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线上线下联动
  • 正骨水焕新计划线上线下联动 全面谱写老字号新篇章

    随着秋冬季节来临,气温逐渐降低,关节疼痛困扰着千千万万患者,给诸多患者的生活与工作带来很大不便。从2004年开始,国痛协会将每年10月第三周定为“世界镇痛日”,我国将世界镇痛日所在的一周定为“中国镇痛周”。作为广西知名的“中华老字号”企业,康臣玉林制药发挥自身“老品牌 新活力”的品牌优势,于2023年第四季度发起正骨水品牌“焕新计划”行动,同步开展“正骨中国 镇痛无忧”系列镇痛月主题品牌项目,帮助广大消费者解决切身疼痛问题。品牌赋能 精准触达2023年康臣玉林制药发起正骨水品牌“焕新计划”行动,强势登陆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省级电视台,通过其强大的线上媒体资源,开启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品牌传播,使康臣玉林制药正骨水“瘀肿痛,抹一抹正骨水”等品牌信息能够快速、有效地传达给消费者;为了更贴近消费场景、更精准的触达消费者,康臣玉林制药正骨水还携手分众、公交车等媒介于广州、深圳、南宁、玉林、长沙、昆明、成都等城市投放电梯及公交车广告,切中消费者骨健康需求,在消费者心智刻上烙印,实现销售转化,达到品效合一;同时通过小红书、公众号、抖音等媒介渠道赋能品牌宣传,表达品牌焕新态度,多维触达消费者。盛赛亮相 助力梦想11月5日,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以下简称“学青会”)在广西南宁盛大开幕。本届学青会以“逐梦新时代 青春更精彩”为主题,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共同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承办。作为广西知名的“中华老字号”企业,康臣玉林制药发挥自身“老品牌 新活力”的品牌优势,鼎力支持这场全国体育盛会。比赛期间,康臣玉林制药正骨水亮相100余场赛事,为赛事组织和服务人员及现场观众免费赠送2000瓶正骨水,守护与会人员的健康,助力

  • 线上线下联动,正骨水焕新计划启动,惠及千万家庭

    腰背酸痛、颈肩僵硬、手臂发麻、腿部肌肉肿胀……这些发生于肌肉、骨骼的疼痛旷日持久,严重影响着大家的生活。想要预防和缓解慢性肌肉骨骼疼痛,对疼痛有正确地认识和深入地了解是必不可少的。作为广西知名的“中华老字号”企业,康臣玉林制药发挥自身“老品牌 新活力”的品牌优势,于2023年第四季度发起正骨水品牌“焕新计划”行动,同步开展“正骨中国 镇痛无忧”系列镇痛月主题品牌项目,帮助广大消费者解决切身疼痛问题。正骨水“正骨中国 镇痛无忧”主题大型公益活动现场活动期间,“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正骨水围绕肌肉骨骼关节疼痛的预防、治疗和骨骼健康保健等,在全国20余个省份内开展了共计超过百场的健康科普路演、疼痛防治教育、镇痛康复促进等健康科普活动,为日常运动保健、运动损伤人群及中老年骨痛类疾病人群提供了专家义诊咨询、镇痛产品试用等健康服务。在全国各大连锁药店的支持下,过万社区居民获得了直接的肌肉骨骼健康养护和保健知识。同时在电台、电视台、网络媒体平台、自媒体平台的传播下,国内数百万群众间接获益。正骨水是康臣玉林制药专利产品,是以本地道地中草药碎骨木、穿壁风、横经席、两面针等为主要原料,经炮制蒸馏而成的中药制剂,为棕色透明液体,味辛辣,气芳香。其功效为活血祛瘀,舒筋活络,消肿止痛,主要用于跌打扭伤、骨折脱位等,可缓解运动疲劳。长久以来,国人对正骨水的印象多停留在“淤肿痛,抹一抹正骨水”的传统印象里,而此次活动让国人看到了品牌身上与时俱进的基因,以及不断焕新的活力。老字号传统药企正在通过关爱大众健康、传播科普知识的方式,不断将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理念传递给大众,促进和提升着大众生活质量的提高。未来,康臣玉林制药将携手

