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冠心病治疗如何用药?专家给您权威解读

    冠心病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发的心脏病。冠心病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推算,我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已高达3.3亿,其中冠心病1139万,也是我国居民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2021年12月10日,河北省人民医院李刚教授以《冠心病的合理用药》为主题,在由中国农村卫生协会主办的“健康中国,赋能县域”—全科医师系列培训课程第十一期课上,就冠心病的治疗策略与合理用药等相关内容进行了详细解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决定了冠心病的严重程度不同的冠心病患者临床症状差异很大。李刚教授介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狭窄程度和狭窄部位,决定了缺血症状的严重程度和预后。当管腔狭窄<50%时,心肌供血一般不受影响;当管腔狭窄在50%~75%时,静息时心肌供血不受影响,而在运动或激动时,心脏耗氧量增加,可暂时引起心肌供血不足,引发慢性稳定型心绞痛;当粥样斑块破裂、糜烂或出血,进而形成血栓堵塞血管时,可引发急性冠脉综合征。李刚教授指出,为便于制定治疗策略,临床把冠心病分为稳定性冠心病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两种类型。其中,稳定性冠心病包括隐匿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及缺血性心肌病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则分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及不稳定型心绞痛。冠心病的治疗策略及合理用药在用药分类方面,李刚教授介绍,冠心病的用药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改善缺血、减轻症状的药物;主要包括β受体阻滞剂、酯类药物及钙通道阻滞剂。《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第 2 版)》对该类药物的治疗建议为:第二类是预防心肌梗死,改善预后的药物。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药、抗凝药物、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标签:通心络胶囊
    2021-12-17
  • 益生菌可以长期吃吗?“曝光”益生菌真相,你该这么选!

    你知道吗?人体有五大微生态系统,其中胃肠道微生态对人体最重要,也是研究最早、最多的。从食管到长达近6米的消化道中,包含了大约一千亿个神经细胞。肠道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大脑,除了基础的消化、吸收和排毒功能,还具有免疫功能,因为70-80%的免疫细胞存在于肠道。胃部约有1500~3000毫升的容量,像个有弹性的大口袋,具有储存食物、消化和吸收、分泌消化液和免疫防御功能。根据《2018国人肠道健康白皮书》,我国超过85%的人群自评存在胃肠问题,有20.5%的人群需要依靠药物治疗来解决胃肠相关的病症,其中腹泻问题比例为48.7%,便秘问题比例为47.6%。随着人们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保健意识的提升,消费者对胃肠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但对胃肠健康的认知度与重视度还远远不够。其实大部分疾病都来源于胃肠问题,如果胃肠出现问题,这些症状会先报警:便秘腹泻,口腔异味,肤色晦暗,消化不良等。如果长期不重视,可能会引发连锁反应,轻则身体出现警报,重则可能危及生命。研究显示有90%的胃肠疾病都是与菌群失调相关,而菌群失调带来的危害也是全面而持久的。比如:腹泻、便秘、消化不良、肠应激综合症、肠炎、胃炎、免疫功能紊乱等。而且有些由于菌群失调导致的胃部疾病也会传染,主要导致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疾病的病菌就是幽门螺旋杆菌。早在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就把幽门螺杆菌定义为一级致癌物,认定胃癌和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有直接联系。在世界范围内,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高达50%以上,而在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约为59%,每10个人可能有6个人感染幽门螺杆菌。由于同桌共餐的饮食习惯,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在我国呈现非常明显的家庭聚集现象。如果有家人感染,建议其他家庭成员也要检查

    标签:益君康
    2021-12-08
  • 补肾抗衰系列谈——干细胞抗衰老?有风险的医学实验

    脸上的皱纹、变白头发、减退的记忆力……这些信号时刻在提醒我们衰老就在身边。随着现代生物医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细胞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让我们发现了细胞衰老的关键点,从微观领域窥探到人体衰老的奥秘。细胞衰老是人体衰老的根源细胞衰老最早由美国微生物学家奥那多·海夫利克于1961年提出,他发现人类成纤维细胞只能分裂大约50次。之后,细胞就会步入老化状态,不再复制增殖,这种终止复制的现象被称为“海夫利克极限”。沿着细胞衰老这条路线,全球的科学家研究了半个多世纪。迄今为止已经发现,细胞衰老在人类衰老进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研究表明,老化细胞的数量和与年龄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当细胞老化,细胞分裂增值能力下降,干细胞水平降低,导致人体各个器官的衰老和功能的下降。而且,衰老细胞分泌的衰老相关分泌因子会助长引起衰老的无菌性炎症状态,还具有诱导其他细胞老化的特性,引起早衰、亚健康状态、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老年痴呆等。细胞的衰老是整体衰老的基础,是衰老和衰老伴发疾病的重要原因。注射干细胞能抗衰老?近年来,干细胞抗衰老概念甚嚣尘上。这种学说认为干细胞的数量和活性随人体衰逐渐降低和下降,其分化能力也会跟着下降,导致细胞动态过程失衡,进而引起细胞普遍衰老。注射干细胞是期望通过回输或局部注射特定的细胞,让其能够多向分化为组织细胞,替代衰老死亡的细胞。干细胞治疗需要仔细和精确的调控,如果控制不好,干细胞可能会脱离控制而疯长,诱发癌症。而且,异体干细胞被注射到人体后,可能被免疫系统当做“入侵者”,产生免疫攻击,导致细胞和器官死、功能丧失,轻则让人出现发烧、皮疹等炎症反应,重则是多个器官的损害、严重感染、甚至死亡。另外,由于其概念的简

