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NA甲基化影响衰老进程?新研究揭示八子补肾可改善甲基化年龄

    人体衰老的过程是生理、病理和心理交织的过程,其中表观遗传学改变和代谢功能障碍是衰老的两个标志。DNA甲基化是一种被广泛研究的表观遗传修饰方式,有人说,它就像一顶“神奇的帽子”,在不改变DNA分子一级结构的情况下调节基因组的功能,在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近期,来自我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南方科技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单位的研究团队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杂志上发表文章,揭示了促衰老的表观遗传代谢轴。研究人员发现,通过检测ELOVL2的DNA甲基化水平和表达水平,并应用人工智能的方法预测ELOVL2的蛋白质结构及其与底物的相互作用,改善因ELOVL2表达降低导致的干细胞衰竭、认知能力下降、视网膜变性和葡萄糖不耐受等细胞和生理水平等衰老表型。这说明,DNA甲基化通过整合环境信号来调节基因表达在衰老中发挥关键作用。DNA甲基化程度越小身体越年轻衰老是一个按照生命周期逐渐发生发展的过程,引发原因涉及多种因素,随着年龄增加,人体的生物基因组甲基化水平会发生改变,进而影响各基因的表达,呈现衰老表现。研究发现,人类不同组织和细胞类型的生理年龄与基因组DNA的甲基化程度高度相关,DNA甲基化程度越小,测算出来的生理年龄越小,身体衰老程度越小。疾病、衰老、不良生活习惯等都可以通过DNA甲基化等表观遗传学方式在DNA上留下印记。2021年,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研究人员在科研期刊《Aging》上发表的研究论文显示,对43名年龄在50-72岁之间的成年男性进行临床随机对照实验,在8周时间里他们严格接受饮食、睡眠、运动和放松指导,并补充植物营养素等。实验结果显示,参与者生理年龄平均年轻3.23岁。这一发现无疑为人类漫长的抗衰探索带来新希望。衰老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衰老过程中迸发

    2022-07-29
  • 老年人为何摔一跤就骨折?做好这件事骨骼更强健

    跌倒,对年轻人来说可能只是一件小事,但是很可能彻底改变老年人的生活。统计显示,跌倒已经是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意外伤害死亡的首位原因,平均每10人就有3-4人发生过跌倒。老年人摔倒最大的风险是引发骨折,一不小心就是“伤筋动骨一百天”,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和寿命。中老年人摔一跤,为啥就骨折了?中老年人为啥摔一跤就骨折?一方面是因为肌肉力量、反应速度随年龄增加而下降,导致中老年人机体更加僵硬,平衡能力相对较差,手脚不灵活,摔倒时反应不及时更容易骨折。二是患有骨质疏松,骨头本来就“脆”,所以一碰就折。骨质疏松知识通俗的说法,在医学上被称为骨质疏松症,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骨骼退行性病变,会造成骨的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引发骨折。骨质疏松主要发病原因与骨量丢失速度过快,骨组织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有关。随着年龄增长,当骨量的流失速度超过了骨骼形成,骨质疏松就会出现。一般来说,人体骨量在35 岁左右达到高峰,随后逐渐开始下降。医学资料显示,65岁以后中老年人患有骨质疏松的概率高达53.1%。预防骨质疏松,光补钙就够了?面对这种情况,很多中老年人第一想法就是:那我多补钙就可以了。事实上,钙和维生素D,这些都只是骨骼的健康补充剂,不是治疗药物。简单的说,如果把骨骼系统比作一个“建筑大楼”,补钙就相当于为建筑大楼增加砖瓦,但只增加砖瓦并不能增加大楼稳定性,我们还需要对大楼进行“加固”。在合理饮食、适度运动、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基础上配合药物,促进骨形成,提高骨密度,延缓骨骼衰老。我国科研工作者对骨骼衰老也在不断探索研究。北京中医药大学科研人员通过建立D-氨基半乳糖(D-gal)和亚钠(NaNO2)诱导的衰老小鼠模型发现,衰老小鼠骨骼明显

    2022-07-29
  • 女性血管衰老更快?中医找到干预血管衰老新策略

    血管是人体重要的交通运输线,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然而,随着年龄增长及其他因素影响,血管会逐渐老化,发生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心脑血管疾病。这种疾病不仅仅局限于中老年人了,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尤其是女性更应引起重视。当女性朋友出现胸闷、手脚发凉、四肢麻木、血压升高、血糖升高、不愿运动等症状时,表明血管老化正在悄然进行。血管衰老竟然更偏爱女性据世界心脏联盟最新数据统计,心血管疾病已占全球女性每年死亡人数的35%,堪称真正的“女性头号杀手”。大多数女性不抽烟、不酗酒、没有不良生活嗜好,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女性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要低于男性。但从数据来看,女性的血管相比男性老化更快,且患心血管疾病的危害程度也更为严重。研究指出,与男性相比,女性在30岁左右表现出更快的血压上升趋势。压升高比男性更早,升高的速度也明显更快,尤其是收缩压;60岁以后,平均血压甚至高于男性。与传统观念认为的女性比男性主要心血管疾病衰老延迟10~20年相比,这种人生早期展现出来的血压变化特性可能为晚年女性体现出的不同于男性的心血管疾病特征奠定基础,而不仅仅由于晚年的变化所致。对此,很多人表示不解,为什么女性血管老化速度比男性更快?心血管疾病为何“偏爱”女性?第一,这和女性生理结构有关。由于女性心脏天生小,心血管较细,这样可影响血流量和血流速度,从而影响各个脏器供血。另外女性血栓质地柔软且少,易出现游离脱落,从而形成堵塞心血管的斑块,诱发一系列心血管疾病。第二,激素水平发生变化。雌激素具有保护内皮、抗动脉粥样硬化、抑制血管钙化等作用,可提高血管弹性,使血管不容易变硬。而女性一旦进入更年期后,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女性一下子失

