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快乐孕期?让我带你研究!

    怀孕从来都算是一件喜事,但实际上很多孕妈妈孕期却不一定都那么愉悦,甚至还伴有一些担忧。毕竟,几个月的孕期生活质量的好坏,却可以直接影响到胎儿的发育和出生条件,以及孕妈妈以后的身体健康,所以如何才能愉快健康地度过孕期呢,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孕期要快乐,身体的健康舒适和心理上的安心愉悦都得有。营养全面,守护孕期健康。孕期的健康和胎儿的发育紧密相连,而胎儿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营养的全面、足量补充。因此,快乐孕期的第一步就是补充全面的孕期营养。并且孕期营养充足的情况下,准妈妈们的体质也可以得到增强,这对于孕期的体验感也有着直接的提升。怀孕期间需要的营养大致可以分为维生素和矿物质两大类。很多医生往往会推荐孕妈妈服用含叶酸的复合维生素片,其中包含叶酸和其他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营养成分,全面均衡。叶酸,是孕期必不可缺的,能够有效预防胎儿先天畸形发生的概率,保障宝宝的健康。尤其在胎儿神经管闭合前,即怀孕前12周,需要格外关注叶酸的吸收量,这时候选择0.8mg的叶酸是更稳妥的,也能更快预防宝宝出生缺陷。同时,叶酸配合其他维生素一起作用,比单一叶酸预防缺陷种类更多,同时也能为宝宝神经发育和器官发育(如心脏发育)提供更好的营养支持。此外,叶酸和铁元素搭配不仅能预防缺铁性贫血,对于预防孕妈早产、产后出血等也都有很大的帮助。孕妈也要注意选择不含碘的营养剂,对于中国妈饮食习惯和体质来说,平时食用的碘盐就已经足量了,无需额外补充。到了孕中期,宝宝的生长对钙的需求会越来越大,以此来支持骨骼的快速发育。但日常膳食中能摄入的钙远远达不到剂量要求,因此额外补充钙也是必须的。孕妈们要挑选适合的孕妇钙片,比如新型的双重有机果酸钙,它相

    2022-01-07
  • 康缘药业金振口服液、复方南星止痛膏入选“2020~2021年中国家庭常备药上榜品牌”

    12月23日,在历经6个多月的渠道申报、市场调查、专家评审、人气好评、榜单公示等环节后,被誉为“家庭常备药品风向标”的“2020~2021年中国家庭常备药上榜品牌”荣誉榜单重磅发布!其中,康缘药业金振口服液、复方南星止痛膏两个OTC药品均荣获上榜品牌。康缘®金振口服液作为儿科用药的精品中药,聚焦于解决儿童呼吸道感染疾病,尤其针对有咳嗽、有痰、发热等症状突出,获得了多项创新研发奖,并且临床用药多年,得到了权威的验证。多年来以显著、安全性高、口感好、依从性高等特点,得到了儿童患者及家属良好的效果反馈和口碑;康缘®复方南星止痛膏以“有药芯、止痛快、透气佳”的显著优势成为治疗寒湿疼痛的首选用药。据介绍,本次活动由家庭医生在线与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联合主办,旨在以综合榜单评定的形式,呈现国内市场的优质医药产品,辅助广大消费者完善家庭常备药箱,为老百姓提供购药指引,也可以推动优秀医药行业良性发展。本活动在依托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在消费者市场调查二十余年的洞察与积累的基础上,针对国内消费者的备药需求、认知渠道、购药行为、购药倾向、用药习惯等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分析。相较以往,本活动还拓宽了调查广度,全面覆盖一、二、三线城市,丰富样本数据。因此,本次活动的榜单不仅种类更全面,也更贴合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健康需求,适用更多的中国家庭。活动主办方也表示,优秀的药品是老百姓健康最强有力的保障,在国内各地疫情存在反弹风险的情况下,及时公布榜单,并帮助不同家庭完善家庭常备药品,是负责的体现,本次活动的线下颁奖虽因疫情而取消,但相信在广大消费者的心中,榜上的名单仍是绝不褪色的重要参考指南。此次,康缘药业金振口服液、复方南星止痛膏荣获殊荣