    2021-12-06
  • 安全有效是前列腺增生药物治疗的关键

    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梁志刚“排尿不顺畅、尿频、起夜次数多……”是困扰中老年男性的最常见的问题,归根结底大多是前列腺出了问题。前列腺增生是前列腺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类,不仅给患者带来了一系列排尿问题,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据统计,我国50岁以上的男性前列腺增生发病率大于50%,80岁以上则高达83%。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前列腺增生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而且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往往合并其他慢性疾病,治疗时应充分综合考虑患者情况进行治疗,安全有效二者缺一不可。西药治疗有诸多限制前列腺增生患者饱受排尿症状的困扰,迫切地想要改善症状,恨不得一两天就可以立即改善症状。此时患者往往会选用α受体阻滞剂(如盐酸坦索罗辛)来改善症状,盐酸坦索罗辛可通过松弛膀胱平滑肌到达快速缓解症状,但此类药物不能抑制腺体体积,最终会被不断增大的前列腺压迫尿道所抵消,再次产生尿频、尿急、排尿困难、起夜增多等症状。还需要注意的是,长期服用α受体阻滞剂会出现耐受现象,引起性低血压、头晕、倦怠等副作用,对于合并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来说,更容易发生性低血压,需要引起注意。5α-还原酶抑制剂(如非那雄胺)可缩小腺体体积、抑制前列腺增生,进而改善患者排尿症状,但往往起效较慢,维持需要长时间用药,停药后可能会引起复发。并且《中国泌尿外科和男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明确指出非那雄胺适用于体积较大(大于30mL)中重度患者,对于腺体向外增长和凸向膀胱引起梗阻、腺体纤维化病人效果不佳,也不能用作预防用药。同时服用非那雄胺和α受体阻断剂时,若停用任何一种药物都可能引起症状反弹。中药既能“快治”还能“慢养”夏荔芪胶囊是目前临床使用比较广泛的代表性中药。

    标签:夏荔芪胶囊
    2021-12-06
  • 补肾抗衰系列谈——记忆力下降?神经衰老能“截住”!

    爸爸的记忆力越来越差,忘记了很多事情。儿子带他外出吃饭,爸爸竟然直接用手抓起饺子放进自己的口袋中。儿子愣住了,爸爸说:“我儿子最爱吃这个”。这是央视播出过的一则公益广告,患有老年痴呆症的父亲“选择性”的记忆力,引人泪目。年轻人也要注意记忆力“早衰”一直以来,人们都将记忆力衰退认作是老年专有病,称为“老年痴呆”。然而,随着现代人工作强度的增加、作息饮食不规律、长期失眠等等,导致用脑过度、脑神经受损,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比如:经常性地找手机找钥匙、出门丢三落四、看到熟人叫不出名字、不敢随意更改密码……30岁的儿子,也许和80岁父亲有着“同龄”大脑,记忆力“早衰”屡见不鲜。其实,年龄只是引发记忆力下降的因素之一,究其根本还是神经细胞的衰老。《美国医学会杂志》曾刊文指出,一般人们的大脑在30岁便开始衰老;40岁后,人体新陈代谢逐渐变缓,大脑细胞功能随之减退,60岁后,大脑以每年15%的速度萎缩。为了帮助人们尽早对抗记忆衰退,科学家们正在不断进行着尝试和探索,并已取得了一些阶段性进展。有研究人员发现,在大脑衰老进程中,多种因素引发的细胞内稳态失衡,诱导细胞老化,细胞的更替和修复能力下降,进而影响脑功能,表现为学习记忆能力、感觉和运动协调能力下降,神经细胞功能结构损伤等。而在诸多相关因素当中,p16蛋白被认为是老化细胞的标志物,是细胞周期停滞的关键因子,抑制细胞增殖。简单地说,P16蛋白表达的越多,老化细胞就越多,细胞的增殖能力就越低。最近,科研人员开展了一项作用于p16蛋白的神经系统抗衰实验。首先,他们建立了小鼠衰老模型,同时给予八子补肾干预并进行对照实验。结果发现,八子补肾不仅降低了细胞周期抑制蛋白