    标签:八子补肾
    2022-07-26
  • 30余次列入方案共识,连花清瘟抗流感效果究竟如何?

    近日,我国南方多省流感流行,福建省卫健委已印发《2022年福建省中医药防治流行性感冒专家共识(试行)》,用以指导各地流感防治,连花清瘟再次列入其中。截至目前,连花清瘟已先后30余次列入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甲流、乙流、新冠肺炎等传染性公共卫生事件诊疗方案或指南共识,那么连花清瘟抗流感效果究竟如何?连花清瘟组方用药与流感证型相符合流行性感冒(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发病具有季节性,也可全年流行,人群普遍易感,孕产妇、婴幼儿、老年人及慢性基础疾病患者易发展为重症或危重症病例,死亡风险较高。近期我国进入夏季高发期,主要是以甲型流感病毒中的H3N2亚型及乙型流感病毒中的Victoria 和 Yamagata 系。流感在中医学中称为“时行感冒”或“时行戾气”,属于外感疾病范畴。《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20年版)》推荐连花清瘟用于治疗流感风热犯卫、表寒里热、热毒袭肺证型,连花清瘟的组方用药符合其发病特点和治疗规律,它汲取汉代张仲景《伤寒论》麻杏石甘汤、明代吴又可《瘟疫论》善用大黄、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辨》银翘散用药精华而成,是两千年来中医药防治流感的集萃。其中麻黄、薄荷可以发散风热外邪;金银花、连翘、板蓝根、贯众等可以治疗嗓子痛;杏仁、鱼腥草可以治疗咳嗽、咳痰;生石膏、大黄可以清泄肺热,并让患者体内的热毒从大便排出。整个组方对发热或高热、咳嗽、痰黏不能顺畅咳出、嗓子疼痛等典型的流感症状有很好的疗效。另外,中医治病的法则,不是着眼于病的异同,而是着眼于病机的区别。异病可以同治,既不决定于病因,也不决定于病证。连花清瘟针对的正是发热、咳嗽、痰黏不能咳出、咽痛、乏力、肌肉酸痛等这样一个症候群,能协同发挥抗

    标签:连花清瘟
    2022-07-22
  • 对于近期南方甲流疫情,连花清瘟有效吗?

    目前,广东、江西、福建、海南等南方多省发布流感预警,陡然波动的患者数量,令流感疫苗和奥司他韦、连花清瘟等治疗药物一度缺货。那么,因防治新冠肺炎广为人知的连花清瘟,对此次H3N2为主的甲流疫情作用如何?是否有效呢?其实,无论是普通感冒、新冠肺炎,还是这次H3N2流感,从中医角度来看都属于外感热病。患者的初起表现大都存在发热、咳嗽、咽痛、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之所以出现这些症状,是因为邪入卫表或者邪入气分侵犯到肺脏所致。而连花清瘟不仅具备中成药整体治疗优势,同时针对H3N2等流感病毒也有明确的抑制拮抗作用。药物组成具有整体治疗特点连花清瘟是运用中医络病理论探讨外感温病及瘟疫传变的规律及治疗,提出对普通感冒、流感、新冠肺炎等病毒传染性疾病都要“积极干预”,也就是让药效发挥在疾病进展之前。连花清瘟从中医学的角度分析具有卫气同治,表里双解;先证用药,截断病势;整体调节,多靶治疗的特点。该药汇聚了历代医家治疗外感温病及疫证的用药精华,以《伤寒论》麻杏石甘汤合《温病条辨》银翘散化裁,汲取明代吴又可《温疫论》治疫证用大黄经验,配伍红景天,同时结合现代科学研究发现的抗病毒、抗炎、止咳、化痰、增强免疫的有效中药研制而成。组方中的大黄通腑泄肺,肺与大肠相表里,让“疫毒”从大便排出,使邪有出路,另外使用大黄的另一价值是先证用药,截断病势;组方中运用藿香芳香化湿、避秽化浊,可改善食欲不振、湿困脾胃的状况;组方中的红景天生长在高寒、高海拔地区,具有补肺平喘活血作用,可以提高人体抗疲劳、耐缺氧能力,同时具有增强免疫作用,可提高机体的抗病康复能力。连花清瘟的药物组成涵盖了辛凉透表、宣肺泄热、止咳平喘、清热解毒等药物,现代药理

