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药价;药店
  • 央视聚焦!“双通道”管理落地见效,药店有这些变化

      “虽然零售药店在大病处方药领域,出现了暂时的利润牺牲,但由于连锁药店较高的市场化程度,让很多患者尤其是肿瘤患者能够同时享受到一些癌症基金会的药费减免,所以带来了相当的客流,赚足了人气。”日前,央视新闻聚焦“双通道”药品落地终端的成效。  销售业绩增速明显  今年5月,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建立完善国家医保谈判药品“双通道”管理机制的指导意见》,明确重点将临床价值高、需求迫切、费用高、替代性不高的药品纳入“双通道”,同时从国家层面明确将定点零售药店纳入医保药品供应保障范围(支付标准与医疗机构统一)。  目前,已有浙江、广东、湖南等地陆续发布相关细则,进一步推动“双通道”药店落地。在浙江、贵州、广西等地一般采取遴选的方式,选择一些大型连锁企业的特药药房来销售国家谈判的药品。  杭州九洲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董事长齐丽披露了一组数据:“相关药品有50多个品种,基本上是5000万元左右的销售,应该也是从去年开始来落地这些(双通道进药店)工作。”  虽然当地“双通道”政策实施细则还未出台,但当地在两年前已经试水将一些抗肿瘤、白血病等大病的处方药品,在部分药房用医保结算的方式销售,如今这些连锁药店销售业绩增速明显,漱玉平民便是当中的主力军。  “销量增速目前很大,有20%到30%的增长,甚至还要高。”漱玉平民大药房连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文杰说道。  两个维度读懂利好与风险  那么,在赚足人气的背后,药店该如何把握新政的利好呢?  作为行业新政,“双通道”被很多药店视为承接处方外流的重要机会,觉得只有入围了“双通道”药店,将来才能分享处方外流的“蛋糕&rdqu

    标签:药店
    2021-11-03
  • 带金模式终将“自然死亡”!合规营销两大驱动新模式!

      带金模式的营销方式为: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MAH)及其代理人寻找并联络具有药品选择权或推荐权的医生、药师、店员等,给予违规的金钱刺激,且金钱数量与其所促销药品的数量直接相关。以此方式作为药品销量核心驱动力的模式即为带金模式。带金模式可通过公式作简要的表达:带金销售=(销售价格-成本价格)×处方数量×院方驱动力(方向及大小)。  众所周知,带金模式曾经主导中国药品市场尤其是医院处方药市场多年,目前正走向穷途末路。  由于各种政策的打压及条件的制约,MAH无金可带、处方药品无量可查、院方无愿去用,带金销售模式终将“自然死亡”。新医改的顶层设计,是这种传统营销模式的系统性、毁灭性的精准打击,与既往一阵风的运动式反商业贿赂有本质上的不同。  三大变化“釜底抽薪”  01药企无金可带  首先是药品生产成本或存上升风险。无论企业如何降低生产成本,总有降无可降之时。而且,随着基础成本(水、电、人工)的上升、环境监测的趋严、原材料的涨价等,刚性生产成本总体上不降反升。  不过,对于大部分药品而言,生产成本上升并不是重点、更重要的是销售价格持续下降。  国家层面的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是最重要和最显著的影响因素。如果说“4+7”试点时,药企还在观望,那么,由于现在该政策已经上升为“国策”,药企已经没有退路了。降价既是当下的主旋律,也是未来相当长时间内的主旋律。随着竞争的加剧,药品价格的“水分”迟早挤干。  此外,其他采购模式如GPO、福建招标等,同样都是以降药价为核心目标。事实上,即使是独家品种,医保局也采用价格谈判的方式,以大幅降低价格。  随着生产成本与销售价格越来越接近,将使药企从

    2021-11-03
  • “双通道”政策出台半年,仅极少处方流向药店?

      药品“双通道”管理机制,是今年五月份国家为解决国家医保谈判药品可及性出台的一项政策。“双通道”是指谈判药品通过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两个渠道,并以医保支付的方式来满足药品的供应保障。按照规定,各省要在10月底前,确定纳入双通道管理的药品名单。现在各地的执行情况如何?政策落地效果怎么样?  顾客从药店流向医院  北京一家药店负责人告诉记者,双通道政策出台半年,目前在北京还没有落地,虽然部分国家谈判药品在药店有销售,但患者只能自付购买,不能享受医保支付。  在北京的另外一家药店,记者了解到,不少患者最初由于一些国谈药品没有及时进入医院,而进药店速度更快,因此就选择药店渠道购买,而如今这些药品陆续进了医院,他们就不再选择药店了。  对此,有患者表示,医院有医保支付,药店没有,当然选择医院了。  记者多地调查发现,目前,在大部分地区,“双通道”政策都还没有落地。在已经开始试点落地的地区,可以实行医保支付的药品数量,也远未覆盖到国家谈判药品的200多种。  贵州某连锁药房负责人表示,医保局还是选择一些特殊的药品,目前还没覆盖全部的国谈药品。  考核医院处方流出  让国家医保谈判药品惠及更多人,这样好的政策,为何过去半年仍难以落地?是政策难执行还是技术有障碍?  北京一家药店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药店在几年前就被定为医保定点药店,也配有医保支付设备,但按照规定只有合规的处方流转到药店,患者才可以使用医保进行支付。而在北京的另外一家连锁药店负责人透露,虽然去年药店曾经接收过20多张处方,进行过20多笔的医保支付,但金额却只有几百元。对于药店的整体销售,就是杯水车薪。  对此,北京某

