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普报告 | 品类引领:穿越周期的灯塔

    8月12日,中康产业研究院在2024西普会上权威发布了备受行业期待的“2024健康产业品牌榜“。200个品牌在2023年零售药店终端的累计销售额超过1590亿,占近3成的份额,较去年提高0.7个百分点。为助力院外市场健康发展,会上,中康科技零售产业发展研究中心总经理王强基于“2024健康产业品牌榜”,带来了《品类引领:穿越周期的灯塔》主题演讲, 深入分析了品类演化和标杆品牌引领的两大发展趋势。 中康科技产业零售产业研究中心总经理王强01 解构品类演化 2023年全国零售药店市场规模为5,399亿元,同比微幅收缩0.7%,药品销售占比扩大,其中生物制口增长亮眼,主要由专利药增长趋动, 主要由专利药增长驱动,增速为12.1%。非药品负增长,权重首度跌破20%。今年非药占比下滑趋势更进一步,1~5月的数据,非药品占比已经下滑到17.1%,今年预估会下滑至17%以下水平,王强指出,“非药不只占比下降,其毛利率也在不断下行,给药店的盈利带来不小的挑战”。 数据来源:中康CMH具体来看,2023年,前10大品类占比超60%,感冒用药是第一大品类,占比为7.7%,位居第二的肿瘤治疗药物及免疫调节剂一直保持高增速,此消彼涨,到了2024年1~5个月,肿瘤治疗药物规模为药品市场第一大品类,在市场遭遇寒冬时,同比增速仍高达20%。滋补用药在疫情期间有较明显回落,2023回复疫情前水平。补气补血类占六成份额,受秋冬滋补的健康消费意识影响,季节性销售明显。 数据来源:中康CMH感冒止咳用药2023年的零售市场规模是659亿,近5年由于疫情以及疫情后一波波的呼吸道感染,销售规模不断高低起伏,保持较高的市场热度;其中成人止咳化痰的成长性表现最好,5年复合增长率达到7.6%,而预计2024年份额会进一步提升,成为其中规模最大的细分品类。 数据来源:中康CMH2022年之前,零售药

  • 2024西普会|首届健康产业前瞻论坛圆满落幕,全球顶尖科学家揭开生命科学无限可能

    8月11日,作为2024年西普会特色论坛之一,首届健康产业前瞻论坛在海南·博鳌开幕。论坛从全球健康产业宏观大势出发,紧密围绕生命科学的前沿动态与未来趋势展开探讨,为健康产业投资及研发辨析方向。论坛汇聚众多国内外顶尖科学家和业界,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劲松、上海长征医院副院长殷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资深研究员 Ng Lai Guan等。内容前瞻成亮点。人工智能、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等前沿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拓宽了人类对健康的认知边界。我们可以阻止自己衰老吗?微生物、免疫调节如何用于治疗疾病?人类基因组计划等全球生命科学有哪些前沿动态?合成生物学等交叉学科的未来应用场景是什么?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如何有效联动?怎么降低试错成本,加速AI应用落地?这些问题在此次前瞻论坛一一揭晓。创新赛道引关注。生命科学领域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变革,现有研发实力和产业规模究竟发展到什么水平,未来又将走向何方?哪些创新赛道更具前景?多位行业大咖直面热点话题,探讨“产业持续发展的N种方”,并就如何营造适合生命科学发展的科研生态环境,以及技术与需求主导下的生命科学产研结合趋势展开圆桌对话,其先锋观点的精彩输出获得参会者数次鼓掌。在人口深度老龄化、科技创新和国家发展转型的大背景下,中国健康产业孕育着巨大的增量空间,西普会大会主席、中康科技董事长吴瀚在致辞中提及,创新是健康产业发展的第一要素,这里的创新不仅指技术和药物的创新,更是指企业战略思维的创新。前瞻论坛瞄准国家和产业重大需求,从新思路、新研究、新应用、新投资四大维度出发,打造一个健康领域前沿科技、产业热点的TED秀平台,致力于让产业人更高效地理解创新科技,让投资人更快速地触达潜力赛道。01 新思路

