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炎炎夏日
  • 炎炎夏日,牢记风热感冒预防要点

    入伏后,全国多地进入了持续高温模式,高温、潮湿以及频繁的室内外温差变化,不仅让人们感受到酷暑的难耐,也给健康带来了挑战。区别于冬春季感冒,夏季感冒主要以风热感冒为主,其治疗和预防的手段也不尽相同。本文将带你了解风热感冒,轻松掌握日常预防小妙招。风热感冒的症状?风热感冒,顾名思义,是由外感风热邪气引起,侵袭肺卫导致肺气失和、清肃功能失常的疾病。症状多表现为发热、咽痛、咳嗽、痰黄、口渴欲饮、鼻塞流浊涕及头痛等。夏季如何预防风热感冒?1. 合理调节室内温度与湿度室内空调温度建议设置在26℃左右,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细菌、病毒的滋生。2. 科学饮食,注重清热解暑夏季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富含水分的食物为主,如绿豆汤、西瓜、黄瓜、苦瓜等,这些食物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的功效。避免食用过多辛辣、油腻、煎炸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助热生火,加重体内湿热之气。3. 适度运动,增强体质选择在清晨或傍晚进行散步、慢跑、瑜伽等低强度运动,避免在烈日下长时间暴晒。运动时应穿着透气、吸汗的运动服,并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以防中暑和脱水。通过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排出体内湿热之气,从而预防风热感冒。4.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增强免疫力,减少病毒入侵的机会。建议每晚保持7-9小时的睡眠时间,尽量在晚上11点前入睡,以顺应自然规律,养护阳气。5. 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交叉感染夏季是细菌、病毒活跃的季节,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风热感冒的重要措施之一。勤洗手,特别是在饭前便后、外出归来时,使用流动水和肥皂彻底清洁双手;避免用手触摸口鼻眼等易感部位;定期清洁居住环境,保持室内整洁卫生;在公共场

  • H3N3流感夏日来袭!防止叠加感染可用连花清瘟

    连日来,福建、广东、深圳、海南、江西等地接连发出紧急预警,一些医疗机构发热门诊接诊量增加,南方多地进入流感夏季流行高峰。据我国最新流感监测报告显示,南方省份流感阳性率持续上升,以A(H3N2)亚型流感病毒为主,H3型流感特点是发病快、传染性强、发病率高、流行面广,需予以足够的重视。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长期戴口罩、限制社交距离等非药物干预措施,一定限度上减少了流感病毒的传播,但也造成人群对流感的预存免疫力下降,流感易感性增加,可能增加未来流感流行的风险。因全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受流感等重点传染病流行与新冠肺炎疫情叠加影响,选择对症、有效的防治药物也非常重要。治疗流感的根本是抑制杀灭流感病毒,目前各亚型流感病毒对金刚烷胺、金刚乙胺的耐药普遍存在,可以选择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如奥司他韦,或者中成药连花清瘟。据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州医学院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多个科研机构实验证实,连花清瘟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对甲型流感病毒(H3N2、H1N1)、乙型流感病毒等都有很好的抑制拮抗作用。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证实连花清瘟抗甲型H3N2流感病毒作用确切,多环节抗甲型H3N2流感病毒:具体包括综合抑制作用、对病毒吸附的预防作用、抑制病毒吸附后的复制增殖作用以及直接杀伤病毒的作用,以预防性给药方式抗流感病毒的作用最强。此外,循证医学研究也证实,连花清瘟抗甲流H1N1病毒的效果与奥司他韦无统计学差异,且退热及缓解咳嗽、头痛、乏力、肌肉酸痛等流感症状优于奥司他韦。从临床症状上看,流感属于中医讲的“外感热病”,所以流感患者基本上都表现为内热,发病之初的咽红、轻咳,就是体内蕴积热毒反应在上呼吸道的表现,至于流感一开始就表现为发热或高热、嗓

    标签:连花清瘟
    2022-06-22
  • 炎炎夏日,谨防心脑血管疾病找上门

    很多人认为,心血管疾病在冬季最危险,到了夏天血压会有所下降,可以松口气。其实夏季出汗多、室内外温差大,反而容易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生,尤其是中老年人群更应该警惕,谨防心脑血管疾病找上门。5月1日,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常委、河北省中医院心血管科主任、何红涛教授做客长城网新媒体直播间,为大家科普心脑血管疾病如何科学预防与治疗,保障心脑血管的健康。夏季高血压、心梗等心血管疾病最常见何红涛主任指出,夏天血压相比冬季低,但是很多人认为血压下来了就开始自行减药和停药,加上血压监测不到位,导致血压忽高忽低,诱发心绞痛。而且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已不只是中老年人的专属,事实上年轻人发生急性心梗事件的也不少,饮食高油高盐、暴饮暴食,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精神紧张焦虑、熬夜晚睡等不良生活习惯会导致血糖高、血压高、尿酸高,对血管造成不良刺激,加速血管老化,出现血管内皮损伤,从而引发心梗、脑梗等严重心脑血管事件。心血管疾病通常有这样的特点,胸闷、心慌、气短、气急、劳累、睡不好觉等,高血压病人伴随头晕、头痛、恶心、想吐,脖子和后脑勺僵硬紧绷,还有些人表现出腿部水肿、晕厥、呼吸困难。而导致出现这样的心脑血管疾病症状的罪魁祸首,就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动脉硬化斑块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元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中老年人最怕的名词,它意味着血管已经开始老化,这个变化是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演变的。人在年轻的时候,血管内膜光滑有弹性,血流顺畅,心脏泵血能给全身提供充足的血液。但是随着年龄增长,加上不良生活习惯影响,血管内皮会出现小小的“裂纹”,随着血压、血糖升高,低密度脂蛋白就更容易沉积到血管,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这时候,如果血管内斑块破

    标签:通心络胶囊
    2022-05-07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