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一“特种兵”旅游开启!京万红提醒您:游玩过程中要注意安全哦

    现在的年轻人喜欢“特种兵”式旅游,早上7点起,逛、吃、玩一整天,天黑了才罢休,一打开微信步数稳稳置于“第一名”,主打就是一个充实和丰富。有年轻人分享了自己的一次旅游经历:周五一放学就去坐火车,一天逛八个景点,晚上累了就去海底捞睡觉,连着逛两天,直到周天深夜再坐火车返回学校,刚踏进校门就去赶早八,完全不耽误上课。这种“特种兵”精神被许多网友锐评“一天天使不完的牛劲”……这不五一马上快到了嘛,“特种兵”们又该出动了!但是不得不说,今年还是有很多地方值得一看的,比如黄山、张家界、九寨沟等风景名胜区,这些地方山水景色优美,空气清新,是放松心情、环节疲惫的不二之选。要想欣赏美景,还有一个地方也受到了大家的欢迎,那就是——云南昆明。最近昆明蓝花楹盛开,城市被一片紫蓝色花海包围,别提多美了!除了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不少人的旅游心仪之地,如北京、西安、南京等,这些城市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博物馆,可以让您深入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选择好目的地后,为了旅途更加愉快,旅行过程中还要注意天气变化和安全问题。五一假期正值春季,天气多变,早晚温差较大。出行前请查看天气预报,并准备好相应的衣物和防晒用品。在旅行过程中,请注意个人财物安全,避免携带过多现金和贵重物品。同时,遵守景区规定,不要攀爬未开放的区域,确保自身安全。除此之外,还给“特种兵”们准备了一些旅行小贴士:1、携带常用药品:在旅行中,可能会遇到一些身体不适的情况,建议您携带一些常用药品,以备不时之需。外出旅游时可能还会出现皮肤擦伤、磕碰伤等情况,因此外伤用药也要提前备好,比如常用的京万红软膏,它具有活血解毒、消肿止痛、去腐生肌的功效,能够促进伤口愈

  • 4.11世界帕金森病日I和谐共生 美好生活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多见于老年人群。据统计中国65岁以上人群帕金森病的患病率大约是1.7%,且目前中国有近300万的帕金森病患者,每年新发患者人数达10万以上,帕金森病的防治和科普形势任重道远,4月11日是第28个世界帕金森病日,今年的主题是:“和谐共生,美好生活”。 一、什么是帕金森病?号称中老年“三大杀手”之一的帕金森病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人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平均发病年龄50岁左右。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帕金森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逐年上升。提起帕金森病,人们脑海中想到的第一个症状是“手抖”,不过这只是帕金森病的诸多症状中的一个。二、 帕金森病有什么症状?帕金森病早期的临床症状较难察觉,在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才会表现出一些症状和体征,一般包括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帕金森病人有四大典型运动症状。1)抖-静止性震颤指患者在安静状态下、肌肉无负重状态下时出现有规律的抖动,可以出现在肢体,甚至有头部和下颌的抖动,紧张时更为明显。2)僵-肌强直指肌肉的肌张力升高,被动活动患者的关节时出现明显的阻力感,有时像齿轮一样。手部的肌强直可导致关节畸形,躯干的肌强直可导致前倾、侧弯等异常姿势。3)慢-运动迟缓指动作幅度和频率出现明显减慢,肢体动作表现为行走缓慢、起步困难、小碎步、写字变小,其他可表现在喜怒哀乐等面部表情减少,言语含糊等。4)倒-姿势平衡功能障碍指患者出现行走不稳,步态前冲,容易跌跤,甚至站立时都无法维持平衡。除此之外,帕金森病患者还会出现一系列非运动症状,如焦虑抑郁、睡眠障碍、嗅觉减退或丧失、认知障碍、便秘等。睡眠障碍总体发生率约为47.66%-89.10%,帕金森病患者抑郁的平均患病率约为52%。三、重视帕金森病

  • “春咳”高发期 针对病因科学应对

    中国天气网讯发布最新消息,4月6日至7日,江南南部、广东、广西北部等地强降雨仍将持续。气温方面,全国整体向暖,尤其是北方升温步伐急促,预计未来三天,东北、华北一带气温还将陆续创新高。近期天气多变,同时也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不少人一不小心就“中招”,咳咳咳不停,让人感到十分困扰。那么,面对这种情况,大家该如何应对呢?首先来分析一下导致“春咳”的原因。春季气温多变,逐渐回暖,病原微生物繁殖速度加快,加之气候尚不稳定,昼夜温差较大,容易感冒受凉,进而诱发咳嗽。此外,春季多风,空气中多含有花粉、尘螨、灰尘等过敏原,人体呼吸道容易受到冷空气和过敏原刺激,出现咳嗽、咳痰症状,尤其是儿童、老人和体质较差的成年人。因时逢春天,又将其称之为“春咳”,对此,明确病因,科学防治尤为重要。如果是由于过敏所致的咳嗽,应及时遵医嘱服用抗过敏药物进行治疗,若由呼吸道感染引起,建议及早服用对症药物进行治疗,比如临床常用的止咳化痰药连花清咳片。该方是在中医肺络证治理论指导下研制的创新中药,具有宣肺泄热、化痰止咳的作用。其中含有的开宣肺气、祛痰宽胸,利于排出肺中壅滞的热痰;甘草甘润平和,可补益肺气、润肺止咳,麻黄、杏仁具有中枢性镇咳的作用,双效止咳能发挥更快更佳的效果。此外,临床研究证实,服用连花清咳片当天咳嗽咳痰就能明显缓解,并且能够阻断气道炎症,减轻气道内的炎症因子释放,减少痰液分泌、降低痰液粘度、促进气道内的痰液清除,具有显著疗效。咳嗽患者日常也应注意以下措施,帮助缓解咳嗽咳痰症状。(1)注意保暖。春季气温起伏不定,稍不注意防护就容易引起感冒后咳嗽,并且冷空气的刺激也会加重咳嗽症状,因此大家日常要做好保暖,根据天气变