  • 2024西普会首届健康产业前瞻论坛:生命科学,引领全球“下一波”增长浪潮

    生命科学产业的发展,其第一驱动力无疑是创新科技。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等前沿技术的突破,生命科学领域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变革。这些创新科技不仅极大地推动了基础研究的深入,也为临床应用和药物开发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创新科技还带来了跨学科的融合,如生物信息学、系统生物学等,这些学科的交叉为理解生命复杂性提供了全新的视角。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生命科学产业将更加注重精准医疗和预防医学,实现从治疗疾病到维护健康的理念转变。正如美国著名企业家、硅谷创投教父彼得•蒂尔预言,下一场革命将发生在生命科学领域。激动人心的技术将在这里诞生,比如延长人类寿命、治愈癌症、改善人类的生命质量。生命科学有望成为全球“下一波”增长的基石,生命科学引领下的健康产业将呈指数级增长,成为下一个黄金赛道。21世纪以来,中国在生命科学的研究影响力不断提升。权威数据显示,全球生命科学前1% 高被引论文数量产出最多的前15个国家中,中国的占比正上升。经过2012年、2016年和2021年的10年跨越,中国学者发表的前1% 高被引论文在15强总数中的占比分别为:生物科学,5.5%、8.1% 和14.1%;医学,3.1%、5.2% 和8.0%。中国在生命科学和基础医学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如在合成生物学、脑科学、干细胞研究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一个属于中国的生命科学与医疗健康时代正在来临。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首届健康产业前瞻论坛应运而生。论坛将于2024年在备受瞩目的西普会上隆重举行。此次论坛由业内知名数字科技公司中康科技主办,上海白玉兰谈家桢生命科学发展基金会和上海市欧美同学会生物医药分会协办,旨在让健康产业界打开视野,前瞻全球前沿科技研究方向及成果。本届论坛以“衰老与疾病”

  • 第四届星辰会盛大开幕—— 李时珍本草养身茶项目引领医药行业新发展

    2024年6月15日至18日,备受瞩目的第四届中国医药流通贸易大会暨第四届世界医药零售业大会(简称“第四届星辰会”)在湖南长沙隆重召开。本次大会以“全产业链联动,促新质力发展”为主题,吸引来自各地医药行业、专家学者、企业高管等众人出席,共同围绕医药健康行业的发展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在此次盛会中,湖北李时珍药业集团作为国内知名的中医药企业代表,携全新项目“李时珍本草养身茶”受邀参展,一经亮相,变成为了全场关注的焦点之一。随着现代消费者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日益增长,中药茶饮作为一种融合传统中药智慧与现代生活需求的新型饮品,正逐渐成为市场的新宠。湖北李时珍药业集团董事长齐昆岩先生在大会上发表了精彩宣讲据齐昆岩董事长介绍,“李时珍本草养身茶”秉承“药食同源”理念,以天然草本为原料,对传统中药配方进行了科学优化和品质提升,研发出具有独特口感和功效的养生茶饮产品,不仅保留了中药的养生功效,还改善了传统中药的口感,同时搭配国潮的包装设计,尊古不泥,让中药养生茶变得“好看、好喝、好玩!”。在展会上,湖北李时珍药业集团的展区前人头攒动,众多参会者对“李时珍本草养身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纷纷驻足品尝,并对产品的养生功效和味道表示高度赞赏。2023年养生茶饮迎来爆发节点,市场供应端呈现了国人新式茶饮需求的热情回应,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报告称,2023年我国新茶饮市场规模达1498亿元,保持20%的年增长率,连锁加盟、独立品牌、创新IP层出不穷,但目前中药奶茶、新中式养生本草茶饮的市场占有率较低,有巨大的增长潜力和市场空间。不少业内人士也对“李时珍本草养身茶”品牌的市场前景充满信心,“中药养生茶饮”有望成为推动中药茶饮行业发展的新引擎。

  • 2024乌镇健康大会|中国防疤一起出发——芭愈锚定百亿蓝海赋能新增长

    4月8日-12 日,2024乌镇健康大会在浙江乌镇隆重召开。国内疤痕领军品牌芭愈,通过商务主题午宴和匠心独运的主题馆,围绕美丽经济背景下的创面疤痕品类的市场空间和发展趋势,以及芭愈的创新产品与解决方案全新亮相,并携手连锁共同开启“中国防疤 一起出发”公益倡议。中国防疤 一起出发——芭愈商务主题午宴盛大启幕4月10日中午,围绕“中国防疤 一起出发”的主题,芭愈商务主题午宴盛大启幕。午宴以精彩的开场节目《旗开得胜》点燃现场气氛,随后,芭愈董事长、创始人丁利营先生讲述了芭愈的现在与未来。紧接着,芭愈品牌联合创始人马磊先生的京剧《红灯记》表演将传统文化与防疤事业结合,赢得了阵阵掌声。同时,马磊先生以“入窄门,行远路,见微光”为题的芭愈营销战略发布也成为午宴的一大亮点,展示了芭愈在品牌和产品渠道建设上的创新成果。宴会期间,一部感人至深的《中国防疤 一起出发》公益宣导片以诗歌朗诵的形式,深情讲述了芭愈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打动了在场每一位嘉宾的心弦。在庄重的氛围中,《中国防疤 一起出发》渠道倡议发布仪式隆重举行。疤痕,虽是小疾,却关乎大美与健康。防疤治疤,不仅是个体的追求,更是社会的责任。仪式的发布,标志着芭愈将与更多合作伙伴携手共进,在防疤治疤的道路上一同前行,一起出发,共同推动中国疤痕事业的创新与发展。芭愈特色主题馆裸眼3D沉浸式诠释防疤产品魅力在消费者功效需求日趋场景化、进阶化的当下,面对渠道端增量瓶颈和利润增长乏力的挑战,芭愈品牌始终坚守创新之路,致力于为创面疤痕问题提供高品质的个性化解决方案。芭愈深入洞察消费者痛点,精心研发出多款护创防疤明星产品,像医用疤痕透明质酸硅凝胶、医用护创防疤敷料贴以及护创防疤套盒