    2021-12-02
  • 补肾抗衰系列谈——免疫衰老让我们的身体成了透风的墙

    从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可以得知,我们自身的免疫能力——免疫力实在是太重要了!可是你知道吗,代表我们免疫能力的免疫细胞也会“衰老”! 免疫衰老会增加患病风险人体对外来病毒、细菌的防御来自于免疫系统,免疫系统具有免疫监视、防御、调控的作用,可以识别和清除外来入侵的抗原。此外,体内发生突变的肿瘤细胞或其他有害的成分,也可通过自身免疫调节清除,使机体内环境保持稳定。如果把人体比作一座城堡,那么免疫系统就是一套高级的安防系统,帮助城堡加固城墙、安装监控、安排免疫细胞在城堡门口当守卫、在城堡内当警察,并组建巡逻队、清洁队。免疫细胞24小时不停歇,且个个武力高强、反应迅速,可以及时发现病原体等“外界入侵者”和癌细胞等“体内叛变者”,将它们打败并及时清理干净,防止这些有害成分在人体内“作妖”。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免疫系统也会开始衰老。目前,国际上较流行的免疫衰老评价指标之一是胸腺活力,它主宰着人体免疫功能,抑制人体的衰老进程。研究发现,胸腺会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衰退,平均每16年缩小近一半,免疫细胞的产量和活性也会相应下降,导致免疫功能下降。随着免疫衰老,守护身体健康的免疫细胞数量下降、追捕能力下降、武力值下降,开始追不上敌人、打不过敌人,甚至免疫系统借助疫苗获得的免疫能力也会减退或消失,无法将外界的致病菌拒于体外,将体内的有害成分清除,身体更容易受到感染。易疲劳、易感冒、易过敏,像是透了风的墙,整天需要修修补补。补肾填精,改善免疫衰老《黄帝内经》中提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所谓的“正气”可以理解为现代所提的免疫力。中医学认为疾病发生与否,取决于正气的盛衰,正气旺盛则抗病能力强,反之则疾病发生。而肾

    2021-12-01
  • “星耀未来,健康关怀”走进自闭症儿童的世界

    有一群孩子,他们与普通孩子有些许不同,他们被称为“星星的孩子”——像星星一样他们一个人就是一颗星星,在自己的世界,独自闪烁。人们把自闭症儿童称为“星星的孩子”,是因为他们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活在自己的世界,他们似乎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人们很难走进他们的内心。有数据显示,中国孤独症人士数量超过1300万,孤独症儿童数量超过200多万。孤独症已成为严重影响儿童健康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儿童精神疾病第一位。您身边有自闭症孩子吗?我们是否知道该如何对待他们呢?2021年11月25日“感恩节”之际,仁和大健康合和实业在南昌慧聪儿童康复训练中心开展了一期“星耀未来,健康关怀”关爱自闭症儿童的公益活动,也希望通过本期活动让更多人了解星宝及自闭症家庭,提高我们对自闭症儿童的关爱意识。此次活动在慧聪儿童康复训练中心朝阳新校区进行,该校区目前有老师18名,孩子70多人。仁和大健康合和实业也给孩子们带来了健康营养品,其中有DHA、乳铁、益生菌,希望孩子们可以健康、快乐、幸福的成长。“有我们的关爱,愿你不孤独”,仁和安亲安贝的哥哥姐姐协助老师、孩子们一起学习,互动玩游戏,和他们一起跳手舞。看着星宝们治愈的笑容,温暖了所有人的心。与此同时,仁和大健康合和实业的营养师们也在校区给家长们开展了产品使用方法以及育儿知识讲座,增强家长们对于孩子日常健康的防范,也更多的了解到星宝家庭的辛苦,让我们多多给予“了解、尊重、接纳”让自闭症家庭更受到社会的关爱。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大家也真切的感受到养育一个自闭症的孩子有多难?自闭症伤害着孩子,也摧毁着家庭......教育自闭症的孩子也需要更多的耐心和精力,也真诚的感谢特教老师们。仁和作为家喻户

    标签:仁和大健康
    2021-11-30
  • 补肾抗衰系列谈——怕血管老化出问题?有妙招了!

    “左手一瓶增发剂,右手一杯枸杞茶”,一张看似搞怪的网络图片,实则透露着莫名令人扎心的深思:没有一个人不想永葆青春!可是,随着年龄增长,我们的年轻态也在消失。当自己还是年纪轻轻,可皱纹已经爬上额头。当你还在为容颜失色焦虑,更可怕的血管老化已在悄然进行。血管老化,看不见的衰老医学界有一句非常出名的谚语:人与动脉同寿(A man is as old as his arteries),描述了血管健康与衰老和寿命的重要联系。血管深藏在我们体内,四通八达。负责全身组织与器官的血液供应,使血液能够到达全身各处,滋润濡养着我们的脏腑、器官、关节、肌肤等。当我们出生时,血管非常光滑,富有弹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血液中的脂肪和胆会慢慢沉积,使血管内皮慢慢变厚,血管腔每年变窄1%-2%。当动脉血管堵塞75%以上,血流量过少时,人就会有胸闷、气短、头晕、头痛等不适的感觉,更严重的可诱发脑卒中、心肌梗死等疾病。除了上面提到的动脉血管之外,毛细血管也同样会衰老,表现为在数量上的减少和血管壁的增厚。一旦这些血管发生“老化”,就可能导致全身各个系统和脏器随之衰退。我们平时熟知的那些衰老症状,比如皮肤松弛、腿脚不灵便、内脏功能衰退、记忆力下降……也都可能因血管衰起。是谁“偷走”了血管的青春?饮食不规律、应酬频繁,正在成为现代人的通病。人的生理年龄和“血管年龄”可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有的人生理年龄不过三、四十岁,可是他的血管健康程度,可能像七、八十岁的老人。如果我们通过血管造影术检查他的血管,可以看到血管弯弯曲曲,管壁疙疙瘩瘩,像虫蛀一样,有的堵塞严重得只剩下一条缝了。即使你的身体并没有出现任何不适,但血管内壁不断累积的“污垢”会大大增加疾病的危险,甚至会直接威胁生

