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预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做好卒中的二级预防
据《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9)》显示,我国居民脑卒中患病率由2012年的1.89%上升至2018年的2.32%,2018年卒中患病人数达1318万。在我国脑卒中门诊患者中,高达40%的患者是复发人群,且首次脑卒中后1年的复发率高达17.1%。值得注意的是,一般情况下复发患者的症状通常会比前一次更加严重,其致残率或死亡风险相对于未复发患者增加约9.4倍。因此,预防卒中复发,减少致残和死亡,迫在眉睫!近日,由中国农村卫生协会主办的“健康中国,赋能县域”—全科医师系列培训课程第25期,特邀济南市平阴县人民医院李龑副院长担任主持,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胡文立教授、北京市双榆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张松青主任担任会议讲者,就动脉粥样硬化与脑卒中二级预防、颈动脉斑块临床诊疗实例进行了解读与分享,以进一步提升基层医务人员对脑卒中的诊疗能力。管理新理念:从控制危险因素转变为干预动脉粥样硬化 “我们认识一个疾病的时候,首先要认识它的危险因素。”胡文立教授介绍,卒中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缺乏体育锻炼、肥胖、营养、睡眠呼吸暂停、吸烟、饮酒等,这些都是可控的危险因素。另外,还有不可控的危险因素,如年龄、遗传、种族等。在治疗方面,胡文立教授介绍,降压、降脂、抗血小板治疗是脑卒中二级预防的三大基石。尽管如此,有研究表明,抗高血压治疗、他汀调脂及抗血小板治疗只能使卒中的相对危险分别减少31%、16%及13%。 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发病机制。胡文立指出,我国约65%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存在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美国神经病学及临床药理学专家、卒中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研究中心(SPARC)主任J.David Spence教授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针对1686名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