    标签:连花清瘟
    2022-07-15
  • 连花清瘟是络病理论创新成果转化的优秀典范

    在7月6日举办的 “守正创新向未来•中医络病研究与创新成果转化高峰论坛”上,连花清瘟等中医络病理论研究与创新转化成果,为推动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受到与会专家与领导的高度赞誉。络病理论指导研发,专利新药守正创新中医络病理论是吴以岭院士从20世纪70年代即开始系统性研究的学术课题。通过40余年的砥砺创新,终于将“络病”这一在中华民族医学史上绵延了近三千年的散落记载,整理、归纳、提炼成为络脉清晰、内容丰富、具有指导现代重大、难治性疾病治疗价值的系统理论。“络病理论及其应用研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由吴以岭院士作为传承人的“中医络病诊疗方法”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病毒性公共卫生事件频发,20年共发生了4次呼吸系统公共卫生事件,平均每5年就会发生一次。病毒的不断变异,抗病和疫苗的应用局限,更体现出中医辨证论治、先发应用的优势。在针对肺络病变的研究中,提出了肺部病变气络、气道、血络的研究规律,研发出连花清瘟等呼吸系统代表性中成药。连花清瘟是运用中医络病理研发的一个复方中药,对于普通感冒、流感,以及新冠肺炎,都发挥了很好的治疗作用。它提出了“积极干预”治疗对策,制定“清瘟解毒,宣肺泄热”治法,吸取历代医家的用药精华,以《伤寒论》麻杏石甘汤合《温病条辨》银翘散化裁,汲取明代吴又可《温疫论》治疫证用大黄经验。组方中的麻黄、薄荷可以发散外邪;银花、连翘、板蓝根、贯众等可以治疗嗓子痛;杏仁、鱼腥草可以治疗咳嗽、咳痰;生石膏、大黄可以清肺泄热,让患者体内蕴积的火毒通过大便排出,退热消炎,止咳化痰,消除流感症状。其药物中的西藏高原耐寒、耐缺氧植物红景天,可

    标签:连花清瘟
    2022-07-08
  • 基层常见的室性早搏,如何评估和规范化管理?

    室性早搏简称室早,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室性心律失常之一。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室早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4%;体表心电图筛查发现室早患病率约为1%,24h或48h动态心电图检测可高达40%~75%。室早一方面有可能会诱发恶性心律失常,导致心脏的骤停;另一方面对于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如果频发、多发的室早会加重心脏负担,加速心力衰竭的发生。 基层是心律失常等慢性疾病的主战场。为了让广大基层医生能更好地认识室性早搏,提高诊断与治疗水平,降低室性心律失常死亡率,由中国农村卫生协会主办的“健康中国,赋能县域”—全科医师系列培训课程第二十四期,特邀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赵庆彦教授就室性早搏的病因、诊断及治疗等内容进行了细致分享和权威讲解。室早的病因赵庆彦教授首先介绍了室早的病因,主要归纳有三种:1.各种结构性心脏病,如冠心病、心肌病、心脏瓣膜病导致心室扩张或肥厚、先天性心脏病外科修补后,以及各种心衰等,都可导致室性早搏发生;2.精神紧张、过度劳累、过量烟、酒、咖啡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诱发室早;3.药物导致室性早搏的原因:洋地黄类药物、奎尼丁、三环类抗抑郁药物中毒,电解质紊乱(低钾、低镁)等也可导致室早的发生。表现差异大,室早应科学诊断早干预“室早的临床表现个体差异很大”,赵庆彦教授指出,临床上许多患者并无明显症状,而有的患者会有心悸、胸闷、心跳停搏感,部分患者有乏力、气促、头晕、黑矇的症状,甚至会诱发心绞痛发作。所以需要依据标准的诊断流程来确定患者是否发生室早。室早的诊断主要依靠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标准12导联心电图上的室早形态有助于判断室早的起源部位,动态心电图可记录一定时间段的室早总数、昼夜不同时间段的分布情况及其与运动的关

    2022-07-04
  • 今夏H3N5流感治疗为何建议用连花清瘟?

    “新冠疫情下流感依然需要关注”。无论是世界卫生组织还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的流感监测数据均显示,今年流感活动较上一年有所上升。最新流感监测报告,我国南方省份流感阳性率持续上升,以A(H3N2)亚型流感病毒为主,对抗今夏流感,建议用连花清瘟。连花清瘟荟萃三朝名方,高度契合今夏流感病证根据部分发热门诊反馈,此轮流感患者“开始是高烧,后来就感到肌肉酸痛、头痛、咽痛,大概过了一周时间才慢慢转好。”病程初期表现为发热或未发热、咽部发红、轻咳、无汗等症状,这属于中医的风热犯卫证,也有不少患者一开始发病就表现为高热、咳嗽、痰黏不能顺畅咳出,口渴想喝水,嗓子疼痛、眼睛结膜充血等症状,这属于中医的热毒袭肺证。连花清瘟组方中汇聚了三个朝代治疗热性病流行的著名方剂,如汉代张仲景的麻杏石甘汤、清代的银翘散等,其中、薄荷可以发散风热犯卫证患者的风热外邪,银花、连翘、板蓝根、贯众等可以治疗嗓子痛,杏仁、鱼腥草可以治疗咳嗽、咳痰,生石膏、大黄可以清肺泄热,让热毒袭肺证患者体内的火毒从大便排出,整个药方组合,可以改善发热或高热、咳嗽、痰黏不能顺畅咳出、嗓子疼痛等流感症状。2020年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20版》明确推荐连花清瘟用于风热犯卫、热毒袭肺证的治疗。实验证明:连花清瘟对流感H3N2病毒有抑制拮抗作用治疗流感的根本是抗流感病毒。据深圳龙华区疾控介绍,广东全省流感病毒病原监测显示H3N2正在成为当前的流行毒株,H3型流感特点是发病快、传染性强、发病率高、流行面广,需予以足够的重视。连花清瘟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州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多个科研机构做过大量实验,证实其对甲型流感病毒(H1N1、H3N2)、乙型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

