不熬夜,提高身体免疫力,才能不给病毒细菌入侵的机会。而中医治疗的独特价值在于根据疾病的不同症状进行辨证论治。耿立梅以感冒治疗为例解释道,中医会根据症状准确判断寒热情况,再施以对应的方剂进行治疗:对于流涕、怕冷等寒性症状,施以风寒感冒颗粒、荆防颗粒等散寒药物;而对于流涕、咽痛、

  • 中国优生科学协会妇儿免疫学分会召开2023年度学术大会

    12月22日,由中国优生科学协会妇儿免疫学分会主办、第一生物集团协办、北京君诊门诊部承办的中国优生科学协会妇儿免疫学分会2023年度学术大会顺利召开,会议对学会2023年度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完成了分会常委、委员的选举和增补工作,共增补常委5名、委员10名。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医学部免疫学系教授郭长占、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王月丹、北京君诊门诊部院长杨瑞红等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并分享学术报告。王月丹介绍,中国优生科学协会妇儿免疫学分会于2019年6月22日在北京成立,主要从事妇女儿童健康免疫相关的学术研究和科普工作,由北京大学、北京协和医院、南方医科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福建医科大学以及苏州儿童医院等几十家单位的相关医务工作者组成,现有委员111名、常务委员25名、副主任委员9名。他总结道,2023年,中国优生科学协会妇儿免疫学分会申报了妇儿免疫领域继续教育项目,通过专业课程培训全面提升了妇儿免疫健康领域从业人员,特别是基层妇儿健康从业人员的妇儿免疫学知识、技术能力及服务水平、改善了妇女与儿童的生活品质、促进了儿童的健康发展、提高了社会整体的健康生活水平以及国家健康综合国力。同时,学会也积极联合社会各界力量多次举办有关妇儿健康与免疫的科普宣教活动,包括举行科普讲座、出版科普书籍、组织校园科普活动等,力争通过相关科学知识的普及提升大众对于健康与免疫的认识与重视。作为本次会议的承办方,北京君诊门诊院长杨瑞红表示,君诊门诊是一家专注人群、尤其儿童免疫及过敏疾病诊疗的新型医疗机构,除临床诊疗外,将同时关注学术研究及教学培训,把门诊建设成为集医、教、研为一体的综合性医疗平台,为提升人类免疫健康贡献力量。在此次会议中,君诊门诊杨瑞红当选分

  • 河北省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中医药防治方案发布 连花清瘟、连花清咳被推荐

    近日,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综合司《关于做好中医医院今冬明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诊疗工作的通知》要求,在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作用,释放中医医疗服务资源潜力,提高诊疗能力,满足群众就医需求,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中医药专家制定了《河北省冬春季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医药防治方案》,连花清瘟、连花清咳片双双被列为推荐用药。方案指出,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以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咽痛咽干、关节肌肉酸痛、咳嗽、咳痰等为主要表现,肺炎支原体、甲型/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肺炎链球菌等为常见的病原微生物。冬春季节是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高发期,中医认为本病为浊毒入侵所致,治疗依据病邪性质、邪正盛衰辨证施治。针对急性呼吸道感染表现为发热,微恶风寒,头痛,身体酸痛,咽痛咽红,鼻塞流涕等症状时,可选用中成药连花清瘟颗粒(胶囊);针对咳嗽,痰鸣,气喘,胸闷等症状时,可选用中成药连花清咳片。据了解,作为应对病毒类呼吸系统传染病的代表性中成药,连花清瘟已34次被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门列入防治甲流、乙流等呼吸道传染性疾病诊疗方案或指南共识。“中药连花清瘟治疗流行性感冒研究”荣获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连花清咳片与连花清瘟同属中医络病理论指导研发的呼吸系统用药,基于确切的临床疗效和科研证据支撑,连花清咳片已30余次获得国家级、省市级流感等诊疗方案推荐。近日,经国家药监局组织论证和审核,连花清咳片由处方药转换为非处方药。这意味着,连花清咳片也可直接到药店购买。

  • 江西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中医药防治方案发布 连花清瘟被推荐用于儿童和成人治疗

