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跳慢了,也有好药可医
人的心脏一生约跳动25亿-30亿次,即使人们处于休息状态,心脏也在尽职尽责的工作。每一次心跳都是生命音符的延续,这其中的频率和节律也反映着身体的健康状态。正常成年人安静时心率在60-100次/分钟之间波动,平均为75次/分钟,并受到性别、年龄、情绪等多种因素影响。一般,女性较男性的心率偏快一些,老年人心率较慢;同一个人在安静、休息状态下心率偏慢,运动、饮酒后心率会变快。一旦不按照节拍奏乐,过快或者过慢,都将给人体带来重大影响。通常心跳低于60次/分钟被称为缓慢性心律失常,常同时伴有或不伴有心律不齐,心电图常见表现有窦性心动过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等。患者一般会有胸闷、心悸、头晕、无力的感觉,严重时甚至会出现晕厥的情况。缓慢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原因我们的心脏工作需要有“电路系统”来供电,这个“电路系统”就是医学上所说的“传导系统”。这个电路的总司令部称为窦房结,窦房结发出最高指令,规律地释放出起搏电流,心脏有电活动后才能起跳。如果窦房结出现问题,发布命令缓慢,可造成心动过缓;窦房结指令正常,传导系统中发生障碍,也可造成心动过缓。简单来说,缓慢性心律失常是由于心脏的传导功能异常引起的。传统药物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困境目前临床上可供选择的几类抗心律失常西药,都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大多抑制心脏的传导功能,均有不同程度导致心动过缓和其他心律失常的副作用。对于缓慢性心律失常,尚无有效西药治疗。许多病人病情严重了,需要安装起搏器,安装起搏器也有一个问题,就是容易受到电磁干扰,因干扰,心脏跳乱了更加麻烦;并且起搏器还需要定期更换,给患者和家属带来不便。所以临床上急需可以有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且无副作用的“对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