    标签:连花清瘟
    2022-06-23
  • 骨质疏松不只是“老年病” 早发现早预防是关键!

    最近,“刘畊宏男孩”和“刘畊宏女孩”霸占了朋友圈,每天都有人晒自己勤勤恳恳跟着刘畊宏跳操、健身的照片、视频。不过,对于平时缺乏运动的朋友们来说却十分“艰难”。没过两天,有人哭诉老腰扭了,脚脖子扭了,更有甚者一个八拍就全身疼痛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医学上常说“人未老,体先衰”,究其问题的原因,就出在“骨骼”上。如果在运动时感觉到腰背疼痛、全身骨痛,这时候就要警惕骨质疏松了。可能很多人觉得“那不是老年人才会得的病吗?我还年轻呢!”但事实并非如此。骨质疏松是老年人专属病吗?在很多人印象里,都认为骨质疏松是老年病,但事实上,任何人任何年龄阶段都有可能骨质疏松,且女性比男性患病率更高。女性从35岁起,骨质就开始流失,不可逆转,尤其是女性进入更年期后,雌激素水平下降,骨吸收的速度还会加速,这时候能明显感觉到身体的各部位都开始出现“老态”。究其原因,现在一些年轻人平时就有着节食、挑食、久坐不运动、宅家不出门等毛病,使得人体骨骼衰老的进度不断提前。据调查显示,从40岁开始,人体的骨骼就会慢慢丢失骨量,但到了现在,一般人在35岁左右时,骨量就开始出现下降,骨密度降低。骨质疏松会引发什么后果?骨质疏松,简单的来说就是骨头密度变稀疏了、骨强度降低,从而导致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性骨病”。骨质疏松的后果,通常就是骨折,严重者可导致死亡,所以年轻人一定要意识到骨质疏松所带来的健康危害。骨质疏松是个“无声杀手”,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但是通过细微的信号,还是能给我们敲响警钟的。比如出现身高缩短、驼背或者腰酸背痛,甚至出现了脆性骨折等,这些都可能是由于骨质疏松造成的,像很多患者就是在发生骨折后才被确诊。因此

    标签:八子补肾
    2022-06-10
  • 颈动脉斑块和脑卒中有什么关系?专家这么说

    “2020年国际权威医学杂志(Lancet)的子刊上发表的一项调査数据显示,中国现有近2亿人患有颈动脉斑块。该课题组之前发表的数据显示,2010年30-79岁国人中,有1.5亿人患有颈动脉斑块。”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的胡文立教授在近日举办的“健康北京”--慢病管理专家论坛上指出,仅仅10年间,我国颈动脉斑块患病人数出现了急剧增长!颈动脉内的易损斑块是脑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存在于颈动脉内的粥样硬化斑块分为两种,一种是钙化斑块,一般情况下属于比较稳定的斑块;另一种是软斑块,又称为易损斑块,是不稳定的斑块。易损斑块的纤维帽比较薄,斑块里边的脂质核心又大,就像是薄皮大馅的饺子,很容易破裂。颈动脉的易损斑块破裂后,斑块内的脂质等物质涌出就形成了血栓。血栓脱落后,堵住脑血管,就会引发脑梗死。胡文立教授介绍,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一般人群缺血性卒中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占卒中发生的10%-20%)。出现这些症状要警惕颈动脉粥样硬化根据有无神经系统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这类患者会出现包括视力模糊(黑曚),对侧手臂、腿或脸的无力或麻木等;另一类是无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这类患者也不是完全没有症状,可能会出现包括头晕、全身无力、晕厥、飞蝇症等非特异性症状。多重机制作用,通络干预可显著降低缺血性卒中发生率近年来,络病理论指导下研发的系列通络药物在微血管疾病治疗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在活血化瘀的基础上,通络药物干预能够改善血管功能,对血管具有全程保护的作用,实现了治中有防,防中有治,防治结合的综合效果,开辟了防治心脑血管病的新途径。研究证实,代表性通络药物通心络胶囊在干预动脉粥样硬化方面具有很好的和独特

    标签:通心络胶囊
    2022-06-02
  • 香港人真的信连花清瘟胶囊吗?