  • 补肾抗衰系列谈——长寿的关键在于血管

    很多人以为,只有到老了才需要为我们的血管操心。然而,据最新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显示,我国有3.3亿人身陷心脑血管病,大约占到总人口数的1/4,其中不乏年轻群体。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很快,饮食结构也越来越不健康,久坐不运动种种因素,不知不觉加速了血管的衰老和损坏。近年来中青年人猝死事件频频发生,很多表面看起来精力充沛的年轻人,其实身体里的血管已经悄悄老化了。突发头晕、睡眠不好、胸闷、心悸、四肢麻木等,这都是血管向心脑供血出了问题。“30岁的人70岁的血管”在现代人群中,绝非罕见。“硬化”是血管衰老的一大表现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也在老化。它的衰老对人体的健康影响有多大?法国著名医学家卡萨尼斯曾这样说,“人与动脉同寿”!因此,保护好血管,延缓血管的老化进程,对抗衰防病、健康长寿非常重要。动脉粥样硬化是血管衰老的重要因素。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会破坏血管内皮,继而导致脂类物质沉积。另外,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等代谢类疾病,会引起血液中脂类物质含量增加,如同河道中的淤泥增多,也容易造成河道拥堵,从而产生动脉粥样硬化。对于女性群体来说,因为有雌激素的保护,年轻女性发生动脉硬化、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比男性小得多,数据显示50岁以下的女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还不足男性的一半。但当女性进入围绝经期后,雌激素水平下降,从60岁左右其发病率开始增加,发病速度比男性还要快。可以说,动脉硬化可能是绝经后妇女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的一个关键因素。抗血管衰老有了抓手当科研人员注意到雌性激素可以很好的保护心血管系统后,延缓血管衰老研究也有了新的方向。最近,南京中医药大学做过一项研究“八子补肾胶囊干预绝经后动脉粥样硬化理

    2021-12-27
  • 冠心病治疗如何用药?专家给您权威解读

    冠心病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发的心脏病。冠心病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推算,我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已高达3.3亿,其中冠心病1139万,也是我国居民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2021年12月10日,河北省人民医院李刚教授以《冠心病的合理用药》为主题,在由中国农村卫生协会主办的“健康中国,赋能县域”—全科医师系列培训课程第十一期课上,就冠心病的治疗策略与合理用药等相关内容进行了详细解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决定了冠心病的严重程度不同的冠心病患者临床症状差异很大。李刚教授介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狭窄程度和狭窄部位,决定了缺血症状的严重程度和预后。当管腔狭窄<50%时,心肌供血一般不受影响;当管腔狭窄在50%~75%时,静息时心肌供血不受影响,而在运动或激动时,心脏耗氧量增加,可暂时引起心肌供血不足,引发慢性稳定型心绞痛;当粥样斑块破裂、糜烂或出血,进而形成血栓堵塞血管时,可引发急性冠脉综合征。李刚教授指出,为便于制定治疗策略,临床把冠心病分为稳定性冠心病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两种类型。其中,稳定性冠心病包括隐匿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及缺血性心肌病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则分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及不稳定型心绞痛。冠心病的治疗策略及合理用药在用药分类方面,李刚教授介绍,冠心病的用药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改善缺血、减轻症状的药物;主要包括β受体阻滞剂、酯类药物及钙通道阻滞剂。《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第 2 版)》对该类药物的治疗建议为:第二类是预防心肌梗死,改善预后的药物。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药、抗凝药物、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标签:通心络胶囊
    2021-12-17
  • 益生菌可以长期吃吗?“曝光”益生菌真相,你该这么选!

