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气温骤降,流感逐呈流行趋势!如何应对?

    最近天气变化大,气温更是断崖式下降。从14、5度直接降到只有零上2度。呼吸道疾病频发,眼下正处在季节变化流感高发时节,积极的防治很重要。流感的全称为流行性感冒,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急性呼吸道疾病,由流感病毒引起。流感病毒共分甲、乙、丙型三种,其中甲型流感病毒致病力最强,可引起大范围流行,而乙型流感病毒则往往引起小范围爆发,丙型流感病毒通常引起散发病例。我国北方流感的高发季节多为秋冬季节。流感和普通感冒的区别普通感冒一般起病较慢,发热通常为低热,咳嗽、鼻塞、流鼻涕等上呼吸道症状比较明显,而头痛、肌肉酸痛、疲乏等全身中毒症状较轻,且没有传染性或传染性很低;流感则通常起病急,体温常超过39℃,全身中毒症状较重,并且可传播给周围人群,甚至在短时期内形成流行。流感的传播途径流感的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通过手间接传播。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对同一型的流感免疫力可维持较久,对同一亚型的变种之间也有交叉免疫力,但维持的时间不长。由于流感病毒不断发生变异,故可引起反复感染发病。流感全年均可发病,以冬季最为多见。1.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病人自潜伏期末到发病后5日内均可有病毒从鼻涕、口涎、痰液等分泌物排出,传染期约1周,以病初2-3日传染性最强。2.潜伏期:1-3日,最短数小时,最长4日。3.传播途径:病毒随咳嗽、喷嚏、说话所致飞沫传播为主,通过病毒污染的茶具、食具、毛巾等间接传播也有可能。预防流感做好这些很重要一般建议孕妇、6个月到5岁儿童、60岁以上的老年人以及患有基础疾病的患者,需要进行流感疫苗的接种。接种疫苗后产生的保护性抗体一般可持续6-8个月,且保

    标签:
    2023-11-23
  • 边补边流失?这些“偷”钙的习惯要注意!

    对于补钙这件事情,真的太不陌生了。从小补到大,牛奶、骨头汤、钙片.....通通安排上。我们总说要让老人多补钙,然而补钙这件事并不是中老年人的“专属”。人到了 30 岁左右,人体钙值就达到顶峰了,之后钙的流失速度就会加快,所以补钙这件事年轻人也不容忽视。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2010~2012 年),有 96.6% 的人群钙摄入不足,平均摄入量为 364.3 毫克,低于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摄入量的一半。并且一些坏习惯,还会悄悄“偷走”你的钙。一、吃得咸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居民盐摄入量为每天5克,但我国居民的摄入量远超这个推荐值,而另一方面,人均每天400毫克的钙摄入量,却只有推荐值(800 毫克)的一半。我们人体内的钙是与钠相伴从尿中排出,吃盐多了,尿钠排出增多,同时尿钙排出量也增加,身体的钙也随之丢失。因此,在保证钠的摄入适当的情况下少吃盐等于多“补钙”,这话是有几分道理的。二、躲太阳长期不晒太阳会造成体内维生素D不足(单靠食物很难补充维生素D),影响钙吸收。人体主要通过晒太阳这种天然方式获取。晒太阳可以促进维生素 D 合成,而维生素 D 可以促进钙吸收。钙和维生素 D 是黄金搭档,缺谁都不行。三、不运动现在的人们,出门以车代步;工作时长时间坐在电脑前;到了休息日,只想赖在床上或窝在沙发里休息,很少出去运动。大量研究证明,骨骼的发育需要一定的力学强度支撑。运动能够刺激骨骼形成和代谢,还可以延缓骨质流失。不管是有氧运动还是抗阻运动,都对骨密度增加有着积极的作用。四、抽烟喝酒吸烟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之一,大量研究表明,吸烟能使骨峰值改变,骨密度降低;饮酒会引起肝功能损害,从而使维生素D代谢受到影响。五、咖啡不离手咖啡是大多数上班族的“续命”工具,不过咖啡中含有

    标签:
    2023-11-13
  • 口腔溃疡总反复,疼起来真要命!