  • 科普帖:流感是否一定咳嗽?

    流感即流行性感冒,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发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它的典型症状很多,其中咳嗽是常出现的表现之一。最近在社交平台看到有一些人身边有人感染了流感病毒,之后自己也出现了发烧等一系列症状,但没有咳嗽,不确定是不是流感,那流感是否一定咳嗽呢?针对这个问题今天就来详细解读一下。流感是否一定咳嗽?流感之所以会引起咳嗽症状,主要是由于患者感染流感病毒后,病毒在呼吸道部位大量繁殖复制,引发局部黏膜的炎症反应,导致黏膜肿胀、分泌物增多,刺激咽喉部的神经末梢,就会诱发咳嗽反射。但是不同患者的病症表现是存在个体差异的,如果病毒侵入人体后主要在鼻腔等其他部位增殖分布,或是咽喉部的黏膜敏感度较低,就有可能不会出现明显的咳嗽症状。另外部分患者自身免疫功能较强,在病毒侵入人体后可能迅速有效地控制了病毒的扩散,也会使咳嗽得到减轻或避免。因此不同人在感染流感以后,并不一定会出现咳嗽的症状。需要注意的是,流感的症状通常并不具有明显的特异性,所以不建议仅通过症状来判断是否感染病毒,必要时建议到医院就诊,完善相关检查,如流感病毒抗原检测等明确诊断。并且无论出现了何种症状表现,都建议确诊以后及时对症用药治疗,以尽快缓解不适、控制病情进展。可以服用临床常用流感类治疗药物,如中成药连花清瘟。流感在中医角度归属于“疫证”范畴,而连花清瘟作为中医络病理论指导研制的创新中药,组方融汇了三朝名医治疗疫证的用药精华,以汉代张仲景《伤寒论》麻杏石甘汤清泄肺热、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辨》银翘散疏散外邪、明代吴又可《温疫论》治疫证用大黄通腑泄热经验;又创新性地加入红景天清肺化瘀、调节免疫,体现积极干预、整体调节的的组方特色,可以较好改善流感

  • 贾振华教授:构建肺络病证治理论防治呼吸系统疾病发挥重大作用

    3月27日,“络病理论体系构建及其转化应用成果发布会”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络病专委会、抗衰老专委会共同主办,围绕络病理论体系传承、创新、转化所取得的重要成果作公开发布。会上,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医药研究院贾振华教授作《肺络病证治指导病毒类呼吸系统传染病防治研究》报告时指出,以肺络病证治理论揭示新冠病毒感染传变规律,连花清瘟、连花清咳作为肺络病证治研究与创新转化成果,科研证据翔实,临床价值显著,在防治呼吸系统传染病领域,产生重大国际学术影响,发挥重大疫情防控作用,显著提升了中医药国际影响力,推动了中医药国际化进程。 贾振华教授作题为《肺络病证治指导病毒类呼吸系统传染病防治研究》的报告。肺络病证治指导,为呼吸系统疾病防治提供新策略 “疫,民皆疾也”。在中医学理论中,疫病被认为是具有强烈传染性的邪气所致疾病。进入21世纪后,近20年新发病毒类呼吸系统传染病平均每5年就会爆发一次。“西汉至清末,两千多年间发生过300余次疫病流行,约每6年发生一次,和近20年的呼吸系统传染病发病频率是一致的。”贾振华教授指出,“疫病发生时,古人借助中医的有效预防和治疗,中华民族在有限的地域和时间内控制住了疫情蔓延,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传承创新两千年中医药抗疫历史经验对于应对疫病威胁具有重大意义。”病毒性呼吸系统传染病属于中医“新病入络”范畴,由此拓展创新了呼吸道疾病的防治方案。循行于肺的脉络为肺络,贾振华教授构建肺络病证治理论,系统解析肺络、肺之气络、气道、血络概念内涵,揭示了呼吸系统疾病“气络-气道-血络”传变规律,明确了“气络-气道”传至血络关键驱动因素疫毒、毒热、痰阻,提出系统阻断新策略“首重病因、疫毒早

  • 吴以岭院士首创脉络学说,为微血管病变防治打通“脉络”