    标签:药店
    2021-11-03
  • 定点药店药价监控来了

      下月起,定点药店销售医保药品,价格必须在特定范围内(“红黄线”机制),并且受政府平台管控。  定点药店,实行价格“红黄线”监测预警机制  10月18日,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发布《关于公布本市定点药店药品价格管理操作办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以进一步做好本市定点药店药品价格管理工作,该通知将于11月1日起正式执行。  通知显示,定点药店销售医保目录药品,须通过“上海市医药采购服务与监管信息系统”(以下简称阳光平台)上传零售价格信息,并且可以在该平台内查询相关药品在各定点医疗机构的议价、各定点药店销售药品零售价格等情况。  对于零售价格上传等事项,通知要求,定点药店要根据阳光平台推送信息及“红黄提示线”,结合定点药店医保服务协议的相关约定,自主上传零售价格并填写价格生效日期。连锁定点药店由总部统一上传零售价格,单体药店由单体门店上传零售价格。  另外,上海市医药集中招标采购事务管理所(以下简称市药事所)通过阳光平台向定点药店推送药品基本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药事所结合定点药店医保服务协议的相关约定,参考定点医疗机构采购同企业同品规或同通用名药品价格等信息,建立价格“红黄线”监测预警机制,药店药品“红黄提示线”信息,由阳光平台推送。  以下是该机制简要规则:  1.价格提醒(黄线)  价格高于黄线的,系统自动提醒。  黄线包括:①前次上传价格。②同通用名药品(原研药品或参比制剂除外)在定点医疗机构最高采购价按差价率折算后的零售价。  2.价格锁定(红线)  价格高于红线的,系统自动拦截。  红线包括:①该药品定点医疗机构最高采购价按差价率折算后的零售

    标签:药店
    2021-11-03
  • 益丰再收12家药店 一细节透露湖北或有大动作

      10月12日晚间,以农业为主营业务的大湖股份发布公告,其下属全资子公司德海医贸及下属全资孙公司德海大药房与益丰大药房(下称“益丰”)签署《资产收购框架协议》,出售德海大药房名下全部在营的12家直营药房。  据了解,德海大药房主要分布在湖南常德市内及澧县、桃源县内,而常德市正是益丰注册地址所在地,可见这次交易会进一步完善益丰大本营的布局。  不仅如此,近日湖北药监局关于益丰《零售连锁企业跨行政区域并购其他零售连锁企业可申请核发经营许可证的申请》的回复,备受行业关注,这是否意味着益丰在湖北会有新动作?  450万收下12家药店  根据大湖股份公告,本次交易经三方协商确定转让价款为400万元,不包含德海大药房名下门店房屋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和其他建筑物、货币资金、存货、预付账款及其他应收款。同时,益丰购买德海大药房的有效经营存货金额不超过50万元。  公告显示,德海大药房名下的12家直营药房门店,经营面积共约1045.5 平方米。上述门店 2020 年度的净资产为164.5万元,营业收入为980万元,净利润为4.7万元;2021 年1-6月份的净资产为155万元,营业收入为392万元,未经审计的净利润为-9.3 万元。  从财务数据上看,德海大药房的表现并不亮眼,这也是它为什么选择出售的主要原因。在谈及本次交易的目的时,公告表示,德海大药房在受到同区域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以及新冠疫情对实体店的影响下,获取新的增长点的成本高于其退出成本,其持续经营效益不足以满足公司经营发展的需要。本次出售德海大药房相关资产是基于公司优化资源配置、盘活资产存量所进行的安排,有利于公司改善公司经营情况,降低经营风险,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聚焦核心业务,进一步加快公司高质量发展。  