    2021-11-25
  • 补肾抗衰系列谈——细胞衰老才是最可怕的

    衰老是很多人不愿面对但是又都会经历的一个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皮肤皱纹增多,头发不再飘逸闪亮而是稀疏变白,随着肌肉和骨骼功能的衰退,周身也变得无力、腰酸腿疼……然而,这些只是衰老的外部表现,看不到的细胞衰老才是最可怕的。细胞衰老是机体衰老的根本原因细胞是人体生命最小的结构功能单位,如同人体一样,细胞也有自己的寿命,经历增殖、分化、衰老和死亡。在人的生命活动过程中,身体细胞始终处于新细胞代替衰老和退化细胞的过程中。在不同的生命阶段,细胞的增殖分裂和衰老死亡的平衡也在变化。青少年时期,细胞分裂增值能力以及干细胞的替代更迭能力促使人快速发育成长。随着年龄增长,当细胞老化,细胞分裂增值能力下降,干细胞水平降低,导致人体各个器官的衰老和功能的下降。以大脑中的神经细胞为例,过了40岁以后,神经细胞将以每天1万个的速度递减,从而对大脑功能及记忆力造成影响。当身体各个器官中衰老、死亡细胞的数量远远超过新生的细胞数量时,大多数器官不能维持正常的功能,开始进入退行性功能减退。细胞衰老与端粒酶活性下降有关为什么细胞会衰老?各国科学家围绕着衰老机制研究提出了多种学说,当前比较流行的是端粒学说。2009年美国科学家伊丽莎白·布莱克本等三位科学家凭借“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护染色体的”研究,从端粒学说的角度揭秘了衰老的奥秘,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借助他们的开创性工作,让我们认识到位于染色体末端的端粒就像帽子一样发挥着保护作用,而端粒与细胞衰老有着很深的联系。简单地说,端粒变短,细胞就老化。相反,如果端粒酶活性很高,端粒的长度就能得到保持,细胞的老化就被延缓。可以说细胞水平的老化和端粒酶的活性下降有关。八子

    2021-11-23
  • 肥胖又有糖尿病是最麻烦的糖尿病

    肥胖被称为“万病之源”,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肥胖更是雪上加霜。研究显示,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中超重和肥胖的比例高达60%。也就是说,10个2型糖尿病患者中至少有6个人是超重和肥胖的。肥胖和超重还会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由此可见,糖尿病患者不仅要控制好血糖,体重管理对其来说也至关重要。糖尿病患者加肥胖,胰岛素不够用胰岛素是体内唯一将血液里的葡萄糖运送到细胞内的激素。在人体细胞表面有许多专门接受胰岛素的小结构,称为胰岛素受体。肥胖者的脂肪细胞比正常人的脂肪细胞大很多,于是细胞表面的胰岛素受体的密度就会变低。并且,肥胖和超重的患者,体重和进食量都比常人大很多,血液里产生的葡萄糖也多,对胰岛素的需求量也就大。为了降低血糖,胰岛细胞会奋力分泌胰岛素,当赶不上长胖的速度时,血液当中滞留、堆积的葡萄糖就会越来越多,血糖也就越来越高。胰岛长期“过度工作”,慢慢的也就被累的衰竭了。胰岛累瘫之后,胰岛素分泌会更加不足,导致病情加重。肥胖导致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加重肥胖胰岛素抵抗是指细胞对胰岛素反应迟钝,在很多情况下,肥胖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量并不少,只是细胞对胰岛素的作用不敏感了。肥胖,尤其是中心型肥胖,是导致胰岛素抵抗最主要的原因。肥胖使机体的脂肪组织处于一种慢性炎症状态,导致脂肪组织分泌的某些激素和细胞因子升高,这会使人体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从而导致胰岛素抵抗。人体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了,身体为了维持正常代谢水平,不得不分泌更多的胰岛素。胰岛素又是一种促进脂肪合成的激素,在体内堆积,可促进脂肪的合成。在这种恶性循环中,肥胖程度越来越重,胰岛素抵抗越来越明显,体内胰岛素水