    微血管病变是全身系统性病变,是国际医学界的难题,是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重大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目前这些疾病临床疗效难以提高的关键因素。3月27日,在络病理论体系构建及其转化应用成果发布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教授围绕“中医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项目,介绍了在理论、机制、临床等方面取得的系列成果。“中医脉络学说构建推动微血管病变防治”项目入选新时代中医药标志性科技成果(2012-2022),名列第一大类别“中医药新学说新学科形成”的首位,该项目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络病理论体系构建及其转化应用成果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吴以岭院士在会上作题为《络病理论体系构建及其转化应用》的报告。脉络学说为解决微血管病变难题提供原创理论指导《微循环》提出,心血管疾病的本质是微循环障碍,是形成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及加重因素。“围绕微血管病变这样一个国际性难题,结合心、脑、糖这些重大疾病,在中医学术理论上做出了重大的创新。”吴以岭院士指出,“脉”中医叫血脉,是运行血液的通道,在解剖学上与西医的血管具有同一性。脉络就是血脉的分支,包括了微血管、微循环。通过两个973项目构建起一个新的理论学说——脉络学说,指导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血管并发症防治,提出了脉络学说的核心理论——营卫理论,建立了血管病变的临床辨证诊断标准,提出了调营卫气血治疗血管病变的用药规律。在脉络学说指导下研发了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通心络胶囊、治疗心律失常的参松养心胶囊、治疗慢性心衰的芪苈强心胶囊。国家973计划专家组评价称:“脉络学说营卫理论形成了指导微血管病变性重大疾病防治的新理论,属于中医药学术研究的原创成果。”保护微血管内皮细胞是治疗

  • 中医药如何治疗失眠?世界睡眠日专家共商中医药治疗失眠适用性

    人的生命约有1/3是在睡眠中度过,睡眠与健康密切相关,是人类不可缺少的生理活动。公开数据显示,目前睡眠情况需要干预者的患病率在全球高达9%—15%,在我国则有上亿人需要积极诊疗。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2023年中国居民睡眠白皮书》显示,我国居民整体睡眠质量欠佳,平均在零点后入睡,夜间睡眠时长普遍偏短,平均睡眠时长6.75小时,平均清醒次数1.4次,睡眠障碍已成为影响全人类的健康的突出性问题。3月16日,围绕“健康睡眠 人人共享”的2024年世界睡眠日中国年度主题,中国睡眠研究会主办、深圳市长寿药业有限公司于北京中国科技会堂举办“世界睡眠日科普活动暨中医药治疗失眠适用性学术研讨会”,同时启动“世界睡眠日科普活动暨气血固本‘晚安行动’大型公益活动”,旨在将中医治疗睡眠障碍的经验与成果普惠世人的同时,让更多国人深入了解和认识睡眠障碍,帮助国人树立健康的睡眠观念、获得正确的睡眠知识、实现睡眠健康。世界睡眠日科普活动暨气血固本“晚安行动”大型公益活动启动中国睡眠研究会秘书长、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高雪梅教授、中国睡眠研究会副秘书长皮巍巍、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副院长徐峰教授、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副院长王景霞教授、首都医科大学中药学院刘仁慧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孙燕副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院张树源副主任医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国际医疗部主治医师、心理治疗师樊蕾、解放军总医院第学中心主治医师李业荣、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博士后、中医心理师李世通等中医药领域资深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共同探讨了中医药治疗失眠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应用经验,为中医药在失眠治疗领域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推动,深圳市长寿药业有限公司于靖作为

  • 耿立梅教授:深度解析中医药两千年战疫经验,应对呼吸道传染病有良策

    最近20年来,从2003年非典疫情到2009年甲型H1N1流感疫情,再到近三年的新冠疫情,不断出现的突发流行性呼吸道传染病,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安全,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在抗击非典、流感、新冠等呼吸道病毒感染期间,一直都有中医中药的参与,充分发挥其治疗优势,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做出了突出贡献。事实上,中医抗击此类呼吸道传染病,已有两千多年历史。这一类疾病在中医中归属“疫病”,根据《中国疫病史鉴》记载,我国自汉代以来2000多年来发生的疫病有300多次,由于中医的有效预防和治疗,控制住了疫情蔓延,得到了较好救治。那么,中医药为什么在每一次战疫过程中,都能发挥很好的作用,取得良好效果呢?针对这个问题,在近期举办的第二十届国际络病学大会呼吸疾病论坛上,河北省中医院呼吸一科主任医师耿立梅教授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讲解。一、注重经验积累、理论总结首先,耿立梅教授表示,正是因为有过如此频繁的疫病流行,“中医中药在抗疫当中积累了非常多的经验还进行了理论的总结,像我们中医典籍《伤寒论》,距今已经将近2000年的历史了,还有明代时期的《温疫论》,清代的《温病条辨》,这都是在抗疫当中积累的经验形成的总结,到现在仍然是我们中医学习的一个蓝本。”中医药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我们要牢牢掌握古籍中记载的宝贵经验,并根据现实中的发展变化融汇变通,使中医药的应用价值更好展现。值得一提的是,从2003年SARS到2009的甲流,以及近年的新冠疫病防控,都起到积极防治作用的中成药连花清瘟,就是融汇了我国古代名医治疗疫病的用药精华,加减化裁而成,以汉代《伤寒论》“麻杏石甘汤”宣肺泄热,用清代《温病条辨》“银翘散”疏散外邪,又汲取了明代《温疫论》用大黄通腑泄热截断病势;