    标签:益丰
    2021-11-03
  • “国家集采药品专柜”现身药店!一批降价药来了

    日前,山东省淄博市成为全国首个政府搭平台、促对接,实现集采药品进药店销售的地市。目前,淄博已有387家零售药店可购买到国家集采药品,不少药店已设置“国家集采药品专柜”。“我们将充分发挥政府‘搭平台、促对接、保供应、强监督’作用,着力加强中选厂家、商业配送公司、药店三方协调机制,让更多的药店加入集采药品销售中。”淄博市医保局党组书记、局长陆汉明说。  实行“四统一”  此前,国家集采前四批157个、山东省集采一批39个品种已落地淄博,与原采购价相比,中选药品分别降价54%,67.3%。  按照现行规定,药店进货时无法享受医院的集采价格,部分药品医院和药店之间存在较大落差,这导致了部分购买需求只能“回流”到医院,患者只能选择排队去医院门诊开具低价的国家集采药品。  为打通国谈药品入院“最后一公里”,淄博开展“国家集采药品进药店”活动。先期,淄博市医疗保障局多次召开相关负责人座谈会、供应协调会,强化与药店、中选生产企业、配送公司的衔接配合,确保药品按时足额供应。  对于部分品种的“短缺药”,也将严格执行登记制度,确保满足患者的实际购药需求。最终,淄博市167家药店报名自愿参与,范围覆盖各区县。一周后,参与的药店数量提升到了387家。  参与的零售药店按照“四统一”模式销售——统一参照中选价格或进货价格销售;统一在药店显著位置设置销售专柜;统一采取双标签公示药品价格,据了解,药品附有集采药品中选价格标签与销售价格标签,方便消费者进行比对;统一公布医保部门咨询投诉电话。  集采药品按照中选价格或进货价格销售,参加“国家集采药品进药店”活动的绝大多数药店集采药品

    标签:集采
    2021-11-03
  • 药价差异大屡被投诉,药店“真黑”?

      近日,多家药店因为药价与线上、医院等渠道差异明显被投诉。  上饶一市民以31.8元一盒的价格购买了十盒阿托伐他汀钙片,结果邻居说线上渠道只需4.8元一盒,于是该市民要求退货,最后投诉至新闻媒体;还有新疆博乐市人民检察院12309举报中心接到群众匿名举报电话称“药店疫情期间抬高药价挣黑心钱”。  事实上,这样的案例在过往并不少见,不仅出现在药店,同样在医院这样的案例也不少。  药店药价真高了?  上述两个案例中,为什么药店的价格会让消费者觉得高呢?对此,上述两家药店的相关负责人都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上饶该药店的负责人表示,同一个厂家生产的同一种药品,药店与网络平台上的价格相差这么多,主要是线上平台给予消费者的补助力度很大,使得价格与实体药店产生明显的差异。也就是说,之所以会出现价格差异,并不是因为药店价格太高,而是线上渠道价格补贴太厉害了。  针对博乐市民投诉的情况,博乐市人民检察院派出检察人员联合辖区市场监管部门调查核实相关情况。据核查,被投诉的药品进货单价12.5元,店内公示零售价格16元,举报者购买价16元。售价利润在35%以下的合理区间内,不存在价格欺诈行为。  检察官再经过了解,原来这位老人所患慢性病已纳入医保,每次去定点医疗机构开药,药品享受医保补贴后的价格只有几块钱,的确比市面零售药店便宜很多。可见,出现这样的差异,主要是因为药店没有慢病统筹,而非药店药价真高了。  药店主要以赚取商品差价,对比上市连锁中报数据,各大上市连锁中西药的毛利率普遍在20%-35%左右,其中一心堂的毛利率达到35.58%,大参林为33.45%,老百姓为30.25%。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行业整体水平。当然这与药店的规模、运营水平等方面有巨大的关系

    标签:药店
    2021-11-03
  • 2021上半年1299家药店被出售 耗资17亿

      2021年上半年,1299家药店被出售,耗资17亿元。  耗资17亿元,1299家药店被卖  近期,大参林、老百姓、一心堂、益丰药房、健之佳、漱玉平民这6大上市连锁药店都已发布企业2021年半年报。  根据半年报信息,上述6大上市连锁药店门店总数为34164家。国家药监局统第一季度计数据显示,我国药品零售企业总门店数56.1万家,其中连锁门店数为31.91万家。可以看到,6大上市连锁药店门店总数占据全国药店总数6.1%,占连锁门店总数10.72%。  上市连锁药店能有如此门店占有率,除了自身开店拓展外,还与企业的门店“买买买”速度有关。  2021上半年,一心堂、老百姓、益丰药房、大参林、健之佳5大上市公司共买下1299家门店,花费约17亿元。  其中,大参林、老百姓、一心堂、益丰药房“四大连锁”新增门店总数4348家,其中购买门店数1221家门店;而2020全年,其新增门店总数4803家,购买1427家。  “四大连锁”2021年上半年的拓店成绩,已接近2020年全年数据:“四大连锁”上半年新增门店数达到2020年的91%,而购买门店数占到2020年86%。  仅凭收购,老百姓已完成门店新增计划50%  更值得一提的是,上市连锁上半年疯狂“买买买”的节奏可能延续至下半年。  8月24日晚,老百姓发布公告,拟以自有资金14.28亿元(含贷款)收购河北华佗药房医药连锁有限公司51%股权。据了解,华佗药房现拥有门店715家,分布在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在河北张家口市场占有率第一,在山西大同市场占有率第二。  根据老百姓2021半年报,老百姓大药房及下属子公司共完成11起并购项目,包括股权收购、资产收购、参股等,合计金额5.73亿元,收购门店309家,再加之收购华佗药房的715家门店,老百姓目前收购药店已突破1000家。  