    现在有很多人尤其是中青年人,都会抱怨自己深受口腔溃疡的困扰。溃疡经常反反复复的发作,虽然很多时候1~2周就自行痊愈了,但是隔一段时间又会反复出现。在冬季必备的火锅、烤肉面前却不敢大快朵颐,因为烦人的口腔溃疡又来了!!!有的人吃饭疼、喝水疼、说话疼,不疼的时候,就连想起来都疼。若是一不小心咬破了溃疡创面那痛不欲生的感觉......小小的口腔溃疡,到了秋冬季更是常常发生。口腔溃疡只因为上火吗?得了口腔溃疡需要在意吗?如何预防口腔溃疡的发生呢?口腔溃疡是一种发生于口腔黏膜的溃疡性疾病。多见于口腔内、唇内侧。有疼痛感,会影响患者饮食、说话等,对日常生活带来不便。口腔溃疡包括创伤性溃疡、单纯疱疹、复发性阿弗他性口炎等。导致口腔溃疡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精神压力大、冷热交替、免疫力低下、物理创伤等。如何预防口腔溃疡的发生?生活中要注意口腔健康,如果发现牙齿有缺损时,要及时就医,避免刮破口腔黏膜、舌头等部位造成溃疡。保持口腔卫生,饮食后要进行刷牙、漱口等。注意健康饮食,尽量少吃过烫过辣食物,避免对口腔黏膜、舌头、牙龈等部位造成损伤。均衡饮食,饮食多样化,注意补充维生素。养成良好的作息规律,早睡早起,避免熬夜。适量运动,增强免疫力。避免不良情绪,调节好心理状态,放松心情。口腔溃疡虽是小毛病,但很多人溃疡疼起来要命,会往溃疡处涂盐、蜂蜜、牙膏、酒、白醋等,这些方法反而会刺激黏膜,影响溃疡愈合。对付口腔溃疡,有以下小妙招:01、局部用药在治疗时,我们主要以消炎、止痛、促进溃疡愈合为主要原则。可选用外用喷溃疡的药物,使用前,必须要仔细阅读说明书中的【禁忌事项】【禁忌人群】【用法用量】等。若使用天数超过一周无效或使用后溃疡加重,

    标签:
    2023-11-13
  • 生气堪比“毒药”,看完这些再也不生气了!

    你是个爱生气的人吗?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有90%以上的疾病,都和情绪有关。人的喜怒哀乐,每一个细微的情绪,都能真实地牵一发而动全身,影响着我们的身体健康。 在日常工作或者生活中避免不了遇到糟心事,常常因为某些事或某人而生气,俗话说,“不生气就不生病”。生气就像是一场“大地震”,气在心情,伤在身体。你体会到的只是气愤的表面,但生气也许已悄悄“震裂”了你的身体。今天小言就和大家聊聊生气的危害。我们常挂在嘴边的“气死我了”有可能真不是一句玩笑话,过度的情绪起伏不仅影响健康,严重时甚至可能会致命,而这一切,与生气时身体器官的变化离不开关系。1、心脏血流增加,血压升高生气的时候,心脏收缩力加强,心跳加速,血流比平时增加一倍,意味着心脏的工作量增加,就容易出现心律不齐、心肌缺血、胸闷、心慌等症状。生气不仅会影响心情,还会导致血压升高。当人在外部环境刺激下就会产生紧张情绪,促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引起血压升高。如果超过异常高值,可能会并发脑出血等,损害大脑。另外生气也会造成气机不畅,诱发精神心理性疾病,严重时可发展成抑郁症或焦虑症。 2、免疫力下降生气还会损伤免疫系统,让免疫系统“罢工”长达6小时。因为生气的时候,大脑会命令身体分泌一种皮质激素,这种皮质激素越积越多的话,就会影响免疫细胞的正常运作,降低身体抵抗力。3、伤害肺部很多人在最生气时肺部会疼,这是因为生气也真的会伤肺。人在情绪冲动时,呼吸就会变得急促,甚至会出现过度换气的现象。后果就是造成肺泡持续扩张,得不到正常放松和休息,,所以很多人肺部会疼。这也是为什么常会有人在生气时说“肺要气炸了”。4、引发胃病生气还会导致肠胃功能紊乱,研究发现,生气会使交感

    标签:
    2023-10-23
  • 最简单的养生大法,身体健康少烦恼!

    生活在这个压力重重的时代,每个人都为了生活不停奔忙。再加上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大多数人都处于亚健康的状态。但也有那么一部分人不仅每天都精力充沛,工作的时候也非常有干劲。仔细询问之后,原来这些人有坚持每天都泡脚的习惯。长时间保持这个习惯的话,可以让我们慢慢改善亚健康状态。我国传统中医理论早就有“一年四季沐足:春天洗脚,开阳固脱;夏天洗脚,暑热可祛;秋天洗脚,肺润肠蠕;冬天洗脚,丹田湿灼”的记载。泡脚最佳时长:泡脚时间不宜过长,浸泡20-30分钟为宜,每天或隔天泡1次即可。泡脚最佳水温:泡脚最好用40-45℃的水温为宜,最好不要超过50℃,水温太高容易使双脚的血管过度扩张,不利于身体健康。晚上7-9点泡脚最养肾:专泡脚的最佳时间是晚上7-9点——之所以选择这个时间段补肾,是因为此时是肾经气血比较衰弱的时辰,在此时泡脚,身体热量增加后,体内血管会扩张,有利于体内血液循环。早上泡脚精力充沛:早上洗脚方法很简单,水温控制在40℃左右,以舒适不烫为宜,浸泡5~10分钟左右。双手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按摩双脚涌泉穴各1分钟左右,再按摩两脚脚趾间隙半分钟左右。为保持水温,可分次加入适量热水,重复3~5次。泡脚虽然是一种常见的养生方法,但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的。静脉曲张患者静脉曲张由于静脉内的瓣膜功能出现障碍,会导致血液在局部不断堆积,虽然泡脚可以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一开始感觉很舒适,但是由于静脉回流血液的功能有障碍,反而会加重足踝部的肿胀情况。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如果患者合并有严重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泡脚就容易加重下肢的水肿症状,导致皮肤充血,周边的皮肤血液循环受到局部肿胀组织的压迫,就会加重组织缺血症状,使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症状更加严重。

    标签:
    2023-10-19
  • 【万圣节】南瓜C位!

