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血管健康日|科学防治斑块,让血管“畅通无阻”

    每年的5月18日是“全国血管健康日”,“5.18”源于一个指标值:5.18毫摩尔/升,即健康人血液内总胆异常的临界值。由胆沉积形成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威胁血管健康的重要因素,被称为血管里的“定时”。为了唤起大众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危害的认识,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5月18日,河北省人民医院老年病科主任医师李刚教授做客腾讯健康直播间,为大家科普害人不浅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提醒大家重视血管发出的信号,早发现早治疗,科学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的“风向标”李刚教授指出,人体的颈动脉负责头面部的血液供应,在颈部有一处“Y”形分支,如果颈动脉破裂或者堵住了,大脑供血就会有问题。大脑是一个特殊的需氧器官,对氧气需求量非常大,在心脏每分钟的搏动输出量里,约有十分之一供应脑部,而两根颈动脉为脑组织提供80%以上的供血。由于颈动脉“地处”心脏和大脑的通路中间,如果颈动脉上的斑块破裂,掉下一些“小碎屑”随血流流向远端的大脑,就可能会出现头晕、一过性视物模糊等症状,如果斑块破裂掉下“大块”,可能造成脑血管的栓塞,脑中风发生。所以说颈动脉非常重要,它是导致中风偏瘫的重要原因,有近一半的脑中风源于颈动脉狭窄。斑块——生命不可承受之“重”斑块的形成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病变初期,血流通道虽无障碍,但已是危险信号;当斑块慢慢长大,超过血管腔50%以上,血流会明显受阻,斑块形成以后引发的继发病变往往是突然发生,有时甚至能在几分钟之内夺去人的生命,让人猝不及防,所以说“小”斑块蕴含“大”危险。血管中斑块会对血管产生持续的刺激,引起血管平滑肌增生和纤维化,血管弹性降低,就变得又“硬”又“脆”。此时如果血压骤升,血管就容易发生破裂出血。这

    标签:通心络胶囊
    2022-05-16
  • 别让“甜蜜”成为负担 科学防治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组因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和(或)胰岛素利用障碍引起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性疾病,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升高。《2021IDF全球糖尿病地图(第10版)》数据显示,全球有5.37亿成年人患有糖尿病,我国糖尿病患病人数不断攀升,由2011年的9000万人,增加到2021年的1.4亿人,给社会和患者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负担,防治糖尿病刻不容缓。5月4日,河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何学峰教授做客长城新媒体直播间,就糖尿病的控糖调脂、日常综合管理及防治新策略等向广大网友进行了科普,帮助大家做好自我健康管理,远离疾病困扰,享受健康生活。哪些人群容易患上糖尿病?40-65岁的中老年人是糖尿病的高发人群。随着年龄的增长,胰岛功能日渐衰退,影响机体血糖水平,便容易患上糖尿病。糖尿病患病的高危因素有很多,家族糖尿病病史、遗传基因,不健康生活方式如大量抽烟、饮酒、久坐不动、熬夜、暴饮暴食、高糖饮食等都可能导致糖尿病。近两年糖尿病年轻患者人数持续增加,其中体力活动较少、久坐办公室、肥胖的人群和孕期妇女的患病风险较高。那么,该如何辨别自己是否患上糖尿病了呢?通常症状看“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如近期觉得食欲增加,口干口渴、总想喝水,排尿较频、较多,体重还有下降,就要引起注意了。何学峰教授介绍,目前,临床上根据血糖指标进行诊断,空腹血糖大于等于7.0mmol/L,或者是餐后的血糖大于11.1mmol/L,基本上就可以确定患上了糖尿病。不过,何学峰教授强调,需要注意的是,相较于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慢性疾病,很多糖尿病患者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觉得自己很健康,但很可能已经患上糖尿病,容易出现误诊或耽误诊断情况。因此,