  • 科学止咳 | 向呼吸科专家学习如何化痰止咳

    日前,第二十届国际络病学大会呼吸疾病论坛在石家庄成功举办,其中针对化痰止咳法在呼吸道感染疾病中的应用价值,由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呼吸科主任李光熙教授进行专题报告,中日友好医院张纾难教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赖国祥教授、河北省中医院耿立梅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袁雅冬教授共同参与专题探讨,就咳嗽的规范管理进行深入交流讨论。今天,就让我们跟着呼吸科专家一起学习如何化痰止咳。↑ 第二十届国际络病学大会呼吸疾病论坛现场报告中,李光熙教授主要对呼吸道感染病变、气道黏液高分泌及咳嗽咳痰症状之间的联系做了系统的介绍,强调了化痰止咳针对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气道黏液高分泌治疗的重要性。气道黏液高分泌主要临床表现咳嗽咳痰,同时也是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的主要临床特征之一,其对呼吸道疾病的预后影响较大。所以呼吁大家要引起重视,改善气道黏液高分泌,控制痰液,而“减少生成、促进痰液排除是治疗气道黏液高分泌、改善咳嗽的重要环节”。中医药止咳化痰可以多环节、多靶点发挥效应,具有标本兼治的特色优势,在临床治疗中应用广泛。李光熙教授在报告中介绍到的连花清咳片,通过前期在多方面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结果可以看到,该药物可以抑制气道炎症,降低气道黏液高分泌,在减少痰液生成、降低痰液粘度、促进痰液排除方面具有很好的作用,对于感冒、流感、新冠、支气管炎、慢阻肺等疾病引发的咳嗽、咳痰治疗具有多重优势。↑ 李光熙教授《化痰止咳法在呼吸道感染疾病中应用价值》专题报告袁雅冬教授:正确认识咳和痰,为什么出现痰多咳不出“关于咳和痰的关系也就是我们说的气道的分泌物,正常来讲,由于我们有粘膜腺体,实际是分泌粘液和浆液,分泌以后在我们

  • 京万红提示:警惕“湿冷陷阱”防冻伤

    中央气象局提示,新一轮的冷空气又双叒叕来了,好消息是这股冷空气不会造成大范围的寒潮,更多的是会在中东地区、南方地区造成大范围的大风降温、降雨天气,形成“中部寒冷、南部湿冷”的气温环境。但即便如此,冷空气南下依旧给大家的身体健康带来不小的“冲击”,烧伤科、皮肤科因冻伤前来就诊的患者明显高于往日。冻伤,不止“冷冻”,还有“湿冻”很多人以为冻伤只会发生在干燥寒冷的天气下,其实不然。冻伤的机制是人体受低温影响,体温下降、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和供应减少,导致皮肤组织出现的冻结或者坏死。当空气中湿度较高时,空气中的水汽会加速热量传导,导致人体体温下降速度更快。同时,相比于干燥寒冷的天气,人们更容易忽视湿冷天气下的穿衣御寒。所以,湿冷天气冻伤发生的频率更高一些。疗伤,“冷冻”回温,“湿冻”除湿在干燥寒冷环境中遭遇冻伤,回温是第一要素,可以用温水帮助伤者恢复体温,水温温度保持在40摄氏度左右较为适宜。若是湿冷环境中遭遇冻伤,除了回温之外,还要注意“除湿”,要将伤者转移至干燥、温暖的环境中,并除去患者寒冷、潮湿的衣物,让其皮肤保持干燥。不管是“冷冻”还是“湿冻”,受冻的皮肤最初会有麻木、发白、冰冷等表现,之后会出现如皮肤红斑、脱屑、水泡等症状,此时可以在冻伤的皮肤处涂抹京万红软膏等治疗冻伤的药物。京万红软膏是《冻伤中医诊疗指南》的推荐药物,对于冻伤治疗有确切疗效。该药由黄芩、黄连、紫草、当归、金银花、地榆、冰片等33种中药组成,具有活血解毒、消肿止痛、去腐生肌的功效,可用于冻伤、烫伤、烧伤等皮肤疮疡肿痛、创面溃烂的治疗。如果发现皮肤冻伤部位变为黑褐色甚至出现血泡等,说明冻伤的程度较为严重,要及时至医院就