    万圣节是西方的传统节日之一。西方人们会在这一天祭祀亡魂,祈求平安。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西方的一些节日在国内也渐渐流行起来了。“不给糖果就捣乱”,小盆友们恶搞这句话成了万圣节的经典语录。到了万圣节前夜,美国的大街小巷会有很多节目,比如游行,表演,鬼屋,还有各种恐怖电影。孩子们则欢天喜地的穿上各种各样的万圣节服装,兴奋地提着南瓜灯(Jack-O-lantern)四处跑着,玩“treat or trick”的小把戏了。有心的家庭主妇还会用各种南瓜相关的装饰来装点这一天特别的气氛,比如“南瓜头”形状的储物罐、小摆设,或者自己动手制作一些大南瓜形状的餐巾、餐垫,把家中布置得独特、有气氛。“万圣到,吃南瓜。”南瓜是万圣夜的节庆食品在这个西方人眼中最“闹鬼”的日子里,我们中国人自然也不能闲着。虽然不能像小孩子那样提着南瓜灯去别人家门口要糖吃,但是南瓜美食怎能错过?现在正是南瓜大量成熟上市的时节。南瓜成长期短,产量大,果实作肴馔,性味甘平养脾胃,饥荒年代成为主要的充饥食品。南瓜不仅香甜软糯,还具有很高的养生价值。中医认为,南瓜性温味甘,入脾、胃二经,有解毒消肿、补气益肺、健脾和胃等功效。《本草纲目》称其能“补中益气”。现代研究发现,南瓜含有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膳食纤维也高,秋季食用格外养人。1、稳血糖南瓜中含有较多的南瓜多糖和多糖铬等活性成分,大量动物实验表明南瓜多糖具有显著的降低机体血糖的功效,对辅助控制血糖十分有效。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糖尿病患者,建议尽量挑选含糖量少的嫩南瓜,避免空腹进食南瓜或单次食用南瓜太多。不建议选那种又面又甜的老南瓜,因为后者含水量低而碳水化合物(淀粉和糖类)含量更高。2、护眼南瓜所含的叶黄素和玉米黄素,能保护眼睛

    标签:
    2023-10-18
  • 晚餐要吃,但要健康的吃!

    如果你问一天当中哪餐最美味?那很多人的答案应该都是晚餐。还有什么比辛苦忙碌了一整天后的大鱼大肉更畅快呢?俗话说“早饭要吃好,中饭要吃饱,晚饭要吃少”,可是随着我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很多人的饮食习惯变成了:早饭偶尔吃,午饭凑合吃,晚饭大吃特吃。很多人都是这种生活方式,早餐、午餐随便吃点,晚上出去聚餐大吃大喝,想着犒劳下自己疲惫的身体。殊不知晚上吃得太好,可不是好事哦!毕竟人体许多的疾病是饮食不当引起的,尤其是晚饭,吃不对等于会引起诸多的疾病,给身体埋下无数“”……晚饭吃太多,小心疾病找上门经常晚饭吃得太撑太饱,容易诱发以下几种疾病:1、肥胖晚餐经常大吃特吃的人,容易发胖。据统计,90%的肥胖者缘于晚餐吃太好、吃太多,加之晚上活动量小,能量消耗低,多余的热量在胰岛素的作用下大量合成脂肪,日积月累,肥胖也就形成了。而肥胖是有致癌风险的,据国家癌症研究局研究证实,肥胖是结肠癌、乳腺癌、子宫内膜癌、肾癌、食管癌、胆囊癌、卵巢癌等众多癌症的致病因素之一。2、增加糖尿病风险如果晚餐长期吃得太好、太饱,会刺激胰岛分泌胰岛素,加重人体胰岛负担,进而诱发糖尿病的发生。3、诱发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晚餐吃得太多、太好,会使体内胆水平增高。人在睡觉的时候血流速度比较缓慢,过多的胆随血液运载到动脉壁后容易沉积、堆积起来,可能会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4、容易导致胰腺炎晚餐大鱼大肉,再喝点小酒助兴,很容易诱发急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的病死率高达近10%,而且几乎所有死亡病例均为首次发作。严重者甚至在睡眠中休克、猝死。5、导致失眠晚餐吃太多会迫使人体消化系统持续工作,使大脑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易造成失眠多梦,引发神经衰弱。6、肠胃疾

    标签:
    2023-10-17
  • 一到换季就感冒?别怕,咱提前预防!