    你知道吗?人体有五大微生态系统,其中胃肠道微生态对人体最重要,也是研究最早、最多的。从食管到长达近6米的消化道中,包含了大约一千亿个神经细胞。肠道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大脑,除了基础的消化、吸收和排毒功能,还具有免疫功能,因为70-80%的免疫细胞存在于肠道。胃部约有1500~3000毫升的容量,像个有弹性的大口袋,具有储存食物、消化和吸收、分泌消化液和免疫防御功能。根据《2018国人肠道健康白皮书》,我国超过85%的人群自评存在胃肠问题,有20.5%的人群需要依靠药物治疗来解决胃肠相关的病症,其中腹泻问题比例为48.7%,便秘问题比例为47.6%。随着人们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保健意识的提升,消费者对胃肠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但对胃肠健康的认知度与重视度还远远不够。其实大部分疾病都来源于胃肠问题,如果胃肠出现问题,这些症状会先报警:便秘腹泻,口腔异味,肤色晦暗,消化不良等。如果长期不重视,可能会引发连锁反应,轻则身体出现警报,重则可能危及生命。研究显示有90%的胃肠疾病都是与菌群失调相关,而菌群失调带来的危害也是全面而持久的。比如:腹泻、便秘、消化不良、肠应激综合症、肠炎、胃炎、免疫功能紊乱等。而且有些由于菌群失调导致的胃部疾病也会传染,主要导致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疾病的病菌就是幽门螺旋杆菌。早在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就把幽门螺杆菌定义为一级致癌物,认定胃癌和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有直接联系。在世界范围内,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高达50%以上,而在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约为59%,每10个人可能有6个人感染幽门螺杆菌。由于同桌共餐的饮食习惯,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在我国呈现非常明显的家庭聚集现象。如果有家人感染,建议其他家庭成员也要检查

    标签:益君康
    2021-12-08
  • 2021年12月1日,第二十一届中国药店高峰论坛在山东省青岛市盛大启幕

    在“互联网思维重构一切传统行业”的大时代下,在新冠疫情反复给经济复苏蒙上阴影的背景下,众多连锁药店为保质保量地完成自身的经营指标、为用户增长烦恼不已。技术普惠、去医保化、各种新模式挤压、多变的c端需求等,让药品零售业从价格战厮杀、高毛利博弈到一路向C为患者和消费者创造价值中谋求生存。就药品零售行业而言,新的增量大品类将成为零售业者的必争之地。在众多参展产品中,真奥®金银花口服液格外受大家欢迎。经常有试饮后反馈咽喉肿痛、口腔溃疡等问题明显改善了,一致认可与口感,并主动留下信息要求进一步洽谈。相信真奥®金银花口服液将为药品零售市场带来更多的增量机会。在此次论坛中,真奥®金银花口服液荣获中国药店颁发的“2020~2021年清热解毒类店员推荐最高品牌”奖!中医药,作为有发展潜能、有增量空间、有文化底蕴的产业,可进行玩法创新,做厚利润,让老树结出新果。而政策利好、抗疫建功、传统文化复兴、国潮盛行等等的加持,更是让真奥®金银花口服液成为零售市场新的爆发增长点。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新的时代,新动能与新矛盾交错。这是新时代带给我们的挑战,也是我们所投身的这场伟大实践的魅力所在。让我们坚定信念,同心向上,加油干!