  • 全产业链联动,促高质量发展 | 汉森制药亮相首届中医药生态大会

    全链融合·传承创新2023年12月15-18日,一场备受瞩目的中医药行业盛会——首届中医药生态大会暨中医药产业博览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盛大举行,汉森制药董事长、总裁刘正清作为联合创始单位杰出企业家代表受邀出席启动仪式,与政府及权威协会领导、中医药领域专家院士、国医大师、名老中医等共同为大会开幕,汉森制药作为大会联合创始单位被授予荣誉牌匾,并当选中医药生态大会工业G30理事会理事单位。本届大会以“全产业链联动 促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汇聚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中药材种植基地、中药企业、中医馆及康养机构等展商,超20000名专业观众现场逛展。汉森制药携四磨汤口服液、天麻醒脑胶囊等一系列优质产品,在T16特装展位惊艳亮相,大批协会专家和客户前来参观交流。本次大会期间,汉森制药受邀参与多场闭门会,围绕科研发展与产业升级之间如何搭建高效互动和转化平台、企业如何更为深度参与和更为有效推动科研、如何应对行业风险确保战略资源安全等核心问题,与中医药领域院士专家等专业人士展开交流与讨论。全链融合,传承创新——首届中医药生态大会,为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新活力。汉森制药始终坚守中成药主业,发展成为一家医药上市公司,孕育出了拳头中药产品四磨汤口服液和永孜堂®天麻醒脑胶囊等中医药特色优势产品,作为大会创始单位,汉森制药将借力中医药生态大会平台,持续提升企业产品力、品牌力、文化力,与中医药行业上下游开展广泛、深度的合作,实现与产业同频,共进共赢,与时代共振。

  • 互联网诊疗禁止统方、补方!线上处方迎强监管!

    10月2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发布《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时效为1个月。意见稿从医疗机构监管、人员监管、业务监管、质量安全等多个方面,对现阶段的互联网诊疗提出了全新要求,旨在进一步规范互联网诊疗,促进互联网诊疗服务健康发展,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意见稿明确,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应当严格遵守《处方管理办法》等处方管理规定,加强药品管理,禁止统方、补方等问题发生。医疗卫生人员的个人收入不得与药品和医学检查收入相挂钩。医疗机构自行或委托第三方开展药品配送的,相关协议、处方流转信息应当可追溯。互联网诊疗病历记录按照门诊电子病历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诊疗过程中的图文对话、音视频资料等应当全程留痕、可追溯,并向省级监管平台开放数据接口,保存时间不得少于15年。  互联网医院迈入强监管新时期  互联网诊疗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医疗服务效率,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缓解群众“看病难”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在疫情防控期间,互联网诊疗更是发挥出难以磨灭的作用。据国家卫健委规划信息司统计,国家卫健委属管医院互联网诊疗彼时比同期增长17倍,一些第三方平台互联网诊疗咨询增长20多倍。  自2015年全国互联网医院诞生以来,在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顶层设计下,互联网诊疗发展方兴未艾。据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最新数据,截至今年6月,我国互联网医院数量已超过1600家。“互联网+医疗”带来的创新成果不言而喻,但不容忽视的是,由于互联网客观存在的虚拟性、隐蔽性等特征,互联网诊疗亦容易产生监管的灰色地带。 

    标签:互联网诊疗
    2021-11-03
  • 河南省级药品耗材采购联盟,刷新全国集采联动姿势

      医药流通领域专项反腐持续深入,为集采全面推进提供了更直接的立场保证。  8月16日,河南省医保局通报:郑州六院“套标”使用耗材,违规结算医保基金。  8月27日,安徽省医药集中采购服务中心公布省公立医疗机构临床检验试剂集采结果。  8月31日,河南省医疗保障局印发《河南省公立医疗机构药品和医用耗材联盟采购试点方案》(下简称《试点方案》),正式成立河南省公立医疗机构药品和医用耗材采购联盟。  9月7日,甘肃、陕西省际联盟药品集采结果公布,30个品种平均降价58%,最高降幅99%。  最近的统计数据显示,甘肃省常住人口2502万、陕西省常住人口3953万、河南省常住人口9937万、安徽省常住人口6103万、浙江省常住人口6457万。可见,安徽和甘陕省际联盟药品集采服务的人口都不如河南省级药耗采购联盟多。  根据商务部发布的《2020年药品流通行业运行统计分析报告》,河南省以1413.5亿元的销售总额居区域销售排行榜第七位,前六位省区为广东省、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和山东省,浙江省虽然常住人口不及河南省,但销售总额较高。  提升统筹层次  在省级集采层面,河南省级带量采购目前已进行到第二批,此前开展的第一批省级带量采购已于今年3月落地。此外,河南还参与了广东牵头组织的头孢氨苄联盟、重庆短缺药品联盟等省际联盟开展带量采购工作。  在市级集采层面,河南濮阳市早在2019年底开启单独市级带量采购;2020年4月,业界还传出河南决定在省内部分地区通过区域联盟等形式开展“东西南北中”五个带量采购试点;2021年7月,郑州市牵头豫中联盟正式对兰索拉唑、雷尼替丁等15种药品展开带量采购。  综合来看,河南省级及各地市(联盟)带量采购,较为稳健、积极。考虑到河南药

    标签:耗材
    2021-11-03
  • 互联网诊疗禁止统方、补方!线上处方迎强监管!