    每逢换季时节,身体都很容易“闹情绪”,感冒也来得猝不及防!随着季节的交替,天气渐渐转凉。体质较弱的人群易在此时感冒,出现手脚冰凉、怕冷、咽喉干痛等症状。那么,为什么一到换季期就容易感冒呢?又要如何提前预防?今天,大家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学习吧!为什么换季期容易感冒呢?1、气温变化:天气转凉时,气温骤然下降,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易受感染。2、穿衣不当:很多人在初秋时期穿衣容易不够妥当,导致体内热量损失过多,降低了免疫力。3、秋季干燥:秋季空气干燥,人体表面的粘膜容易干燥龟裂,使得病毒更容易侵入体内。4、季节变化:身体随着季节的变化而适应新的环境,这种适应期可能会导致身体抵抗力变弱,从而易受感染。5、疲劳:长期熬夜和过度疲劳也会降低人体免疫力,增加感染风险。6、饮食不当:饮食缺乏营养或摄入过多的寒凉食物,都会使身体免疫力下降,从而增加感染风险。感冒虽然是小病,但也会给日常生活带来不便,预防胜于治疗。快来看看小言为大家准备的预防攻略吧!攻略一:多喝热水换季时,需要多摄取水分,让身体有足够的水分,可以促进身体排毒,并且可以预防感冒。如果感觉鼻子难受,喉咙痒痒的,就要注意了,多喝温开水,促进体液循环,有效排出毒素,也有润喉化痰的效果。攻略二:适量增减衣物由于秋季早晚温差比较大,应该及时的增加衣服,人体在短时间还没有适应,容易出现病毒性感冒,会出现头晕、流鼻涕、喉咙痛、发烧等症状,特别是家里有老人和小孩,病毒容易在家庭成员之间迅速传播,所以一定要注意避免交叉感染。攻略三:提高免疫力要规律地生活,保证充足的睡眠,均衡饮食,适当锻炼身体,避免精神压力过大,不然就容易患上感冒哦。攻略四:少聚集,戴好口罩秋季是感冒

    标签:
    2023-10-11
  • 【二十四节气养生】霜降时节,养生保健很重要!

    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时节,万物毕成,毕入于戌,阳下入地,阴气始凝,天气渐寒始于霜降。由于“霜”是天冷、昼夜温差变化大的表现,故以“霜降”命名。历史渊源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霜降时节,万物毕成,毕入于戌,阳下入地,阴气始凝。天气渐寒始于霜降。其实,“霜”也不是从天上降下来的,“霜”是地面的水气由于温差变化遇到寒冷空气凝结成。“霜降”节气与“降霜”无关。无论是露还是霜,“皆由地发,非从天降”,怎称为霜降呢?其实“霜降”这个名字只是用来比喻这时节“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征。饮食养生俗语有“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的说法,“霜降”节气,冬天的脚步就越来越近了。天气将由凉转冷,应注意防燥、防寒、防郁。民间有谚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足见这个节气对我们的影响。“霜降三防”要做好一防秋燥、二防秋寒、三防秋郁防秋燥霜降时节,秋燥明显,燥易伤津,人体容易出现口干、唇干、咽干、便秘、皮肤干燥等现象。避免秋燥最重要的就是饮食,深秋季节的饮食宜清淡,应多选择滋阴润燥的食物,如梨、葡萄、柑橘、柿子、百合、山药、银耳、蜂蜜等。少吃过油、过辣、过咸的食物,多吃粗粮以及富含纤维素、矿物质的食物。口舌干燥时可以通过多饮水、茶,多食含汁水丰富的瓜果蔬菜来解决。此外,秋天皮肤易干燥、脱屑,贴身衣物应定期换洗,并涂抹润肤乳予以缓解。防寒霜降不仅是秋冬气候的转折点,也是人体阳气由收到藏的过渡,这个时间节点后不再适合“秋冻”,而要开始注意防寒保暖。人体的肩膀、颈部、腹部、膝盖、脚五个部位是保暖的重点。抵抗力差的人,尤应按时增减衣服,以免寒邪入侵,

    标签:
    2023-10-10
  • 九九重阳节,这些风俗要知道!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阳节起源农历九月九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九九重阳,因为与“”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今天的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重阳节习俗经过两千多年的变迁,重阳节已成为多元性的节日,伴有形式多样的习俗。重阳节期间,民间会举行各种活动,比如登高、祭祖,佩茱萸、簪菊、赏菊、饮菊花酒,放风筝,食重阳糕,尊老敬老等。登高祭祖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重阳节与除夕、清明、中元节三节,为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重阳登高也与古人的祭祖活动密不可分。古时耕地资源少,加上讲究的人家要堪风水,通常墓地会选在山上,所以祭祖一般要登高。赏菊、饮菊花酒、食重阳糕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

    标签:
    2023-10-09
  • 长假过后收收心,准备过年了!