    标签:津力达
    2021-11-23
  • 老年糖尿病如何管理?专家给您最权威解读

    老年人是糖尿病的重点人群。最新数据显示,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糖尿病患病率达30.2%,远高于全球老年糖尿病患病率的19.3%。随着我国老龄化不断发展,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管理需求也越来越大。老年糖尿病在血糖管理手段和目标制定、药物选择原则等方面有其特殊性,也有别于一般的糖尿病人群。2021年11月12日,在第15个联合国糖尿病日来临之际,河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宋光耀教授在由中国农村卫生协会主办的“健康中国,赋能县域”—全科医师系列培训课程第七期课上,以《老年糖尿病规范化诊疗策略与用药选择》为主题,就老年糖尿病的特点、评估、治疗原则、用药选择及中医药治疗进行了详细解读。老年糖尿病应综合评估分级,个体化管理“老年糖尿病患者个体差异很大,且伴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及复杂的基础疾病。”宋光耀教授介绍,老年糖尿病具有以下几点特殊性:(1)低血糖风险高,感知低血糖能力差;(2)认知功能差,自我管理能力差;(3)营养不良风险高,更易伴有衰弱(如肌少症等);(4)心血管、肾脏疾病等并发症和高血脂、高血压等伴发症多;(5)餐后血糖升高;(6)普遍存在多重用药,影响降糖,增加低血糖风险。因此,对于老年糖尿病这个特殊的人群,在治疗前一定要依托多学科团队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宋光耀教授指出,根据评估结果,把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状态分级,制定个体化的综合管理策略,可提升老年糖尿病的治疗水平。在最新公布的《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2021版)》中,将老年糖尿病患者分为“良好”“中等”“差”三个等级。《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2021版)》指出,应根据老年健康状态综合评估结果与患者是否应用低血糖风险较高药物两项指标,制定糖化血红蛋白、空腹或餐前

    标签:津力达颗粒
    2021-11-17
  • 补肾精抗衰老系列谈——衰老是可以延缓的

    虽然衰老是生命因时间流逝而出现的必然规律,但随着人类社会的和平与发展,生命科学的进步,世界范围内人的平均寿命在逐渐延长。这一事实足以证明衰老进程是可以延缓的,健康长寿,尽享天年不再是可望不可及的梦想。古往今来,追求健康长寿是人们永恒不变的心愿!人的正常寿命究竟有多长?至今还无定论。《黄帝内经》把人的正常寿数定为100年,并称作“天年”,《素问•上古天真论》里提到:“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但道家学说创始人老子认为“人之大期,以百二十为限”,就是人的寿命可达120岁。120岁的说法与现代生命科学的认识相一致。美国老年学专家海弗利克于1961年对人胚成纤维细胞的分裂与增殖规律进行研究,人体细胞从胚胎开始共分裂50次,每次分裂周期2.4年,50x2.4年,整好是120岁,2500年前老子的说法得到了现代科学认同。中国目前已全面步入小康社会,小康以后奔什么?小康以后奔健康!这是逐步富裕起来人们的必然追求,所以现代人们非常注重养生,而养生的终极目标就是健康长寿,尽享天年。但目前我国的人均寿命是76.6岁,活过百岁的是少之又少,在现代医学抗衰老研究至今尚未取得重大突破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地抗老防衰,我们不妨从中华传统中医学中汲取宝贵的养生理念与实践经验,进而运用现代生物医药技术予以验证研究,传承创新具有延缓衰老的新型中药,从而为人类的健康长寿做出贡献。在中华传统养生理念上,特别重视“全精气神”,如历史上的道家就提出“天有三宝日月星,人有三宝精气神”的养生名言,一语道破抗老防衰的关键所在。精是生命之源,气是生命动力,神是生命表现,是人体生命的基本要素。如果进一步推究,精气神三者当中,精又是第一位的,《黄帝内经》说:“人始生,先成精”,还说

    2021-11-15
  • 专家权威解读:二甲双胍二联口服降糖药物的合理选择

    “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糖尿病患者选择降糖药时,一定要考虑药物的心血管安全性。” 2021年11月0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徐春教授在由中国农村卫生协会主办的“健康中国,赋能县域”—全科医师系列培训课程第六期课上指出,降糖药物的选择,要特别关注心血管安全性和心血管获益。 降糖同时减少心血管事件,才能改善预后 徐春教授在主题为《二甲双胍二联口服降糖药物的合理选择》课程中强调,糖尿病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高血糖导致的并发症。然而降糖药犹如一把双刃剑,既可控制高血糖、降低慢性并发症风险,但选用不当或使用不规范也易出现低血糖、水钠潴留、体重增加等副作用,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或导致心血管疾病加重。越来越多的临床证据也显示,严格控制血糖对减少2型糖尿病(T2DM)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及其死亡风险作用有限。 近年来,学界对于糖尿病治疗理念逐步从“单纯控制血糖”向“降糖同时减少心血管事件和改善预后”转变。“糖尿病患者在选择降糖药物时,一定要考虑药物的心血管安全性。”徐春教授指出,临床上判断降糖药物心血管安全性的指标有两个,第一是不容易出现低血糖,第二是不会导致体重增加。 以二甲双胍为基础的二联口服降糖药物合理选择 徐春教授介绍,二甲双胍等部分西药在单独应用降糖时,很少出现低血糖,还能减轻体重,具有心血管获益。国内外相关指南均指出,二甲双胍和生活方式干预是糖尿病的一线治疗。二甲双胍降糖作用良好,使用安全,价格经济。但是,随着服药时间延长,部分患者会逐渐对其产生耐药性。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指出,使用一种降糖药治疗血糖不达标者,应采用2种甚至3种不同作用机制的降糖药物联合治疗。 对于何时启