    标签:药店
    2021-11-03
  • 十年蹉跎!医药电商风口改变,药店选择妥协

      无论是各大上市连锁中报,还是各大商业公司,线上渠道业务基本呈现高增长的态势,可以说这是医药电商发展进入新阶段的一个缩影,即是全行业触网,不同类型的企业实现的路径和模式出现分化。  就目前行业融资的情况来看,传统的医药电商企业基本难寻踪迹,而“2B”业务成为当下资本眼中的“香饽饽”。当然,经过十多年的蹉跎岁月,现在被市场留下来的医药电商企业,无论是商业模式还是市场定位也异于发展初期。作为被趋势推着“被迫”触网的实体药店,则在平台流量与市场话语权中选择妥协。  现在医药电商早已褪去十年前的青涩,如同小青年,有迷茫,有幻想,也有冲劲,前途无限被看好,但还要继续打磨。  融资风口改变  医药电商从来不缺少风口。据天眼查产业大数据,目前医药电商有11.4万家相关企业,1464件融资事件、134件专利,十年间企业数量扩张了17.3倍。其中,融资和专利在各行业电商中排名首位。  如果从今年半年的融资情况来看,医药电商半年的融资额度已经超过了2020年全年的水平。据电数宝电商大数据库显示,2020年中国医药电商领域共有9家平台获得融资,涉及平台包括1药网、上药云健康、医百科技、泉源堂、一块医药、叮当快药、药帮手、药兜网、贝登医疗,融资总额超23.9亿元。  而今年上半年披露的金额就超过了40亿元,其中最近的有药师帮获得融资2.7亿美元、叮当快药获得了2.2亿美元,此外上药云健康也获得了10.33亿元的B轮融资。   2021年上半年医药电商融资情况  在获得融资的企业中,我们可以发现,大部分是B2B企业,而且融资额度都相对较高。除了上述的几家企业外,以诊所为主要客户的阿康健康也获得了2亿元的融资。事实上,从表中可以看到,除了叮当快药以O2O业务为主

    2021-11-03
  • 明星肿瘤药价格砍半 跨国药企如何备战医保谈判

      近日,海南省公布了接近700品规药品挂网价格的调整,其中调整幅度最大的为维生素C片,原本1000元/瓶(每瓶1000粒)降至32元/瓶,价格降幅达到96.8%;两家外企的高值肿瘤药纷纷降价,降幅均超过50%,分别为杨森的达雷妥尤单抗注射液和礼来的阿贝西利片。  杨森的达雷妥尤单抗注射液早在今年7月便在辽宁省下调了价格,100mg/5ml规格从5460元降为2358元,400mg/20ml规格从19710元降为8512.4元,降幅达到56.81%。海南价格调整基本一致。  达雷妥尤单抗是杨森的核心产品之一,今年上半年销售额为27.98亿美元,同比增长52.2%。这是一种CD38单抗,为一款多发性骨髓瘤药物,于2015年11月获得FDA批准,2019年7月在中国获批进口,去年因医保谈判失败未能进入目录。本次达雷妥尤单抗调整价格的时间非常关键,处于医保谈判前的专家评审期,所以被业内解读为拿到谈判资格准备。  去年辉瑞乳腺癌明星药爱博新(通用名:哌柏西利)医保谈判失败,不久后便开始主动降价,每瓶售价从29799元跌至13667元,降价幅度达到54%。一方面是大幅度的降价,另一方面又没进医保目录,一趟折腾下来似乎什么也没捞着。  或是基于此前辉瑞“折戟”医保的经历,降价的不只有杨森,礼来也选择了主动降价,尽管其阿贝西利片今年4月才正式在中国市场开售。三个规格分别从3342.33元(50mg)、5681.95元(100mg)、7750元(150mg)降为1671.16元(50mg)、2840.98元(100mg)、3875元(150mg),降幅均达50%。  不过阿贝西利片的降价理由可能要更多一重。阿贝西利是全球第3款、国内第2款上市的CDK4/6抑制剂,去年12月31日获得NMPA批准在中国上市,用于乳腺癌的治疗。其竞品为辉瑞去年医保谈判失利后降价的哌柏西利,今年两款药均进入医保初审名单,这意味着两款药将在国内迎来第一波面对面的较量