    香港爆发疫情后,因为公立医院无法收治病人,因此香港人只能自己买药,也因此自己结合出一套自己治愈自己的方法。虽然我还是阴性,但整天看网络,这边吸收一点,那边多看一点,也整理出不少良药,自己家里都囤积起来,毕竟香港大学说未来好几百万人会确诊,咱们就备好,坐等了!遇上奥密克戎病毒,主要症状是发烧跟喉咙痛!在香港,退烧药以必理痛为主,2月中旬开始,这个药已经非常紧张,到2月底,基本上都售罄,一出来就抢,不少药店抬高几倍价格来售卖。但没办法,因为必须的!去了医院诊所,人家也是开这个药,所以必理痛十分奇缺,最近稍微开始叫有货了,原因是不少连锁店规定每人只能购买一定数量,留给更多需要的人。然而,对于打了两针疫苗的人来说,很多发烧只是一个晚上,第二天就退烧了,但喉咙却十分疼痛,因此,连花清瘟胶囊成为宠儿。刚开始的时候,很多香港人是不信的!特别是那些立场不同的人来说,各种攻击,各种嘲笑,但最后,他们也确诊了!结果,他们受不了,最后也去买了连花清瘟胶囊来吃,舒缓了喉咙疼痛。当然,这个药非常寒!并非每个人都适合,不少人宁愿远程看中医,但对于更多的人来说,一盒48元港币24粒的连花清瘟已经成为家庭必备!很多人在确诊7天的过程中,就是这样吃好的(下图是在华润堂排队买连花清瘟胶囊的香港市民)有香港人评价,感觉体内有一股寒气驱散病毒,令他仿佛置于金庸武侠小说世界里,好像九阳神功,驱走张无忌中的玄冥神掌一样!然而,这个药是有分为香港版跟内地版,香港版是通过香港注册公司进行总代理,换而言之,内地版在香港成为不合法版。2月中旬,经举报后,香港卫生署在药店查处了一批“非法渠道”进入香港售卖的连花清瘟胶囊,还有仿冒品(下图),登

    2022-05-30
  • 【科普】王凌:连花清瘟,您了解吗?

    用对了,连花清瘟胶囊/颗粒是一种有效药物。今天,民进中医药大学委员会岳阳医院支部委员、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药学部主任药师、岳阳临床医学院药剂学教研室主任王凌为我们详细介绍连花清瘟。以备急需感冒是每个人都可能遭遇的,一年四季普通感冒和病毒性感冒均可发生,尤其是季节交替时节。不是说现在新冠病毒流行,那么细菌感染、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其他肺炎及肺炎支原体感染就全让位了,消失了。所以在家备些感冒药,以解急需是生活的常识。在这个时候,居委给您发连花清瘟胶囊/颗粒绝对是照顾周全的好事。如果你突然头痛、发热、咳嗽,四肢酸痛,又被管控在家,手头有它,你第一时间就可以用上药,不管是啥引起的它都能让你减轻症状感觉舒服点。至于后面及时的核酸检测、发热门诊就诊就一定按当前防控要求进行,持对人对己都负责的态度,不要心存侥幸,周围的人。对症用药无论中医西医,对感冒、流感和新冠病毒引起的症状,对症治疗是主流药物治疗方式。当然中医用药讲究辨证论治,所以你要详细阅读说明书,与你符合的症状越多,改善症状越佳。医生的辨证论治本质上就是辨病机,并结合中医药理论和临床经验选择药物。《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处方药目前的新冠病毒引起的病属于中医“疫”病范畴,病因是感受“疫戾”之气,最新的试行第九版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明确指出各地可根据病情、证候及气候等情况,参照所列方案进行辨证论治。涉及到超药典剂量,应当在医师指导下使用。其中药物治疗的部分中医药占了不少的篇幅,涉及连花清瘟的如下:1.医学观察期临床表现1:乏力伴胃肠不适 推荐中成药:藿香正气胶囊(丸、水、口服液)2:乏力伴发热 推荐中成药:金

    标签:连花清瘟
    2022-05-30
  • 担心胃肠反应,可以不吃二甲双胍吗?

    说起糖尿病,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因为在我国中招的人——实在太多了!!!根据2021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发布的数据:全球5.37亿成年糖尿病患者中,我国就独占了1.41亿,占比约26%,是世界糖尿病病人最多的国家[1]。2020年4月《英国医学杂志》发表的一篇最新的中国人群糖尿病患病率的全国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在我国,18至29岁人群中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已达2%,30至39岁人群达6.3%,并且18~29岁的年轻人中,有约20.2%的人处于糖尿病前期[2]。这意味着,才20来岁的年轻人,5个人中就有一个血糖调节功能已经受损了。以上数据无一不在警醒着我们:糖尿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并且其低龄化的问题已经越来越常见,亟待年轻人引以为重!一、糖尿病为何年轻化? 近年来,我国年轻人糖尿病的案例屡见不鲜,就拿发生在最近的一个案例来说——浙江一名22岁大学生在写毕业论文时,突然感觉右眼一片黑,去医院检查竟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一时引起不少网友的唏嘘。有不少年轻人可能会纳闷:我明明才过完青年节,为什么会得糖尿病这种老年病? 排除先天遗传因素之外,归根到底,和他们日常的生活作息习惯有很大的关系——1、吃得多,动得少 很多年轻人通常自律性比较差,一言不合就大吃大喝。然而摄入高热量及结构不合理(高脂肪、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膳食会导致肥胖,随着体重的增加及缺乏体育运动,胰岛素抵抗会进行性加重,进而导致胰岛素分泌缺陷和2型糖尿病的发生[1]。2、压力大,长期精神紧张 如今,年轻一代面对的压力多种多样。然而长期的情志失调往往是临床糖尿病发生或加重的重要因素[2]。当他们长期面对压力时,精神过度紧张,会促使体内儿茶酚胺、胰高糖素、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及生长激素等对抗