  • 肺络病证治指导 充分发挥中医药防治病毒类呼吸系统传染病的临床价值

    “面对当前复杂的呼吸疾病流行特点,可以利用中西医结合的模式,充分发挥中医辨证论治中的‘异病同治’理论,发挥中医药治疗优势。”2月24日,第二十届国际络病学大会呼吸论坛在石家庄成功举办。论坛主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教授指出,在三年疫情中,中西医结合涌现出非常有效的治疗手段和方法,如连花清瘟、连花清咳,已发表的基础和临床论文近1000篇,SCI高水平论文近60篇,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认可。 本次论坛上,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医药研究院贾振华教授、国家呼吸病临床中心郑劲平教授、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宋元林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申昆玲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李光熙教授等多位专家在报告和讨论中阐述了中医药在呼吸道疾病防治中的作用和价值,并围绕在中医络病理论“络病证治”指导下研发的代表物连花清瘟、连花清咳展开深入交流。线上线下近3万名相关领域医生参加会议。 贾振华教授:肺络病证治指导病毒类呼吸系统传染病防治研究 络病是广泛存在于多种内伤疑难杂病和外感重症中的病理状态,贾振华教授在《肺络病证治指导病毒类呼吸系统传染病防治研究》学术报告中,从络病理论入手向我们揭示了病毒类呼吸系统传染病属于中医络病理论“新病入络”范畴,循行于肺的脉络为肺络,从肺络病证治角度,揭示了呼吸系统疾病“气络-气道-血络”传变规律,提出了“首重病因,疫毒早逐;清肺化痰,阻断传变;双重干预,整合调节”的系统阻断策略:系统揭示“清瘟解毒、宣肺泄热”治法代表药物连花清瘟防治结合阻断“气络-气道”传变临床优势与病毒-宿主双重干预机制。贾振华教授介绍,系列基础、临床研究结果揭示了连花清瘟具有广谱抗病毒、抑菌抗炎、调节免疫的作用,

  • 京万红龙年贺岁提示来啦:爆竹腾空辞旧岁 谨慎燃放迎新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再过不足五天,我们就要告别癸卯兔年,迎来甲辰龙年了。作为庆祝春节的传统习俗,每到春节前,有关“解禁”爆竹燃放的话题总会冲上热搜榜。此前,新闻报道,辽宁、山东、广东的一些地区已将全面禁止改为“限制燃放”,除重点特殊区域外,其他地区居民可以适度燃放爆竹。西安、郑州等地不仅调整了“禁燃令”,还会有集中燃放活动。可见,在国人的强烈呼吁下,春节放爆竹的传统将逐渐回归到我们的生活中。只是爆竹威力不容小觑,燃放时还应多几分谨慎小心才是。燃放爆竹前,一定要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和燃放指南,并且保持头脑清醒,避免酒后燃点爆竹。此外,除明确说明可以手持燃放的外,其他类型的产品一定要水平放置于地面后点燃引线并迅速远离,以免被释放的巨大热量烧伤。如果不慎被爆竹烧伤或炸伤,请务必保持冷静,结合伤口情况采取急救处理措施。若伤口出血量较少、皮肤破损较浅,可以用冷水冲洗伤口后或压迫止血后,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随后涂抹京万红软膏等外用急救药品。京万红软膏是多次上榜“中国家庭常备药皮肤科用药”的品牌,该药由黄芩、黄连、紫草、当归、金银花、地榆、冰片等三十三味中药组成,具有活血解毒、消肿止痛、去腐生肌的功效,可快速缓解烫伤后的疼痛、促进受损皮肤愈合,且不易遗留瘢痕。通常情况下,轻微皮损无需使用医用纱布等包裹伤处,但要注意避免伤口受潮,以防潮湿环境导致细菌等微生物滋生造成伤处感染。若伤口出血量较大、皮损程度较深,要用干净的纱布等包裹伤口进行止血处理,随后立即前往医院急诊科或烧伤科就诊。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爆竹爆炸瞬间会产生大量碎屑,其冲击力足以将机动车车身撞击出凹坑,如不慎迸射入眼中后果不

  • 京万红龙年健康提示:春节亮厨艺小心“利刃热油”

    松鼠桂鱼、油焖大虾、糖醋白骨、红烧肉……龙年年夜饭的菜谱是不是已经拟定好了?好不容易盼到了年三十,迫不及待想要给亲朋好友“露一手”,展示一下苦练一年的厨艺了吧?想到父母亲朋友对着色香味俱全的菜肴赞不绝口,大家大快朵颐一扫而光,是不是睡着都会笑醒?可是,一年难得回家一次的你,真的做好展示“才艺”的准备了么?家里的熟食刀、冷荤刀、水果刀……你分的清么?平底锅、炒锅、汤锅……分别放在哪里?别看只是不起眼的细节,可若下厨的时候找不到的“家伙事儿”,足够让你精心计划的“才艺展示”全泡汤。如果仅仅是不能给家人朋友做顿圆满的年夜饭也就罢了,可手忙脚乱起来难免顾此失彼。在家里下厨做饭的时候不甚被滚烫的热油烫伤,可不是什么新鲜事儿。意外受伤后,处理不及时导致严重后果的,新闻也没少报道。江苏新闻就曾报道一男子做饭时被热油烫伤腿部,皮肤瞬间被烫出水泡,但他仅仅是用布吸掉了热油,又再伤处涂抹酱油后就置之不理了,结果因处理措施不当,导致两天后伤口仍旧渗液,走路都困难。实际上,被热油、烈焰烫伤后,应立即用流动的冷水冲洗伤口,以降低受伤部位皮肤的温度,缓解疼痛。如果受伤部位较广,也可以用冷水浸泡伤处。随后,应及时涂抹如京万红软膏一类的外用药物。该药由黄芩、黄连、紫草、当归、金银花、地榆、冰片等三十三味中药组成,具有活血解毒、消肿止痛、去腐生肌的功效,可在快速缓解烫伤后皮肤灼痛感、促进破损肌肤愈合的同时,帮助恢复皮肤弹性,避免遗留瘢痕。并且,京万红软膏对刀割伤、尿布皮疹等也有缓解作用,是多次上榜“中国家庭常备药皮肤科用药”的品牌。外敷药物后,建议用干净的纱布、棉条等等覆盖伤处并进行固定,这样既可以帮助药物浸润又能避免