    2022-05-12
  • 为眼健康“加油”你真的吃对了吗?别再选叶黄素酯啦!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不离机”已经是普遍现象,生活中的低头族比比皆是。然而,电子产品在给人们带来便利和愉悦的同时,危害也悄然而至,比如导致眼睛出现干涩、酸胀、视力模糊,甚至视力下降的情况。因此,爱护眼睛成为人们不可小觑的话题。想要保护眼睛,先从吃够充足的叶黄素开始吧!叶黄素是眼睛发育的重要营养元素,它可以保护我们的眼睛,防控近视,缓解视力的疲劳。但现在市面上也有很多叶黄素酯的产品,这让很多人在选择上有些困惑,叶黄素和叶黄素酯到底该怎么选?今天我们就告诉你,叶黄素酯和叶黄素的区别在哪里。叶黄素是一种类胡萝卜素,本身是一种抗氧化物,也是构成人眼视网膜黄斑区域的主要色素。而叶黄素酯是一种重要的类胡萝卜素脂肪酸酯,为深红棕色细小颗粒。具体来说,二者在以下方面表现出差异。一、从来源和存在看叶黄素可以在日常饮食中获取。根据USDA-NCC 膳食中类胡萝卜素数据库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美国人群日常摄食所摄入的 80%叶黄素和13%玉米黄素都是叶黄素和玉米黄素(即游离型)的形式,而不是酯化形式。并且,在人体眼睛、皮肤、大脑、母乳等组织和部位中自然存在是叶黄素,也不是叶黄素酯。二、从人体吸收看叶黄素酯的分子比叶黄素的分子大将近1倍,而小分子才更容易吸收。叶黄素进入肠胃后可被人体直接吸收;叶黄素酯在人体内必须先水解成游离的叶黄素,然后才能被人体吸收进入血液。在人体中,叶黄素酯在小肠中经胆汁和胰脂酶工作作用,生产游离态的叶黄素,经小肠黏膜吸收。此外,两者服用相同剂量时,可被人体吸收利用的叶黄素是叶黄素酯的2倍。也就是说要想在人体中达到相同的效果,叶黄素酯的用量就是叶黄素用量的两倍,成本更高。三、从生物利用度看生物利用度

    标签:叶黄素
    2022-05-09
  • 北京市中医药防治新冠新版方案发布,连花清咳片获推荐

    近日,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印发《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试行第六版)》,连花清咳片被推荐用于成人确诊病例中医药治疗方案轻型、普通型患者以及无症状感染者的治疗。方案指出,为进一步加强新冠肺炎中医药救治工作的精准性和规范性,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组织专家在总结先期中医药新冠肺炎救治经验的基础上,参照国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对第五版方案进行修订,形成了《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试行第六版)》。连花清咳片是以岭药业2020年5月新冠肺炎期间获批的专利中药,国家医保品种,具有宣肺泄热、化痰止咳的功效。其不仅能够抑菌抗炎抗病毒减少痰液生成,而且可稀释痰液,降低痰液黏度,促进痰液排出,减轻气管、支气管的堵塞,通畅呼吸道,还具有显著的镇咳作用,有效保护气道黏膜,缓解气道痉挛,改善气道阻力,减弱气道炎症引起的气道高反应性,对于感冒、流感、新冠等疾病引发的咳嗽、咳痰有多重优势。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连花清咳片通过药品应急备案,被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推荐在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工作中使用。由唐山市中医医院、沧州市人民医院、河北省胸科医院等7家医院联合开展的“连花清咳治疗轻型、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观察”显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连花清咳可以显著改善新冠肺炎患者咳嗽、咳痰症状,缩短咳嗽、咳痰症状持续时间,减轻肺部病变,改善呼吸功能,对发热、乏力、咽干、咽痛症状也显示出良好改善趋势。日前,刊发于国际学术期刊《循证补充和替代医学》的论文《连花清咳片治疗轻型、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表明,应用连花清咳片治疗后14天,临床缓解率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

    标签:连花清咳片
    2022-05-07
  • 连花清瘟获北京市新版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推荐

    近日,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印发《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试行第六版)》,连花清瘟胶囊(颗粒)被推荐用于成人确诊病例中医药治疗方案轻型、普通型患者以及无症状感染者的治疗。方案指出,为进一步加强新冠肺炎中医药救治工作的精准性和规范性,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组织专家在总结先期中医药新冠肺炎救治经验的基础上,参照国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对《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试行第五版)》进行修订,形成了《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试行第六版)》。作为我国应对呼吸道病毒传染性公共卫生事件的代表物,连花清瘟以络病理论为指导,集两千年治疗外感温热病组方之精华,理论独特、组方独特、独特。自疫情伊始,连花清瘟就在抗击新冠肺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科学界围绕连花清瘟抗新型冠状病毒开展了系列基础与临床研究,形成了连花清瘟治疗新冠肺炎“细胞-动物-预防用药-临床治疗”效果可靠的证据链。基础研究证明,连花清瘟对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具有稳定的体外抗病毒作用,显著改善病毒感染引起的细胞病变,并能抑制促炎因子的释放,对奥密克戎变异株显示了良好抗病毒效果。由23家新冠肺炎收治医院共同参与的“中药连花清瘟胶囊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前瞻性、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证实,连花清瘟可有效治疗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疑似患者,改善发热、乏力、咳嗽症状,缩短症状持续时间,提高肺部CT好转比例、临床治愈率,降低转重症率方面显示出良好趋势。近期,在国际学术期刊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刊发的“连花清瘟胶囊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真实世界研究论文指出,连花清瘟胶囊可显著降低密切接触者的感染率,为

    标签:连花清瘟
    2022-05-07
  • 脉络学说指导慢性心力衰竭治疗取得重要进展!