  • 导航生意增长 | 2023-2024年度中国药品零售“锐”连锁、行业协会贡献奖、供零合作组织奖揭晓

    发现商业力量,聚光供零标杆。2024西鼎奖肩担交易“加速+提质”双引擎使命,发起八大产业表彰活动。通过遴选供零交易标杆主体,西鼎奖为生意增长引领方向、打造服务模式全新标尺,基于对产品、渠道、模式、营商环境等全维度的关注,带动市场交易效率实现多层次、系统性的跃迁。3月20日,来自全国各地的供零交易决策关键人赴第九届健康商品交易大会(2024西鼎会)报到,在当晚“领航·锐势笃行”主题晚宴上,行业迎来了一年一度的西鼎奖颁奖盛典——2023-2024年度中国药品零售“锐”连锁、2023-2024年度中国药品零售市场供零合作组织奖、2023-2024年度中国药品零售行业协会贡献奖隆重揭晓。01 2023-2024年度中国药品零售“锐”连锁结果出炉,掘金千亿连锁市场“2023-2024年度中心城市医药‘锐’连锁”旨在评选出企业总部注册地或运营门店主要在36个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构成的中心城市的优秀连锁企业。评选以“市场潜力、规模力、成长力”为核心指标,结合企业调研、数据分析和专家评审,对企业进行多维度、全方位、综合评估,最终出炉榜单。中心城市市场包括的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发展水平较高,集中了在空间、人口、资源和政策上的主要优势,且都在所属省份区域内或全国社会经济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起着枢纽作用。2023年全国零售药店市场规模为5,394亿元,中心城市的零售市场规模达2,083亿元,占38.6%的市场份额。图1:2023年全国零售药店市场规模分布 (中心城市 VS. 区县市场)数据来源:中康CMH、区县市场指非中心城市市场在2023年全国药品零售市场TOP100企业中,直营门店销售规模为2,976亿元(注:Top100企业按可比维度统计,不含电商企业),占全国药品零售市场份额的54.9%,覆盖11万余家药店,百强以外的零售市场仍存在不小的竞争机会

  • 丽珠壹丽安零售战略四个一工程,助力胃肠道处方药零售市场新增长

    当前,处方药OTC化已成趋势,但处方药在院外市场的表现并不如预期:用户对品类及品牌认知不足、零售药店专业力跟不上、处方药品牌方忽视C端宣传等问题,导致院外处方流失率高。近日,在首届中国药店零售学术大会上,丽珠壹丽安作为胃健康用药代表,围绕当下胃肠道疾病八大趋势以及处方药OTC化破局之道,提出丽珠壹丽安品牌战略升级路径,以“四个一工程”携手零售终端,再造一个“院内大市场”。01处方外流趋势明朗,院外处方却“去向不明”随着大批零售药店被纳入门诊统筹管理,处方外流趋势愈加明朗。在医药分开加速、带量采购持续扩围扩面之下,从院内走向院外的处方药品牌不在少数,但成功案例并不算多。究其原因,从连锁药店自身经营质量看,多数店员仍缺少专业用药服务能力,药店仅仅作为交易药品的场所,同质化程度高,难谈会员留存率。此外,当下的外部环境亦难以支撑处方顺利流向药店,除了缺乏高效流转平台之外,患者本身对疾病认知不足,缺乏主动到药店购药的动机。处方药企在C端推广不足,购药者对处方药品牌缺乏认同感,难以建立起品牌忠诚度,在零售终端容易被拦截。从长远发展来看,不管是处方药企还是零售终端,都必须紧跟政策及消费需求变化,建立专业零售学术体系,才能转“微利”处方药为“红利”。对于零售终端,胃肠道疾病用药品类是一个良好的机会点。例如,作为胃肠道院内处方大品种,丽珠壹丽安近年来在院外市场也表现不俗。根据中康瓴西数据显示,2022年丽珠壹丽安在零售渠道年复购率25%,月复购率约15%,美团营销大盘数据显示丽珠壹丽安90天复购率30%。从市场需求看,当前我国胃病患者基数庞大,且呈现年轻化、慢病化趋势,患者选择自我药疗比例高,药店是其主要购药渠道。中康CMH数据显示

  • 汉森制药强势登陆 CCTV《健康国民药》,引领大健康时代!

