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开十大控糖“雷区”,血糖维稳有保障
这年头,“踩雷”这种事谁都无法避免,包括糖友。糖友踩雷,跟其他一些“踩雷”还是有本质区别的,因为一旦“入坑”,导致的血糖高高低低可不是闹着玩的。2022年,家庭医生联合三甲医院内分泌专家做了一系列糖尿病科普。值此岁末,我们筛选出了10个糖友极易做错、糖友家人关注度高的内容要点,对他们的“踩雷”行为进行逐一“排雷”,希望其他糖友看了之后能够避开。关于糖尿病的错误认识雷区10-1:年轻人不得糖尿病糖尿病前期,不需要服药过去观念糖尿病是老年病不假,但近些年越来越多年轻人被确诊为糖尿病前期或糖尿病也不假。2020年4月,《英国医学杂志》发表的一篇《中国人群糖尿病患病率的全国流行病学调查报告》[1]显示,目前在我国18至29岁人群中,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已达2%,30~39岁人群达6.3%,并且18至29岁的年轻人中,有约20.2%的人处于糖尿病前期,这意味着五个年轻人中就有一个血糖调节功能已经受损。有研究指出,仅有13.9% 的糖尿病前期患者接受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及血糖监测[2]。糖前期的人,可能觉得血糖值只是稍高一点,身体也无异常感觉,所以就放松血糖管理,这是极其错误的。糖前期的患者,应积极进行生活方式(饮食+运动)干预,在干预6个月后如果未能控制血糖在理想范围内,则要启动药物干预[3]。二甲双胍能够减少糖尿病前期人生糖尿病的风险,具有良好耐受性和长期的有效性[4,12]。关于降血糖的错误认识雷区10-2:迷信降糖保健产品、仪器降糖轻信某些养生专家降糖招数、祖传秘方很多上了年纪的人,总是很迷信一些降糖保健产品,总幻想使用一些仪器就能达到降血糖的效果,还有人对网上一些冒充专家的“神医”以及所持有的“祖传秘方”深信不疑。想降糖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保健品不能代替药品”这是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