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对疫情,一个企业的责任担当

    在新冠肺炎全链条防治过程中,中医药已经成为有效手段。连花清瘟作为代表药在抗疫中发挥了重大作用,目前已在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注册上市,在泰国、柬埔寨、印度尼西亚等国获准进入新冠肺炎定点医院。连花系列产品高效服务抗疫一线以岭药业是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作为连花清瘟的生产厂家,每次疫情发生时总是第一时间本着“人道、博爱、奉献”精神,无数次向国内外疫区伸出援助之手,近些年来无论是甲流,还是新冠,每当疫情出现总是抢时间,保质量向疫区捐赠,累计捐赠药品及款物近5亿元。从武汉出现疫情开始,已经捐赠连花清瘟系列防疫物资支援抗疫一线近1.7亿元。受助地区覆盖吉林、河南、黑龙江、深圳、上海、香港等国内地区,以及伊拉克、意大利、菲律宾等多个国家,为防控疫情做出了贡献。2020年1月,疫情暴发伊始,以岭药业紧急召开会议,并提出要“与时间赛跑,为人民健康负责”,并立即通过中国红十字会向疫区捐赠1000万元连花清瘟的决定。第二天下午就把价值1000万元的连花清瘟产品集结完毕,并连夜将价值500万元的药品运往武汉。在当时的紧急情况下,以岭药业各部门上下联动、密切配合,克服春节期间人手不足、交通不畅等种种困难,23日凌晨2点,在武汉封城之前将药品安全送达患者,成为全国最早一批通过中国红十字会捐赠药品的企业。2021年1月6日,以岭药业向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捐赠5000万元款物发起设立“连花呼吸健康公益行”项目,向受疫情影响较严重地区发放包括连花清瘟胶囊、连花清咳片以及连花清瘟爆珠、连花清瘟爆珠口罩、健康包等在内的连花呼吸健康系列产品,支持疫情防控。2022年初春,香港疫情紧急,但以岭药业在香港注册版连花清瘟包装、规格与内地不同,为支援香港的疫情防控,由工业和信息

    标签:以岭药业
    2022-04-18
  • 民族药企以岭药业勇担抗疫大任

    在新冠肺炎全链条防治过程中,中医药已经成为有效手段。连花清瘟作为代表药在全球抗疫中效果显著,在吉林、上海等各省市定点医院以及隔离点广泛使用。连花清瘟已在全球近30个国家和地区注册上市,在泰国、柬埔寨、印度尼西亚等国获准进入新冠肺炎定点医院。民族药企勇担社会责任,连花系列产品高效服务抗疫一线以岭药业是中国中药企业TOP10,作为连花清瘟的生产厂家,每次疫情发生时总是第一时间冲在前线,本着“人道、博爱、奉献”的国际援助精神,无数次向国内外疫区伸出援助之手,累计捐赠数亿元连花清瘟系列防疫物资支援抗疫一线。受助地区覆盖吉林、河南、黑龙江、深圳、上海、香港等国内地区,以及伊拉克、意大利、菲律宾等多个国家,为疫情蔓延做出了突出贡献。2020年1月,疫情暴发伊始,以岭药业紧急召开会议,并提出要“与时间赛跑,为防控疫情做出企业应有的贡献”,当即做出通过中国红十字会向疫区捐赠1000万元连花清瘟的决定。第二天下午就把价值1000万元的连花清瘟生产集结完毕,并连夜将价值500万元的药品运往武汉。在当时的紧急情况下,以岭药业各部门上下联动、密切配合,从决定捐赠到药品送达患者,历时不到两天,克服了春节期间人手不足、交通不畅等种种困难。23日凌晨2点,武汉宣布将于10点封城,以岭药业赶在封城之前将药品安全送达患者,成为全国最早一批向中国红十字会捐赠药品的企业。2022年2月以来,香港疫情反复,香港注册版连花清瘟因包装、规格不同本就货源紧张,但为支持香港的疫情防控,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以岭药业紧急调配产能,昼夜生产2145万元连花清瘟胶囊系列抗疫物资支援香港。2022年4月3日18时,一辆满载价值5000万元的连花清瘟防疫物资共14个40英尺集装箱,从石家庄货运中心西货场缓