    慢性心力衰竭作为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综合症,是冠心病、风心病、高心病等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被视为心血管类疾病生命终结的前站,人类心脏病最后的大战场。然而欧美国家相继发布的相关指南中对于慢性心衰的推荐治疗药物,其循证医学证据均是于上个世纪90年代左右完成,近十几年来国内外治疗慢性心衰的有效药物,尤其是具有循证医学研究证据的药物鲜有进展,并无显著突破。以岭药业在中医脉络学说指导下探讨慢性心衰中医病机特点和治法,总结出“气阳虚乏为发病之本,孙络瘀阻为关键环节,络息成积为加重因素”的发病特点,据此确立“益气温阳、活血通络、利水消肿”的治疗策略,制定芪苈强心胶囊组方。完成的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512例循证医学研究结果证实,在国际标准治疗基础上加用芪苈强心胶囊可有效降低标志心力衰竭病变程度的氨基末端B型利钠肤前体水平,增加心衰患者6min步行距离,改善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提高临床16%,改善心功能,减少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该研究结果发表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JACC)杂志上,编辑部同期配发述评《让衰竭的心脏更加强劲—中国传统医学给我们的启示》,文中指出:“现在这项富有前景的研究表明,利用最新科技研究传统中药活性成分开启了心力衰竭治疗协同作用的希望之门”。此项循证研究被列入JACC 2013年度学术亮点同时被Nature子刊Nature reviews cardiology收录,这显示出通络复方芪苈强心胶囊受到国际医学界的广泛认可和高度肯定。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副主编安东尼教授评价:“芪苈强心临床研究令人非常振奋,这是一项双盲、安慰剂对照、高质量的试验,取得了非常鼓舞人心的结果”。Circulation Research 评论:“芪苈强心胶囊循证

    2022-04-28
  • 420全民关注痛风日 | 万邦赋能连锁,推动全民痛风防治

    1.77亿患者,这一市场需求巨大痛风是嘌呤代谢率紊乱所致的痛风性关节炎,被认为是最痛苦的关节炎,体内尿酸沉积在关节内引起的无菌性炎症,长期痛风会导致关节严重变形。《2021中国高尿酸及痛风趋势白皮书》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高尿酸血症的总体患病率为13.3%,患病人数约为1.77亿。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患者中有近六成人群是18-35岁的年轻人。被称为“第四高”的高尿酸,正以破竹之势迅速席卷而来,进入大众的视线当中。据中康CMH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抗痛风/高尿酸血症药物零售市场规模高达15.6亿元,虽然增速放缓,但随着患病人数的逐年增长,市场潜力依然非常巨大。抗痛风/高尿酸血症药物零售市场销售概况(数据来源:中康CMH)从市场表现看,消费者对于抗痛风药物有着极大需求。但值得关注的是,人们对于痛风的认知、防治意识普遍存在盲区和误区。零售药店在服务患者的过程中,对于痛风疾病的知识宣讲、患者管理、合理用药也存在短板。致力于呼吁公众提高对高尿酸血症、痛风疾病的认知与重视,2016年万邦医药联合专家学者首次发起“420全民关注痛风日”,到今年已是连续第7年。每一年的420,万邦医药都会联手各大连锁、医院专家、线上平台等,开展疾病科普宣教,患者的公益义诊直播、慢病检测等活动。之所以把每年的4月20日定为“全民关注痛风日”,因为高尿酸血症的诊断标准是420umol/L,高尿酸血症又是痛风发生最重要的的生理基础,这个特殊的日期能够让每个人能更简便的记住高尿酸血症的诊断标准。赋能连锁,推动全民痛风防治高尿酸血症是仅次于糖尿病的第二大慢性代谢疾病,中国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对高效安全的抗痛风药物仍然有迫切的需求。相较于传统降尿酸药物,非布司他降尿酸效果更强、安全性更好,被多国权威指南推荐

