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可防控!提前干预减轻端午“甜蜜”负担
端午节来临,粽子诱人的香气,使得许多人垂涎欲滴。然而,对于像张女士这样的糖尿病患者来说,这个传统节日却带来了一个棘手的问题:糖尿病患者能不能吃粽子?张女士来自广东,几年前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为了控制血糖,她始终坚持按时服用降糖药,并对饮食进行严格控制,甚至连一口甜食都不敢尝试。由于饮食过于清淡,她在过去的几年里瘦了十几斤,身体虚弱,行走无力,头重脚轻,生活质量大大下降。端午节,面对亲戚朋友们的盛情邀请,是与朋友相聚,共同享用美味的粽子,还是忍痛拒绝,避免血糖升高?糖尿病不能吃粽子?每逢端午,总有“甜粽党”和“咸粽党”进行比拼。但从健康的角度来看,不论是咸粽还是甜粽,升糖指数(GI)都比较高。因为粽子的主要原料通常都是糯米,而糯米的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那么,是不是糖尿病人就得与粽子说再见呢?实际上,答案是“未必”。糖尿病防控管理中一个常见的误解就是完全避免主食。主食其实是身体的主要能量来源,摄入主食才能保证大脑能源供给。如果完全不摄入主食,人体可能会出现乏力、暴躁、低血糖、昏厥等症状。因此,在控制摄入总能量的前提下,适当食用一些碳水化合物是必要的。医生通常建议,每天的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不少于150克,也就是说糖尿病人需要控制粽子的摄入量,避免引起血糖波动,尽量避免吃太甜的粽子。此外,搭配的饮食元素应以低油(小于25克/天)、低盐(小于5克/天)为宜,多吃绿色蔬菜。饮食、药物全周期、全过程调节血糖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持续上升,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的健康问题。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我国有超过1.4亿的糖尿病患者,成人糖尿病的患病率达12.8%。对此,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倪青教授阐述了糖尿病发病的几个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