    标签:二甲双胍
    2022-05-27
  • 排尿困难,夜尿频多,怎么办?——前列腺增生症的常见症状与治疗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男科 高兆旺)前列腺增生,旧称前列腺肥大,是中老年男子的常见疾病,绝大部分是前列腺的一种良性病变。但随着医学诊断手段地不断提高,当出现相关症状时,大家也要想到恶性前列腺增生,也就是前列腺癌,一定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争取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一、夜尿频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随着年龄的增长,前列腺的体积也会逐渐增生和增大,并且以两侧叶和中叶增生较为明显,如果没有压迫症状,原则上可以不用理会。当增生的腺体突入膀胱或尿道内,压迫膀胱颈部或尿道,就可能引起下尿路的梗阻,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长期梗阻可引起肾积水和肾功能损害,甚至还可并发结石、感染、肿瘤等。当前列腺增生出现临床症状时,由于大部分病理结果是良性的增生(专业名称: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其常见的表现有:一类是梗阻症状,主要表现是排尿费力、尿不尽、排尿间断等;另一类尿路刺激症状,主要有尿急、尿频、夜尿增多等。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中老年男性出现相关症状时,为了不在需要外出时出现尴尬,或者为了控制夜尿次数以免影响睡眠,只能有意识地减少饮水,思想压力很大。特别是夜尿频多,常常是困扰前列腺增生患者的首要症状。对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来说,在正常饮水的情况下,夜尿的次数常常超过2次以上,会导致夜间失眠、白天瞌睡,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对于老年人来说,夜尿频繁更容易导致摔倒和骨折,甚至有调查研究显示,夜尿次数越多,其死亡的风险也越高。夜尿频多的年老患者,其死亡率要比没有夜尿症的同龄人高20%至30%。二、选择西药治疗,需要注意其副作用大部分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对症选用药物治疗,也能缓解相关症状,减少其并发症,有效地提高其生活质量,尽可能地减

    标签:夏荔芪胶囊
    2022-05-25
  • 晚上失眠多梦,白天头晕脑胀?快跟着专家找回健康睡眠!

    睡眠是人类不可或缺的生理需求,良好睡眠是缓解疲劳、维持身体健康、保持精力充沛的基础。然而“睡个好觉”却成为很多人的“奢望”,数据显示我国有超过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约有38.2%的成年人被失眠困扰。入睡时间晚、入睡困难、易醒、多梦、精神疲倦、烦躁易怒等症状已经成为了人们睡好觉的“绊脚石”。5月10日,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呼吸睡眠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医学部出站博士后王菡侨教授做客长城新媒体直播间,深度解析长期失眠对人体造成的严重危害,为广大网友科普拥有高质量睡眠的关键秘诀,帮助大家从失眠多梦、头晕的亚健康阴霾中走出来。什么样的睡眠才是好睡眠?人的一生中,有1/3的生命在睡眠中度过,如果把人比作一台车,那么睡眠就好比是我们对这台车保养,如果只开车不保养,车终究会出问题。人类亦是如此,需要通过睡眠恢复大脑和身体机能。那么,什么样的睡眠状态才算是好睡眠?王菡侨教授介绍,睡眠健康与否取决于睡眠质与量,如果仅凭睡觉时长去判定睡眠质量好坏并不专业。睡觉时长只是睡眠量的保证,睡眠的“质”取决于在睡眠过程中是否进入深睡眠状态。如果15分钟左右就能快速入眠,睡眠连续不中断,即使半夜醒来也能很快入睡;睡眠质量高,一觉睡到天亮,醒后精力充沛,极少打盹,工作学习效率高,则说明睡眠质量良好。长期失眠多梦,危害居然这么大王菡侨教授指出,如果长期处于失眠多梦状态,睡眠不足,身体持续处于疲惫状态,大脑得不到休息,很可能导致神经衰弱。长期神经衰弱会导致中枢神经功能紊乱,神经细胞的兴奋性和抑制性调控障碍,进而出现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食欲不振、心悸、气短等症状。伴随病情发展,进一步引起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功能

