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化湿败毒颗粒如何全程参与抗疫
自疫情爆发以来,已经持续了超过两年的时间。直至今日,多地疫情仍然呈猛烈反扑之势,而在一轮又一轮的“严防死守”中,有一个“身影”始终走在抗疫的前线,那就是“三方三药”之一的化湿败毒颗粒,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中医药化湿败毒颗粒如何全程参与抗疫。中医药“抗疫”,由来已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中明确提出新冠肺炎属于中医“疫病”范畴。疫病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而其正式记载,则见于春秋战国时期,如《礼记·月令》记载:“孟春行秋令,则民大疫;季春行夏令,则民多疾疫。”据《中国古代医政史略》统计,从西汉到公元1840年,中国至少发生过321次瘟疫大流行。中医药在长期与瘟疫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防治经验。在本次抗击新冠疫情中,中医药依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医药抗疫是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治的一大优势,发挥了全链条、全过程、全周期的积极作用,而中国中医科学院通过临床筛选出的“三方三药”之一——化湿败毒颗粒,是抗击新冠的有效方药。中医药“抗疫”,现代社会仍显“神通”化湿败毒颗粒,是从传统中医药文化中汲取营养,传承创新而成。其由生、广藿香、生石膏、杏仁、甘草等十四味药材精妙配伍,组方主要由麻杏石甘汤(汉朝·张仲景《伤寒论》)、藿香正气散(宋朝《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达原饮(明朝·吴又可《瘟疫论》)、宣白承气汤(清朝·吴瑭《温病条辨》)等八首经典名方化裁而来。化湿败毒颗粒的功能主治为化湿解毒,宣肺泄热,用于湿毒侵肺所致的疫病,症见发热、咳嗽、乏力、胸闷、恶心、肌肉酸痛、咽干咽痛、食欲减退、口中粘腻不爽等。在治疗新冠肺炎的应用上,研究结果表明,化湿败毒颗粒联合新冠标准护理,能显著缓解患者临床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