  • 京万红提示:勇闯哈尔滨的“骑士”别低估了“冰城”的速冻威力

    这个冬天有多少人被“尔滨”的“讨好型市格”吸引而蠢蠢欲动,想去这座“冰城”欣赏“索伦三部”的古老风姿、感受索菲亚大教堂的神秘浪漫、体会冰天雪地下万人蹦迪的热烈气氛……但是,哈尔滨冬季气温长期低于零下二十度,对于不经常生活在这里的人而言,很难适应这里寒冷的天气。此前就有媒体报道,一位来自南方的“骑士”在没戴帽子的情况下,只在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玩了两个小时,耳朵就被冻出了水泡,肿成了鸡蛋一样大小。其实,这是典型的冻伤表现。冻伤在寒冷地区是比较常见的,一般好发于手、脚、耳、鼻、面颊等暴露或者身体末梢血液循环较差的部位。皮肤冻伤后会呈现麻木、发白、冰冷等,回温之后才会有比较明显的症状。根据皮肤受损程度不同,冻伤一般会被分为四级。受冻部位的皮肤出现红斑、有轻微的皮屑脱落,触碰有麻木感属于一级冻伤,一般七天左右症状可以缓解,也不会留下疤痕。受冻部位的皮肤出现红肿、疼痛、水泡等属于二级冻伤,水泡干涸之后会结痂脱皮,根据皮损程度不同恢复时间不一,很少会留下疤痕。一级冻伤和二级冻伤,都可以在皮肤回温之后涂抹治疗冻伤类的药物,比如京万红软膏。该药是国家保密品种,也是“中国家庭常备药”多次推荐的外用中成药,由黄芩、黄连、紫草、当归、金银花、地榆、冰片等中药组成,具有活血解毒、消肿止痛、去腐生肌的功效,可用于烧伤、烫伤、晒伤、冻疮、尿布皮炎等多种皮肤损伤以及如压疮、糖尿病足、静脉炎等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的治疗,可快速促进皮肤损伤创面愈合且不留疤痕。受冻部位的皮肤如果由苍白变为黑褐色,伴有明显的水泡甚至血泡及疼痛感,属于三级冻伤,此时需要及时至医院由医生进行治疗,否则很容易形成皮肤疤痕或者影响皮损部位功能。

  • 京万红提示:冬季取暖当心“温水煮青蛙”

    这个冬天国内哪个地区最热闹?哈尔滨无疑高居榜首。一颗颗从头到脚包裹严实的南方“小土豆”被哈尔滨这座热情的城市包围,尽情享受着“冰城”的美好。为了能充分感受冰雪的魅力,南方“小土豆”们可谓做足了保暖工作——帽子护头、羽绒服加身、厚厚的雪地靴里还不忘垫上自发热鞋垫。殊不知,自发热鞋垫、暖宝宝、热水袋、电热毯这类取暖“神器”很多时候会在不知不觉中让人暖“过头”,造成低温烫伤。低温烫伤是指皮肤长时间接触高于体温的热源而造成的烫伤,理论上,对于皮肤而言,高于44摄氏度就可能造成低温烫伤。低温烫伤的过程比较慢,很像“温水煮青蛙”,等到反应过来时,皮肤已经被烫出了明显的水泡,出现了红肿、疼痛等表现。一般情况下,低温烫伤后如果仅仅出现皮肤发红、微感疼痛的情况,属于较为轻微的情况,一般一周左右可以痊愈。如果出现了少了水泡,或者皮肤褶皱等表现,则可能属于浅二度烫伤,此时应该在皮肤受损部位局部涂抹京万红软膏一类的外用烫伤膏。京万红软膏是多次上榜“中国家庭常备药皮肤科用药”的中成药,由黄芩、黄连、紫草、当归、金银花、地榆、冰片等三十三味中药组成,具有活血解毒、消肿止痛、去腐生肌的功效,可快速缓解烫伤后的疼痛、促进受损皮肤愈合,且不易遗留瘢痕。由于低温烫伤不易被发现,因此规范使用自发热鞋垫、暖宝宝、热水袋、电热毯等取暖产品能较好的预防低温烫伤的发生。这里也和大家强调一些使用细节。1.不要让皮肤直接接触取暖“神器”,比如在自发热鞋垫上再垫一层薄鞋垫或者穿厚一些的袜子,暖宝宝贴在秋衣外,热水袋用毛巾包裹着使用等。2.不要长时间使用取暖“神器”,一般情况下自发热鞋垫、暖宝宝等连续使用事件不宜超过5个小时,暖水袋注水则不宜