    标签:非布司
    2022-04-27
  • 四成中老年人这里都有斑块,中医药为临床防治心脑血管病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一提起“斑块”这个词,不少人会习惯性想到血栓、心梗、脑梗等疾病,一旦体检查出斑块就过于紧张,甚至病急乱投医。关于斑块带来的危害,来自官方的数据表明,我国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每年有近30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病。这意味着,平均每10秒钟就有1人因心脑血管病而死亡,颈动脉斑块是心脑血管病发生的元凶。它不仅影响大脑供血,斑块破裂还会引发脑卒中。因此,干预颈动脉斑块是防治心脑血管病的关键。47岁的IT从业者费先生日前在公司例行体检中查出左颈部动脉有斑块,血管有轻微狭窄。想到家族父辈中时有长者因心脑血管疾病而离世,费先生感到惶恐不安。进一步检查和咨询后,医生认为他的血脂目前比较正常,平时也无异常症状,但日常饮食偏油腻,不用着急用药进行干预,需要先行规避不良生活习惯,及时进行随访。据介绍,年龄的增长,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病,抽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都会使血液中胆水平升高,导致斑块的形成和加重。一般来说,血管从十岁左右开始硬化,十五六岁就可能块了,40岁左右斑块变得明显,我国年龄超过40岁者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为41.3%,已经确诊脑中风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45岁以上人群中,颈动脉硬化斑块检出率达76%。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霍清萍教授指出,血管是人体的一个大系统,近年医学界提出了“泛血管”的概念,一个区域的血管病变往往反映出整个血管系统的不健康。颈动脉是反映人体血管健康的窗口,位置表浅且固定,检测准确性高。现在体检查颈动脉超声价值非常大,如果颈动脉出现硬化斑块、管腔变窄等病变,就意味着其他位置的血管也已发生同样病变,特别是心脑血管病变,早期干预动脉硬化、抑制斑块形成、缩小斑块对于心脑血管病的

    标签:通心络胶囊
    2022-04-27
  • 专家推荐“金三角”方案对心脑血管病防治益处多多

    血管狭窄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是血管狭窄最常见的原因。正常的血管内皮光滑、致密。但是,血管内皮非常容易受到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因素的损伤,导致内皮细胞凋亡、脱落,内皮下层组织就会暴露出来。血液中增高的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等脂质就会通过受损的内皮进入到血管壁,沉积在血管内皮下,使血管内皮增厚、变硬。与此同时,在人体中发挥止血功能的血小板也会黏附、聚集于受损处,逐渐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就好像自来水管一样,如果管道里沉积了大量的水垢,水流就不通畅了。血管内的斑块不断变大,会使血管变窄,血流不通畅。除此之外,在过度的劳累、情绪激动等因素的刺激下,血压升高或血管痉挛也容易导致斑块破裂、脱落形成血栓,随血液流到哪里就会堵塞哪里的血管,造成心梗/脑梗的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包括两个方面:一般治疗,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合理安排工作及生活、不吸烟、少饮酒等;药物治疗,包括降脂、抗血小板聚集、保护血管内皮治疗,临床最常用的药物有阿司匹林和降脂药。目前降脂药物大致分两种:一种是贝特类药物,主要用于降低甘油三酯;另一种是他汀类药物,它能降低对身体有害的低密度脂蛋白胆浓度和甘油三酯浓度,并轻度增加对身体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胆浓度,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但这两类药物均有肝肾损害,及横纹肌溶解引起的肌肉酸痛无力等副作用,合用风险更大。阿司匹林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抗血小板药物,主要用来防止血栓形成。但长期服用阿司匹林,8%~45%的患者会发生阿司匹林抵抗——在规律服用治疗剂量阿司匹林的情况下,仍有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如果增加剂量或与其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合用,又会升高全身出血和消化道出血的发

    标签:金三角
    2022-04-24
  • 连花清瘟入选甘肃省新版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受到认可!

    时光荏苒,不知不觉中,全世界人民已经与新冠肺炎这场疫情“战斗”了两年多的时间。在这期间,有的国家选择躺平,走上了所谓的“全民免疫”的道路,有的则选择积极应对,守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寻找有效的治疗药。显然我国是后者,并且连花清瘟入选甘肃省新版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那下面就来了解下它。一、连花清瘟有重要作用作为我国应对呼吸道病毒传染性公共卫生事件的代表物,连花清瘟以络病理论为指导,集两千年治疗外感温热病组方之精华,理论独特、组方独特、独特。自疫情伊始,连花清瘟就在抗击新冠肺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科学界围绕连花清瘟抗新型冠状病毒开展了系列基础与临床研究,形成了连花清瘟治疗新冠肺炎“细胞-动物-预防用药-临床治疗”效果的证据链。二、连花清瘟备受认可1、入选甘肃省新版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为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突出中医药在常态化防控中的作用。4月13日,甘肃省卫健委发布《甘肃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第四版)》,连花清瘟被推荐用于临床治疗期轻型的治疗。2、受到国家方案推荐:连花清瘟于2020年获批增加适应症用于轻型、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疗。在2021年,“中药连花清瘟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研究及应用”项目获得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在国家最新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中,推荐连花清瘟用于医学观察期人群、临床治疗期轻型及普通型,至此连花清瘟已第6次被国家方案推荐用于新冠肺炎治疗。3、走出国门,收获国际认可:近期,在国际学术期刊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刊发的“连花清瘟胶囊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真实世界研究论文指出,连花清瘟胶囊可降低密切接触者的感染率,降低核