    近日,在江西省中医药管理局的指导下,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江西)牵头制定了《江西省冬春季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中医药防治方案(2023版)》。方案指出,冬春季节气候寒热不定,气温变化较快,呼吸道传染性疾病高发,多为肺炎支原体、流感、新冠感染等,结合江西地域特点,这一类疾病症候表现具有相似性,病机、治法相近。根据“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和“异病同治”的中医药防治疾病的理念,针对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已发病人群,以辨证论治为主。方案显示,连花清瘟可用于成人或儿童的以下3种证型:风热犯表证(成人)、痰热闭肺证(成人/儿童)、毒热闭肺证(儿童)。连花清瘟汇聚三朝名方化裁而成,配伍藿香芳香化湿护脾胃、红景天提高免疫固正气,具有整合调节的特点,针对发热、恶寒、肌肉酸痛、鼻塞流涕、咳嗽、头痛、咽干咽痛等“外感热病”症候群,能对症治疗。目前,连花清瘟已34次被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门列入防治甲流、乙流等呼吸道传染性疾病诊疗方案或指南共识,成为应对病毒类呼吸系统传染病的代表性中成药。“中药连花清瘟治疗流行性感冒研究”荣获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连花清瘟、连花清咳列入内蒙古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医药防治方案

    入冬以来,全国多地进入呼吸道疾病高发期。为做好今冬明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诊疗工作,近日,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健康委组织专家组研究制定《内蒙古自治区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医药防治方案(2023年版)》,连花清瘟及其“姊妹药”连花清咳片双双被列为推荐用药。方案显示,急性呼吸道感染表现为恶寒,高热,头痛,身体酸痛,咽痛咽红,鼻塞流涕等症状时,可选用中成药连花清瘟颗粒(胶囊);表现为高热,咳嗽,痰鸣,气喘,胸闷等症状时,可选用中成药连花清咳片。作为应对病毒类呼吸系统传染病的代表性中成药,连花清瘟已34次被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门列入防治甲流、乙流等呼吸道传染性疾病诊疗方案或指南共识。“中药连花清瘟治疗流行性感冒研究”荣获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连花清咳片与连花清瘟“师出同门”,是连花清瘟的姊妹药。基于确切的临床疗效和科研证据支撑,连花清咳片已30余次获得国家级、省市级流感等诊疗方案推荐。近日,经国家药监局组织论证和审核,连花清咳片由处方药转换为非处方药。这意味着,连花清咳片将与连花清瘟胶囊一样,无须处方便可自行到药店购买。同为姊妹药,连花清瘟“清瘟解毒”重在抗病毒、抗炎,连花清咳“化痰止咳”重在快速止咳、减少痰液生成,在治法上相互协同,临床可联合应用。

  • 冬季呼吸道疾病高发期,中医药打出防治“组合拳”

    12月1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相关专家介绍我国冬季呼吸道疾病防治有关情况,并针对当前呼吸道疾病,特别是儿童呼吸道疾病高发形势,提出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中西医结合,提升防治效果。冬季呼吸道疾病高发,中医药“异病同治”有优势根据我国国家流感中心实时监测的流感活动数据,当前,我国南方和北方省份的流感活动均呈持续上升态势,其中南方省份的流感活动水平高于北方省份。这表明,我国各地正逐步进入流感流行季节。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不具有特异性,多种病原感染可能都会出现发热、头疼等流感样症状。但是出现这些症状,并不一定是感染流感病毒,也可能感染了其他病原体,最常见就是普通感冒。此外,流感病毒有多个型别和亚型可以引起流行,比如,目前主要就是以甲型H3N2亚型为主,其次是乙型流感,既往也曾经出现过在同一个流行季,流行优势型株由一种型别逐渐转化为另一种型别的情况。专家指出,中医的优势在于整体观念,中医更加关注的是“病的人”,即病人所呈现出来的整体状态。即使患者感染的病毒不同,只要表现出来的证候相似,即可“异病同治”。通过望闻问切、准确辨证,便可使用中药或中医适宜技术进行治疗,从而达到缓解症状、改善人体免疫的作用。感冒流感,适合家庭常备的连花清瘟首先,普通感冒、流感属于中医“温病”“疫病”范畴。中药连花清瘟汇聚了历代医家治疗外感温病及疫证的用药精华,以《伤寒论》麻杏石甘汤合《温病条辨》银翘散化裁,汲取明代吴又可《温疫论》治疫证用大黄经验,配伍红景天清肺化瘀,调节免疫,体现积极干预的组方特色,具有卫气同治,表里双解;先证用药,截断病势的特点,能发挥“清瘟解毒,宣肺泄热”的作用。其次,中药可通过组方中的多