    长假过后收收心,准备过年了!国庆长假就这么结束了小伙伴们不得不接受一个惨痛的现实上 !班 !了!各位朋友们,中秋国庆连放八天,玩得开心吗?今天起又要早起去公司打卡了吧又要每天挤公交挤了吧八天的快乐过后又是连续“七天”的快乐哦~国庆长假之后,顿顿吃肉、夜夜笙歌的日子到头了过了七天没心没肺没日没夜的日子明天又得重回工作岗位内心怎么可能不是拒绝的又累又困不想早起上学、上班“我这到底是怎么了”这是多少小伙伴的心声啊!如果出现了以上的症状,那么恭喜你,你得了节后综合症+娱乐综合症+美味综合征+上班恐惧症+旅游后遗症……这些统称为“假期综合症”节后上班小建议1、保证睡眠质量放假期间,大家已完全打乱了以前的作息时间,旅游赶场、走亲访友、、唱歌往往都要通宵达旦。节后上班,一定要早睡早起,慢慢调整回之前有规律的作息时间。2、调整上班心态尽早收心,自我调节,工作时尽量调整好自己的状态,暗示自己假期已经结束,将自己逐渐调整到上班、学习状态上来。另外,我们还要学会管理时间,有效地安排和利用宝贵的时间资源,做时间的主人。3、给自己适应时间在节后,可以先适当的给自己安排轻松些的工作。前三天,尽量安排一些计划性、交流性质的工作,可以给自己一个缓冲调整的时期,也能达到更佳的工作效果。4、注意合理饮食长假期间习惯了大鱼大肉,放假归来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多喝白开水,多吃水果、蔬菜,恢复有规律的饮食,忌辛辣、油腻食物,减少胃肠刺激。5、做做运动多做一些有利于身心健康的体育运动,如步行、慢跑、做体操、伸展等,让自己的身心“动”起来,出出汗,胃口也会调整到正常状态。6、下班回家后放松身心下班后可以看一些自己喜欢的电视剧、动漫、电影,也可以出去

    标签:
    2023-09-18
  • 二甲双胍早上吃和晚上吃效果竟不同!最佳服药时间是......

    众所周知,二甲双胍是一款经典的降糖老药,首次合成至今已百年有余,且已经在全球积累了长达60多年的临床应用经验[1]。尽管其历史悠久,但科学家们却从未停止过对二甲双胍的研究探索,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不仅挖掘出了二甲双胍众多的额外获益,对于广大“吃胍群众”所关心的问题:“二甲双胍在一天中什么时间服用效果更好?”,最近也有了新发现。最新研究提示:这个时间点服用二甲双胍疗效可能更好近日,一项发表于国际杂志Diabetologia的研究“Significant impact of time-of-day variation on metformin pharmacokinetics(服药时间对二甲双胍药代动力学的影响)”对二甲双胍在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是否受用药时间影响及其存在显著差异的潜在机制进行了详细探索。研究人员采用了5项大型临床研究数据集,将二甲双胍(500~2000 mg)以速释和缓释制剂的形式给药,其中,研究Ⅰ和Ⅱ治疗方案为1000 mg,每日2次;研究Ⅲ治疗方案为850 mg,每日3次。研究流程与主要结果概览通过分析二甲双胍在早晨和晚上的给药前水平,以及给药后,人体血液里二甲双胍的峰值水平,研究人员发现:当1日2次给药时(间隔12小时),与晚上7点相比,早晨7点使用二甲双胍的平均血药水平比晚上高42%,平均血药峰值高16%[2],也就是说,早上吃药,对患者的疗效可能更好。当1日3次给药时,夜间的血药峰值则会更高,并预计在 23:30 给药后,夜间给药后的二甲双胍水平会更高[2],由此提示,夜间给药,可能会更好地增加次日二甲双胍的血药浓度,更好地帮助控制空腹血糖。此项研究表明,身体对于二甲双胍的利用可能存在明显的“昼夜偏好”,这对于临床医生合理应用二甲双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也对患者临床治疗有一定的实用指导意义。随着科学家们对二甲双胍相关基础和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内研究者们也紧

    标签:
    2023-09-15
  • 欢度中秋,月饼寓意好但也要少吃!

    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又称祭月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团圆节等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中秋习俗 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拜祭月神。猜谜,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吃月饼,中秋节赏月和吃月饼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 中秋将至,各位小伙伴是不是已经买好月饼静待佳节了?月饼虽好吃,却不能贪吃,也并非人人皆宜。下面这些吃月饼的注意事项可要仔细看啦!月饼属于高热量、高糖、高脂肪食物,属于典型的“三高”食品。这几类人要少吃月饼!1、糖尿病、三高人群包括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因月饼含糖量高,短期内吃得过多,可使血糖急剧升高,使病情加重。三高人群进食月饼后,血液中的胆和甘油三酯会升高,血液会变得粘稠。2、婴幼儿及老年人因消化系统发育不够健全或消化吸收能力较差,多食可能加重脾胃负担,引起消化不良、腹泻等不适。3、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如胆囊炎、胆石症、十二指肠炎、胃炎患者。胆囊疾病患者过量食用月饼,会引起胆囊收缩,胆汁滞留,易致疾病急性发作或使病情加重。 中秋月饼怎么吃?1、别当早餐吃有些人喜欢拿月饼当

    标签:
    2023-09-15
  • 【国际聋人日】了解耳聋,保护听力,爱护耳朵!