    2022-05-24
  • 癌症患者总是“无心无力”?“疲乏”不容忽视

    癌因性疲乏是困扰肿瘤患者的第一大症状,不夸张地说,癌症患者出现疲劳症状的发生率几乎接近100%。患者经常感觉特别累,浑身没力气、不想动,对任何事情都“无心无力”。即便是休息了很久,醒来之后疲乏感依旧挥之不去,从“身”到“心”的疲劳。多种因素累积,肿瘤患者更易“疲乏”首先,肿瘤细胞的生长会消耗人体大量的能量,从而导致患者体能下降,就出现了疲乏感。同时,体能的下降又影响患者的活动减少,长此以往,形成了恶性循环。其次,放化疗等治疗手段在消灭癌细胞的同时,还会破坏正常细胞,进而引起疲乏、贫血及刺激胃肠道等一系列不良反应。其中胃肠道的毒副作用导致患者食欲差、恶心、呕吐,进食减少而加剧了疲乏。这样一来就出现了,癌症本身带来的疲乏未解决,而接受放化疗治疗后又引来了疲乏,导致癌症患者饱受折磨。此外癌症患者往往还会出现焦虑、抑郁、心理压力大、失眠等情感上的“疲乏”,这些状况的出现,也会导致或加重患者的疲乏感。中医药在改善疲乏症状方面优势显著目前,由于国内外对癌因性疲乏的研究尚不充分,其治疗仍然是一个难点。中医理论认为,癌因性疲乏以虚证为主,应对脏腑经络虚实进行辨证论治,以补益为主,或稍助以活血化瘀、解毒散结。在络病理论指导下研发的养正消积胶囊,基于肿瘤“络气虚滞、脾肾亏虚”的病因和“络息成积”的病理机制,在传统扶正祛邪治疗方法基础上,加入通络抗癌药物和健脾消食药物共同组方而成。方中黄芪、女贞子能健脾益肾,益气养阴,提高防御卫护免疫抗癌功能,人参、灵芝能补真阴益精气,可以恢复亏耗脾肾之精气,莪术散结通络,绞股蓝清热利湿,解毒消肿。“健脾益肾”以扶正,“散结通络”以祛邪,突出祛邪而不伤正的治疗原则。优势一

    2022-05-23
  • 为眼健康“加油”你真的吃对了吗?别再选叶黄素酯啦!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不离机”已经是普遍现象,生活中的低头族比比皆是。然而,电子产品在给人们带来便利和愉悦的同时,危害也悄然而至,比如导致眼睛出现干涩、酸胀、视力模糊,甚至视力下降的情况。因此,爱护眼睛成为人们不可小觑的话题。想要保护眼睛,先从吃够充足的叶黄素开始吧!叶黄素是眼睛发育的重要营养元素,它可以保护我们的眼睛,防控近视,缓解视力的疲劳。但现在市面上也有很多叶黄素酯的产品,这让很多人在选择上有些困惑,叶黄素和叶黄素酯到底该怎么选?今天我们就告诉你,叶黄素酯和叶黄素的区别在哪里。叶黄素是一种类胡萝卜素,本身是一种抗氧化物,也是构成人眼视网膜黄斑区域的主要色素。而叶黄素酯是一种重要的类胡萝卜素脂肪酸酯,为深红棕色细小颗粒。具体来说,二者在以下方面表现出差异。一、从来源和存在看叶黄素可以在日常饮食中获取。根据USDA-NCC 膳食中类胡萝卜素数据库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美国人群日常摄食所摄入的 80%叶黄素和13%玉米黄素都是叶黄素和玉米黄素(即游离型)的形式,而不是酯化形式。并且,在人体眼睛、皮肤、大脑、母乳等组织和部位中自然存在是叶黄素,也不是叶黄素酯。二、从人体吸收看叶黄素酯的分子比叶黄素的分子大将近1倍,而小分子才更容易吸收。叶黄素进入肠胃后可被人体直接吸收;叶黄素酯在人体内必须先水解成游离的叶黄素,然后才能被人体吸收进入血液。在人体中,叶黄素酯在小肠中经胆汁和胰脂酶工作作用,生产游离态的叶黄素,经小肠黏膜吸收。此外,两者服用相同剂量时,可被人体吸收利用的叶黄素是叶黄素酯的2倍。也就是说要想在人体中达到相同的效果,叶黄素酯的用量就是叶黄素用量的两倍,成本更高。三、从生物利用度看生物利用度

    标签:叶黄素
    2022-05-09
  • 妈妈们为什么那么容易神经衰弱?