    标签:连花清瘟
    2022-04-15
  • 以岭药业向河北省红十字会捐赠1000万元连花清瘟系列防疫物资

    4月7日,以岭药业向河北省红十字会捐赠1000万元的连花清瘟系列防疫物资,定向用于河北省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志愿者及相关工作人员的疫情防控。这批物资包括价值500万元连花清瘟胶囊、200万元连花清咳片以及300万元连花呼吸健康防护产品。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副书记、一级巡视员徐春芳,河北省红十字会党组书记李林龙,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刘彦红,以岭药业常务副总经理张蕴龄等出席捐赠仪式。 徐春芳在捐赠仪式上致辞时充分肯定了以岭药业近两年来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作出的重要贡献,并指出要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防病治病中的重要作用,为河北疫情防控贡献中医智慧。 河北省红十字会党组书记李林龙接受媒体采访。李林龙在捐赠现场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本次捐赠充分体现了企业对河北省疫情防控工作的支持、关心和关注。我们相信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一定能战胜疫情,为建设健康河北贡献力量。” 以岭药业常务副总经理张蕴龄接受媒体采访。以岭药业常务副总经理张蕴龄表示,作为河北企业,在河北疫情防控工作中理应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助力河北尽快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歼灭战。她指出,连花清瘟是防治感冒、流感、新冠肺炎的专利中药,是我国应对呼吸道病毒传染性公共卫生事件的代表物,作为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筛选出的有效药物,已经连续六次被列入国家卫健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推荐用药。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国内多家权威科研机构围绕连花清瘟抗新型冠状病毒开展了系列基础与临床研究,形成了连花清瘟防治新冠肺炎“细胞-动物-预防用药-临床治疗”效果可靠的证据链。最新研究成果表明,该药具有抗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

    标签:连花清瘟
    2022-04-07
  • 以岭药业津力达颗粒获《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2022)》推荐

    近日,由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办公室共同制定的《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2022)》(以下简称《新版指南》)正式发布。由以岭药业研发的创新中药津力达颗粒获推荐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2022)》近年来,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持续上升,已高达11.9%,但全国糖尿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均较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作为糖尿病防治工作主战场,防治任务艰巨。《新版指南》首次增加“糖尿病的中医药防治”章节,积极支持和鼓励中医药融入糖尿病综合防治体系,发挥整体观、辨证论治优势,结合体质辨识等,综合运用药物和非药物等多种方法开展综合防治。指南明确,在协同控糖、改善症状方面,推荐2型糖尿病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可联用津力达颗粒。津力达颗粒是首次应用络病理论探讨消渴(糖尿病)发病规律与治疗,指导研发的专利中药,具有多组分、多靶点、多重作用机制的特点。研究证实,津力达颗粒与二甲双胍等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联合应用可以发挥协同控糖,调节糖脂代谢,保护胰岛β细胞,改善胰岛素抵抗,改善血糖波动,延缓并发症等诸多优势。津力达颗粒在降糖的同时能够兼顾并发症,对患者的治疗是整体的、综合的,可用于糖尿病前期、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基于津力达颗粒在糖尿病防治中的显著和充分的研究证据,其先后被《糖尿病中医药临床循证实践指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临床诊疗指南》《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南-糖尿病分册》《糖尿病微循环障碍临床用药专家共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2020 年版)》《中医临床辨治》等多部指南、共识、教材列为推荐用药。此外,“以津力达颗粒为示范的中西医联合应用的规范化研究”荣获

    标签:津力达颗粒
    2022-03-24
  • 如何抗衰老?快来get科学有效的方法!

    “尘满面、鬓如霜”,说的就是早衰的一种特征。衰老得越快,距离死亡也就越近,因此,如何抵抗衰老进程,一直以来就是一个热点话题。自古以来,人类对于“长生不老”这件事就很执着:秦始皇海外求仙丹;道家的黄白术在中国风靡了上千年;人参果、桃子等各种植物也被赋予了长寿的含义;甚至连《西游记》中的妖怪,都想来上一口唐僧肉“长生不老”。随着现代科学医学技术的进步,我们已经不再寄希望于各种灵丹妙药,而是通过分子、细胞等更为科学、严谨的手段来寻求衰老的奥秘,并力求从根源内在上延缓衰老的到来。“气络学说指导八子补肾胶囊抗衰老研究项目”以气络学说为指导提出“精气神理论”,为抗衰老提供了研究的新思路。实验研究证实,由该理论为指导汲取两千年来补肾用药经验之精华,研制的专利中药八子补肾胶囊,具有防治整体衰老、系统衰老及衰老相关疾病的特色优势,前期临床研究证实可提高运动机能,有效缓解疲劳,增加肌肉、减少体脂重量、降低体脂率,维持运动耐力,改善性功能。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的生长衰老过程与肾中精气的盛衰密切相关。肾精与人体的生长、发育、衰老有直接关系,肾精充足是抵抗衰老的必要条件。目前,已经有大量实验研究表明,八子补肾胶囊能补肾精、抗衰老,通过上调长寿蛋白Sirt6水平,下调衰老相关蛋白P53水平,上调端粒逆转录酶水平,减轻炎症和氧化反应等,进而实现抗衰的目的。此外,研究发现,八子补肾胶囊对于心血管、神经、骨骼等多系统衰老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具体来看,在防治心血管系统衰老方面,八子补肾胶囊能有效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改善心功能;在防治神经系统衰老方面,对改善学习记忆功能、认知功能方面有着显著的作用;在防治骨骼系统衰老方面,