    标签:连花清瘟
    2022-04-21
  • 两千年抗疫经验,成就连花清瘟防治新冠的重要价值

    上海市中医医院内科 主任医师 叶一骎中华民族运用中医药预防大疫已经积累了两千多年的经验,历代出现疫情均采用中医药,都得到了有效控制。新冠疫情发生后,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筛选出了有效的中药“三药三方”,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最近奥密克戎病毒的传播,同样也必须让中医药发挥更大作用。目前在疫情高发区域,面向全民发放了防治中药,这是非常积极的防疫办法。中医药对抗瘟疫,重在未病先防,防治结合,预防性全民给药可以筑起防疫屏障。先证用药、截断病势正是针对疫病防与治的有效手段连花清瘟是运用中医络病理论探讨外感温病及瘟疫传变的规律及治疗而研发,“积极干预”的治疗对策,先证用药、截断病势,正是预防与治疗两种思路的研发初衷。连花清瘟汲取两千年中医药防治瘟疫的经验,融汇了三朝名医治疗疫证的用药精华,以汉代张仲景《伤寒论》中专治疫病的麻杏石甘汤与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辨》中专治疫病的银翘散化裁,汲取明代吴又可《温疫论》治疫证用大黄经验,截断病势,让毒热之邪从大便排出。有的人服后大便偏稀是正常现象,是大黄发挥的排毒作用,用药停止后即可消失。大凡瘟疫都是热毒,有的夹有湿邪。连花清瘟具有清瘟解毒、宣肺泄热作用,方中使用了一些清热解,大量科学实验表明,凡清热解大都具有抗病毒作用,而连花清瘟广谱抗病毒作用的发挥,恰恰是通过清热解毒实现的,至于个别人服用后有胃部不适感,改为饭后服用即可。况且,连花清瘟的服用时间不会太长,对脾胃不会造成什么副作用。大疫当前,抗病毒紧要。服用连花清瘟一般都有咽部凉爽的感觉,这是药物中含有的薄荷脑造成的,薄荷脑外散风热,利咽解毒,正可以治疗奥密克戎病毒感染引起的咽喉肿痛

    标签:连花清瘟
    2022-04-15
  •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癌症防治 早早行动

    在大众的认识中,往往会谈癌色变。但随着人类对癌症的认识不断深化,逐渐意识到癌症是可防可治的。4月15日-21日是第28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本次宣传主题是“癌症防治 早早行动”,旨在树立癌症三级预防理念,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率。“预防+治疗”双管齐下近年来,我国恶性肿瘤的生存率不断上升,5年相对生存率达到40.5%。如预后较好的乳腺癌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82%、甲状腺癌可达84.3%、前列腺癌66.4%,但仍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早期发现的病例少、早诊断率低及晚期临床诊疗不规范。世界卫生组织(WTO)曾提出:有1/3的癌症可以预防;1/3的癌症可以通过早发现、积极治疗而治愈;还有1/3可以通过合理治疗,改善症状减轻痛苦,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让患者活得更好、活得更久。因此,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防范意识、早发现早治疗就尤为重要。做到“预防+治疗”双管齐下,才能更好地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放化疗治疗存在局限现代医学对于癌症的治疗主要以放疗、化疗为主。但放化疗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也损伤了正常细胞,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临床中,经过放化疗后,患者往往会出现疲乏、食欲下降、恶心呕吐、食后胀满、头发脱落等表现;放化疗还会损害患者的免疫系统,导致免疫功能缺陷或下降;引起骨髓抑制,导致患者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甚者红细胞、血色素也会下降;放化疗后还会出现皮肤、黏膜的损伤、溃烂;放化疗对身体的重要脏器和组织也会造成伤害,比如造成心脏、肾脏、肺脏、肝脏、膀胱以及神经系统的损害,引发一系列相应的疾病和不适症状,让患者十分痛苦。甚至有人说,夺走癌症患者生命的并不是癌症本身,而是放化疗后出现的一系列体质衰