    7月17日,汉森四磨汤口服液品牌广告在CCTV重磅首播。汉森制药携手《健康国民药》特别项目,立足CCTV-1、2、4、7、13五大主流频道持续展播,彰显品牌高质量发展的蓬勃力量。“健康中国”已成为一项国家战略。2023年,国务院再次印发《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国家以健康中国为核心、人民健康为基础,倡导全面学习科学健康知识,改善家庭安全用药环境,推进健康中国行动。CCTV《健康国民药》特别项目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布局,助力医药现代化、产业化,让更多家庭关注健康好医药品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作为国家级权威媒体平台,独具优质资源、公信影响力和全媒体传播实力,是品牌占领全国市场的首选媒体。央视对于广告的投放有着严格的筛选标准,实力雄厚和品牌声誉是其重要考量要素。此次汉森制药入选CCTV《健康国民药》,标志着品牌实力受到央视平台的权威认可,开启汉森制药品牌传播的崭新篇章。中医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和重要组成部分。汉森制药致力于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以生产中药制剂为主,现有药品批准文号155个,其中61个品种104个规格列入国家医保目录,38个品种58个规格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产品主要涉及消化系统用药、心脑血管用药、补肾缩尿用药、伤科用药、诊断用药,主导产品有四磨汤口服液、银杏叶胶囊、缩泉胶囊等。四磨汤最早见于宋代《济生方》,成方于明代《痘疹金镜录》。汉森制药四磨汤口服液跨越千年,从古磨法到机械自动化生产,在保留传统中医药精髓的基础上进行技术革新,为国家医保目录乙类产品,是公司的独家产品,已获批中药保护品种,也是目前市场上少有的复合型肠胃动力中药产品,既增强肠胃动力,又助消化,还具有通便、止泻双向调节作用,

  • 医药内容营销时代,短视频正掀起下一波浪潮

    3月30日,由莲藕健康主办的医药数字化营销论坛,在山城重庆圆满结束。来自莲藕健康、德开医药、华润江中、浙江医药·维艾乐、健阵医药、康复之家、健之佳、佛慈制药等众多行业大咖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医药数字化营销的真知灼见。会议现场大咖云集论坛的主题是“短视频——医药数字化营销的下一波浪潮”。莲藕健康副总裁李汉辉先生担任主持人,他开场时表示,短视频在医药数字化营销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短视频的视觉化、生动、易传播等特点,使得医药品牌可以通过短视频来宣传品牌形象、推广医药产品、科普健康知识等,为医药数字化营销带来了新的增长活力,逐渐成为医药数字化营销的下一波浪潮。主持人:李汉辉莲藕健康副总裁AIGC如何赋能医药内容营销莲藕健康董事长助理杨绍波先生分享了《AIGC如何赋能医药内容营销》,他认为医药营销正处于内容营销时代,ChatGPT、Midjourney、文心一言等AIGC产品的横空出世,带来了一场内容生产力革命,将重构医药内容营销生态,创造新的营销模式。从传统媒介营销时代到内容营销时代,背后变化的本质是人、货、场的不断变化和高效匹配。在如今的短视频时代,医药的主流营销模式已经变成了内容营销。企业需要用内容去触达消费者,触动消费者,激发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而AIGC作为一种新的内容生产工具正在重塑内容营销的模式。莲藕健康正逐渐利用AIGC的各种产品技术去改造公司的短视频生产模式,从文案、录制、配音、剪辑到发布等全流程数字化。分享嘉宾:杨绍波莲藕健康董事长助理如何把“流量”变成“留量”随后,德开医药副总裁刘函瑜女士分享了《如何把“流量”转化为“留量”》。她指出,流量是数字化营销的基础,但如何将流量转化为留量才是关键。只有把流量变成留量,品牌才