    2021-11-03
  • 做好这些细节,药店销售环比增长50%也不难

    医药网9月7日讯   案例  某连锁门店9月底要开展一场慢病顾客健康讲座,公司给门店下发通知,要求门店邀约顾客30人,当天门店销售环比上月日均增长50%。如果你是店长,将从哪几方面来达成这个目标?  我来支招  做好活动准备,实现店长价值  /长红大药房 徐戌红/  作为药店店长,经常会碰到公司要开展一场促销活动,还有既定的活动业绩指标。如何才能顺利完成销售任务,是每位店长最头疼的一件事。上述案例提到,要“完成邀约顾客30人、当天门店销售环比上月日均增长50%”的销售任务,作为店长,应该先制订完善的活动方案,从促销策划、讲课内容、活动宣传、员工培训、任务下发、店内陈列几个方面来完成该任务。  1、设计活动,制作海报  本次讲座的对象主要是慢病患者,为了吸引此类患者前来听讲和购买慢病相关商品,提升销量,可针对该类患者设计对应的活动,并制作活动宣传海报:   (1)每位前来听课的慢病患者可以领取礼品一份;   (2)活动期间,针对慢病患者经常购买的商品及周边相关商品,采取打折、返券、加×元换购、组合价销售等优惠措施,提升销量;   (3)选取几款销量最大的慢病商品作为爆款(每人每天限购),活动期间以优惠价格吸引附近的慢病患者来购买;   (4)针对适合慢病患者的保健品(如鱼油、卵磷脂、钙片等)或医疗器械(血糖仪、血压计等),也制订对应的促销活动,带动销售。  2、优化课件,精准邀约  慢病健康讲座的内容,应该重点介绍常见慢病的症状表现和危害、如何选择对应的药物、日常可以使用哪些常见的保健品来辅助治疗等。因为是慢病,药学服务过程中还要告知慢病患者坚持长期服药的重要性。   (1)活动开始前几天,在门店橱窗、入口处

    标签:药店
    2021-11-03
  • 客流下降 药店不赚钱了?

      医药网9月6日讯 近两年来,药店客流量下降已经不算啥公开秘密。那客流量到底下降了多少呢?  为了获取严谨科学的数据信息,笔者查找到今年7月份中康CMH对药店客流量的监控数据。该数据显示自今年2月份起,整个药店行业客流量指数一直在90以下,也就是说有10%以上的顾客转移到其他渠道。还有一个更让人沮丧的消息是,最近两年药店客流量指数基本没有一个月超过同期的2019年。  抛开中康的检测数据,药店一线从业者们都能清晰地感觉到客流下降现状。那问题来了,作为药店从业者,客流量持续下降,你慌了吗?  药店面临宏观环境改变下的多重压力  如果仔细分析,我发现药店客流量下降是多方面压力的结果。  从宏观角度来说,自2019年年末起,除了最初几个月抗疫商品的热卖提升了药店销售,这可能也给很多人错觉,那就是药店生意在现阶段还是一门赚钱快的生意。直接导致结果是2020年药店数量特别是新增单体店数量大幅提升。  门店数量提升了,但去年全年疫情反复问题还是给营业造成些影响。今年情况不一样,虽说疫情在有些地区小反复,但国家在整体疫情控制方面做的相当出色,如果再用疫情问题解释客流下降就有些说不过去。  那换个角度呢,去年药店线下全年销售额增速只有0.7%,但药店增多了3万家,全年增速是5.4%。也就是说在药店竞争这块也开始内卷了。  如果在算上国家医改带量采购等影响因素,药店从业同行们已经是很努力地发展自身了。  即便没有互联网处方开闸,没有邮局加油站们跨行打劫开药店,没有分级诊疗的实施与医保账户改革,就冲着内卷这件事,药店行业要保住客流量已经相当不容易。  那除了内卷和客观条件,还有其他因素吗?  药店行业赚钱的底层逻辑变了  商圈有句名言:只

