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网售处方药
  • 西普报告 | 从市场变化看处方药未来格局

    在集采常态化、门诊统筹、新三同等政策的持续推动下,处方药市场格局在逐步变革重塑。处方药市场现状如何,未来发展方向又如何?2024西普会上,中康科技商用数据事业部高级研究总监李鸿健带来精彩报告《从市场变化看处方药未来格局》,为与会嘉宾深度解读处方药市场的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发展的机遇。中康科技商用数据事业部高级研究总监李鸿健01 处方药零售市场:挑战与机遇并存近年来,经济增长转型、新医改政策持续深入等因素,对处方药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外部经济环境来看,GDP增速近三个季度温和放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逐渐放缓。经历疫情放开初期的报复性消费后,居民消费意愿回归理性,消费需求渐趋平稳。政策方面,集采常态化对三高用药市场的影响趋于稳定,但门诊共济政策的实施导致医疗机构诊疗人次回流,与之相关的三高品类在院外客流呈现下滑趋势。中国政府网统计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1月,医院(公立+民营)和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人次分别同比增长7.1%和14.6%;而同一时期零售药店端,中康小票数据显示,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用药的店均订单量都出现了不同幅度的同比下滑。2024年以来,药价治理持续深入,未来药品价格管理更加规范化。同时,随着“互联网+医疗健康”政策的推进,线上医保支付在多个省市落地,进一步加快了药品零售市场格局重塑。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下,处方药市场表现如何?2023年,全渠道处方药销售规模超12万亿元,同比增长6.7%,稳中有升。其中零售药店(含O2O)规模占比19.7%,增速3.7%;电商B2C规模占比进一步提升达2.9%,增速20.7%。另一方面,尽管近三年全国零售药店处方药销售额均维持同比增长,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张,但在政策影响下,其增速已经放缓。中康CMH显示,截至20

  • 丽珠壹丽安零售战略四个一工程,助力胃肠道处方药零售市场新增长

    当前,处方药OTC化已成趋势,但处方药在院外市场的表现并不如预期:用户对品类及品牌认知不足、零售药店专业力跟不上、处方药品牌方忽视C端宣传等问题,导致院外处方流失率高。近日,在首届中国药店零售学术大会上,丽珠壹丽安作为胃健康用药代表,围绕当下胃肠道疾病八大趋势以及处方药OTC化破局之道,提出丽珠壹丽安品牌战略升级路径,以“四个一工程”携手零售终端,再造一个“院内大市场”。01处方外流趋势明朗,院外处方却“去向不明”随着大批零售药店被纳入门诊统筹管理,处方外流趋势愈加明朗。在医药分开加速、带量采购持续扩围扩面之下,从院内走向院外的处方药品牌不在少数,但成功案例并不算多。究其原因,从连锁药店自身经营质量看,多数店员仍缺少专业用药服务能力,药店仅仅作为交易药品的场所,同质化程度高,难谈会员留存率。此外,当下的外部环境亦难以支撑处方顺利流向药店,除了缺乏高效流转平台之外,患者本身对疾病认知不足,缺乏主动到药店购药的动机。处方药企在C端推广不足,购药者对处方药品牌缺乏认同感,难以建立起品牌忠诚度,在零售终端容易被拦截。从长远发展来看,不管是处方药企还是零售终端,都必须紧跟政策及消费需求变化,建立专业零售学术体系,才能转“微利”处方药为“红利”。对于零售终端,胃肠道疾病用药品类是一个良好的机会点。例如,作为胃肠道院内处方大品种,丽珠壹丽安近年来在院外市场也表现不俗。根据中康瓴西数据显示,2022年丽珠壹丽安在零售渠道年复购率25%,月复购率约15%,美团营销大盘数据显示丽珠壹丽安90天复购率30%。从市场需求看,当前我国胃病患者基数庞大,且呈现年轻化、慢病化趋势,患者选择自我药疗比例高,药店是其主要购药渠道。中康CMH数据显示

  • 以美团外卖为代表的O2O平台正向B2C发起价格挑战!