    2023-03-31
  • 打造中药大单品,寻找增长新引擎!恒修堂出席2022西普会

    11月1日-11月5日,第十五届西普会——中国健康产业(国际)生态大会在海南博鳌隆重举行。本届大会以“构筑患者价值同心圆——二元发展驱动健康产业新增长”为主题,邀请6000余名行业精英代表,共同探讨产业新发展。中国大型沪市主板上市连锁药房“益丰大药房”旗下中药品牌、中国专业中药养生品牌——恒修堂受邀参加此次会议,分享旗下中药大单品“恒修堂酒制蜂胶”,引发行业热烈关注!从2008年至2022年,以新医改征求意见稿发布为始点,健康产业经历了特质鲜明的十五年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医药发展该何去何从?本届西普会期间,【百强连锁专业力专场·中医药新发展大会】同步召开。益丰大药房中药事业部总经理兼恒修堂药业总经理刘朝晖以《中医药也能培养大单品》为主题,围绕新时代下中医药的机遇和挑战分析行业发展趋势,为现场嘉宾带来精彩报告和演讲。近年来,多维重磅政策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加上大众健康意识得到提升、老年化社会来临,中医药市场潜力巨大。但同时,受疫情等因素影响,零售药店面临着增长放缓、客流量下降等压力,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市场环境,中医药企业和连锁药店只有把握市场规律,打造出具有创新性的差异化大单品,才有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出中医药大单品,大单品又具有哪些特征呢?聚焦中医药的发展趋势,刘朝晖在报告中指出,中医药大单品需要满足客群基数大、疗效确切、复购率高、有一定认知基础、与同类产品差异化以及系统的大单品运营策略这几项基本条件。为了培养中医药大单品,寻找增长新引擎,恒修堂创新研发出酒制蜂胶这一重磅单品,高度契合全民健康养生的需求,同时为零售药店在细分市场创造更大的生存空

    标签:酒制蜂胶
    2022-11-07
  • 喜讯来袭!——新峰感冒灵颗粒&护肝片上榜2021-2022年度中国家庭常备药!

    荣获2021-2022年度9月19日下午,由家庭医生在线、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联合主办的“2021-2022年度中国家庭常备健康产品上榜品牌(中国家庭常备药上榜品牌/中国家庭常备保健食品上榜品牌)”颁奖典礼在上海龙之梦万丽酒店隆重举行。上榜产品展示作为一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及新时代的中国品牌,谈及“好产品”,新峰一直遵循以下5大要点:2、极致用户体验;4、有未来;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是我们的服务理念,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新峰牢牢把握国内大循环主体,不断加强研发、创新、质量、品牌投入,积极布局全国市场,未来也将继续以安全用药为底线,筑牢健康防护墙,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塑造社会责任理念,引领新峰走向新的高度!

    2022-09-23
  • “凝聚共识迎变革 合作共赢促发展”大雁引领广西医药营销研讨会顺利召开

    为了促进广西医药健康行业健康、高质量发展,6月22日下午,由广西医药商会主办,白云山盈康药业和双蚁药业联合承办的“凝聚共识迎变革 合作共赢促发展”大雁引领广西医药营销研讨会在南宁双蚁药业营销中心隆重召开。会议现场广西医药商会党支部书记,广西医药商会办公室主任李淑芳,广西医药商会办公室秘书周颖,一心堂药业集团广西分公司总经理彭彦,一心堂药业集团广西分公司商采总监李仕东,老百姓大药房广西分公司总经理尤弋戈,老百姓大药房广西分公司副总经理肖家驹,大参林广西分公司商品部总监蒙健前,白云山盈康药业党总支书记、副总经理黄平权,白云山盈康药业营销总监张睦廷,白云山盈康药业OTC中心经理农治平,双蚁药业董事长王波,双蚁药业副总经理梁立艳,双蚁药业华南大区经理蒙艳妮,双蚁药业广西省区经理梁小龙参加会议。会议由双蚁药业副总经理梁立持。从左到右:白云山盈康药业党总支书记、副总经理黄平权(左),广西医药商会党支部书记(中),双蚁药业董事长王波(右)广西医药商会党支部书记致辞。书记表示,世界格局发生变化,四季疫情的影响,国家四类药管控,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广西医药工商企业要发挥本土企业优势,一起抱团取暖,共克时艰,做好广西药,卖好广西药。广西医药商会党支部书记致辞同时,书记强调,制药生产企业一定要把产品质量放在首位,注重质量,提升质量,确保产品质量。希望企业利用好本地利好政策,抓紧广西壮瑶药等民族药认定。工业商业企业继续加强沟通交流,共同推进广西医药行业健康,高质量发展。白云山盈康药业党总支书记、副总经理黄平权致辞。黄平权书记对广西医药商会主办本次会议表示感谢,对商业单位一心堂、大参林、老百姓和健之佳对盈康药