    标签:药店
    2021-11-03
  • 上市药店PK:大参林最挣钱、益丰增速最快…

      医药网9月6日讯 一文区分六大上市药店:一心堂店最多,大参林最挣钱,老百姓覆盖最广,益丰增速最快...  一心堂门店数最多,率先突破8000家  日前,国内上市连锁药店相继发布2021年半年度报告。在加速门店扩张的浪潮中,大参林、益丰、一心堂在上半年的门店净增数量均超过800家。  其中,大参林净增最多,达到958家;一心堂则率先突破8000大关,成为国内门店数量最多的连锁药店;“山东一哥”漱玉平民也在上半年净增274家门店,总数突破2000家。  随着行业集中度的提升,全国性和区域性的大型医药零售连锁企业的相继上市,势必借助资本的力量,不断新建和并购,进行连锁化扩张。同时,中小连锁和单体药店也在通过组成采购联盟、利用互联网渠道等形式,降低采购成本,或加盟龙头企业依托其发展。  老百姓会员人数最多,达到5715万  扩张门店的同时,各大连锁也在推进会员社群的建设。门店数量位于全国第二的老百姓大药房拥有最广的会员群体,报告期内,老百姓新增会员174 万人,整体会员数达到5715万,活跃会员数1331万。  为会员提供深度服务项目、优化新媒体运营和内容运营、优化新零售体系,这将成为药店未来业绩增长的新曲线。  例如,益丰药房就在积极推进慢病管理、线上诊疗以及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健康管家和家庭医生服务,致力于提供以会员为中心的全渠道、全场景、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截至报告期末,益丰药房累计会员人数4625万人(其中慢病会员人数740 万),其会员销售占比达到78.7%。  营收大参林最高,益丰增速最快  凭借密集的门店网络和庞大的会员社群,老百姓、益丰药房和一心堂在上半年的营业收入均超过60亿元。  其中,大参林完成了80.55亿元的营收,位于六大连锁之首;老百姓的

    标签:药店
    2021-11-03
  • 便利店,药店下一个风口?

      医药网9月3日讯 近日,健之佳披露2021年半年度业绩报告,2021年上半年营业收入约23.79亿元,同比增加12.8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22亿元,同比增加10.17%。  在健之佳半年报中,除了大篇幅介绍医药零售板块的相关情况,对便利店的描述也不少,并且在其公司战略中,便利店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另外一心堂也在今年开始进入便利店,加上之前便利店卖药的事与药店产生的“恩恩怨怨”,药店圈这次主动进攻便利店,会不会成为药店“新零售”下一个风口呢?  便利店坪效高于药店  半年报显示,健之佳新增门店308家,其中自建230家,收购78家,因发展规划及经营策略调整关闭门店22家,净增门店286家,门店总数达到2416家。2021年上半年门店数较2020年末增长13.43%,其中川渝桂市场门店增长20.00%,募投项目自建门店拓展效率提升。   其中,在2416家门店中有259家便利店。对此,健之佳表示,便利店是公司全渠道体系和健康服务生态圈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持续推进便利店的扩张。与药店相比,便利店有完全市场化竞争且无政策、监管壁垒的特点,毛利率低于药店,但门店日均坪效42.63元,较社区专业便利药房日均坪效34.91元高。   不过从毛利率以及营收占比来看,健之佳的便利店与零售药店还是不小的差距。数据显示,健之佳医药零售、便利零售的营收和毛利率分别是20.76亿元、1.72亿元、33.89%、21.47%。  2020年年报显示,健之佳的医药零售、便利零售占营收比例分别为:87.08%、7.51%,半年报的数据略有下滑为7.23%。   如果从便利店行业平均毛利率来看,健之佳便利店毛利率水平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据《2020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数据,中国本土便利店品牌平均毛利率为25%,领先便利店品牌的毛利率则高达35%。  在中

    标签:药店
    2021-11-03
  • 北京撤掉药店“间距门槛” 为市场主体再松绑

      医药网9月3日讯 9月1日上午,北京市海淀区高远百康大药房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从海淀区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的手中拿到了公司一家新店的药品经营许可证。据悉,该药店成为北京市取消药品零售企业之间350米距离限制后,海淀区开办的药品零售企业。(9月2日《工人日报》)   “批药店先量距离”是个老规矩,不仅北京有,上海、天津、河北等多地也都执行过。各地的标准不一,从50米间距到400米间距有多个版本,且在测量过程中,还有直线距离、必经路程距离等不同的算法。  监管部门设定药店“间距门槛”的初衷,是为了避免药店扎堆,促进医药资源的均衡发展。在十几年前,民营零售药店经营刚被放开,药店准入门槛较高,药店数量还不多,如果有限的药店扎堆,可能有些区域尤其是位置较偏僻区域的药店数量就较少,民众买药会遭遇不便。“间距门槛”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药店分布的广泛性、均衡性,保障了民众购药的便利性,曾发挥了积极作用。  近年来,随着药店准入门槛越来越低,市场上的药店越来越多,星罗棋布,到处都是,已经处于饱和甚至超饱和状态。截至2021年3月底,全国药店数超56万家。如今,在生活区、工作区、学习区附近几乎都有药店,药店分布已经能够满足民众的便利购药需求,即便有药店在某区域扎堆,也不存在其他地方药店稀缺或空位的现象。药店的充分发展,已不需要监管力量对药店布局进行人为调整。在这样的语境下,民众已经不再关心药店的分布,而是关心药店的价格和服务,市场也更需要药店充分竞争、优胜劣汰,以自身的力量调整优化资源分配和布局。这符合竞争法则,也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  去年底,国务院把“督促地方清理对开办药店设定的间距限制等不合理条件&rdq

