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虽小,有了病事大
微血管是将血液真正运送到各组织器官的最重要环节,又是血液与组织器官进行物质交换的最后场所。心脑血管病难以提高的关键因素,也是微血管不畅通的问题。微血管病变研究突破心脑血管病治疗瓶颈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逐渐认识到微血管病变累及心、脑、肾等多个脏器的共性病理特征,以期探寻微血管疾病共同防控策略。“中医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这一研究项目分别从理论、机制、临床三个方面开展微血管病变研究,阐明了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肾病等难治性疾病发病的共性机制是微血管病变,而保护微血管内皮细胞则是治疗微血管病变的核心机制。该项目利用国际公认的循证医学研究方法开展了大量的临床试验。研发的通心络胶囊等系列通络药物,在心脑血管病的防治中取得了极好的,该项目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解决了心梗无复流这一世界临床难题溶栓和介入治疗只能开通心梗堵塞的大血管,与其连接的微血管可能由于缺血、缺氧已经坏死,即使大血管开通了,血液仍无法有效运送到心肌细胞。这一现象被医学界称为“再灌注后心肌无复流”。既往研究表明,微血管内皮损伤不仅是急性心梗再灌注急性期心肌无再流发生的核心机制,也是中晚期心肌无再流持续存在的重要原因。还有一种情况,当支架疏通大血管后,骤然恢复的血流会猛烈地冲击这些微血管,损伤微血管的结构,这被称之为“再灌注损伤”。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杨跃进教授牵头完成的“中医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项目子课题——“通心络胶囊防治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心肌无复流循证医学研究”结果表明,在心梗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可较对照组改善心肌血流灌注(24小时心电图ST段完全回落率提高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