    2021-12-06
  • 补肾抗衰系列谈——干细胞抗衰老?有风险的医学实验

    脸上的皱纹、变白头发、减退的记忆力……这些信号时刻在提醒我们衰老就在身边。随着现代生物医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细胞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让我们发现了细胞衰老的关键点,从微观领域窥探到人体衰老的奥秘。细胞衰老是人体衰老的根源细胞衰老最早由美国微生物学家奥那多·海夫利克于1961年提出,他发现人类成纤维细胞只能分裂大约50次。之后,细胞就会步入老化状态,不再复制增殖,这种终止复制的现象被称为“海夫利克极限”。沿着细胞衰老这条路线,全球的科学家研究了半个多世纪。迄今为止已经发现,细胞衰老在人类衰老进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研究表明,老化细胞的数量和与年龄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当细胞老化,细胞分裂增值能力下降,干细胞水平降低,导致人体各个器官的衰老和功能的下降。而且,衰老细胞分泌的衰老相关分泌因子会助长引起衰老的无菌性炎症状态,还具有诱导其他细胞老化的特性,引起早衰、亚健康状态、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老年痴呆等。细胞的衰老是整体衰老的基础,是衰老和衰老伴发疾病的重要原因。注射干细胞能抗衰老?近年来,干细胞抗衰老概念甚嚣尘上。这种学说认为干细胞的数量和活性随人体衰逐渐降低和下降,其分化能力也会跟着下降,导致细胞动态过程失衡,进而引起细胞普遍衰老。注射干细胞是期望通过回输或局部注射特定的细胞,让其能够多向分化为组织细胞,替代衰老死亡的细胞。干细胞治疗需要仔细和精确的调控,如果控制不好,干细胞可能会脱离控制而疯长,诱发癌症。而且,异体干细胞被注射到人体后,可能被免疫系统当做“入侵者”,产生免疫攻击,导致细胞和器官死、功能丧失,轻则让人出现发烧、皮疹等炎症反应,重则是多个器官的损害、严重感染、甚至死亡。另外,由于其概念的简

    2021-12-06
  • 补肾抗衰系列谈——记忆力下降?神经衰老能“截住”!

    爸爸的记忆力越来越差,忘记了很多事情。儿子带他外出吃饭,爸爸竟然直接用手抓起饺子放进自己的口袋中。儿子愣住了,爸爸说:“我儿子最爱吃这个”。这是央视播出过的一则公益广告,患有老年痴呆症的父亲“选择性”的记忆力,引人泪目。年轻人也要注意记忆力“早衰”一直以来,人们都将记忆力衰退认作是老年专有病,称为“老年痴呆”。然而,随着现代人工作强度的增加、作息饮食不规律、长期失眠等等,导致用脑过度、脑神经受损,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比如:经常性地找手机找钥匙、出门丢三落四、看到熟人叫不出名字、不敢随意更改密码……30岁的儿子,也许和80岁父亲有着“同龄”大脑,记忆力“早衰”屡见不鲜。其实,年龄只是引发记忆力下降的因素之一,究其根本还是神经细胞的衰老。《美国医学会杂志》曾刊文指出,一般人们的大脑在30岁便开始衰老;40岁后,人体新陈代谢逐渐变缓,大脑细胞功能随之减退,60岁后,大脑以每年15%的速度萎缩。为了帮助人们尽早对抗记忆衰退,科学家们正在不断进行着尝试和探索,并已取得了一些阶段性进展。有研究人员发现,在大脑衰老进程中,多种因素引发的细胞内稳态失衡,诱导细胞老化,细胞的更替和修复能力下降,进而影响脑功能,表现为学习记忆能力、感觉和运动协调能力下降,神经细胞功能结构损伤等。而在诸多相关因素当中,p16蛋白被认为是老化细胞的标志物,是细胞周期停滞的关键因子,抑制细胞增殖。简单地说,P16蛋白表达的越多,老化细胞就越多,细胞的增殖能力就越低。最近,科研人员开展了一项作用于p16蛋白的神经系统抗衰实验。首先,他们建立了小鼠衰老模型,同时给予八子补肾干预并进行对照实验。结果发现,八子补肾不仅降低了细胞周期抑制蛋白