    标签:津力达颗粒
    2021-11-10
  • 补肾精抗衰老系列谈——神经衰老是可怕的衰老

    近几年,随着医美护肤的逐渐普及,一时间越来越多人依靠外科手术来保持肌肤年轻,感觉终于找到了对抗衰老的方法。然而,人体最先衰老的器官并不是皮肤,而是大脑。很多人有过这样的经历:离家后再三确认有没有锁门,从早到晚不停地寻找手机和钥匙,面对面却叫不出熟人的名字,一扭头便会忘记手头的工作……随着年龄的增长,手术解决不了的“衰老”早已发生。要保持年轻的不止是容貌2020年一份《新青年抗衰老调查报告》中提到,90后对“抗衰老”的重视程度远高于80后,也是医美大军的主力,95后四处调侃着自己的“初老症状”,00后则纷纷自嘲“老阿姨”,这些或真诚或逗趣的反应背后,恰恰暴露了人们内心深处对衰老的恐惧。“衰老”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经历。然而,大多数人对“衰老”的关注,还仅停留在皮肤上的皱纹、面部的斑点、苹果肌下垂、脸色暗沉上,而错过了真正可怕的损伤——神经系统的衰老。相对外貌上的改变,神经系统的衰老更加悄无声息,对身体的损害却更大。有研究表明从20岁起,每年神经细胞的数量都会有所下降,大脑开始逐渐衰老。40岁后,衰老的速度还会更快,神经细胞的数量以每天1万个的速度递减,严重影响到人的记忆力、协调性以及大脑功能。如果说对于20至30岁这一年龄段,衰老压力更多来自于身体形态上的改变。那么,对30岁以上的人来讲,衰老已不再限于那些“容貌焦虑”,而是切身感受到的生理功能与器官的衰退,比如:丢三落四、记忆力减退、反应迟缓、灵活性减弱等等。还有一点更值得我们关注,那就是中枢神经系统与其他器官颇为不同,神经细胞是不能再生的。所以,我们常常提到的“抗衰从25岁开始”,指的并不仅仅是肌肤的美容,而是身体的抗老。如果在求美之路上,少了对抗神经衰老这一环

    2021-11-10
  • 补肾精抗衰老系列谈——血管衰老是致命的衰老

    常常有人把血管衰老与健康长寿相提并论,是因为血管年轻、血液畅通,人就年轻有活力,头不晕、心不慌,想干啥就干啥。血管老化,就可能导致心脑功能衰退,甚至引起致命的心脑血管疾病。可以说,血管一老,全身自然就跟着老了。血管衰老是沉默的杀手一个人的衰老从哪儿开始?皱纹?记忆力?体力?都不对,其实是血管!现代人常常沉迷于大油大肉、抽烟酗酒、高盐高糖饮食、过劳熬夜的状态中不能自拔,不知不觉间破坏了血管,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而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脑梗死、外周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世界上的人口每年以2千万的速度死亡,其中40%以上是由于心脑血管病,位居第一,也就是说,每年有800万~1000万人因动脉硬化所引起的心血管病和脑中风失去生命。因此人类防衰老,需从防止血管衰老开始。防止衰老从延缓血管老化做起上世纪初法国有个医学家卡萨尼斯就提出过“人与动脉同寿”的观点,动脉有多老人就有多老。动脉硬化虽然是一个渐进过程,但随着人的衰老这一进程会不断加快。男性从青少年开始,动脉就开始硬化。而且随年龄增加,动脉硬化程度逐渐加重。相比之下,女性在绝经后动脉硬化开始明显,硬化程度超过了男性。在58岁前,男性硬化程度高于女性,而58岁后,女性高于男性。年轻时,女性因有雌激素的保护,发生动脉硬化、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比男性小得多。但妇女进入围绝经期后,雌激素水平下降,血脂紊乱,从而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却成倍增加,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也高于男性。可以说,动脉硬化可能是绝经后妇女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的一个关键因素。血管衰老 如何干预雌激素可以通过改善血浆脂质谱和脂质过氧化而保护血管。此外,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均表达雌激素受体,雌激素可以通过其受体