  • 多种呼吸道疾病轮流“坐庄”,专家上线提供防治锦囊

    CCTV健康大讲堂走进苏州冬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多地医院呼吸道感染接诊量居高不下。当前,由流感病毒、鼻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各类病原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组团”来袭,给不少的家庭带来了困扰。那面对冬季多种呼吸道疾病混合感染,我们应该如何科学应对?针对不同的病原体感染应该如何正确识别并对症治疗?2023年12月8日,由以岭药业连花品牌联合《医路有你》共同推出的知感冒防流感全民科普公益行—CCTV健康大讲堂活动的第八站来到了苏州,通过权威、生动的科普活动,提高苏州以及全国观众对呼吸道疾病的认知,掌握呼吸系统防护知识,健康度过呼吸道疾病高发季。为此,活动特邀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主任中医师张国庆做客现场,就冬季呼吸道疾病高发的原因,呼吸道疾病的种类和特征,以及如何保护自身呼吸道健康等相关知识,展开了一场全面的科普活动。本次巡讲全程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农业农村节目中心医路有你(央视频号)、央视三农全媒体平台进行直播,超100万观众通过线上的形式参与到现场互动当中,共同关注呼吸健康。CCTV健康大讲堂活动现场张医生现场给观众科普了包括感冒、流感、新冠等几种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患病表现,为患者对应自身症状、寻求专业帮助提供了指导意见。他指出,感冒多数是由腺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普通感冒病毒引起,感染后一般病情较轻,多为打喷嚏、流鼻涕、嗓子不舒服等呼吸道症状,传染性较弱;流感则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较强,感染后表现为起病急、病情重,主要会出现高热、头痛、肌肉酸痛、乏力等全身症状,相对容易出现并发症;新冠与感冒、流感的初期症状相似,其特殊之处在于其除了以上症状以外,还容易导致嗅觉、味觉的减退或丧失。

  • 连花清瘟入选上海冬春季流感中医药防治方案

    当前正值流感高发季,应对流感高发,多地发布流感中医药防治方案。据《新民晚报》报道,近日《2023-2024年上海冬春季流感中医药防治方案(试行)》发布,分别为成人及儿童流感治疗方案给出参考。连花清瘟胶囊成为成人诊疗方案中的推荐中成药。方案显示,发病初期,表现为发热或未发热,咽红不适,轻咳少痰,无汗,舌质红等症状可以使用连花清瘟胶囊。连花清瘟是在中医络病理论指导下研发的治感冒、抗流感专利中药,其组方汇聚了中医两千多年来治疗温病、疫病的经典名方,以汉代的《麻杏石甘汤》、清代的《银翘散》以及明代《温疫论》中治疫病用大黄的治疗经验,三朝名方化裁而成,配伍藿香芳香化湿护脾胃、红景天提高免疫固正气,针对发热、恶寒、肌肉酸痛、鼻塞流涕、咳嗽、头痛、咽干咽痛等“外感疾病”症候群,能对症治疗。国内多家科研院所开展的实验研究证实,连花清瘟对甲型流感病毒(H1N1、H3N2)、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有很好的抑制作用。连花清瘟治疗流感的随机、双盲、阳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连花清瘟明显提高证候疗效和体温疗效显效率,明显减轻咽干咽痛、肌肉酸痛、咳嗽等症状,缩短发热起效时间,提高体温复常率,且试验组未见不良反应发生。“中药连花清瘟治疗流行性感冒研究”获得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连花清瘟已先后34次列入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20年版)》《时行感冒(乙型流感)中医药防治方案》等传染性公共卫生事件诊疗方案或指南共识,成为治疗甲流、乙流等病毒类呼吸系统传染病的代表性中成药。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尾页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