    2023年9月24日是第66个国际聋人日。1957年,世界聋人联合会根据欧洲各国聋人组织的倡议,决定每年九月份的第四个周日为国际聋人日,1958年9月28日为第一个国际聋人日。我国是世界上听力残疾人数最多的国家,约有2780万人,占全国残疾人数的30%以上。居各类残疾之首.让我们一起了解耳聋相关知识,从而更科学地预防耳聋。什么是耳聋(听力损失)?临床上将各种听力下降统称为听力损失。当听觉系统中传音、感音部分及听觉传导通路中的听神经和各级中枢发生病变,会引起听功能障碍,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程度较轻的听力损失也称重听,显著影响正常言语交流的听力损失称为耳聋。造成听力残疾的原因造成听力残疾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1、先天性耳聋。我国每年出生的先天性耳聋患儿仅次于先天性心脏病,排在第二位;2、成年人过度疲劳、高度紧张、耳朵血管收缩导致缺血缺氧、长期遭受噪声影响、耳朵意外受伤等都可能导致耳聋的发生;3、老年性听力损失是因年龄老化而出现的听力损失,取决于与衰老有关的各种影响因素;4、耳毒物的使用也会对听力造成影响。如何保护好你的耳朵不要太过频繁地掏耳朵外耳道中适当的耳屎不仅不会影响我们的听觉,反而可以在耳朵中竖起一道保护的屏障。耳屎呈弱酸性,可以抑制细菌,并且可以阻止外界的飞虫或灰尘颗粒,保护脆弱的耳道和深处的鼓膜。远离噪音环境避免长时间接触噪音,否则会导致内耳的微细血管处于痉挛状态,使内耳供血减少,导致听力下降。 当人在每周超过四十小时及处于八十五至九十分贝的环境下而又没有作保护措施;或暴露于突然爆发极大的响声,都会毁坏耳蜗的精密细胞,造成声震损伤,我们可掩耳或戴上特制的耳朵保护器。科学饮食,增强体质平时应注意饮食清淡,减少辛辣、油腻食

    标签:
    2023-09-11
  • 【露从今夜白】白露——你不知道的养生秘诀!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俗话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露从今夜白,夜自此日凉”,白露是转凉的象征。白露是秋季由热转凉的转折点。白露时节,秋风在降温的同时,把空气中的水分也吹干了,这称为 “秋燥”,是白露的气候特点。全年昼夜温差最大节气。白露是整个一年中,昼夜温差最大的一个节气。这时北半球日照变短,太阳直射点南移,地面温度下降;暖空气逐渐减弱,冷空气活动频繁,飒飒秋风,不期而至,一夜凉过一夜。四类疾病问题要注意昼夜温差大、天气干燥,4种疾病问题要注意!1、呼吸道问题白露时节如果穿得过于裸露,冷空气会刺激皮肤,人体因着凉而免疫力下降,无力抵御寒邪,容易出现肺部及呼吸道疾病,如发烧、咳嗽、支气管炎等,严重者可能出现肺炎等问题。2、心脑血管问题季节交替时,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有可能需要调整治疗方案,这是因为,夏天吃的药和秋冬吃的药量和药效都有所不同。夏天热,血管扩张,可能剂量较小;而秋冬天气转冷,血管收缩,则需要增加剂量或根据病情换药,要在医生指导下更换,同时,注意休息,避免感冒诱发急性心脑血管疾病。3、秋燥问题秋风降温的同时,把空气中的水分也吹干了,中医把这种气候特点称为“秋燥”,由于肺主呼吸,外合皮毛,肺与大肠相表里,故当空气中湿度下降时,肺、大肠与皮毛首当其冲受到影响,容易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及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由于干燥导致的鼻腔出血。4、肠胃问题俗话说“秋瓜坏肚”,夏季习惯了吃大量的瓜果,白露后继续生食大量瓜类水果容易引发胃肠道疾患。白露养生技巧1、别乱补现代人营养充足,不必过分强调“贴秋膘”,白露时节也应少吃肥甘厚腻。可以适当多吃

    标签:
    2023-08-25
  • 【应季而食】秋天多吃这几种这些,安稳过秋!