    标签:药店
    2021-11-03
  • 实施17年后,北京取消药店“350米间距”门槛

      医药网9月2日讯 今天上午,北京市海淀区高远百康大药房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从海淀区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的手中拿到了公司一家新店的药品经营许可证。据悉,该药店成为北京市取消药品零售企业之间350米距离限制后,海淀区开办的药品零售企业。   “‘350米间距’的门槛取消,为我们分店选址提供了更多选择。除此之外,此次从申请、审批到最终通过验收获证,用时极大缩短,效率提高,成本大大减少。”高远百康大药房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药店限距开设由来已久。以前,为防止药店扎堆经营,均衡医药资源,包括北京、上海、天津等在内的多地曾对药店的选址间距提出要求。早在2004年,北京就要求,新开办药品零售企业应与已有药品零售企业之间具备350米以上的可行进距离。  不过,有市民质疑,小吃能有一条街,药店为何就不能比邻竞争呢?必须间隔350米的规定,使得药店更为分散,如此可能会妨碍消费者货比三家。  北京某连锁大药房营运部负责人曾表示,在为药店选址时,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景:在尺子拉到330米时,发现一家小单体药店,只差20米,不得不放弃……  为进一步深化药品流通领域“放管服”改革,自今天起,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对该市药品零售经营许可审批工作调整如下:一是取消新开办药品零售企业间距离限制要求;二是取消药品零售企业筹建审批;三是调整药品零售企业营业场所(含库房)面积;四是调整药品零售连锁企业设立、变更审批;五是对申请开办仅经营乙类非处方药的药品零售企业审批实行告知承诺制等。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药品经营许可审批事项改革,取消了开办药品经营企业的筹建审批,原来的“先筹建”“后验收”两个审批流程合并为“

    标签:药店
    2021-11-03
  • 仅半年 数千家药店选择了加盟

      医药网9月2日讯 药店加盟势不可挡。据不完全统计,仅今年上半年,就有数千家药店选择了加盟......  加盟已成为各大连锁重要扩张渠道  近期,各大连锁药房半年报相继出炉,加盟业务增速惊人。以大参林为例,2020上半年加盟店净增仅有52家,而今年上半年加盟店净增达237家,加盟店净增速度翻了近3.6倍。  除此之外,今年刚刚上市的漱玉平民也在多省内签约了481家加盟门店;益丰大药房自2015年起开始加盟业务,目前辐射至全国多地,其2021上半年净增加盟店164家,总加盟店数达到799家。  同样的,老百姓大药房从2016年开始发展药店加盟业务,目前已扩张至19个省市,加盟店达1998家。虽业务开展晚于益丰一年,但老百姓的经营版图着实比益丰大了不少,并且在营收上也有获得内生式的增长:2021上半年通过加盟实现配送收入约6亿元,同比增长约50%,覆盖药品零售市场份额达到9.5亿。  在集采政策出台后,不规范的小药店遭到加速清理,大连锁在此时拓展经营范围,可以更加有效地提升其市场份额。  因此,扩大营销网络成为了行业竞争的势头,企业为提升自我竞争力也需要做出相应的措施,而“加盟”或“并购”,已经成为各大连锁的主要扩张渠道。  中小型药店选择加盟“赚”在哪里?  随着药店集中度和连锁化率不断提升,医药电商的迅速发展促使各大连锁也在积极作数字化转型,传统中小连锁和单体药店在这样的市场下遭受“排挤”,使得很多中小药店负责人也有了加盟的想法。  也有些药店老板可能会担心:加盟是不是意味着放弃对药店的掌控权,是给大品牌“打工”?  其实,上面的内容也说到了,加盟是企业扩张的手段,有助于它自身的发展,是提升其市场份额的工具,而选择加盟的药店能

