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对症治疗
  • 冠心病治疗如何用药?专家给您权威解读

    冠心病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发的心脏病。冠心病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推算,我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已高达3.3亿,其中冠心病1139万,也是我国居民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2021年12月10日,河北省人民医院李刚教授以《冠心病的合理用药》为主题,在由中国农村卫生协会主办的“健康中国,赋能县域”—全科医师系列培训课程第十一期课上,就冠心病的治疗策略与合理用药等相关内容进行了详细解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决定了冠心病的严重程度不同的冠心病患者临床症状差异很大。李刚教授介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狭窄程度和狭窄部位,决定了缺血症状的严重程度和预后。当管腔狭窄<50%时,心肌供血一般不受影响;当管腔狭窄在50%~75%时,静息时心肌供血不受影响,而在运动或激动时,心脏耗氧量增加,可暂时引起心肌供血不足,引发慢性稳定型心绞痛;当粥样斑块破裂、糜烂或出血,进而形成血栓堵塞血管时,可引发急性冠脉综合征。李刚教授指出,为便于制定治疗策略,临床把冠心病分为稳定性冠心病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两种类型。其中,稳定性冠心病包括隐匿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及缺血性心肌病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则分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及不稳定型心绞痛。冠心病的治疗策略及合理用药在用药分类方面,李刚教授介绍,冠心病的用药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改善缺血、减轻症状的药物;主要包括β受体阻滞剂、酯类药物及钙通道阻滞剂。《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第 2 版)》对该类药物的治疗建议为:第二类是预防心肌梗死,改善预后的药物。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药、抗凝药物、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标签:通心络胶囊
    2021-12-17
  • 安全有效是前列腺增生药物治疗的关键

    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梁志刚“排尿不顺畅、尿频、起夜次数多……”是困扰中老年男性的最常见的问题,归根结底大多是前列腺出了问题。前列腺增生是前列腺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类,不仅给患者带来了一系列排尿问题,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据统计,我国50岁以上的男性前列腺增生发病率大于50%,80岁以上则高达83%。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前列腺增生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而且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往往合并其他慢性疾病,治疗时应充分综合考虑患者情况进行治疗,安全有效二者缺一不可。西药治疗有诸多限制前列腺增生患者饱受排尿症状的困扰,迫切地想要改善症状,恨不得一两天就可以立即改善症状。此时患者往往会选用α受体阻滞剂(如盐酸坦索罗辛)来改善症状,盐酸坦索罗辛可通过松弛膀胱平滑肌到达快速缓解症状,但此类药物不能抑制腺体体积,最终会被不断增大的前列腺压迫尿道所抵消,再次产生尿频、尿急、排尿困难、起夜增多等症状。还需要注意的是,长期服用α受体阻滞剂会出现耐受现象,引起性低血压、头晕、倦怠等副作用,对于合并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来说,更容易发生性低血压,需要引起注意。5α-还原酶抑制剂(如非那雄胺)可缩小腺体体积、抑制前列腺增生,进而改善患者排尿症状,但往往起效较慢,维持需要长时间用药,停药后可能会引起复发。并且《中国泌尿外科和男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明确指出非那雄胺适用于体积较大(大于30mL)中重度患者,对于腺体向外增长和凸向膀胱引起梗阻、腺体纤维化病人效果不佳,也不能用作预防用药。同时服用非那雄胺和α受体阻断剂时,若停用任何一种药物都可能引起症状反弹。中药既能“快治”还能“慢养”夏荔芪胶囊是目前临床使用比较广泛的代表性中药。