    2022-04-15
  • 不明原因的心绞痛,可能是微血管出了问题

    生活中经常看到,有些人明明出现了胸口疼痛等心绞痛的症状,可是做了冠状动脉造影,却没有发现明显的冠脉狭窄。然而回去没过几天,胸痛又发作,于是再次就医检查,却依旧找不到原因。还有些心梗的患者,明明做了支架或搭桥等治疗,胸痛的症状仍然得不到改善。临床认为,以上这种冠脉造影检查结果无明显异常,却又存在胸痛症状的疾病,很有可能是微血管出了问题。微血管是将血液真正运送到各组织器官的最重要环节,又是血液与组织器官进行物质交换的最后场所。心脑血管病难以提高的关键因素,也是微血管不畅通的问题。近期由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健康时报主办的《人民名医》节目中,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副院长林谦教授就冠心病微血管病变引起的相关疾病症状和如何防治等问题,为广大网友进行了科普解读。查不出来的心肌缺血可能是微血管出了问题心脏大血管的一些问题,如血管狭窄程度,临床上一般可以通过心脏CT或者冠脉造影检查显示出来。林谦教授指出,除了大血管病变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微血管病变同样也会引起心肌缺血。但是这些微血管的病变通过心脏CT或者冠脉造影检查是显示不出来的。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有些患者有明显心肌缺血的症状,但是常规的心脏检查却检查不出来。大血管开通后依然存在心绞痛也是微血管问题还有一部分患者,通过支架或搭桥手术把堵塞的大血管问题解决了,但是依然存在心绞痛的一些症状,林教授表示,这可能也是微血管损伤的问题。因为,放支架或搭桥只能解决心脏的大血管堵塞问题。但是,在我们心脏的大血管和心肌细胞之间,还存在着密密麻麻的微血管,它们是将血液运送到心肌细胞的最后通道。大血管堵塞后,与其连接的微血管可能由于缺血、缺氧,很多已经坏

    标签:通心络胶囊
    2022-04-13
  • 疫情当下,心脑血管疾病的科学防治

    越来越多的数据显示,患有心脑血管等基础疾病的人群感染新冠肺炎的风险更高。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显示,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态势,目前患病人数约3.3亿。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患者应该如何更好的保护心脑血管呢?4月7日,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副院长林谦教授做客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直播间,为大家权威解答疫情下如何守护好心脑血管健康。新冠病毒会损伤心脑血管新冠病毒感染可导致全身性炎症反应,其中心血管损伤是新冠肺炎的主要特征之一。据林谦教授介绍,新冠肺炎对心血管的损伤,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个是缺氧。病毒主要侵犯呼吸系统,导致心肌损伤,心肌标志物增高,包括心衰的指标增高。第二是病毒,病毒的感染本身也会侵袭或者损伤到心肌细胞。三是全身多器脏问题,引起类似严重的心律失常、心衰等等心血管问题,导致病人死亡。心脑血管须掌握这些原则疫情期间很多人本就缺少运动量,暴饮暴食导致体重增加,血压、血脂、血糖随之升高,从而引发各类心脑血管疾病。再加上最近天气出现了倒春寒情况,阴冷潮湿,更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对此,林谦教授建议,要严格遵循心脑血管保护基本原则:一是要注意生活方式的改善,包括低盐低脂的饮食调控,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另外就是运动的调节,通过跑步、做瑜伽、健身操、太极拳、五禽戏等运动来锻炼身体。还要保证生活起居的规律,不能因为长期居家,就晚睡、熬夜、生活作息紊乱,尤其是老年人更要重视。二是切勿轻易减药和停药,林谦教授指出,疫情防控期间,有些患者需常年服用的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病药物吃完后,索性就自行停药了。但其实,对于几乎所有的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比如冠心病、心

    标签:通心络胶囊
    2022-04-11
  • 防治冠心病需要做好“三重保护”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病变,导致管腔狭窄,心肌缺血直到坏死的一类疾病。其发病的根源在血液和血管,因此防治冠心病也要从这两方面做起。另外,对于已经发生缺血缺氧的心肌组织,也要保护缺血区域血管的结构和功能,促进血管的新生。血液保护,清除血液内多余的“垃圾”高血脂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血脂增高以后,不仅使血液变黏稠,时间长了还会破坏血管内皮。血管内皮一旦有了破损,血液中增高的脂质就会附着其上。久之就会形成粥样硬化斑块,导致血管硬化和堵塞,引发冠心病。通心络胶囊可双向调节血脂,一方面它能可降低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另一方面它可升高对健康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并且通心络胶囊与他汀类药物联合应用可起到协同降脂的作用,降低他汀类药物的用量,减轻副作用。另外,通心络胶囊还可以增强机体的纤溶活性,降低血小板的凝集性,抑制血栓形成,减少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引起的抵抗。血管保护,防治疾病的初始和中间环节修复内皮损伤。正常情况下,微血管的内皮是光滑平整连贯的,但是在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因素的影响下极易造成损伤。内皮受损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始动因素。研究证实,通心络胶囊不仅可以保护血管内皮免受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因素的损害,还能修复已经受损的血管内皮,使血管内皮变得光滑平整,让粥样硬化斑块没有可以形成的环境。稳定抑制斑块。冠状动脉内的不稳定斑块,就像是在血管里埋藏了一个不定时,极易引发心肌梗死,甚至是猝死。通心络胶囊可以通过增加斑块包膜厚度、减少斑块内脂质、抑制斑块内炎症反应,稳定已经形成的动脉硬化斑块,这样就能有效防止硬化斑块破裂。中国工程院张运院士牵头的通心络胶囊干预颈动脉斑块临床研究(

