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潮热多汗怎么调理呢?
如今患有更年期综合征的女性越来越多,其中出现潮热多汗症状就比较多见。这种不论何时何地都会突然一阵热汗的感觉特别难受,所以大家对更年期潮热多汗怎么调理这一问题非常关心,下面通过文章内容了解一下吧。中医理论对于更年期的概念最早出現在《素問.上古天真论》:任脉虛,太冲脉衰少,天癸竭,意思是指四十九岁左右,人体的肾气功能渐渐衰退,冲任二脉的作用也逐渐降低,天癸消失,以致月经停止,这段期间部分妇女会出现烦躁、易怒、潮热出汗、头晕、心悸、失眠、口干、手足心热、腰酸背疼、精神疲惫、耳鸣、健忘,或皮肤干燥等症狀。女人在35岁以后“肾气”已经开始衰少;至42岁时,从面部、头发均已明显看得出肾精不足之征,待到49岁时,“肾气”已经衰竭,天睽无继,女性之形态已不美,冲任二脉得不到相应阴血充实及“肾气”的鼓动而出现绝经及绝经前后诸症。中医关于妇女各阶段生理特点的描述及年龄的界定与现代医学基本吻合。中医认为更年期综合征的本质就是肾虚,冲任不足。总是潮热多汗和肝肾阴虚有关而更年期潮热多汗和肝肾阴虚有关,肝肾同源,是指肝血与肾精之间存在着相互滋生、相互转化的关系,亦称为“精血同源”。肝肾同源的蕴意发源于《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曰:“夫精者,身之本也。藏于精者,春不病温。”肾藏精,肝藏血,冬藏于精,肾精充足,则春不病温,强调了肝肾之间的密切关系。肝肾同源主要体现在精血互化。五行学说将脏腑与天干相配合,认为肝属乙木,肾属癸水,水能生木,肝肾相关,故称肝肾同源,又称为乙癸同源。肝肾共居下焦,肝藏血,肾藏精,精可化血,血能养精,肾精能滋养肝血,使肝血充盈,并能制约肝阳;肝血能滋养肾精,使肾精充足,维持肾中阴阳的协调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