    标签:夏荔芪胶囊
    2021-12-06
  • 基层医师热点关注|心肌梗死的诊断与治疗

    心肌梗死是心脏病中最严重的一种急性病。如果抢救不及时,很有可能会导致猝死。《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推算,我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已高达3.3亿。每5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患心血管疾病。而每13个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就有1人患有心肌梗死。2021年11月19日,在第8个“中国心梗救治日”来临之际,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宫丽鸿教授以《心肌梗死的诊断与治疗》为主题,在由中国农村卫生协会主办的“健康中国,赋能县域”—全科医师系列培训课程第八期课上,就心肌梗死的诊断与治疗进行了详细解读。临床表现+心电图+心肌酶谱——快速诊断心肌梗死宫丽鸿教授指出,心肌梗死在发作前会有一些先兆症状,如稳定型心绞痛变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其症状为胸痛发作频繁,持续时间长,程度严重,服用甘油差等。而对于发生心梗患者的症状表现,宫丽鸿教授介绍,临床上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胸痛:胸痛是心梗最早、最突出的症状。患者疼痛部位和性质与心绞痛相似,但疼痛程度较心绞痛更为剧烈,持续时间更久,可长达数小时甚至数天,服用甘油无明显效果,具体详见下表。全身症状:发热、白细胞升高等,这是由于心肌坏死物质被吸收所导致的。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腹痛,下壁心梗患者更常见。心律失常、低血压或休克、心力衰竭是心梗最常见、最严重的三大并发症,常在起病后数小时至1周内发病。其中,心律失常极其常见,是心梗死亡最主要的原因。其它并发症:肌功能失调或断裂,心脏破裂,栓塞,心室壁瘤,心肌梗死后综合征等。心梗发生后,大多数患者心电图可出现特征性改变,尤其是系列心电图的动态观察,可呈现特异性很强的心电图演变规律。心电图检查以其方便、迅速、准确等特点,在心梗的诊断中占有重要地位。另外,心梗

    标签:通心络胶囊
    2021-11-23
  • 新型光遗传学工具让一束光治疗多种疾病成为可能

      英国《自然·生物技术》杂志4日在线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由中国科研人员开发的新型光遗传学工具,正在让一束光真正用于治疗肿瘤、代谢疾病等多种疾病成为可能。  十多年前光遗传学出现后,神经科学领域就已开始用这种治疗方法。近年来,科研人员通过对光敏蛋白的挖掘和设计,构建了一系列光遗传学工具,并将其应用于肿瘤及代谢疾病等治疗领域,在精准可控的基因治疗和细胞治疗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但要真正实现利用一束光来治病仍需要克服许多问题。  在最新研究中,中国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上海市调控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和华东师范大学医学合成生物学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历时5年,开发出一种模块小且灵敏度高的新型光遗传学工具——REDMAP系统。  研究显示,REDMAP系统具有良好的光谱特异性以及高度的可逆性。该系统还具有超高的灵敏度,只需要红光照射1秒钟,就可达到150倍以上的基因表达效果。  据介绍,一个理想的可应用于临床的光遗传学工具需要满足几个特点:一是响应红光或远红光,这种光具有良好的组织穿透能力且几乎不存在光毒性,具有较好的体内应用潜能;二是系统元件小,能被安全性较好的腺相关病毒包装,可广泛应用于基因治疗和基础医学研究;三是灵敏度高,光响应速度快且可以被随时关闭,具有较好的可逆性,可根据实际需要和应用场景灵活调节。而此前的光遗传学工具均无法同时满足上述条件。  研究团队负责人叶海峰4日对新华社记者说:“最新研究成果是一个完全符合上述要求的光遗传学工具,它不仅模块小、灵敏度高、响应红光激活、远红光关闭,可操纵细胞基因表达,还可应用于细胞信号通路的控制、基因编辑和糖尿病的治疗等多个领域。”

    标签:遗传学
    2021-11-03
  • 卡瑞利珠单抗新辅助治疗局部晚期食管鳞癌研究成果亮相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学术年会