    2022-03-17
  • 肌肉数量越少越难长寿!做到这几点科学对抗衰老

    刚刚30岁为啥眼袋、法令纹、眼角下垂悄然而至……整个脸都“垮”了,满脸憔悴。明明体重没有变化,但却感觉到皮肤明显松弛,手感变差。腰间赘肉能轻松提起5cm,怎一个“松”字了得!这是为啥呢?其实,皮肤松弛、疲乏无力、平衡障碍、容易摔倒……都是肌肉数量减少给你发出的警告。肌肉数量减少会让身体衰老得更快,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在同龄人中更显老的原因之一。衰老会“抢走”你的肌肉国外科学家通过用双能X线吸收仪扫描全身来估计肌肉质量。他们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肉量会稳步下降,而且没有“断点”不会停止[1]。人过30岁之后,肌肉的流失速度会增加。50岁以后,肌肉会按1%到2%的速率流失;60岁以后,肌肉的流失率会达到8%!肌肉数量减少并不是老年人的“专利”,80、90后们也需要警惕。深究之下,在年龄的背后还有两大推手,一个是生长激素、睾酮等激素,一个是生活习惯。人到中年,睾酮和生长激素随着年龄增长分泌量逐渐减少,研究表明这些激素可对肌肉的生长和功能产生重要影响。生长激素主要的功能是促进肌肉的生长和阻止肌肉的分解,同时还能增加脂肪的氧化分解。睾酮可以增加肌肉量,降低体内脂肪,预防肥胖。睾酮激素水平高的人往往肌肉量会比较足,反之,睾酮激素水平下降,肌肉量也会随之降低。此外,随着工作、生活的改变,中年人的生活习惯也发生了变化,运动量减少,肌肉缺乏锻炼,也会自然地萎缩。牢记这几点让肌肉“年轻”起来想要避免肌肉流失、萎缩、功能退化,保持体态更年轻,一方面采取科学饮食,一日三餐增加肉蛋奶摄入量,另一方面远离久坐不动、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让自己运动起来,还可以辅助一些药物。一项临床科学研究发现八子补肾胶囊能显著提高血清睾酮水平。运动员在赛前训

    2022-03-08
  • 留住青春抗衰老 八子补肾胶囊有招数

    延缓衰老,永葆青春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但是岁月不留情,眼角的皱纹、头顶的白发、酸痛的腰背时刻困扰着我们。人们盼望科学能够发现一种新技术,帮助延缓衰老,留住美好的青葱岁月,抗衰老研究也因此成为医学研究的热点。12月15日,多领域专家学者在“中医药防治过早衰老论坛”上分享了抗衰老研究的最新理论和成果,揭示了衰老的共性机制问题,探讨了中医药对整体衰老及系统衰老导致的多种老年性疾病的独特价值。30岁向衰老宣战 留住青春的脚步很多年轻人以为衰老只是老年人的事,跟自己无关,事实并非如此。衰老是各组织器官功能随年龄增长而发生退行性变化的过程,其本质是自我修复能力下降。30岁是多数器官衰老的起点,大脑神经细胞在20岁发育至巅峰,之后的每天以10万个速度开始死亡;人体骨骼、肌肉系统30岁起,开始走“下坡路”;心脏从40岁开始衰老,血管弹性降低,动脉开始硬化,易造成脂肪堆积,诱发心血管病。要想延缓衰老,青春常在,必须抢在器官衰老之前开始抗衰行动。那么,器官衰老的原因是什么?《中国衰老与抗衰老专家共识(2019)》指出,衰老细胞是人体器官和组织衰老的基本结构单元,成体干细胞的衰老乃至耗竭是组织器官衰老和老年性疾病的重要诱因。暨南大学衰老与再生医学研究院院长鞠振宇教授在题为“衰老的共性机制研究与干预”报告中指出,端粒缩短与人体器官衰老存在共性机制。研究发现染色体末端的端粒像帽子一样发挥着保护作用,当端粒磨损变短,细胞就老化,相反,如果端粒酶活性很高,端粒的长度就能得到保持,细胞的老化就被延缓了。可以说,随着端粒缩短和端粒酶活性降低,各器官的衰老也就悄然开始。科学揭示中医药抗衰老系列作用机制相比于抗衰理论研究,很多人更关心延缓或阻止