    2022-07-05
  • 以岭药业2021年营收净利润稳增长 心脑血管类产品营收占比重回第一

    4月28日,以岭药业发布2021年年报,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01.17亿元,同比增长15.1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44亿元,同比增长10.27%。心脑血管三大产品通心络、参松养心和芪苈强心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合计实现销售收入45.3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4.82%,同比增长31.56%。理论创新带动产业化发展 证据加持奠定学术地位以岭药业以络病理论创新带动中医药产业化,运用现代高新技术研发科技中药,主导产品均为独家产品,在心脑血管口服中成药领域占有独特的学术地位和市场地位。通心络胶囊、参松养心胶囊、芪苈强心胶囊等产品均进行了随机、双盲、多中心大样本的循证研究,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权威杂志,在国内外医学界产生重大影响。截至目前,以岭药业共有13个专利中药品种,其中8个列入国家医保目录,5个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并进入多个临床专家共识或诊疗方案,为该公司在未来几年保持持续快速增长提供了强大动力。卓越推动业绩增长 终端占有率稳步提升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对医药行业的影响仍在持续,给行业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以岭药业心脑血管三大产品通心络胶囊、参松养心胶囊和芪苈强心胶囊克服疫情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合计实现销售收入45.34亿元,同比增长31.56%。据行业数据平台米内网显示,尽管公立医疗端心脑血管疾病中成药市场规模自2018年以来呈下降趋势,但内部结构性影响不容忽视。中成药口服制剂市场份额由2015年的34.8%增至2021上半年的57.5%,逐步占据领先地位。其中,中成药心血管口服制剂TOP10产品市场份额由2015年的50.2%提升至2021上半年的54.5%,市场集中度亦在稳步提升。从医疗终端产品份额情况看,以岭药业通心络胶囊、参松养心胶囊和芪苈强心胶囊三大专利中药市场份额由2015年的13.6%提升至2021上半年的17.8%。在202

    标签:以岭药业
    2022-04-29
  • 超30年全球妇儿补血金标准——菲普利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上榜“2020~2021年中国家庭常备补益用药“榜单!

    被誉为“家庭常备药品风向标”的“2020~2021年中国家庭常备药上榜品牌”荣誉榜单线上重磅发布!在历经6个多月的渠道申报、市场调查、专家评审、人气好评、榜单公示等环节后选出了109个医药产品,其中包含了28个类别,为每个中国家庭提供了更为全面且权威的常备药购买参考。“2020-2021中国家庭常备药上榜品牌”由家庭医生在线与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联合主办,旨在以综合榜单评定的形式,呈现国内市场的优质医药产品,辅助广大消费者完善家庭常备药箱,为老百姓提供购药指引,也推动了优秀医药行业良性发展。超30年全球妇儿的补血金标准——菲普利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上榜“中国家庭常备补益用药”榜单。菲普利蛋白琥珀酸口服溶液在全球有超过30年的成功治疗经验,畅销全球约45个国家,累计治疗5亿人次,发表研究成果100余篇SCI文献验证。作为超30年全球妇儿补铁金标准的原研进口补铁剂,菲普利凭借着吸收率高,好,依从性高、更安全等产品优势,为广大缺铁患者提供了更便利更高效的补铁治疗。《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国0~6岁儿童营养发展报告》中均提到了应重视生命早期1000天(从怀孕开始到婴儿出生后的2周岁)的营养。多哈理论中说明:生命早期1000天,即怀孕的280天+出生之后的720天,是一个人生长发育的“机遇窗口期”,影响人一生的智力与健康。能降低成年后患肥胖、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而菲普利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作为新一代口服铁剂,具有独特先进的作用机制:无胃肠道刺激、吸收率是亚铁的三倍、可餐前餐后随时服用、每日只需服用一瓶,依从性最佳。甜甜的樱桃口味,更易于入口的同时也是唯一婴幼儿补铁可用的服用溶液。同时适合孕妇、婴幼儿、儿童及其

    标签:菲普利
    2022-01-06
  • 半年批准注册骨科产品100个 脊柱占比最高创新加快

      医药网7月28日讯 近期,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批准注册163个医疗器械产品公告(2021年6月),其中,境内第三类医疗器械产品110个,进口第三类医疗器械产品28个,进口第二类医疗器械产品23个,港澳台医疗器械产品2个。  据统计,2021年1月-6月,国家药监局共批准注册了736个医疗器械,其中骨科产品100个,分别是35个脊柱产品,19个创伤产品,18个关节产品,24个运动医学产品和4个其他类别产品。  骨科优质赛道,国产替代前景广阔  随着年龄的增长,骨折、脊柱侧弯、脊椎病、关节炎等骨科疾病的患病率会越来越高,骨科患者的基数会逐渐增大。另外,我国运动人群数量逐年上升,预计到2025年国内运动人群达5亿人,随之而来的运动损伤类疾病发病率提升,骨科治疗需求将持续增长。预计国内骨科器械市场年复合增速约为15%,可见骨科未来是一个高成长高增量的市场。  在这一优质赛道下,国产骨科企业在产品布局、技术研发品牌营销等多方面发力,逐渐挤压进口市场,逐步实现国产替代。目前国产化率最高的是创伤市场,其次是脊柱市场,国产化率最低的是关节市场。  创伤  创伤是国内最大的骨科细分市场,也是国产化比例最高的细分领域,国产占比达80%以上。由于创伤类产品的技术门槛相对较低,导致国内创伤生产厂家超100家,行业集中度较低。  脊柱  受益于骨科行业高景气度,脊柱类植入物行业近年来保持了较快增长。但国内脊柱类耗材市场目前仍由强生、美敦力等外资品牌主导,2019年我国骨科脊柱植入物市场中,强生、美敦力、史塞克合计占有59.18%的市场份额。进口替代潜力较大。  关节  我国的老龄化率不断上涨。据统计,50岁以上人群中约有50%的人患有骨关节炎,75岁以上人群占比达80%。在这一情形下,关节赛道必然是