      9月29日,第二十四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21年CSCO学术年会上,卡瑞利珠单抗联合紫杉醇和新辅助治疗局部晚期食管鳞癌的单臂、II期探索性研究(ESPRIT研究)的阶段性研究结果从1470篇投稿论文中脱颖而出,被纳入大会口头报告。作为该项研究的主要研究者,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主任医师马建群教授代表研究团队在大会上作了口头报告。  食管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肿瘤,每年新发和死亡病例均占全球病例的一半以上。早期食管癌症状常不明显,近75%的患者确诊时已进展为晚期或伴有远处转移。对于局部晚期可切除的食管癌,单纯手术治疗患者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低至14% ,手术切除后患者复发率高达16%-47%。多项研究发现,新辅助治疗可延长患者生存。目前,“新辅助放化疗+手术” 的治疗模式是被广泛接受的标准治疗。但“新辅助放化疗+手术”的应用仍存在局限性,即使患者接受新辅助放化疗,术后仍有较高的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因此,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新辅助治疗亟需一种更为有效的治疗模式。  ESPRIT研究的阶段性数据显示,对于局部晚期可切除的食管癌患者,“新辅助免疫联合化疗” 的治疗模式能为患者带来良好的疾病缓解,客观缓解率达到50%,约56%的患者在完成新辅助治疗后能够实现降期。在13例手术患者中,所有患者均实现了完全手术切除,病理完全缓解率达到38.46%,主要病理缓解率达到61.5%。同时,这项研究也发现, “新辅助免疫联合化疗” 的治疗模式具有良好耐受性,新辅助免疫联合化疗不会增加患者的手术难度。  马建群在口头报告中指出:“ESPRIT研究的结果提示,卡瑞利珠单抗联合紫杉醇和新辅助治疗局部晚期食管鳞癌,能够实现肿瘤缩小并完成降期,为患者带来良好的疾病缓解。

    标签:
    2021-11-03
  • 中国自主研发的ADC新药获批上市 用于胃癌治疗

      医药网6月11日讯 记者10日从烟台开发区管委会获悉,由荣昌生物制药(烟台)股份有限公司申报的中国首个原创性抗体偶联药物(ADC)新药——维迪西妥单抗获得中国药监局上市批准。  胃癌是中国第二大癌症,2020年新增患者约47万人。维迪西妥单抗适用于至少接受过2种系统化疗的HER2过表达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胃癌(包括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的治疗,为胃癌精准靶向治疗开辟了新路径。  据悉,ADC药物由单克隆抗体、连接子和小分子细胞物偶联而成,兼具抗体靶向性和小分子药物的杀伤性,能完成对癌细胞的精准打击,是全球抗肿瘤药物技术发展的重点方向。  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沈琳与天津市肿瘤医院副院长巴一共同牵头开展的维迪西妥单抗治疗胃癌的注册性临床试验显示,对于127名曾接受过二线化疗治疗的HER2中高表达的晚期或转移性胃癌患者,其客观缓解率达到24.4%,中位总生存时间达到7.9个月。  维迪西妥单抗获批,打破了ADC药物领域无原创国产新药的局面,是中国自主创新生物药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近年来,山东烟台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崛起,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荣昌生物是烟台生物医药企业的杰出代表。(完)

    标签:胃癌
    2021-11-03
  • 中国自主研发的ADC新药获批上市 用于胃癌治疗

      医药网6月11日讯 记者10日从烟台开发区管委会获悉,由荣昌生物制药(烟台)股份有限公司申报的中国首个原创性抗体偶联药物(ADC)新药——维迪西妥单抗获得中国药监局上市批准。  胃癌是中国第二大癌症,2020年新增患者约47万人。维迪西妥单抗适用于至少接受过2种系统化疗的HER2过表达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胃癌(包括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的治疗,为胃癌精准靶向治疗开辟了新路径。  据悉,ADC药物由单克隆抗体、连接子和小分子细胞物偶联而成,兼具抗体靶向性和小分子药物的杀伤性,能完成对癌细胞的精准打击,是全球抗肿瘤药物技术发展的重点方向。  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沈琳与天津市肿瘤医院副院长巴一共同牵头开展的维迪西妥单抗治疗胃癌的注册性临床试验显示,对于127名曾接受过二线化疗治疗的HER2中高表达的晚期或转移性胃癌患者,其客观缓解率达到24.4%,中位总生存时间达到7.9个月。  维迪西妥单抗获批,打破了ADC药物领域无原创国产新药的局面,是中国自主创新生物药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近年来,山东烟台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崛起,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荣昌生物是烟台生物医药企业的杰出代表。(完)