    2022-01-26
  • 气络学说指导八子补肾胶囊抗衰老研究进展

    衰老导致的机体功能减退和老年性疾病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与寿命,是生命科学领域的重大课题。基于气络学说构建的精气神理论提出“肾精虚衰”是衰老根本、“元气亏虚”是衰老关键、“形神耗损”是衰老表现的中医衰老病机,及补肾填精、燮理阴阳、温扶元气、充养形神的抗衰老治法,制定八子补肾胶囊组方。实验研究证实八子补肾胶囊具有改善整体衰老、系统衰老及防治衰老相关疾病的特色优势,初步临床研究证实可提高运动能力、改善性功能,有望成为中医药抗衰老的代表中成药。八子补肾胶囊的抗整体衰老作用在防治整体衰老方面,研究证实八子补肾胶囊可增强抵抗外界刺激能力,延长秀丽隐杆线虫寿命;改善衰老小鼠虚弱指数及整体外观表型;通过维持细胞端粒酶活性并延长端粒、上调长寿蛋白SIRT6和下调衰老相关蛋白P53表达、抗炎、抗氧化发挥延缓衰老作用。临床研究证实,八子补肾胶囊显著改善肾精亏虚症状群表现(腰膝酸痛、神疲乏力、健忘、畏寒肢冷、头晕耳鸣、减退等)。增强抵抗外界刺激能力延长秀丽隐杆线虫寿命研究显示,热量限制信号通路和衰老密切相关,激活热量限制信号相关通路可显著上调机体抗氧化水平,增强抗氧化应激能力,进而延长寿命。研究观察八子补肾胶囊对热应激条件下秀丽隐杆线虫存活时间的影响,结果显示,八子补肾胶囊对线虫的平均存活时间、最大寿命及半数寿命均有不同程度的延长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提示八子补肾胶囊可能通过增强线虫的抗热应激能力而延长线虫寿命。改善自然衰老小鼠虚弱指数和外观状态2020年美国哈佛医学院遗传学教授大卫·辛克莱(David Sinclair)领导的研究小组首次对衰老小鼠的衰弱程度变化进行,建立小鼠虚弱指数(FI)作为快速评估衰老程度的工具,通过对被毛状况、皮毛颜色丧失

    2022-01-26
  • 解“男”题、抗衰老 8093婚姻的幸福秘诀

    闺蜜:烦死了!昨晚我家老公真是精力充沛……我:我emo了,我已经N+1天空虚寂寞冷了(这里的emo=羡慕嫉妒+对自己老公的失望+对自己的怜悯+无力感)中国人民大学性学专家潘绥铭曾表示,中国有21%的女性正在承受“无性婚姻”。意味着5个女人中,就有1人正在空虚寂寞冷。男人年轻力壮的时候想不停的要,最好开启一夜风流的神仙模式!而到了中年,开始力不从心,敷衍了事!瞧,他们躲自己的老婆跟躲债主一样。“那个……我今晚加班不回来了”,万千中年男人怀揣N+1个emo,编造着种种不回家的理由!熄了车灯,一口接着一口抽着烟,心想“她应该睡了吧,今天又能糊弄过去了”,人到中年,车成了无数男人的第二个家!中年人是如何拥有无的?大多数人是被逼的>>岁月催人“服软”人到中年,身体首先会出现变化,比如晨勃渐行渐远、性能力逐渐下降。身体内部好像内置了一个“生命时钟”,提醒你要开始走下坡路了。(图1 身体密码破译局·去男科就诊,玩的就是脸红心跳)性激素,尤其是雄激素在维持正常,促进精子发育成熟有非常关键的作用。衰老可使性激素分泌减少,导致副萎缩,影响生殖功能。除了身体衰老带来的影响外,还有一些常见疾病也可能会引起男性勃起功能障碍(ED)。德国、荷兰和阿联酋的科学家进行的一项国际性研究显示,ED可能是雄激素缺乏和代谢综合征的迹象。所谓代谢综合征,是指高血糖、高血压、肥胖症和高血脂等多种代谢危险因素在人体内集结的一种状态,可能导致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及并发症。>>压力迫你“低头”996、007互联网大厂的空气里都是KPI窒息的味道;合租、隔断、三代同堂的居住环境让“夫妻生活”难喘气;“上有老,下有小”的甜蜜负担让中青年人无法“抬头做人”……压力和焦虑充斥着他们的身体

    2022-01-25
  • 补肾抗衰系列谈——干细胞抗衰老?有风险的医学实验

    脸上的皱纹、变白头发、减退的记忆力……这些信号时刻在提醒我们衰老就在身边。随着现代生物医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细胞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让我们发现了细胞衰老的关键点,从微观领域窥探到人体衰老的奥秘。细胞衰老是人体衰老的根源细胞衰老最早由美国微生物学家奥那多·海夫利克于1961年提出,他发现人类成纤维细胞只能分裂大约50次。之后,细胞就会步入老化状态,不再复制增殖,这种终止复制的现象被称为“海夫利克极限”。沿着细胞衰老这条路线,全球的科学家研究了半个多世纪。迄今为止已经发现,细胞衰老在人类衰老进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研究表明,老化细胞的数量和与年龄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当细胞老化,细胞分裂增值能力下降,干细胞水平降低,导致人体各个器官的衰老和功能的下降。而且,衰老细胞分泌的衰老相关分泌因子会助长引起衰老的无菌性炎症状态,还具有诱导其他细胞老化的特性,引起早衰、亚健康状态、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老年痴呆等。细胞的衰老是整体衰老的基础,是衰老和衰老伴发疾病的重要原因。注射干细胞能抗衰老?近年来,干细胞抗衰老概念甚嚣尘上。这种学说认为干细胞的数量和活性随人体衰逐渐降低和下降,其分化能力也会跟着下降,导致细胞动态过程失衡,进而引起细胞普遍衰老。注射干细胞是期望通过回输或局部注射特定的细胞,让其能够多向分化为组织细胞,替代衰老死亡的细胞。干细胞治疗需要仔细和精确的调控,如果控制不好,干细胞可能会脱离控制而疯长,诱发癌症。而且,异体干细胞被注射到人体后,可能被免疫系统当做“入侵者”,产生免疫攻击,导致细胞和器官死、功能丧失,轻则让人出现发烧、皮疹等炎症反应,重则是多个器官的损害、严重感染、甚至死亡。另外,由于其概念的简