    2021-11-09
  • 零售卖超10亿的消化性溃疡药 这家湖南药企过评

      9月9日,NMPA官网发布最新一批药品获批信息,湖南方盛制药的奥美拉唑肠溶片获批通过一致性评价。奥美拉唑是治疗消化性溃疡药的TOP1品种,受疫情和集采降价影响,2020年该品种在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销售额出现了下滑,但在中国城市实体药店终端却保持正增长态势。  图1:方盛制药本次过评的产品情况  来源:NMPA官网  图2:奥美拉唑在零售市场的销售情况(单位:万元)  来源:米内网中国城市实体药店数据库  米内网数据显示,在中国城市实体药店终端,奥美拉唑是唯一一个销售额破10亿元的治疗消化性溃疡药,2020年TOP5品种中仅有奥美拉唑保持正增长态势,雷贝拉唑、艾司奥美拉唑(埃索美拉唑)、泮托拉唑、兰索拉唑的销售额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从过评情况来看,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已过评企业有5家,已被纳入第三批国家集中采购目录;注射用奥美拉唑钠已过评企业有13家;而奥美拉唑肠溶片,早前山东新时代药业拿下过评,本次湖南方盛制药为第二家。  表1:湖南方盛制药已过评及在审的一致性评价情况  来源:米内网MED2.0中国药品审评数据库  截至目前,湖南方盛制药已过评/视同过评的产品有4个,涉及消化系统及代谢药以及心血管系统药物两个大类。此外,全身用抗感染药物头孢克肟片的一致性评价补充申请正在审评审批中,目前仅有两家企业过评,湖南方盛制药有望冲击第三家。  来源:NMPA官网、米内网数据库  审评数据统计截至9月8日,如有错漏,敬请指正。

    2021-11-03
  • 国家卫健委:我国已经实现5条技术路线临床试验的全覆盖

      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技发展中心主任郑忠伟7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自新冠疫情暴发,我国即部署了灭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核酸疫苗、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5条技术路线,同步推进新冠病毒疫苗研发。目前,我国已经实现5条技术路线临床试验的全覆盖。  郑忠伟介绍,灭活疫苗已有3款获国家药监局附条件上市批准,并正在国内开展大规模接种。2款获国家药监局同意紧急使用,同时也正在国外开展Ⅲ期临床试验,进展总体顺利。  腺病毒载体疫苗已有1款获国家药监局附条件上市批准,并正在国内开展大规模接种。3款已获得国家药监局Ⅰ、Ⅱ期临床试验批准,进展总体顺利。  重组蛋白疫苗已有1款获国家药监局同意紧急使用,其在国外开展的Ⅲ期临床试验已收集到足够病例数,正在进行期中分析,预计近期可申请附条件上市。此外,我国还有3款疫苗正在国外开展Ⅲ期临床试验,5款重组蛋白疫苗正在开展Ⅰ、Ⅱ期临床试验,进展总体顺利。  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有1款正在开展Ⅱ期临床试验,同时正在协调赴境外开展Ⅲ期临床试验。  核酸疫苗中已有1款mRNA疫苗和1款DNA疫苗获国外Ⅲ期临床试验批准,预计相关研究可于近期启动。

    标签:临床试验
    2021-11-03
  • 新闻分析:寻找新冠特效药走到哪一步?

      医药网8月24日讯 尽管新冠疫苗已在多国大规模接种,但全球疫情依然持续,变异病毒给疫苗带来的挑战也让科学家意识到开发治疗药物的急迫性。近日,世界卫生组织启动了在新一阶段寻找新冠治疗药物的项目“团结试验+”,一些研究团队也公布了研发最新进展。  当下,寻找新冠特效药主要有两条路径:以抗体类为主的生物大分子药物,以及可抑制病毒侵入、复制等环节的小分子化合物药物。全球研发进展如何?都有哪些较有潜力的“选手”?   “速度型”选手——生物大分子药物  目前,全球研发进展较快的是生物大分子药物,主要为抗体类,包括单药使用的单克隆抗体和联合使用的“抗体鸡尾酒疗法”。抗体类药物已在美国、英国、日本等国陆续获批上市或获得紧急使用授权,用于新冠治疗。   “通过抗体与新冠病毒结合,可阻断病毒与人体细胞结合,进而抑制病毒进入细胞进行复制。抗体不仅可用于治疗,也可通过直接被动免疫用于预防。”腾盛博药高级副总裁、生物制药部门负责人朱青博士对新华社记者说。  据专家介绍,目前治疗轻中度新冠患者,主要有3款抗体类药物获批:美国维尔生物科技公司和英国史克公司联合研发的单抗、美国礼来公司研发的单抗,以及美国再生元公司的“抗体鸡尾酒疗法”REGEN-COV。它们用于早期治疗,可降低患者发展为重症的几率。  中国国药集团近日宣布发现了针对德尔塔变异毒株有效的单抗(2B11),其对新冠肺炎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已在小鼠模型中得到验证,临床申报工作正有序推进。  不同抗体联合使用的“抗体鸡尾酒疗法”也有较好疗效。再生元公司的REGEN-COV由两种单抗组成,已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紧急使用。近期,日本和英国正式

