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干货|室性早搏的诊断及治疗
室性心律失常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其表现类型差异很大,可以是心脏异常最早或唯一的表现,也可能是基础心脏病的伴随症状。室性早搏是常见的室性心律失常,普通人群中,其发病率约为1%-4%,且随年龄增长而逐步增加,超过75岁的人群中,其发病率高达69%。室性早搏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冠心病和心衰患者合并有室性早搏后,猝死的危险性大大提高。室早患者的临床症状也各不相同,有的患者频发室早无明显症状,而有的患者偶发室早却有明显的心悸、胸闷、头晕、黑矇等症状。因此精确诊断、及时治疗对于室早患者来说至关重要。由中国农村卫生协会主办的“健康中国,赋能县域”—全科医师系列培训课程第十一期,特邀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樊晓寒教授以《室性早搏的诊断及治疗》为主题,就室性早搏的病因、诊断及治疗等内容进行了细致分享和权威讲解。培训同时邀请解放军总医院李俊峡教授担任嘉宾主持。室早的病因室早的本质是心室肌的提前除极,任何导致心室肌提前除极的因素均可成为室早的病因。对于无器质性心脏病者来说,精神紧张,过度劳累,过量烟、酒、咖啡等可能是室早的诱发因素;对于器质性心脏病者,冠心病、心肌病、瓣膜性心脏病、二尖瓣脱垂等是其导致室早的病因;除此之外,洋地黄、奎尼丁三环类抗抑郁药中毒和电解质紊乱等也可能造成室早发生。室早诊断及预后评估室早诊断主要通过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查。12导联心电图用于判断室早的起源部位。动态心电图对于判断室早的总数、不同时间的分布情况、与自主神经张力变化的联系、以及是否有多种形态具有重要价值。超声心电图可评估心室的结构和功能、瓣膜形态与功能及肺动脉压力等,这在室早的危险分层和治疗策略中具有重要价值。运动试验对于室早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