    2021-12-06
  • 补肾精抗衰老系列谈——衰老是可以延缓的

    虽然衰老是生命因时间流逝而出现的必然规律,但随着人类社会的和平与发展,生命科学的进步,世界范围内人的平均寿命在逐渐延长。这一事实足以证明衰老进程是可以延缓的,健康长寿,尽享天年不再是可望不可及的梦想。古往今来,追求健康长寿是人们永恒不变的心愿!人的正常寿命究竟有多长?至今还无定论。《黄帝内经》把人的正常寿数定为100年,并称作“天年”,《素问•上古天真论》里提到:“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但道家学说创始人老子认为“人之大期,以百二十为限”,就是人的寿命可达120岁。120岁的说法与现代生命科学的认识相一致。美国老年学专家海弗利克于1961年对人胚成纤维细胞的分裂与增殖规律进行研究,人体细胞从胚胎开始共分裂50次,每次分裂周期2.4年,50x2.4年,整好是120岁,2500年前老子的说法得到了现代科学认同。中国目前已全面步入小康社会,小康以后奔什么?小康以后奔健康!这是逐步富裕起来人们的必然追求,所以现代人们非常注重养生,而养生的终极目标就是健康长寿,尽享天年。但目前我国的人均寿命是76.6岁,活过百岁的是少之又少,在现代医学抗衰老研究至今尚未取得重大突破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地抗老防衰,我们不妨从中华传统中医学中汲取宝贵的养生理念与实践经验,进而运用现代生物医药技术予以验证研究,传承创新具有延缓衰老的新型中药,从而为人类的健康长寿做出贡献。在中华传统养生理念上,特别重视“全精气神”,如历史上的道家就提出“天有三宝日月星,人有三宝精气神”的养生名言,一语道破抗老防衰的关键所在。精是生命之源,气是生命动力,神是生命表现,是人体生命的基本要素。如果进一步推究,精气神三者当中,精又是第一位的,《黄帝内经》说:“人始生,先成精”,还说

    2021-11-15
  • 补肾精抗衰老系列谈——脑衰老与肾精亏

    大脑是我们人体神经的司令部,人的感知、记忆、思维及行动都受大脑的支配,人体各系统、组织、器官的生命自主活动也是靠大脑控制,因此,脑功能的好坏涉及人生命的方方面面。大脑这种与生俱来的支配作用,犹如神一般的存在,中医称之为“元神”,中医典籍曾说“元神在头,总众神也”。那么大脑功能与中医所说的肾有什么关系呢?中医说“脑为髓海”,大脑由脑髓构成,而脑髓又是靠肾精生成和滋养的,《黄帝内经》说:“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这与现代对胎儿发育研究证实胎儿最早发育成型的部位是头颅和脊柱是一致的,可见肾中精气是脑生长发育的基础。人体中的髓分骨髓、脊髓和脑髓,都是人体的精华,脊髓和脑髓是相通的,骨髓汇聚到脊髓,最终又汇聚到脑髓之中,所以脑被称为“髓海”,正如《黄帝内经》指出的“肾主骨生髓通脑”,阐明了肾生髓,髓通脑的医学道理。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出现的头晕健忘、耳鸣耳背、言语不清、思维迟钝、步履蹒跚,脑萎缩、老年性痴呆等,都是大脑功能退化的典型症状及老年慢病。尤其是严重的老年痴呆症,医学解剖上可见大脑皮质变薄,沟回增宽变浅,大脑重量减少了20%左右。大脑的这种病理现象中医称作“髓海空虚”,根据中医“肾生髓,髓通脑”的理论,脑髓空虚的基础在于老年人肾精的严重不足,以致脑髓失去肾精的充养,大脑功能随之退化,因此,中医对大脑功能退化的调理原则就是补肾填精,生髓补脑。大脑的病,中医却从肾治,这就是中医治病求本的道理。哪些中药可以补肾填精,延缓大脑衰老呢?从中医传统补肾养生的用药规律看,善补肾精的中药主要由两类药构成:1、植物种子药:传统植物中药当中有很多植物种子药,如枸杞子、菟丝子、五味子等,中医称为“子