    标签:胃癌
    2021-11-03
  • 国产创新药获批应用于晚期鳞状非小细胞肺癌治疗

      医药网6月7日讯 在中国,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排名首位。记者6日从信达生物获悉,国产创新药PD-1抑制剂达伯舒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联合化疗应用于晚期鳞状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  医学专家指出,肺癌根据组织学类型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其中,非小细胞肺癌病例约占肺癌患者的80%至85%。中国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约30%为鳞状非小细胞肺癌。  上海市肺科医院肿瘤科主任周彩存教授表示,近二十年来,非小细胞肺癌的药物研发进展主要集中在非鳞非小细胞肺癌,鳞状非小细胞肺癌因其独特的流行病学、组织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药物研发相对缓慢,患者缺乏有效药物治疗。   “肿瘤作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第一大疾病,一直是科研人员和临床医生所攻坚的课题。抗肿瘤生物药也是我们产品管线中重要的研究领域。”信达生物总裁刘勇军博士表示,达伯舒在鳞状非小细胞肺癌领域具有完整的布局,为此前缺乏有效治疗药物的肺鳞癌患者提供了新的用药选择。  据悉,在达伯舒针对鳞状非小细胞肺癌的布局中,除了此次获批的一线治疗外,二线治疗的关键III期临床研究也取得阳性结果。该上市申请也于今年1月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受理。  研发团队介绍,目前正努力拓展达伯舒的适应症范围,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了20多项关于达伯舒的临床研究。结直肠癌、胃癌、胆管癌、宫颈癌、淋巴瘤、黑色素瘤领域等领域临床研究也在进行中。  值得一提的是,达伯舒是全国首个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的PD-1。今年1月,信达生物响应北京康盟基金会为因病致贫的癌症患者提供药品救助的号召,参与“舒心可依—肿瘤免疫治疗患者救助项目”,切实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完)

    标签:创新药
    2021-11-03
  • 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新药中国获批 降压同时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医药网6月4日讯 高血压是诱发心血管事件的首要危险因素,中国高血压患者人数众多。记者3日获悉,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批准诺欣妥®(沙库巴曲缬沙坦)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  此前,诺欣妥®(沙库巴曲缬沙坦)曾作为心衰适应症治疗药物在华获批上市。此次该药获批有望助推高血压治疗管理模式由单纯降压步入全程心血管事件风险管控。  据悉,一项由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副主席、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牵头进行的III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治疗8周后,沙库巴曲缬沙坦的降压效果显著优于ARB类药物中降压效果最好的奥美沙坦(对照药),且能明显提高患者的血压达标率。ARB是目前最常用的高血压一线治疗药物之一。据透露,在该研究纳入的众多亚洲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中国患者占比达85%。  多项研究还显示,无论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高低、是否合并危险因素或心肾损害,沙库巴曲缬沙坦均表现出普适的降压疗效。  据悉,高血压所导致的心、肾、血管等器官损害显著增加了心血管死亡风险,使高血压相关的致残致死率居高不下。霍勇教授表示:“中国高血压管理面临达标率低、合并症比例高、靶器官损害加剧等多重挑战。近年来,高血压治疗开始注重强调以降压为基础,同时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改善患者预后的治疗策略。”  霍勇教授认为,沙库巴曲缬沙坦在降压方面表现出降幅大、起效快、24小时控压的特点,同时对心脏、肾脏和血管等器官也表现出优越的保护作用,可以多途径阻断心血管事件链,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他直言,沙库巴曲缬沙坦在高血压领域的应用将进一步优化现有治疗方案。(完)