      医药网9月7日讯 随着网售处方药的开放,加之外部疫情因素的刺激,处方药医药电商在2020年大放异彩,以京东大药房和阿里健康为代表的B2C医药电商增长迅猛,相继也迈进了独立上市的赛道。然而,正当B2C平台间正斗得酣畅淋漓之时,另一面向终端患者销售处方药的O2O平台也悄然加入了凶残掠夺流量的战局。  01 O2O和B2C的正面较量  O2O目前仍然是医药电商板块中很小的一部分,美团和饿了么两大O2O平台都还未开自营店,服务主要由线下药店提供,而在这些店家中,海王、大参林等传统线下零售巨头凭借门店优势占据了头部地位,但即便是这些巨头,他们目前也还处于组建O2O业务团队的初级发展阶段,O2O生意占其整体生意体量的比重也仅是个位数。更多的医药电商患者流量仍然积聚在B2C平台上。作为后来者,除了大力宣传自身在送药时效上的优势,以美团外卖为代表的O2O平台采用了一个非常简单粗暴的打法:价格战。  O2O平台正以难以想象的低价向B2C平台发起挑战。打开APP,浏览下来发现,越是一线城市,O2O购处方药的价格战越是凶猛。  疫情以来,全国有十八个省份对解热镇痛药品零售进行了严格管控,品种涉及几乎所有常用的OTC解热镇痛产品,作为处方药,安康信-依托考昔片没有被列入名单,成为了一个热门的替代品,用互联网术语来形容就是流量产品。然而,哪怕是处方药也难逃流量产品低价拉流量的怪圈,以安康信60毫克*5片规格为例,阿里健康的单盒标价为36.7元,京东大药房的单盒标价为38元,健客的单盒标价为37.8元(以上价格均不包含平台优惠券和邮费)。而在美团外卖平台上,选取各个城市人流密集地段定位点,同样规格的处方药产品打出的低价透出了浓浓的价格战味,尤其是在在一线或二线城市。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即时送药

    标签:网售处方药
    2021-11-03
  • 线下药店、网售平台“相爱相杀”,医药电商三大趋势预判!

      医药网8月6日讯 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零售终端(含电商)销售额为4330亿,占比约26%。其中,网上药店在去年总盘子销售下滑的背景下,销售额逆势快速增长75.6%,而实体药店只增长了0.7%。  随着各地对处方外流的探索及院外渠道处方药承载能力的提升,如果以未来五年处方外流比例达10%~20%计,那么零售终端药品销售额的转移增量为1500亿~3000亿元。  笔者认为,行业的增量市场足以让医药电商和连锁药店整体享受行业红利。线下药店和网售平台有各自的特点和场景,在市场“蛋糕”不断做大的情况下,二者会在竞争与合作的背景下各自不断壮大。  那么,药店与网售平台“相爱相杀”现状如何?未来趋势怎样?药店营销上需要注意哪些关键点?  线上VS线下逐渐消逝的边界  从国家政策看,线下药店目前占据处方与医保两大主要优势。随着网售处方药的开闸,医保的区域监管可能是两者的最后一道壁垒。长期而言,未来医药电商和线下药店将趋于公平、开放,也将受到同等的监管要求。  品类结构  线下药店和DTP药房以慢病、常见病和肿瘤特药为基础,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需要接受政策的强监管,并配备专业的药事服务。  而线上电商,器械、计生、保健和OTC常用药占据很大份额,此类产品更多用于患者健康管理和护理,偏消费品属性。  但同时,医药电商正在向慢病、长期用药和新特药拓展。换句话说,好做的生意都做得差不多了,将进入处方药零售的“深水区”。随着时间流逝,电商与药房品类结构趋于一致,将成为两者冲突的主要原因。  消费人群  线下购药人群以40岁以上的壮年及银发人群为主,占据近60%的比例;而医药电商购药人群,45岁以下的占比超过90%。两者在产品与客户年龄群体上差异化明显,

    标签:医药电商
    2021-11-03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