    2021-11-12
  • 补肾精抗衰老系列谈——生殖衰老降低了幸福指数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身体机能也在开始下降,衰老问题难以避免。对于多数人而言,生殖衰老是众多衰老问题中表现较为明显的一项,它不仅关乎个人的身体健康,而且还影响着夫妻和谐以及家庭和睦。但是国人性格普遍内敛含蓄,面对生殖衰老带来的阳痿早泄、性冷淡等问题,往往羞于启齿,导致生殖衰老问题一再被忽略,进而影响生活幸福指数。因此,科学认识生殖衰老,积极抗老防衰至关重要。生殖健康关乎幸福生活生殖系统是人类生命之源,也维持着各项生命活动,关乎我们的生活幸福,不容忽视。生殖系统衰老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性功能减退。在日常生活中,男性由于各种身心问题出现阳痿、早泄、性功能下降的情况不在少数。长期的性功能减退,生活质量得不到保证,可能会影响到夫妻双方的感情,同时男性会有消极心理和自卑感,长期处于这种心理阴影中会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导致失眠、多梦、烦躁不安、神经衰弱、消极抑郁等。与男性相同,女性也会出现生殖系统衰老的问题,比如卵巢早衰、性功能下降。卵巢是女人的青春之源,卵巢功能下降会导致激素分泌失衡,影响女性正常月经,甚至出现月经停止,松软萎缩,其他性征退化,内外生殖器萎缩,减退,女性的容颜也会未老先衰。这种生殖系统的衰老不但会影响人们的外在体貌,更重要的是会进一步导致人的精力不足,加重身体负担,负担越重,衰老越快,长此以往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健康和谐的幸福生活更是无从谈起。西药并不是生殖系统衰老的最佳解决方案很多男性朋友发现性功能出现问题,往往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西药伟哥(学名西地那非),但是多数人不了解,伟哥起初是作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进入临床进行研究的,结果意外发现它的副作用可以改善男性勃起功能障碍。值

    2021-11-12
  • 补肾精抗衰老系列谈——骨骼衰老让我们不堪重负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衰老。其中,骨骼衰老日常却很难发现,往往当骨头变得脆弱,关节开始僵硬,全身肌肉也渐渐松弛后,人们才后知后觉。根据《中国骨质疏松白皮书》显示,我国至少有近7000万人患骨质疏松症,另有2.1亿人骨量低于正常标准,存在骨质疏松的风险。根据中国城市居民健康调查显示,骨质疏松已经成为继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之后第四个城市居民常见慢性病。骨骼衰老影响正常生活骨骼衰老的常见表现有骨质疏松、骨质增生。骨质疏松症是最为常见的骨骼疾病,是一种以骨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近年来,除了中老年人外,骨质疏松还有着明显的年轻化趋势。现在很多年轻人生活中存在着节食、挑食、久坐不运动、宅家不出门等问题,导致人体骨骼衰老进度不断提前。根据《中国骨密度状况调查报告》显示,30至50岁中青年骨质疏松患者日渐增多,其中,35岁后的人群中,骨质疏松发病率从1%上升至11%。同时,骨质疏松引发的骨折几率也在不断增大。数据显示,全世界每3秒钟就会发生一起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另外,在患者本身缺乏维生素D的情况下,还容易引发骨软化症,多发于中老年群体。严重时会引发剧烈的全身骨痛,活动和行走症状加重,可出现跛行和鸭步态,弯腰、梳头、翻身都感到困难。骨骼抗老先“补肾”很多人将骨骼衰老的起因单纯的归类于“缺钙”是不完全正确的。人体需要钙,但要适量,不能盲目补充。通常情况下,人体每天只需600毫克的钙,过量补钙容易导致高钙血症,还可能引起肾结石。中医学认为,骨不是独立存在的,无论是生理还是病理上,它都属于“肾”功能的范畴。“肾主骨生髓”,骨的生长、发育、修复,均依赖肾脏精气的滋养和

    2021-11-11
  • 补肾精抗衰老系列谈——神经衰老是可怕的衰老

    近几年,随着医美护肤的逐渐普及,一时间越来越多人依靠外科手术来保持肌肤年轻,感觉终于找到了对抗衰老的方法。然而,人体最先衰老的器官并不是皮肤,而是大脑。很多人有过这样的经历:离家后再三确认有没有锁门,从早到晚不停地寻找手机和钥匙,面对面却叫不出熟人的名字,一扭头便会忘记手头的工作……随着年龄的增长,手术解决不了的“衰老”早已发生。要保持年轻的不止是容貌2020年一份《新青年抗衰老调查报告》中提到,90后对“抗衰老”的重视程度远高于80后,也是医美大军的主力,95后四处调侃着自己的“初老症状”,00后则纷纷自嘲“老阿姨”,这些或真诚或逗趣的反应背后,恰恰暴露了人们内心深处对衰老的恐惧。“衰老”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经历。然而,大多数人对“衰老”的关注,还仅停留在皮肤上的皱纹、面部的斑点、苹果肌下垂、脸色暗沉上,而错过了真正可怕的损伤——神经系统的衰老。相对外貌上的改变,神经系统的衰老更加悄无声息,对身体的损害却更大。有研究表明从20岁起,每年神经细胞的数量都会有所下降,大脑开始逐渐衰老。40岁后,衰老的速度还会更快,神经细胞的数量以每天1万个的速度递减,严重影响到人的记忆力、协调性以及大脑功能。如果说对于20至30岁这一年龄段,衰老压力更多来自于身体形态上的改变。那么,对30岁以上的人来讲,衰老已不再限于那些“容貌焦虑”,而是切身感受到的生理功能与器官的衰退,比如:丢三落四、记忆力减退、反应迟缓、灵活性减弱等等。还有一点更值得我们关注,那就是中枢神经系统与其他器官颇为不同,神经细胞是不能再生的。所以,我们常常提到的“抗衰从25岁开始”,指的并不仅仅是肌肤的美容,而是身体的抗老。如果在求美之路上,少了对抗神经衰老这一环