    10月2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发布《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时效为1个月。意见稿从医疗机构监管、人员监管、业务监管、质量安全等多个方面,对现阶段的互联网诊疗提出了全新要求,旨在进一步规范互联网诊疗,促进互联网诊疗服务健康发展,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意见稿明确,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应当严格遵守《处方管理办法》等处方管理规定,加强药品管理,禁止统方、补方等问题发生。医疗卫生人员的个人收入不得与药品和医学检查收入相挂钩。医疗机构自行或委托第三方开展药品配送的,相关协议、处方流转信息应当可追溯。互联网诊疗病历记录按照门诊电子病历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诊疗过程中的图文对话、音视频资料等应当全程留痕、可追溯,并向省级监管平台开放数据接口,保存时间不得少于15年。  互联网医院迈入强监管新时期  互联网诊疗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医疗服务效率,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缓解群众“看病难”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在疫情防控期间,互联网诊疗更是发挥出难以磨灭的作用。据国家卫健委规划信息司统计,国家卫健委属管医院互联网诊疗彼时比同期增长17倍,一些第三方平台互联网诊疗咨询增长20多倍。  自2015年全国互联网医院诞生以来,在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顶层设计下,互联网诊疗发展方兴未艾。据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最新数据,截至今年6月,我国互联网医院数量已超过1600家。“互联网+医疗”带来的创新成果不言而喻,但不容忽视的是,由于互联网客观存在的虚拟性、隐蔽性等特征,互联网诊疗亦容易产生监管的灰色地带。 

    标签:互联网诊疗
    2021-11-03
  • 药店线下监管,多地采取跨部门“联合检查”

      医药网8月20日讯 药店监管方式变了,跨部门联合检查已成全国趋势。  医保定点药店,跨部门联合监管  8月17日,宁波市奉化区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定点零售药店跨部门联合检查情况的通报》(以下简称“通报”)。  通报信息显示,从2021年5月下旬开始,区医保局联合区市场监管局,通过浙政钉“掌上执法”App,对辖区内定点零售药店分类分阶段进行检查,开展“双随机、一公开”跨部门联合监管行动,该阶段检查行动已于6月底已全部完成。  据悉,“双随机、一公开”是一种新的监管方式,即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  值得一提的是,“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运用科技手段,对“双随机”抽查做到全程留痕,实现责任可追溯,并且上传至统一的市场监管信息平台,监管信息互联互通,及时公开。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广随机抽查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的通知》就明确要求,在规范市场执法中,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  药店线下监管,多地采取“联合检查”  除宁波奉化区外,针对药店,全国不少地区也采取跨部门“联合检查”措施。  8月17日,安徽淮南市八公山区医保局联合市场监管局,抽调精干力量组成联合检查组,对全区44家零售药店疫情防控工作开展持续全覆盖检查,对落实不到位的药店,要求立即整改并严肃处理。  据保定检察报道,8月6日,河北保定市曲阳县检察院干警联合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城区部分药店进行联合专项检查,先后走访一些连锁药店,监督检查各药店疫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  据华商报信息,近日,辽宁省调兵山市公安局禁毒大队联合药监局,对全市药店进行

    标签:药店
    2021-11-03
  • 线下药店、网售平台“相爱相杀”,医药电商三大趋势预判!

      医药网8月6日讯 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零售终端(含电商)销售额为4330亿,占比约26%。其中,网上药店在去年总盘子销售下滑的背景下,销售额逆势快速增长75.6%,而实体药店只增长了0.7%。  随着各地对处方外流的探索及院外渠道处方药承载能力的提升,如果以未来五年处方外流比例达10%~20%计,那么零售终端药品销售额的转移增量为1500亿~3000亿元。  笔者认为,行业的增量市场足以让医药电商和连锁药店整体享受行业红利。线下药店和网售平台有各自的特点和场景,在市场“蛋糕”不断做大的情况下,二者会在竞争与合作的背景下各自不断壮大。  那么,药店与网售平台“相爱相杀”现状如何?未来趋势怎样?药店营销上需要注意哪些关键点?  线上VS线下逐渐消逝的边界  从国家政策看,线下药店目前占据处方与医保两大主要优势。随着网售处方药的开闸,医保的区域监管可能是两者的最后一道壁垒。长期而言,未来医药电商和线下药店将趋于公平、开放,也将受到同等的监管要求。  品类结构  线下药店和DTP药房以慢病、常见病和肿瘤特药为基础,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需要接受政策的强监管,并配备专业的药事服务。  而线上电商,器械、计生、保健和OTC常用药占据很大份额,此类产品更多用于患者健康管理和护理,偏消费品属性。  但同时,医药电商正在向慢病、长期用药和新特药拓展。换句话说,好做的生意都做得差不多了,将进入处方药零售的“深水区”。随着时间流逝,电商与药房品类结构趋于一致,将成为两者冲突的主要原因。  消费人群  线下购药人群以40岁以上的壮年及银发人群为主,占据近60%的比例;而医药电商购药人群,45岁以下的占比超过90%。两者在产品与客户年龄群体上差异化明显,

    标签:医药电商
    2021-11-03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