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骨质疏松
  • 骨质疏松危害大,听听骨科医生的补钙建议

    骨质疏松症被称为是沉默的流行病,据目前的保守数据显示,我国约有9000万人患骨质疏松病,作为危害我们骨骼健康的“一大隐形杀手”,生活中如何做才能预防骨质疏松呢? 看懂骨头发出的“求救信号” 1. 不明原因的慢性腰背疼痛 部分患者早期自觉乏力、倦怠,劳累后出现疲惫感。当骨量丢失达到一定程度时,可能会出现骨痛症状,以局限性腰背酸痛多见,部分患者出现全身游走性疼痛不适,腰背常常在翻身、起坐时,以及长时间行走、负重活动后疼痛加重。因此,不明原因的慢性腰背疼痛可能是骨质疏松症的重要信号。 2.脊椎的后凸、驼背、身高变矮 随着骨质疏松的进一步发展,骨头所能承受的压力不断下降,容易被“压扁”,尤其是脊柱,其承重部位主要集中在椎体的前部,特别是第11、12胸椎和第1、2腰椎的负荷更大,严重骨质疏松症患者甚至可能出现身高变矮和驼背等脊椎畸形。 如何预防骨质疏松? 对于预防骨质疏松,合理补钙是关键。在我们30岁以前,骨骼钙质吸收大于钙质流失,之后钙质的流失就大于骨骼对钙质的吸收。而如果在35岁以前就让骨骼最大限度地储存更多钙,便可以为中年后减缓骨量流失速度打下良好基础。 因此,科学补钙很重要,日常我们可以这样做: 1.合理饮食 首先应该健康合理饮食,日常可以多吃富含钙质的食物,例如牛奶、海产品、动物内脏、豆制品、乳酪、新鲜的蔬菜水果等。但也要注意钙的吸收问题,并不是摄入的食物都会转化成我们所需的钙。 2.适当搭配钙剂产品 补钙≠吸收,很多通过食物摄入的钙并不能完全吸收入骨,因此也会造成骨质疏松的出现。 近年来,随着对维生素K 的深入研究,发现维生素K2在骨代谢的多个环节中有重要作用,能改善骨组织代谢的失衡状态, 有促进骨形成和抑制骨吸收的双向调节

    标签:骨质疏松
    2023-04-06
  • 骨质疏松有解了?第十九届国际络病学大会揭秘中医抗衰最新进展

    近年来,我国中医药发展顶层设计快速完善,政策环境持续优化,中医药事业进入稳步发展期。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发挥中医药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独特优势,由中华中医药学会联合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和中国农村卫生协会等联合主办的第十九届国际络病学大会于2月25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顺利召开。本届大会以“传承、开放、创新、融合”为主题,多位院士、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享络病理论研究取得的重要成果和显著进展,并展开了多场深入的学术交流。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院长边育红教授在抗衰老分论坛上,多位专家针对不同的抗衰领域,带来了最新的科研成果,为我国的抗衰研究提供了新思考、新方向。其中,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院长边育红教授分享的题为《补肾填精类药物在衰老及衰老相关疾病中的研究》报告介绍了,中医药抑制骨骼老化研究最新进展,并阐释了八子补肾在抑制骨骼老化方面的作用机制,对于改善我国骨质疏松发展现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众所周知,骨质疏松症是我国排名第四位的慢性疾病,也是中老年人群中最常见的骨骼疾病。根据《中国骨质疏松白皮书》数据显示,我国骨质疏松患者数量接近7000万。中国外科植入物专委会数据显示,到2050年,我国骨质疏松患者人数将增加至2.12亿,占人口总数的13.2%左右,而老年骨折患者超过三成与骨质疏松相关。边育红教授在报告中指出,衰老导致的骨质疏松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有密切的联系。随着年龄增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也会逐渐衰老,成骨分化能力随之降低,导致骨代谢平衡失调,从而使人体更容易患上一些与衰老相关的骨类疾病,比如骨质疏松。事实上,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围绕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展开了多