    2021-11-10
  • 补肾精抗衰老系列谈——血管衰老是致命的衰老

    常常有人把血管衰老与健康长寿相提并论,是因为血管年轻、血液畅通,人就年轻有活力,头不晕、心不慌,想干啥就干啥。血管老化,就可能导致心脑功能衰退,甚至引起致命的心脑血管疾病。可以说,血管一老,全身自然就跟着老了。血管衰老是沉默的杀手一个人的衰老从哪儿开始?皱纹?记忆力?体力?都不对,其实是血管!现代人常常沉迷于大油大肉、抽烟酗酒、高盐高糖饮食、过劳熬夜的状态中不能自拔,不知不觉间破坏了血管,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而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脑梗死、外周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世界上的人口每年以2千万的速度死亡,其中40%以上是由于心脑血管病,位居第一,也就是说,每年有800万~1000万人因动脉硬化所引起的心血管病和脑中风失去生命。因此人类防衰老,需从防止血管衰老开始。防止衰老从延缓血管老化做起上世纪初法国有个医学家卡萨尼斯就提出过“人与动脉同寿”的观点,动脉有多老人就有多老。动脉硬化虽然是一个渐进过程,但随着人的衰老这一进程会不断加快。男性从青少年开始,动脉就开始硬化。而且随年龄增加,动脉硬化程度逐渐加重。相比之下,女性在绝经后动脉硬化开始明显,硬化程度超过了男性。在58岁前,男性硬化程度高于女性,而58岁后,女性高于男性。年轻时,女性因有雌激素的保护,发生动脉硬化、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比男性小得多。但妇女进入围绝经期后,雌激素水平下降,血脂紊乱,从而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却成倍增加,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也高于男性。可以说,动脉硬化可能是绝经后妇女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的一个关键因素。血管衰老 如何干预雌激素可以通过改善血浆脂质谱和脂质过氧化而保护血管。此外,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均表达雌激素受体,雌激素可以通过其受体

    2021-11-09
  • 院士联合实验室广州成立 加速大湾区医疗科研成果临床转化

      “2021年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学高峰论坛暨首届医学科技周”24日在广州举行。论坛上成立广东省医学科学院院士联合实验室,加速大湾区医疗科研成果临床转化。  本次论坛由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广东省医学会指导,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广东省人民医院主办。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朱宏在会上致辞时表示,科技推动医学创新转化的黄金时代已经到来,广东将布局医学科技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发展。  广东省医学会会长姚志彬在致辞中指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浪潮席卷而来,他相信通过深度交流,发挥港澳地区的国际化优势和广东改革开放先行先试优势,瞄准世界医学前沿,汇聚粤港澳创新资源,能为生物医学发展贡献力量。  开幕式上举行了广东省医学科学院院士联合实验室签约仪式。广东省医学科学院院长、广东省人民医院院长余学清分别与7位院士签约。让院士们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开展科研以及产学研一体化的成果转化,走好临床转化“最后一公里”。  消化内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代明表示,医学有很多细分的部分,只有将其整合起来才能为健康服务,联合实验室能够利用大湾区得天独厚的资源环境把人才聚合起来,这种整合才能发挥智慧的价值,这对医学实践来说是明智之举。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利用粤港澳大湾区优势医疗,整合聚集全国乃至世界高级人才,在大湾区甚至全国算先行一步。  作为签约代表之一,妇科肿瘤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马丁表示,他将聚焦卵巢癌单病种质量控制,通过卵巢大数据平台的临床数据,推动卵巢癌临床治疗质量控制,为分级诊疗提供决策依据,提升卵巢癌的5年生存率。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董家鸿指出,他所在的院士联合实验室聚