    2021-11-03
  • 全球首个14价HPV疫苗进入临床

      医药网7月23日讯 全球首个14价HPV疫苗今天在北京宣布进入临床。该款疫苗覆盖WHO公布的全部12个高危致癌HPV病毒型和2个最主要导致尖锐湿疣的HPV病毒型,比进口9价疫苗增加5个病毒亚型保护,将用于预防因感染HPV引起的宫颈癌、尖锐湿疣等。  在22日举行的北京亦庄创新发布会上,研发该款疫苗的北京神州细胞生物技术集团股份公司(以下简称神州细胞)发布了上述消息。  神州细胞董事、副总经理唐黎明表示,从目前的实验数据看,该款疫苗可将宫颈癌预防保护率从9价疫苗的90%提高到96%。此外,中国首个重组八因子即将上市,有望彻底解决患者用不上、用不起八因子的问题。  生物技术和大健康产业是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经开区,也称北京亦庄)的主导产业之一。今年上半年,亦庄的生物技术和大健康产业完成产值806.3亿元,同比增长1.9倍。  在今天举行的北京亦庄创新发布会上,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分行介绍了推进高端制造业金融服务最新情况。  农业银行北京经开区分行是农业银行在北京地区设立的高端制造业金融服务特色专营机构,也是北京经开区分行级国有大型商业银行。   “我们为科创企业打造了专属金融服务,包括建立科创企业‘白名单’、优化用信条件、实施差异化授信政策、推行多样化担保方式等”,农业银行北京经开区分行副行长王立成说。  据介绍,除了科创企业的专属服务,小微企业也有专属金融服务,比如小微企业以连续凭借12个月的纳税记录,即可申请额度高达300万元的贷款。  此外,华丰燃料电池有限公司(简称华丰燃料)、北京主线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主线科技)等四家企业今天同期发布了新成果。华丰燃料和主线科技都是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企业。 

    标签:HPV疫苗
    2021-11-03
  • 苏泰达®获批中国上市 造福更多神经内分泌瘤患者

      医药网6月25日讯 索凡替尼(苏泰达®)正式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监局”)批准用于治疗晚期胰腺神经内分泌瘤(pNETs)。  神经内分泌瘤起源于与神经系统相互作用的细胞或产生激素的腺体。神经内分泌瘤通常分为胰腺神经内分泌瘤和非胰腺神经内分泌瘤两大类。  此前,索凡替尼在中国获批用于治疗晚期非胰腺神经内分泌瘤(epNETs)。此次国家药监局的批准是基于一项索凡替尼治疗晚期胰腺神经内分泌瘤患者的中国III期临床试验研究结果。  根据研究,索凡替尼治疗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为10.9个月,安慰剂组患者则为3.7个月。索凡替尼降低晚期胰腺神经内分泌瘤患者的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达51%。研究显示,大多数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性良好,索凡替尼具有可控的安全性,并与过往研究中的观察结果一致。  据介绍,索凡替尼(surufatinib)是一种新型的口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具有抗血管生成和免疫调节双重活性。致力于全球开发和商业化治疗癌症和免疫性疾病的靶向药物和免疫疗法的创新型生物医药公司和黄医药首席执行官贺隽对记者表示,索凡替尼凭借其独特的抑制血管生成和促进对肿瘤细胞免疫反应的双重作用机制,惠及非胰腺神经内分泌瘤患者。“随着新适应症获批,现在我们也能够为胰腺来源的神经内分泌瘤患者提供创新疗法。”(完)