    标签:通心络胶囊
    2022-04-06
  • 连花清瘟防治新冠肺炎的三大优势

    据国家卫健委官网消息,当前全球新增确诊病例连续第二周反弹,我国新增本土感染者数量仍处于高位,波及地市范围持续增大,疫情仍在发展阶段。这提醒大家防疫之弦不能放松,除了做好日常防护外,备好对症药物十分关键。中药连花清瘟胶囊/颗粒作为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筛选出的有效药物“三方三药”的代表物,对于新冠肺炎具有预防、治疗、减少转重症三大作用优势,并且得到了国内很多权威科研院所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证实。三朝名方保障抗疫作用发挥连花清瘟是运用中医络病理论探讨外感温病及瘟疫传变的规律及治疗,提出“积极干预”治疗对策,制定“清瘟解毒,宣肺泄热”治法,研制出的一个复方中药。其组方汲取2000年中医药防治瘟疫的经验,融汇了三朝名医治疗疫证的用药精华,以汉代张仲景《伤寒论》中专治疫病的麻杏石甘汤与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辨》中专治疫病的银翘散化裁,汲取明代吴又可《温疫论》治疫证用大黄经验,让毒热之邪从大便排出。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连花清瘟具有良好的退热、止咳、抗炎、抗病毒作用。辛凉宣肺与泄热,可以解决患者的发热问题;清肺止咳平喘,可以改善患者的咳嗽不止,呼吸困难;抗炎抗病毒作用可以抑制病毒的复制,抑制系统性炎症反应。所以连花清瘟对感冒、流感、新冠等病毒传染性外感热病具有普遍的治果,都能起到防治作用。无论是感冒、流感,还是新冠,患者都会出现发热、咳嗽、痰黏不能咳出、咽痛、乏力、肌肉酸痛等这样一个症候群,这都是病毒在人体内繁殖造成的,尤其侵害呼吸道。毒邪进入了人体怎么让它尽出呢?中药连花清瘟在治感冒、抗流感、防治新冠方面有这样的特点,可以全面清除患者体内毒素。首先,该药可通过发汗、清肺泄热、下排毒火三个途

    标签:连花清瘟
    2022-04-01
  • 连花清瘟防治新冠肺炎系列研究取得突出进展

    3月19日,连花清瘟胶囊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媒体说明会举行,会上发布了连花清瘟胶囊/颗粒防治新冠肺炎最新研究进展。最新实验证实,连花清瘟对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诱导的细胞病变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达到抗新冠病毒的作用。汇聚三朝名方,为世界疫情防控发挥积极作用会上,络病研究与创新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贾振华教授作题为《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在奥密克戎疫情防控中发挥更大作用》的报告。报告指出,连花清瘟是运用中医络病理论探讨外感温病及瘟疫传变的规律及治疗研制出的创新中药,该药融汇了三朝名医治疗疫证的用药精华,以汉代张仲景《伤寒论》中专治疫病的麻杏石甘汤与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辨》中专治疫病的银翘散化裁,汲取明代吴又可《温疫论》治疫证用大黄经验。麻杏石甘汤奠定了治疗瘟疫的基础,在东汉末年的瘟疫大流行中即发挥了重大作用,并一直沿用至今;吴鞠通治疗瘟疫创出的银翘散,在1918年西班牙流感影响到我国时,大大降低了死亡率,发挥了巨大作用;汲取明代吴又可治疫证用大黄经验独具特色,不仅可使“疫毒”从大便排出,而且可先证用药,截断病势;该药还创新性应用红景天,可增强患者免疫力,提高抗病康复能力。络病研究与创新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贾振华教授作题为《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在奥密克戎疫情防控中发挥更大作用》的报告。连花清瘟防治新冠肺炎获得了确切的临床研究证据。由23家新冠肺炎收治医院共同参与的“中药连花清瘟胶囊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前瞻性、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证实,连花清瘟可有效治疗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疑似患者,改善发热、乏力、咳嗽症状,缩短症状持续时间,提高肺部CT好转比