    标签:
    2021-11-03
  • 苏国辉院士:已证实枸杞多糖具有改善抑郁症状等功能

      医药网6月23日讯 6月21日,宁夏枸杞产业重大科技成果路演活动在银川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院长苏国辉在对宁夏枸杞研究与应用成果推介中介绍,其团队已证实枸杞提取物——枸杞多糖(LBP)具有改善抑郁症状、保护视网膜(视神经损伤、眼高压等)、抗脂肪肝、促进海马神经发生等功能。  苏国辉介绍,宁夏枸杞提取成分中具有对抗氧化应激、改善神经衰老、调节机体免疫、增强肿瘤恢复等多种生物学功效。经过临床试验,研究表明:连续6周服用枸杞糖肽后,抑郁高危人群的认知障碍、阻滞、无助感可得到较大改善。  宁夏是枸杞原产地,栽培枸杞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宁夏枸杞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也是被载入新版《中国药典》的枸杞品种。“有关实验数据表明,宁夏枸杞的营养成分和药理活性成分颇为丰富,含有铁、磷、钙等物质,是国际上公认为“富集锂”的植物。”宁夏农林科学院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宁夏枸杞还含有大量糖、脂肪、蛋白质以及氨基酸、多糖色素、维生素等。  多年来,宁夏科技厅强化枸杞产业科技支撑,建设了国家枸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一批创新平台,枸杞种质资源、品种选育、无公害病虫害防治、规范化栽培等技术走在了全国前列,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通过引进高科技企业、对接科研院所、构建科研开发平台等举措,改变枸杞只能泡水、泡酒的定位,鼓励企业在科技上做文章,助推宁夏枸杞产业提质增效与转型升级。  枸杞是宁夏的“红色名片”,枸杞产业是宁夏最具地方特色和品牌优势的战略性主导产业。目前,宁夏从事枸杞深加工的企业逾240家,枸杞鲜果加工转化率达到25%,居全国之首。枸杞酒、枸杞面膜、枸杞眼部舒缓喷雾…&hellip

    标签:枸杞多糖
    2021-11-03
  • 国家卫健委:提高村医基药补助,严禁以考核名义截留、扣减

      医药网6月25日讯 6月23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做好2021年基本药物制度补助项目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为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在村卫生室顺利实施,《通知》提出了如下规定:  人均补助标准提高至10元 严禁以考核名义截留、扣减  《通知》提出,为进一步加强对乡村医生的支持力度,村卫生室人均补助标准由8元提高至10元。  对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乡镇卫生院,转移支付资金主要用于弥补核定收支后的经常性收支差额补助、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等符合政府卫生投入政策规定的支出;对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村卫生室,转移支付资金主要用于乡村医生的收入补助。  各地要严格按照标准,及时将相应资金发放到村卫生室,原则上当年执行完成,不得截留、挤占、挪用、冒领村卫生室补助资金,或者以绩效考核名义截留、扣减村卫生室补助资金。  实现基层基药全覆盖,细化考核指标  《通知》明确提出,各地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要实现全覆盖。  此前,据行业信息,国家卫健委药政处开会对《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药品供应保障》政策进行了解读,会上提出:  基层、二级医疗机构、三级医疗机构各基本药物配备品种数量使用比例要逐步达到90%、80%、60%,金额占比60%、50%、40%,年复合增长不低于4%。  加之今年3月,国家卫健委召开2021年全国药政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明确今年重点工作之一就是全力推动基本药物制度落地落实。  在这一大背景下,基层医疗机构基药使用情况必将成为今年考核的重点。《通知》要求各地要结合实际细化绩效评价指标:  在服务人口数量和财力状况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基本药物覆盖率、基本药物配备品种数量占比、基本药物使用量等因

    标签:村医
    2021-11-03
  • 血管内导管同品种对比临床评价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9月7日,国家药监局发布血管内导管同品种对比临床评价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的通告(2021年第68号)。  原文如下:  国家药监局关于发布血管内导管同品种对比临床评价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的通告(2021年第68号)  为加强医疗器械产品注册工作的监督和指导,进一步提高注册审查质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制定了《血管内导管同品种对比临床评价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予发布。  特此通告。  附件  血管内导管同品种对比临床评价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一、前言  本指导原则旨在帮助和指导注册申请人开展血管内导管产品同品种对比临床评价工作,同时有助于审评机构对该类产品的临床评价进行科学规范的审评,提高审评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本指导原则是对血管内导管产品同品种对比临床评价资料的一般要求,注册申请人应依据具体产品的特点对临床评价资料的内容进行充实和细化。注册申请人还应依据具体产品的特性和对比的情况选择适用的条款。  本指导原则是对注册申请人和审查人员的指导性文件,但不包括注册审批所涉及的行政事项,亦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如果有能够满足相关法规要求的其它方法,也可以采用,但是需要提供详细的研究资料和验证资料。应在遵循相关法规的前提下使用本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是在现行法规和标准体系以及当前认知水平下制定的,随着法规和标准的不断完善,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本指导原则相关内容也将进行适时的调整。  二、适用范围  本指导原则是对短期、中长期血管内导管产品同品种对比临床评价工作的指导,本文中“同品种对比临床评价”是指《医疗器械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中提出的“通过同品种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或临床使用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价

    标签:血管内导管
    2021-11-03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尾页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