    标签:苏泰达
    2021-11-03
  • 半年批准注册骨科产品100个 脊柱占比最高创新加快

      医药网7月28日讯 近期,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批准注册163个医疗器械产品公告(2021年6月),其中,境内第三类医疗器械产品110个,进口第三类医疗器械产品28个,进口第二类医疗器械产品23个,港澳台医疗器械产品2个。  据统计,2021年1月-6月,国家药监局共批准注册了736个医疗器械,其中骨科产品100个,分别是35个脊柱产品,19个创伤产品,18个关节产品,24个运动医学产品和4个其他类别产品。  骨科优质赛道,国产替代前景广阔  随着年龄的增长,骨折、脊柱侧弯、脊椎病、关节炎等骨科疾病的患病率会越来越高,骨科患者的基数会逐渐增大。另外,我国运动人群数量逐年上升,预计到2025年国内运动人群达5亿人,随之而来的运动损伤类疾病发病率提升,骨科治疗需求将持续增长。预计国内骨科器械市场年复合增速约为15%,可见骨科未来是一个高成长高增量的市场。  在这一优质赛道下,国产骨科企业在产品布局、技术研发品牌营销等多方面发力,逐渐挤压进口市场,逐步实现国产替代。目前国产化率最高的是创伤市场,其次是脊柱市场,国产化率最低的是关节市场。  创伤  创伤是国内最大的骨科细分市场,也是国产化比例最高的细分领域,国产占比达80%以上。由于创伤类产品的技术门槛相对较低,导致国内创伤生产厂家超100家,行业集中度较低。  脊柱  受益于骨科行业高景气度,脊柱类植入物行业近年来保持了较快增长。但国内脊柱类耗材市场目前仍由强生、美敦力等外资品牌主导,2019年我国骨科脊柱植入物市场中,强生、美敦力、史塞克合计占有59.18%的市场份额。进口替代潜力较大。  关节  我国的老龄化率不断上涨。据统计,50岁以上人群中约有50%的人患有骨关节炎,75岁以上人群占比达80%。在这一情形下,关节赛道必然是

    2021-11-03
  • 苏泰达®获批中国上市 造福更多神经内分泌瘤患者

      医药网6月25日讯 索凡替尼(苏泰达®)正式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监局”)批准用于治疗晚期胰腺神经内分泌瘤(pNETs)。  神经内分泌瘤起源于与神经系统相互作用的细胞或产生激素的腺体。神经内分泌瘤通常分为胰腺神经内分泌瘤和非胰腺神经内分泌瘤两大类。  此前,索凡替尼在中国获批用于治疗晚期非胰腺神经内分泌瘤(epNETs)。此次国家药监局的批准是基于一项索凡替尼治疗晚期胰腺神经内分泌瘤患者的中国III期临床试验研究结果。  根据研究,索凡替尼治疗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为10.9个月,安慰剂组患者则为3.7个月。索凡替尼降低晚期胰腺神经内分泌瘤患者的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达51%。研究显示,大多数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性良好,索凡替尼具有可控的安全性,并与过往研究中的观察结果一致。  据介绍,索凡替尼(surufatinib)是一种新型的口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具有抗血管生成和免疫调节双重活性。致力于全球开发和商业化治疗癌症和免疫性疾病的靶向药物和免疫疗法的创新型生物医药公司和黄医药首席执行官贺隽对记者表示,索凡替尼凭借其独特的抑制血管生成和促进对肿瘤细胞免疫反应的双重作用机制,惠及非胰腺神经内分泌瘤患者。“随着新适应症获批,现在我们也能够为胰腺来源的神经内分泌瘤患者提供创新疗法。”(完)

    标签:苏泰达
    2021-11-03
  • 医药研发人才需紧跟全球研发发展趋势

      医药网6月7日讯 我国医药领域本土创新快速跟进全球,与全球首创差距不断缩小,未来五到十年必将从“跟随者”转变为“引领者”,突破性创新战略将对研发人才的业务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与此同时,在全球医药研发创新的大背景下,我国新型研发人才需紧跟全球研发发展趋势,包括新兴技术平台的涌现,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应用,以及广泛的外部合作。  适应从跟随迈向引领的更高要求  目前我国正处于快速跟进的渐进式创新阶段,本土创新落后国际首创创新药的上市时间在逐渐缩短。2020年相较2015年,我国在代表性靶点新药上市的差距已缩短近一半时间(从8~10年缩短至4~6年)。面向未来,我国医药研发创新将从原来的快速跟随(Fast Follower)逐渐向同类最优(Best in Class)和同类首创(First in Class)过渡;同时,对研发创新人才的能力结构提出更高要求——从原来的对外借鉴,更多强调执行,转变为自主创新,着重战略思考。  提升新兴平台技术能力  医药创新一方面基于对于疾病生物学的深入理解,另一方面依靠治疗技术的进步驱动。以创新药为例,从传统小分子到20年前开始兴起的单抗药物,直至近期蓬勃发展的多特异性抗体、抗体偶联药物、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等,突破性创新技术的涌现对行业发展起到决定性推动作用。紧跟新兴技术平台的发展升级自身能力,成为未来研发人才事业成功的关键。  拓展“数字”能力  近年来,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日渐普遍,包括生产制造、金融服务等在内的多个行业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下迅速腾飞。医疗健康领域,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也开始崭露头角,未来在研发环节也将扮演越发重要的角色。从源自基础研究的药物靶点发现,基于结构预测的

    标签:医药研发
    2021-11-03
  • 1
  • 2
  • 下一页
  • 尾页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