  • 冬季手足皲裂如何防治?京万红滋润你的整个冬天

    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一到干燥寒冷的冬季,北方人的皮肤就开始抗议了,30岁的人却有着60岁的手脚,一些皮肤敏感的朋友早就已经被皮肤干燥、手脚皲裂等尴尬问题纠缠上了。有的人表示一到这个季节皮肤便干的不行,尤其是脚后跟,干的都掉渣,严重时还会裂口,甚至出血,有的时候脚都不敢挨地,因为一触碰就会疼。其实一到冬季,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都会因为降雨减少,大气层的水分减少,导致空气干燥,各种皮肤疾病便接踵而至,其中,手足皲裂是最常见的一种。一旦发病,常累及于手掌、足跟、足跖外侧等角质层比较厚、经常会受到摩擦的部位,所以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室外工作者,或者是经常以水浸泡手足作业的劳动者,他们的手足、指尖、手掌、足跟或足外缘处出现干燥、增厚或者是裂纹,不注重护理,常常会疼痛难忍,有时还可继发感染。防治皲裂,京万红提供几点小妙招其实,导致手足皲裂的外因跟日常的生活习惯有很大的关系,比如经常因为家务问题用洗洁精、肥皂、洗衣粉等,这些化学品会把皮肤表面的油脂洗下来,加重皮肤干燥的问题出现,所以日常少用清洁剂,劳动时戴手套很关键。其次,皮肤的保湿工作也要提前做好,洗澡水不要太热,洗的时间不要过长,洗完后要记得涂抹一些具有保湿效果的护肤品,及时滋润肌肤。中医认为,冬季多以寒邪为主,如果气血失调,再加上外受风寒侵扰,会导致经络不畅,肌肤失却濡养润泽出现皲裂,治疗要以养血滋阴,活血通络,润肤敛疮为主。可以用艾叶煮水泡脚,能够温经通络,疏通皮肤经络的同时也能够将阳气输送到身体各处,这样,气血也得到了滋养,手足皲裂的问题也就逐步得到了改善。除此以外,针对手足皲裂的问题也可以涂抹像京万红软膏这样的外用药膏,能够活血解毒、

  • 男性看过来:白云山盐酸达泊西汀适应人群有哪些?

    在如今这个时代,上了年龄的男性“那方面”出点问题是很正常的,不用太恐慌,现在医学这么发达,只要找到正确方法积极治疗,迟早都能解决。有很多男性朋友听说了白云山盐酸达泊西汀这个药,来问我白云山盐酸达泊西汀适应人群有哪些?今天就给大家解答一下。什么是白云山达泊西汀片?白云山制药总厂生产的白云山达泊西汀片的主要成分为盐酸达泊西汀,其作用机制是通过作用于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增加5-羟色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抑制性神经递质和性兴奋程度,使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恢复控制射精的功能。该药能降低神经递质的浓度延缓敏感神经元的传递速度,从而提高射溢控制能力间接延长射溢时间。盐酸达泊西汀片适用“小弟弟”在送入“小妹妹”之前、过程当中或者送入后不久,以及未获性满足之前仅仅由于极小的性刺激即发生持续的或反复的射溢。简单的说,达泊西汀片能改善延时男性时间,其成分中有可以抑制大脑性冲动神经的药物,让其神经不那么活跃,从而进行延时。白云山盐酸达泊西汀适应人群有哪些?其实问题的答案很简单,那就是早泄患者。包装上印有“红马”图案的白云山盐酸达泊西汀片在前按需服用,对于早泄的患者来说尤其适合,适用于治疗18-64岁男性早泄患者,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早泄患者的需求,首次服用者推荐剂量为30mg,只需要在前1~3h按需服用(至少一满杯水)即可。读到这里,相信大家对于白云山盐酸达泊西汀适应人群有哪些这个问题的答案都清楚了。在这里还想提醒各位男性朋友的伴侣们,除了用药之外,你们对他们的态度很重要,记住在治疗过程中一定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这样效果才更好。

  • 河北省中医院呼吸科耿立梅: “多管齐下” 积极防治呼吸道传染病

    冬季,冷空气频频来袭。众所周知,气温骤降时,人体若无法适应剧烈的冷暖变化,抵抗力会下降,感冒、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发生风险加大。那么,面对近段时间来势汹汹的呼吸道疾病,普通民众如何辨别和应对?中医药在防治方面具有哪些特色和优势?听听河北省中医院呼吸科专家耿立梅教授怎么说。据耿立梅介绍,普通感冒在全年都会出现,临床表现是流鼻涕、打喷嚏等,不形成聚集性,具有自限性,通常一周之内就会好转。而流感具有聚集性,往往在学校、单位等场所聚集性发病,甲流伴有高热、咽痛、咳嗽和肌肉酸痛等临床表现;乙流除高热外,会出现鼻塞流涕等症状。流感与普通感冒的不同表现就在于高热持续时间比较长,贻误治疗则容易继发肺部感染,甚至危及老年患者的生命。耿立梅说,在呼吸道疾病高发时期,民众采取科学预防方法,能够有效降低感染风险。普通民众首先应该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尤其儿童、老年人以及患有基础疾病等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外出时尽量佩戴口罩,减少前往人群聚集的场所;定时开窗通风,保持房间湿润;保持家庭和工作场所的环境清洁,家庭成员在护理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时候要注意佩戴口罩,勤洗手;在起居饮食方面,少吃羊肉等上火食物。其实,应对冬季多种呼吸道疾病交织叠加的一项有力保护屏障,就是中医药。中医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要让自己保持一种健康的生活状态,早睡晚起不熬夜,提高身体免疫力,才能不给病毒细菌入侵的机会。而中医治疗的独特价值在于根据疾病的不同症状进行辨证论治。耿立梅以感冒治疗为例解释道,中医会根据症状准确判断寒热情况,再施以对应的方剂进行治疗:对于流涕、怕冷等寒性症状,施以风寒感冒颗粒、荆防颗粒等散寒药物;而对于流涕、咽痛、