    秋季适当滋补,是恢复和调整人体各器官功能的最佳时机。我们应该多吃一些滋补养阴的食物,那么秋季养生最好的食物是什么呢?今天阿显就为大家推荐四种适合秋季养生的食物。1. 润燥—莲藕荷莲一身宝,秋藕最补人。立秋后,空气干燥,人容易烦躁不安。这时要多吃清心润燥消除秋燥的食物,如梨、甘蔗、银耳、菊花、兔肉等,其中,莲藕是首选。莲藕生熟均可食用。作为水果生吃,味道甘甜爽口,可以清凉入肺。2、健脾—山药山药,可食可药,有神仙之食的美誉。《神农本草经》记载:山药“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而且山药温而不燥,补而不热,体虚的人一定要趁着秋天多吃。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口感细腻,烹饪方式多样。炒制清脆爽口,煮粥清甜糯软,或是做成糕饼、甜品,也都各有各的好滋味。3、滋阴--蜂蜜早喝盐水,晚喝蜜汤。进入秋季,一定要滋阴润燥作为重中之重,养阴的食物也很多:如泥鳅、芝麻、核桃、糯米、牛奶、花生、鲜山药、白果、梨、红枣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蜂蜜。蜂蜜可以直接混合在温水中,也可以和鲜榨果汁混合。将雪梨的核挖出来,倒入蜂蜜,盖上盖子蒸熟,可以滋补肺阴虚。蜂蜜在凉菜里也很好,凉拌西红柿等。蜂蜜还可以和时令水果混合在一起,也是一道美味。4、养肺--杏仁萝卜、杏仁、干姜、梨子,治咳嗽效果显著。其中,当季最好的就是杏仁。杏仁分为甜杏仁和苦杏仁。甜杏仁可以滋润补肺,对干咳无痰、肺虚久咳等症有很好的缓解作用。秋季是运动的最佳时候,可以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锻炼项目,如太极拳、慢跑、登山、呼吸操、快走等。锻炼身体可以增强肺活量,改善慢性呼吸病患者的肺功能,增强体质。除了锻炼,也可以适度进行深呼吸,如腹式呼吸,以达到清肺的效果。中医有“

    标签:
    2023-08-21
  • 老年人便秘别轻视,防治结合是关键!

    可以影响各个年龄段,年纪越大,便秘情况越严重,而且女性多于男性。曾有人做过统计,超过1/3的老年人长期受到便秘困扰,甚至拖累健康。长期便秘的人可出现头痛、头晕、食欲不振、失眠,诱发结肠癌;老年便秘者排便时间较长,站起时可能会发生晕厥。因此,老年便秘应当受到格外重视。老年人便秘主要表现有哪些?老年人便秘的主要表现是排便次数减少和排便困难。许多便秘患者的排便次数每周少于2次,严重者长达2~4周时间才排便1次;排便困难则表现为每次排便时间可长达半小时以上,或每天如厕多次,但排不出大便;同时,粪便硬结如羊粪状,且数量很少。此外,老年人便秘还有腹胀、纳食减少以及服用泻药不当引起排便前腹痛等症状。对于老年人来说,便秘是一种比较严重且十分痛苦的病症,需要重视对其进行防治。老年便秘有器质性便秘、功能性便秘以及药物性便秘。很多因素可以引起老年人便秘。器质性便秘导致老年人器质性便秘的原因主要是疾病,常见的有肠道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电解质紊乱、内分泌及代谢疾病、心脏疾病等。功能性便秘功能性便秘往往是由于肠道动力不足导致的,大便在结肠里待久了,水分就会被吸干,造成大便的干硬。还有就是直肠排便反射迟钝,大便来到直肠口了,人也没有便意,或者解大便的时候盆底肌肉力量不够。药物性便秘老年人服用的一些药物也会导致便秘,如三环类抗抑郁药、抗胆碱能药物、抗震颤麻痹药、非甾体抗炎药、含碳酸钙或氢氧化铝的抗酸剂、铋剂、铁剂、利尿剂及某些抗菌药物等。其他因素如液体摄入减少,饮食中纤维素摄入减少,活动量减少。防止便秘,最重要的是老年人要有良好的排便习惯,每天定时排便,养成排便的生物钟。建议在早上起床后或者早餐后尝试排便,排便时需要集中注意

    标签:
    2023-08-15
  • 七夕不止要浪漫,还要有健康相伴!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今年8月22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七夕节。七夕节始于汉朝,作为传统的中国节日,自古便笼罩着浪漫的色彩,是男女约会的好日子。但七夕同样也处于三伏时期,也蕴藏着中医药文化,有其养生之道。养生小知识七夕佳节有配药的习俗。人们常用松柏等入药配方,甚至还主张饵松实、服柏子、折荷叶等,并称它们为长生不老的仙药。中医认为,久食松子健身心,滋润皮肤,延年益寿;柏子香气浓郁,能养心安神、止汗润肠;荷叶能清热解暑、升发清阳、凉血止血。七夕时常选用一些比较实用的药方治病。如晒槐汁治痔,将槐树枝切成小段,煎煮至药液呈绿色,先熏后 洗痔疮处,有清热凉血、清肝泻火的作用,疗效很好。除此之外,七夕处于夏末秋初季节交换时, 夏天人体气血会有不同程度的损耗,所以这个时节要注意补气血。,这个时候要多吃红枣(补血补气)、甜瓜(防止气管炎,还可以止咳}、花生。 七夕还有很多地方习俗吃石榴,石榴果皮中含有碱性物质,有驱虫功效;果实营养丰富,能健 胃提神、增强食欲、益寿延年;石榴花则有止血功能,用石榴花泡水洗眼,还有明目的作用。吃节令食物强身健体七夕佳节有“拜织女”的习俗。在七夕佳节祭拜“织女”,供品包括茶、酒、新鲜水果等,还有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更是少不了的。焚香礼拜默默祷告后,这些供品也就成了她们宵夜的食物。五子的药用价值很高。桂圆,有开胃益气、养血健脾、补心安神、补虚长智之功效;红枣,味甘、性温,能补中益气、养血生津;榛子,有“坚果之王”的美称,《开宝本草》说它“主益气力,宽肠胃,令人不饥,健行”;花生,滋养补益,有助于延年益寿,所以民间又称之为“长生果”;瓜子,据《本草纲目》及各大中药辞典记载,具有清肺化痰、润

    标签:
    2023-08-09
  • 【国际左撇子日】祝左撇子们,节日快乐!