    标签:药店
    2021-11-03
  • 中小连锁药店,销证退市或成为一种常态

      医药网8月31日讯 中小连锁药店,销证退市或成为一种常态。  一连锁总部,注销《药品经营许可证》  最近,内蒙古药监局官网发布公告指出,根据有关规定,该局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审核,同意巴彦淖尔市惠丰国药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药品经营许可证》注销。 (图片信息:截取至内蒙古药监局官网)  据企查查信息显示,巴彦淖尔市惠丰国药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100万元,成立于2016年2月17日。目前,其26家分支机构(门店),18家属于存续状态,8家为注销状态。  其属于内蒙古惠丰国药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的子公司,被100%控股。其中,大参林认缴出资74.85万元,持有内蒙古惠丰国药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4.99%的股权。  (图片信息来源:截取至企查查)  笔者注意到,在今年6月16日,巴彦淖尔市惠丰国药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因未遵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逾期未改正,被药监罚款2万元。  (图片信息:截取至内蒙古药监局官网)  多家连锁药店,销证退市  其实,在今年类似的案例还不少。至于销证原因,基本与巴彦淖尔市惠丰国药大药房类型一致,都是企业主动申请注销的。  今年5月6日,云南省药监局依法注销云南健君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的《药品经营许可证》。据了解,云南健君药业是保山市一家本地连锁药店总部,该连锁已有18年经营史,其21家分店全部一并注销。  同年4月7日,内蒙古药监局发布公告称,依企业申请,该局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审核,同意内蒙古汉方草堂医药连锁有限责任公司《药品经营许可证》注销。目前,其24家门店只有1家状态为存续,其余的全部都已注销。  山西省药监局此前发布公告,依法注销了山西白家老药铺药店连锁有限公司、山西省侯马市广生堂连锁药店、怀仁市宝芝灵药业连锁

    标签:药店
    2021-11-03
  • 店中店生意惨淡?七个大招帮你提升客流

      医药网8月24日讯 日前,笔者受朋友邀请,对一家连锁药店的店中店进行参观考查,药店老板为了差异化经营,与竞争店避免正面交锋,在当地最好的商超开了多家店中店,也是当地做得最好的商超,商超地理位置、店面形象、店内环境、商圈辐射面、商圈渗透率不亚于家乐福等外国品牌。这家连锁药店的店中店大部份地处超市入口处,店中店门面无阻隔、全开架式销售、利于顾客识别和进出。贴牌产品作为高毛利商品,陈列在端头,陈列面较大。店堂店面设计比较好,分区分类标识清楚、货架较新、员工服装漂亮、员工精神面貌好。面对商超人流量很大,来来往往的到商超购物的人很多,但基本没有顾客进入药店,消费者走过连锁药店门口连看都不看一眼;消费者走过门口只是歪头扫一眼,脚步似乎没有停下的意思;商超人潮如涌,但连锁药店却门可罗雀,人稀冷落。  调查发现  经过观查,发现这家店名牌商品摆放的位置不显著,高毛利商品陈列在门店门面的口处,经营商品6550个品规,商品动销率45%,高毛利品种2542个,占总品规数38%,负毛利品规445个,占总品规数的6.7%,商品结构不算合理,竞争品太少,非竞争品太多;基本都是新员工较多、商品知识欠缺。销售额低、房租金占比9%、人事成本占比14%,管理费用占11.9%,管理费用过大,说明总部人员过多,且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由于进店率低、销售额太低,费用过大,处于亏损状况。  针对这种状况,笔者提出了七项建议让连锁药店尽快调整:  01争取医保资质  积极与当地的医保部门联系,争取尽早获得医保资格,满足不同顾客群的需求 。医保对于药店而言是重要的收入渠道,对于消费者来说,是否具有医保资质是药店品牌、实力以及是否进店消费的重要考虑因素。  02提升药店品牌度

    标签:药店
    2021-11-03
  • 药店线下监管,多地采取跨部门“联合检查”

      医药网8月20日讯 药店监管方式变了,跨部门联合检查已成全国趋势。  医保定点药店,跨部门联合监管  8月17日,宁波市奉化区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定点零售药店跨部门联合检查情况的通报》(以下简称“通报”)。  通报信息显示,从2021年5月下旬开始,区医保局联合区市场监管局,通过浙政钉“掌上执法”App,对辖区内定点零售药店分类分阶段进行检查,开展“双随机、一公开”跨部门联合监管行动,该阶段检查行动已于6月底已全部完成。  据悉,“双随机、一公开”是一种新的监管方式,即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  值得一提的是,“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运用科技手段,对“双随机”抽查做到全程留痕,实现责任可追溯,并且上传至统一的市场监管信息平台,监管信息互联互通,及时公开。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广随机抽查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的通知》就明确要求,在规范市场执法中,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  药店线下监管,多地采取“联合检查”  除宁波奉化区外,针对药店,全国不少地区也采取跨部门“联合检查”措施。  8月17日,安徽淮南市八公山区医保局联合市场监管局,抽调精干力量组成联合检查组,对全区44家零售药店疫情防控工作开展持续全覆盖检查,对落实不到位的药店,要求立即整改并严肃处理。  据保定检察报道,8月6日,河北保定市曲阳县检察院干警联合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城区部分药店进行联合专项检查,先后走访一些连锁药店,监督检查各药店疫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  据华商报信息,近日,辽宁省调兵山市公安局禁毒大队联合药监局,对全市药店进行

    标签:药店
    2021-11-03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下一页
  • 尾页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