    标签:高血压
    2021-11-03
  • 国家医保局:开展门诊慢特病相关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试点

      新华社北京9月15日电(记者彭韵佳)为进一步解决人民群众跨省异地就医结算遇到的“急难愁盼”问题,国家医保局明确:2021年底前,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至少选择一个统筹地区开展门诊慢特病相关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试点,可以提供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门诊放化疗、尿毒症透析、器官移植术后抗排异治疗等五个门诊慢特病相关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  根据国家医保局、财政部印发的《关于开展门诊慢特病相关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试点工作的通知》,试点人群范围为已在参保地完成上述五个门诊慢特病待遇资格认定,并按参保地规定办理了跨省异地就医备案手续的人员。  为了兼容各地病种范围差异,参照国家医疗保障信息业务编码标准中门诊慢特病病种代码及病种名称,本次试点病种包括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门诊放化疗(对应业务编码标准中的恶性肿瘤门诊治疗)、尿毒症透析(对应业务编码标准中的透析)、器官移植术后抗排异治疗(对应业务编码标准中的肾移植抗排异治疗、骨髓移植抗排异治疗、心移植抗排异治疗、肝移植抗排异治疗、肺移植抗排异治疗和肝肾移植抗排异治疗)等门诊慢特病病种。  通知明确,门诊慢特病相关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时,使用全国统一的门诊慢特病病种代码及病种名称,暂按项目付费方式进行结算,执行就医地的支付范围及有关规定(基本医疗保险药品、医疗服务项目和医用耗材等支付范围),执行参保地的医疗保障基金起付标准、支付比例、最高支付限额等有关规定。  此外,定点医疗机构在为具备门诊慢特病待遇资格的异地参保人员提供跨省直接结算服务时,应专病专治,合理用药,将门诊慢特病相关治疗费用分病种单独结算。就医地按照本地支付范

    标签:
    2021-11-03
  • “健康中国,赋能县域”基层医师培训|动脉粥样硬化临床治疗新进展

    心脑血管病是全球最常见的疾病,也是死亡率最高的疾病,被称为威胁健康的第一杀手。近年来,我国心脑血管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且有年轻化的趋势。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显示,心脑血管病导致的死亡占我国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而动脉粥样硬化被认为是诱发各种心脑血管病的主要潜在原因,是心肌梗死和脑梗死的根源。因此,做好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是预防这些致死性疾病最关键的一步。 2021年10月22日,由中国农村卫生协会主办、络病大讲堂支持、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全医堂平台推出的“健康中国,赋能县域”—线上全科医师系列培训课程第四期,邀请到了来自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张蕾教授,以《动脉粥样硬化临床治疗新进展》为主题,就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研究现状、治疗进展及通络药物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易损斑块是急性心脑血管病事件的“始作俑者” 针对心脑血管病的发病基础,张蕾教授指出,现代医学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病理变化的共同基础,可以发生在全身各个部位的血管,引起相关疾病的发生。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是一个缓慢而持续的过程,一般在幼年就开始发生。张蕾教授介绍,国外有研究显示,甚至在几个月大的婴儿血管中就发现动脉粥样硬化的存在。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动脉粥样硬化会逐渐加重,经历从内膜损伤到泡沫细胞、脂质条纹,再到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纤维斑块和复杂斑块及斑块的破裂等一系列过程。当然,这个发展过程是非常缓慢的,有些人可能终生与动脉粥样硬化共存却不发生疾病,但是也有些人可能在三四十岁后突然就得了心梗、脑梗。张蕾教授表示,个体间之所以会有不同情况发生,主要是因为体内斑块类

    标签:通心络胶囊
    2021-10-27
  • 首页
  • 上一页
  • 2
  • 3
  • 4
  • 5
  • 6
  • 7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