    标签:新冠特效药
    2021-11-03
  • 加快新药上市的临床研究及申报策略

      医药网8月11日讯 在国家新药创新政策鼓励下,越来越多的制药企业参与新药研发,创新药获批数量增长显著。提高新药临床试验成功率,加快新药上市速度,做好新药临床研究一体化顶层设计、运营管控及申报上市等尤为重要。  临床研究一体化顶层设计  根据药物研发全流程关键节点,新药临床研究一体化顶层设计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是临床研究前整体规划,该环节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临床研究策略;二是各环节的衔接,包括临床前研究与临床研究的衔接、临床各期试验之间的衔接;三是各个学科和专业间的协调沟通;四是管理制度的稳健和规范性;五是团队人员的高效执行力等。  临床研究运营管控  临床研究运营管控是保证顶层设计落地的手段。  临床试验从开题、合作方筛选、审查、启动入组至最后提交注册申报资料,共分为19个一级环节,67个二级环节,134个三级执行环节。要实现优质高效管理,需要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并按照流程划分不同计划等级。  临床研究运营管控的三要素为进度、成本和质量,进度指的是临床试验从开始到最终获批完成的进展;成本指的是投入的费用和资源;质量指的是完成的结果符合科学、、规范和申报要求的程度。三者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需要做好平衡,并根据不同阶段进行调整。  进度管控 开展临床试验的前提是完成遗传办申报、拿到遗传办批件。当前,遗传办申报工作主要依据的法规是《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国内创新药临床试验通常会涉及“采集审批”“国际合作审批/备案”“信息对外提供或开放使用备案”,关注的内容分别表现在临床试验人数是否超过500、合作方是否涉及外资、临床试验产生信息是否出境等。从项目立项、方案设计到临床试验具体实

    标签:新药上市
    2021-11-03
  • 中国专家历时5年自主研发的肺癌靶向药获批上市

      医药网6月30日讯 记者29日获悉,由中国专家历时5年自主研发的创新1.1类新药赛沃替尼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用于治疗此前被称为“世界难题”的相关类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  据悉,“赛沃替尼”在中国获批上市的同时,在欧美其他诸多国家的相关临床研究也正在如火如荼开展。这意味着,赛沃替尼不仅填补了中国国内此类靶向药的空白,并有望成为代表中国走向世界的肺癌靶向创新药物。  上海市胸科医院肿瘤科主任陆舜教授告诉记者,赛沃替尼将给MET外显子14跳跃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来长期生存的希望。据介绍,MET外显子14跳跃突变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驱动基因,这类肺癌患者病情进展快、预后差、术后肿瘤容易转移。其治疗一直存在困境,以往只能使用传统化疗,但患者总生存期只有8.1个月,是世界性难题。  陆舜教授在接受采访时介绍,早在2015年,他就注意到了MET这个难治靶点。2016年11月开始,陆舜领衔开展了一项中国的多中心临床试验,旨在评估“赛沃替尼治疗相关类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该项临床试验在全国32家中心吸纳患者入组,客观缓解率高达49.2%,无进展生存期达6.8个月,最长生存时间已经超过4年。  如今已经72岁的沈先生是该项临床研究的第一位入组患者。2017年,沈老伯确诊后,医生快速给他进行了化疗,效果却不理想。彼时陆舜领衔的“赛沃替尼”相关临床研究启动,沈先生进入临床研究后,仅服药1个月,转移灶就缩小到2.4公分。服药3个多月,该转移灶进一步缩小至1.8公分。此后服药四年多,肿瘤就始终维持在这个大小。现在,老伯的病情很稳定,只要定期来医院复查就可以了。  从逾8个月的生存期到如今超过4年,陆舜教授领衔的“赛沃替尼&rdquo

    标签:肺癌靶向药
    2021-11-03
  • 首页
  • 上一页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下一页
  • 尾页
推荐文章
  • 如何防止冻伤,冻伤后怎么处理?

    在寒冷的冬季,你是否曾有过这样的经历:手脚冰冷、皮肤变得通红,甚至有些地方还起了小水疱?没错,这就是冻伤的“杰作”。那么,如何防止冻伤,冻伤
  • 京万红的功效有哪些,可以治疗冻伤吗?

    冬天到来,气温日渐寒冷,“冰雪游”又成为了很多人的心头好。近年来,打雪仗、滑雪、滑冰车、趣味滑冰等冰雪项目也层出不穷,满足了不同人群的游玩兴
  • 冻伤怎么治疗好得快,涂什么药膏不留疤?

    随着冬季的到来,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原因导致的冻伤,出现皮肤红肿、疼痛、发痒等症状。冻伤不仅会给我们带来疼痛和不适,还可能会留下疤痕
  • 冻伤起水泡怎么办,用什么药?

    在寒冷的冬季,尤其是一些高寒地区,冻伤是一种常见的生活问题。当冻伤严重时,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冻伤处起水泡、鼓肿的情况,一旦出现这种严重冻伤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