    “女子本弱,为母则刚”,我们习惯了对妈索取,却往往忽略了她们坚强外表下脆弱的一面。生活中稍加留意便会发现,很大一部分妈妈存在着失眠、多梦、头晕等问题,并且经久难愈。其实,这些都与神经衰弱有关。母亲节到来之际,河北省中医药学会主任中医师董敬凯教授做客腾讯健康名医直播间,帮我们解读了什么是神经衰弱、妈妈们为什么容易神经衰弱,一起帮她们解决失眠难题。失眠是妈妈们神经衰弱最大困扰在讲解神经衰弱的发病时董敬凯教授表示,神经衰弱属于神经症,是由于长期处于紧张和压力下出现的精神易兴奋和脑力易疲乏现象,患者在兴奋的同时又会经常感到衰弱、精力不足、脑力迟钝、肢体无力、困倦思睡,但又入睡难、多梦、易醒即使充分休息也不足以改善其疲劳感。各年龄段的妈妈们因不同原因成为神经衰弱的一大高发人群。职场妈妈要兼顾工作和家庭,大多会占用睡眠时间或因压力产生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其中一些宝妈还要在夜间照顾孩子打破了睡眠节律,都会影响睡眠,更年期女性则是因为这个时期体内雌激素分泌波动引发了失眠,另外中老年女性由于身体机能下降也会有失眠、头晕、健忘等症状。长期睡眠质量不佳使得妈妈们神经衰弱,神经衰弱又会加重失眠,失眠成为妈妈们神经衰弱最大的困扰。很多妈妈都有着入睡困难的烦恼,甚至会因为一些轻微的响声、微弱的光线睡不着,以致心情更加烦躁;睡着之后还会出现多梦、易惊醒、醒后难以再次入睡的情况;还有一些妈妈会感觉睡眠很浅,似乎整夜都未曾睡着。晚上睡不好,白天没精神,一系列的睡眠问题带来的是第二天萎靡不振、头晕、注意力不能集中、记忆力下降、工作效率低,还会影响机体免疫力,增加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的发生风险。妈妈们为此而担心、苦

    2022-04-26
  • 惊呆!脂肪还有不同颜色?

    糖友们最痛恨的可能就是脂肪了,它不仅会使我们的体型变差,出现水桶腰、大象腿等肥胖身材,还会导致糖尿病或糖尿病加重等。糖友们想改变肥胖对糖尿病的影响,需要认识脂肪的种类和不同脂肪对糖尿病的影响。我们了解什么是“好脂肪”什么是“坏脂肪”,对糖尿病的控制和预防具有重要作用。人体脂肪主要有三种1.白色脂肪2.棕色脂肪3.米色脂肪白色脂肪——导致肥胖的真凶。我们身体可以摸得到的“肥肉”大多是因为白色脂肪导致的,它分布在体内皮下组织和内脏周围。主要作用就是收集体内多余的能量。堆积在皮下组织的“肥肉”很容易分辨,但是藏在内脏周围的脂肪要更警惕。它们威胁着人体健康,会引起一系列的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所以糖友们都要警惕“内胖”。棕色脂肪——妈妈最好的礼物体内棕褐色的脂肪被称为棕色脂肪,它是“卡路里燃烧的小火炉”。棕色脂肪是负责分解白色脂肪的,因其燃烧脂肪的能力惊人,所以减肥、糖尿病、代谢等议题都能和它扯上关系,也被称为“好脂肪”。棕色脂肪细胞内含有大量产热的线粒体,线粒体含有丰富的铁,这就是棕色脂肪颜色的来源。但是棕色脂肪只有在新生儿身上含量多,主要分布在肩胛间区、腋窝及颈后部等位置,帮助维持体温。这也是妈妈给孩子最好的出生礼物。非常可惜的是,随着年龄增加,棕色细胞是会逐渐消失的。成年后,就只剩少量棕色脂肪细胞了。米色脂肪——两种脂肪的米色脂肪为白色脂肪与棕色脂肪的中间表型,大部分混在白色脂肪里,由白色脂肪褐变(褐化)产生,其形态、功能与棕色脂肪细胞相似,又称为棕色样脂肪。控制血糖的关键——棕色脂肪可见棕色脂肪是货真价实的“好脂肪”,还可以降低一些疾病的患病风险。相关研究表明:棕色脂肪含量

    标签:津力达颗粒
    2022-04-25
  • 如何改善血糖波动?如何改善症状?专家这样说……

    作为临床最常见的一种慢性代谢疾病,糖尿病的病程发展和治疗控制是一个漫长持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几乎每一位糖尿病人都会遇到一些困扰。“明明高血糖得到了控制,医生却说血糖波动大也会诱发并发症”;“监测血糖控制的还可以,却还是会出现口干、口渴、腹胀等症状”近日,由《中华糖尿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主办的中西医结合诊治糖尿病--午间大咖说糖活动在线上召开。主办方特邀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陈莉明教授担任会议主席,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王颜刚教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周广举教授担任讲者,分别就中医药干预血糖波动的研究及改善临床症状、平稳血糖的诊疗病例进行了解读与分享。王颜刚教授:临床研究证实通络治疗可有效改善血糖波动中医中药防治糖尿病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王颜刚教授指出,津力达颗粒作为中医络病理论指导下研制的创新专利药物组方独具特色,以“益气养阴 健脾运津”为治疗准则,契合中医从“脾”论治糖尿病的理论,形成“通脉络+运脾津”的防治糖尿病并发症新方法。津力达颗粒在平稳降糖、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且显著。王颜刚教授介绍,仝小林院士团队开展的临床研究(共192例患者)和荟萃分析(共1810例患者)结果显示,与常规治疗相比,联用津力达颗粒可进一步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同时提高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改善代谢状况,安全性良好。在改善血糖波动方面,研究发现,津力达颗粒通过调节升血糖激素和胰岛素的平衡,改善糖耐量异常,使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平稳下降。王颜刚教授介绍,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贾伟平院士团队牵头完成的津力达颗粒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影响的随机双盲对照临床

    标签:津力达颗粒
    2022-04-21
  • 首页
  • 上一页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下一页
  • 尾页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