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危害大,听听骨科医生的补钙建议
骨质疏松症被称为是沉默的流行病,据目前的保守数据显示,我国约有9000万人患骨质疏松病,作为危害我们骨骼健康的“一大隐形杀手”,生活中如何做才能预防骨质疏松呢? 看懂骨头发出的“求救信号” 1. 不明原因的慢性腰背疼痛 部分患者早期自觉乏力、倦怠,劳累后出现疲惫感。当骨量丢失达到一定程度时,可能会出现骨痛症状,以局限性腰背酸痛多见,部分患者出现全身游走性疼痛不适,腰背常常在翻身、起坐时,以及长时间行走、负重活动后疼痛加重。因此,不明原因的慢性腰背疼痛可能是骨质疏松症的重要信号。 2.脊椎的后凸、驼背、身高变矮 随着骨质疏松的进一步发展,骨头所能承受的压力不断下降,容易被“压扁”,尤其是脊柱,其承重部位主要集中在椎体的前部,特别是第11、12胸椎和第1、2腰椎的负荷更大,严重骨质疏松症患者甚至可能出现身高变矮和驼背等脊椎畸形。 如何预防骨质疏松? 对于预防骨质疏松,合理补钙是关键。在我们30岁以前,骨骼钙质吸收大于钙质流失,之后钙质的流失就大于骨骼对钙质的吸收。而如果在35岁以前就让骨骼最大限度地储存更多钙,便可以为中年后减缓骨量流失速度打下良好基础。 因此,科学补钙很重要,日常我们可以这样做: 1.合理饮食 首先应该健康合理饮食,日常可以多吃富含钙质的食物,例如牛奶、海产品、动物内脏、豆制品、乳酪、新鲜的蔬菜水果等。但也要注意钙的吸收问题,并不是摄入的食物都会转化成我们所需的钙。 2.适当搭配钙剂产品 补钙≠吸收,很多通过食物摄入的钙并不能完全吸收入骨,因此也会造成骨质疏松的出现。 近年来,随着对维生素K 的深入研究,发现维生素K2在骨代谢的多个环节中有重要作用,能改善骨组织代谢的失衡状态, 有促进骨形成和抑制骨吸收的双向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