  • 京万红温馨提示:三五好友围炉煮茶闲叙,莫道烫伤不足为惧!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围炉煮茶成了年轻人热衷的休闲方式。试想,凛凛冬日,三五好友围坐茶炉旁,一边观赏窗外雪景,一边饮茶闲叙,无疑能让漂泊的灵魂在终日的喧哗中享受片刻安宁,不失为一桩雅事。风雅之余,因围炉煮茶而出现的突发事件也是屡见不鲜——放在茶炉旁的塑料袋被引燃烧伤了朋友,倒茶时不小心被开水烫伤,锡纸烤鸡蛋突然爆炸被蛋液烫伤……“雅”事瞬间变成了“险”事。“险”事一旦发生,一定要保持冷静,果断采取科学的处理措施才能够有效避免二次伤害。水烫伤谨记“冲、泡、药、包”四个字围炉煮茶时被水烫伤后,如果受伤面积较小,可以先用冷水冲洗受伤部位3-10分钟,以对其进行降温,减轻皮肤疼痛感,避免水泡出现。若受伤面积较大或冷水冲洗后疼痛感未见减轻,可在冷水中加入冰块浸泡受伤部位。在对烫伤部位进行降温处理后,应及时涂抹外用烫伤药物,如京万红软膏。该药由黄芩、黄连、紫草、当归、金银花、地榆、冰片等三十三味中药组成,具有活血解毒、消肿止痛、去腐生肌的功效,可在快速缓解烫伤后皮肤灼痛感、促进破损肌肤愈合的同时,帮助恢复皮肤弹性,避免遗留瘢痕。涂抹药物后,为避免触碰伤处,建议使用医用纱布等覆盖伤处并进行固定,既有助于药物浸润又可避免细菌等病原微生物侵犯皮肤破损处,引起感染。火烫伤“冲、泡、药、包”之余要就医轻微火烫伤的处理和水烫伤大致相同,也应先用冷水冲洗或浸泡受伤部位20-30分钟或明显感觉创面疼痛缓解为止。随后,仔细观察受伤部位,若仅是轻微发红或可见少量水泡,可及时涂抹京万红软膏等外用烫伤药物。若受伤部位皮损较为严重,应用干净的湿毛巾包裹患处到医院烧伤科规范处理。划重点!烫伤不抹酱油,衣物不能强扒!相信很多人听说过水

  • 2023年度巨献:中国中药领域十大医学研究出炉

    医学不断向前发展,2023年也不例外。回顾这一年,我国科学家在中药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为世界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梅斯医学已经连续6年发布了年度医学十大学术进展。今年我们通过线上评选的方式,评出"2023最受瞩目的中国十大医学研究",研究内容面向中国学者在医学领域取得的创新成果,这些研究在推进医疗实践、改善医疗质量方面具有最重要的意义。(注:本次排名顺序根据线上票选数量进行排名,若出现总分相同的情况,将按照投票序号前后顺序进行依次排列。) — 01 —JAMA:杨跃进教授团队研究获重大突破,通心络胶囊显著降低急性心梗患者死亡率doi: 10.1001/jama.2023.19524.心肌梗死是全球范围内致死和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STEMI患者尽管接受再灌注和最佳药物治疗,仍面临较高的院内死亡率、心肌无复流和再灌注损伤风险。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仍缺乏特异性治疗药物来防治这些问题,临床亟需新的药物或新的治疗策略改善STEMI患者治疗现状。通心络胶囊是在中国应用广泛、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代表物。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杨跃进教授牵头开展了“中国通心络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肌保护研究(CTS-AMI)”,进一步在大规模心肌梗死人群中证实其改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临床结局的能力。CTS-AMI研究是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共纳入中国大陆124家医院、发病时间在24小时以内的STEMI患者。结果显示,在STEMI指南推荐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可以显著改善中国STEMI患者30天和1年的临床预后,特别是在降低心源性死亡和严重并发症方面疗效显著,而且并不增加大出血等严重不良反应的风险。CTS-AMI研究结果支持通心络胶囊至少在中国或其他发展中国家,可以作为STEMI患者的药物治疗选择。期待未来通心络胶囊可以进一步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6
  • 7
  • 下一页
  • 尾页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