    每年的8月13日是国际左撇子日据统计全球大约有10%的人是左利手中国左撇子超8000万如果你用左手写字,左手吃饭……所有的生活习惯都从左手开始那今天就是属于你的节日世界左撇子日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75年的8月13日,在美国堪萨斯州托佩卡市的一群左撇子建立了一个叫做“左撇子国际”社会组织,呼吁全世界的左撇子联合起来,消除歧视、维护自己的权益。伴随着“左撇子国际”的蓬勃发展,大家决定将1976年的8月13日确立为第一届世界左撇子日,并举办声势浩大的庆祝活动,以吸引大众社会的关注。到了1992年,英国伦敦的“左撇子俱乐部”也将8月13日,定为一年一度的世界左撇子日,此后国际社会逐渐接受“8月13日是世界左撇子日”的设定,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宣传和庆祝世界左撇子日。左大脑是主管逻辑思维的“理性半球",右大脑是主管形象思维的"艺术半球”。因此,左撇子往往会有以下优势:①有较强的空间想象力。在写或画之前,脑中已想好成型的图像。②方向感很强。左撇子能凭直觉把握方位。③在体育运动中,左撇子反应速度相对较快,身体也更灵活。④具有绘画天分。从小在涂鸦、画图方面的能力就很高。⑤有更好的抗压适应能力。情商高。左撇子需要纠正吗?强行纠正孩子的用手习惯,一会打乱孩子的生活习惯及生活秩序,让孩子无所适从;二会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导致孩子心理上有阴影!一些科学研究也表明强行矫正左撇子可能会对大脑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很多人被纠正后会出现口吃,阅读障碍或小儿多动症等现象。虽然不必故意纠正,但也应该看到,左撇子在日常生活中或有不便。因此对于左撇子的孩子,父母可通过小游戏等引导、加强孩子右手的锻炼,但切记不能强制训练。而对于右撇子的孩子,家长们更不必为了所谓的“左右大脑同时

    标签:
    2023-08-02
  • 暴雨过后,这些疾病易多发 ,饮食也需注意!

    近日,多地持续遭遇强降雨袭击。暴雨天气不仅会造成意外伤害,更会带来微生物和病毒,给人体健康带来隐患。专家提醒:趟水之后易发这些皮肤病暴雨过后防传染病,特别是痢疾、感染性腹泻等肠道传染病,还有皮肤炎症。丹毒和淋巴管炎一般大雨过后,大家趟水后细菌容易从皮肤毛孔乘虚而入,钻到淋巴管里,从而引发丹毒和淋巴管炎等。如脚上有破口,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间擦疹、脚足癣长时间在渍水中浸泡后,皮肤的屏障功能遭到破坏,真菌和细菌便有机可乘,很容易引发间擦疹、脚足癣等皮肤病。有糖尿病病史的人更需要注意,及时脱离污水环境,擦干脚部,预防真菌和细菌感染。抽筋、关节炎、风湿病下雨天很多人会换上凉鞋冒着雨上下班,会用凉水冲脚以保持干净。但凉水洗脚,会使毛孔骤然关闭阻塞,加上肌肉疲劳、紧张度增加,腿脚很容易抽筋,更可能诱发关节炎和风湿病等。此外,污水中一般多虫。如果被虫咬后仅是瘙痒,可以用激素类软膏如糠酸莫米松乳膏来止痒。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食品安全,严防“病从口入”↓↓↓1、水淹的食物——不要吃!被雨水淹泡过的食物容易被污水中的微生物污染,腐烂变质,食用后极易发生食物中毒。为了保证安全,遭到水淹的食品最好丢弃,不要食用。特别提醒:特别要注意冰箱内的食物,若冰箱已遭雨水侵入,或曾经停电,食品最好丢弃不用。2、变质的食物——不要吃!霉变食物,有害健康。强降雨过后天气闷热潮湿,食物容易腐烂变质。米面如果储存不当也容易霉变。食用霉变的粮食会引起霉菌毒素中毒,常引起胃肠症状如恶心、呕吐、腹胀、腹痛、偶有腹泻,而后出现体内各器官系统(肝、肾、神经、血液)的损害。特别提醒:夏季,熟食在室温下存放的时间不宜超过2个小时,所有熟食和易腐食物应

    标签:
    2023-08-02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下一页
  • 尾页
推荐文章
栏目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