    标签:连花清瘟
    2022-03-21
  • 权威专家说:关注中西结合防治糖尿病新策略

    糖尿病已成为当下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达到11.2%。糖尿病疾病负担较重,高度重视糖尿病防治,刻不容缓! 2022年3月10日,由中国农村卫生协会主办的“健康中国,赋能县域”—全科医师系列培训特邀北京市天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王红教授以《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要点解读》为主题,就指南更新要点、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等内容进行详细解读,活动由天津市滨海新区解放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侯方教授担任主持、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社区服务中心王莉明教授围绕报告主题、结合临床情况分享了两例典型诊疗病例。新版《糖尿病防治指南》的9大更新要点2021年4月,《中华糖尿病杂志》及《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同步发表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以下简称新版《糖尿病防治指南》)。新版指南共19章,相较于2017年版指南在多方面进行了修订和更新,王红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了新版指南的9大更新要点。 第一,最新流调数据显示我国糖尿病患病率高达11.2% ;第二,将糖化血红蛋白(HbA1c)纳入糖尿病诊断标准;第三,新增个体化HbA1c控制目标设定的主要影响因素;第四,新增高血糖的药物治疗要点,即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心力衰竭、慢性肾脏病;第五,更新了糖尿病治疗路径;第六,新添了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重管理章节;第七,将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R)纳入血糖控制目标;第八,更新了慢性肾脏病进展风险及就诊频率;第九,更新了低血糖分类。降糖调脂减重证据充分,创新中药津力达再获指南推荐新版《糖尿病防治指南》更加强调中国的诊治经验及数据,尤其进一步明确了中医药在糖尿病防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王红教授在报告中指出,津力达颗粒是新指

    标签:津力达颗粒
    2022-03-14
  • 获国家科技大奖的微血管病变研究

    由河北以岭医药研究院主持携手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等共同完成的“中医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该奖项是当年生命科学领域唯一的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也是年度最高奖。微血管病变研究突破重大疾病治疗瓶颈微血管是将血液真正运送到各组织器官的最重要环节,又是血液与组织器官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微血管疾病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心脏/脑血管、肾脏及外周组织等),是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肾病等疾病难以提高的关键因素,也是国际医学界尚未突破的难题。目前,围绕微血管疾病的研究大都集中在不同的靶器官水平。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逐渐认识到逐个器官水平研究和治疗的局限性,开始着眼探究此类疾病系统性累及心、脑、肾等多个脏器的病理特征共性,以期探寻微血管疾病共同防控策略。“中医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这一研究项目分别从理论、机制、临床三个方面开展微血管病变研究。该项目首次系统构建了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的脉络学说,属于中医药学术研究的重大理论原创成果;阐明了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肾病等难治性疾病发病的共性机制是微血管病变,而保护微血管内皮细胞则是治疗微血管病变的核心机制。该项目利用国际公认的循证医学研究方法开展了大量的临床试验。研发的通心络胶囊等系列通络药物,在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等防治中取得了极好的,相关循证医学研究证实其临床价值,为解决国际临床难题提供了新思路。国家973计划项目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取得了中医药治疗微血管病变重大突破”。解决临床疾病治疗难题【心梗无再流】溶栓和介入治疗

    标签:通心络胶囊
    2021-12-27
  • 心衰防治竟有这么多“陷阱”!专家教你如何避免

    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推算统计,我国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数约为3.3亿人,其中心力衰竭患者约890万人。数据显示,约有50%的心力衰竭患者在诊断5年后死亡,生存率低于多种癌症。心衰的防治对于身体健康至关重要。11月26日是一年一度的全国心力衰竭日,由中国农村卫生协会主办的“健康中国,赋能县域”—全科医师系列培训课程第九期,特邀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原芳教授以《浅谈心衰防治的十个误区》为主题,就心衰防治中的常见问题进行分享和讲解,以帮助临床医生避免落入心衰诊治的“陷阱”。误区一:射血分数正常就不是心衰射血分数是评价心脏功能的一个有效指标,即EF值。正常人心功能的EF值通常大于50%,如果是心功能衰竭的患者,EF值往往小于50%。然而,临床上不能单纯通过EF值的正常与否就判定心衰。原芳教授强调,心衰是综合的临床诊断,不是简单的实验室和影像学诊断。临床上通常把心衰的体征作为诊断的第一位;然后根据EF值确定心衰的类型;同时要看生物标志物的指标,利钠肽升高是心衰必不可少的诊断依据;最后进行影像学诊断,观察是否出现结构异常或者舒张功能异常。舒张功能正常即射血分数正常,但结构异常也可能被诊断为心衰。误区二:BNP/NT-proBNP升高就是心衰BNP又被称为脑利钠肽,NT-proBNP即B型氨基端利钠肽原。目前BNP/NT-proBNP主要应用于心衰的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分析。但要注意的是,BNP/NT-proBNP升高不一定是心衰。心血管疾病中如心肌病变、心律失常、心包疾病、先天性心脏病和非心血管疾病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甲亢、肝功能异常等因素都可能导致BNP/NT-proBNP升高。BNP/NT-proBNP升高可作为排除和诊断急慢性心衰的切点,以及评估急慢性心衰患者的严重程度、治果及预后判断的关键指

    2021-12-03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6
  • 下一页
  • 尾页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