    2023-02-28
  • 为什么骨质疏松更偏爱女性?有2个原因!早知道早预防

    许多人都认为骨质疏松症是“小毛病”,而事实上,它高发于女性群体,如果不加以干预会导致患者不断发生脆性骨折,严重影响生活独立性。根据最新中国骨质疏松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50岁及以上女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20.7%,65岁及以上女性的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更是达到51.6%。还有研究报道,在女性患者中,乳腺癌、中风和发作性心脏病三种疾病的年发生率,加起来还不如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为什么女性更容易患骨质疏松症?经过深入探究,我发现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女性骨峰值比男性低,骨钙储备相对少。我们的骨量约在30岁左右达到峰值,之后会不断下降,而女性达到的骨峰值比男性低,35岁左右出现峰值骨量,35岁以后,骨量开始下降。这就像存钱一样,如果年轻时存的钱少,年纪大了就很容易没钱花。第二,女性雌激素减少,会导致骨量流失快。达到骨峰值后,男性每年流失1% 的骨量;而女性因为绝经期雌激素分泌降低,致钙流失增加,更容易导致骨质疏松。绝经后每年骨量以0.5-2%速度下降,所以女性在绝经后的5-10年会更容易出现骨质疏松。这就好比本来账户上的钱就少,花钱还比男人快,身体钙储备很容易入不敷出。想要减缓或者预防骨质疏松这种骨骼衰老现象,就需要早作准备。首先在饮食上,要有足够的钙和蛋白质摄入,合理搭配膳食,含钙量高、好吸收的钙质主要存在与乳制品中,而蛋白质的选择上建议摄入完全蛋白,如大豆、瘦肉、蛋类中的蛋白质。其次,一些药物可以改善骨质量,增加骨密度,显著降低骨折的发生概率,犹如“骨大厦”的保安,可以常备。在近日举行的“第十八届国际络病学大会-抗衰老论坛”上,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院长边育红教授指出,衰老导致的骨质疏松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有

    标签:八子补肾
    2022-08-31
  • 骨质疏松不只是“老年病” 早发现早预防是关键!

    最近,“刘畊宏男孩”和“刘畊宏女孩”霸占了朋友圈,每天都有人晒自己勤勤恳恳跟着刘畊宏跳操、健身的照片、视频。不过,对于平时缺乏运动的朋友们来说却十分“艰难”。没过两天,有人哭诉老腰扭了,脚脖子扭了,更有甚者一个八拍就全身疼痛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医学上常说“人未老,体先衰”,究其问题的原因,就出在“骨骼”上。如果在运动时感觉到腰背疼痛、全身骨痛,这时候就要警惕骨质疏松了。可能很多人觉得“那不是老年人才会得的病吗?我还年轻呢!”但事实并非如此。骨质疏松是老年人专属病吗?在很多人印象里,都认为骨质疏松是老年病,但事实上,任何人任何年龄阶段都有可能骨质疏松,且女性比男性患病率更高。女性从35岁起,骨质就开始流失,不可逆转,尤其是女性进入更年期后,雌激素水平下降,骨吸收的速度还会加速,这时候能明显感觉到身体的各部位都开始出现“老态”。究其原因,现在一些年轻人平时就有着节食、挑食、久坐不运动、宅家不出门等毛病,使得人体骨骼衰老的进度不断提前。据调查显示,从40岁开始,人体的骨骼就会慢慢丢失骨量,但到了现在,一般人在35岁左右时,骨量就开始出现下降,骨密度降低。骨质疏松会引发什么后果?骨质疏松,简单的来说就是骨头密度变稀疏了、骨强度降低,从而导致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性骨病”。骨质疏松的后果,通常就是骨折,严重者可导致死亡,所以年轻人一定要意识到骨质疏松所带来的健康危害。骨质疏松是个“无声杀手”,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但是通过细微的信号,还是能给我们敲响警钟的。比如出现身高缩短、驼背或者腰酸背痛,甚至出现了脆性骨折等,这些都可能是由于骨质疏松造成的,像很多患者就是在发生骨折后才被确诊。因此

    标签:八子补肾
    2022-06-10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