    2021-12-02
  • 补肾抗衰系列谈——免疫衰老让我们的身体成了透风的墙

    从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可以得知,我们自身的免疫能力——免疫力实在是太重要了!可是你知道吗,代表我们免疫能力的免疫细胞也会“衰老”! 免疫衰老会增加患病风险人体对外来病毒、细菌的防御来自于免疫系统,免疫系统具有免疫监视、防御、调控的作用,可以识别和清除外来入侵的抗原。此外,体内发生突变的肿瘤细胞或其他有害的成分,也可通过自身免疫调节清除,使机体内环境保持稳定。如果把人体比作一座城堡,那么免疫系统就是一套高级的安防系统,帮助城堡加固城墙、安装监控、安排免疫细胞在城堡门口当守卫、在城堡内当警察,并组建巡逻队、清洁队。免疫细胞24小时不停歇,且个个武力高强、反应迅速,可以及时发现病原体等“外界入侵者”和癌细胞等“体内叛变者”,将它们打败并及时清理干净,防止这些有害成分在人体内“作妖”。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免疫系统也会开始衰老。目前,国际上较流行的免疫衰老评价指标之一是胸腺活力,它主宰着人体免疫功能,抑制人体的衰老进程。研究发现,胸腺会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衰退,平均每16年缩小近一半,免疫细胞的产量和活性也会相应下降,导致免疫功能下降。随着免疫衰老,守护身体健康的免疫细胞数量下降、追捕能力下降、武力值下降,开始追不上敌人、打不过敌人,甚至免疫系统借助疫苗获得的免疫能力也会减退或消失,无法将外界的致病菌拒于体外,将体内的有害成分清除,身体更容易受到感染。易疲劳、易感冒、易过敏,像是透了风的墙,整天需要修修补补。补肾填精,改善免疫衰老《黄帝内经》中提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所谓的“正气”可以理解为现代所提的免疫力。中医学认为疾病发生与否,取决于正气的盛衰,正气旺盛则抗病能力强,反之则疾病发生。而肾

    2021-12-01
  • 补肾抗衰系列谈——九维细胞理论说清了衰老的真相

    长久以来,人类总是渴望年轻、永生不老。从古时的“徐福东渡”,到现代的NMN“逆龄”,想要留住时光、对抗衰老的愿望从未停止。我们有没有机会“返老还童”,“不老技术”是否真的存在?当生命科学成为21世纪的科学主流,有关长寿与抗衰的话题,同样也是科研人员最想寻求的突破。人体衰老是从细胞衰老开始想要正确认识“衰老”,对抗“衰老”,首先要了解衰老到底是怎么产生。科学研究发现,衰老的内因是细胞衰老。而皮肤、头发、骨骼等器官的改变,只是人们对衰老的直观感知。2013年,全球顶尖科研期刊《细胞》(CELL)刊文提出了9种细胞层级的“衰老”特征,揭开了人体衰老的真相。这一“九维细胞理论”将细胞损伤及功能下降归纳为:细胞端粒磨损、基因序列紊乱、表观遗传突变、线粒体功能障碍、干细胞衰竭、细胞间通讯失调、细胞老化、蛋白质动态失衡、细胞营养应激体系失调,分别指向了人体的某种细胞衰老。拿“细胞端粒磨损”来说,处在染色体末端的端粒,像一顶顶小帽子保护着染色体。每当细胞分裂一次,每条染色体的端粒就会逐次变短一些。当端粒损伤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细胞将会死亡。人们感受到的皮肤老化、皱纹增多,就是皮肤细胞端粒磨损的后果之一。因此,端粒在保护和控制细胞生长及寿命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九维细胞理论”向我们表明,衰老的发生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当你开始衰老,没有一个细胞是无辜的”。从“细胞”入手抵御衰老当我们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九维细胞理论”不仅总结了细胞层面导致衰老的多种内因,如细胞端粒磨损导致细胞凋亡、线粒体功能下降引起细胞能量损耗、衰老细胞堆积引发慢性炎症等等,同时也为延缓衰老药物的研发提供了潜在的靶点和全新的方向。想象一下,如

    2021-11-30
  • 补肾抗衰系列谈——人老腿先老,骨骼衰老从35岁开始

    “骨质疏松是老年病”?其实这是一个多年来的“误解”。近年来统计数据发现,骨质疏松的患病年龄群不断降低,抽烟、喝酒、熬夜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正在加速年轻人的骨骼老化。如果你在35岁就出现了乏力、使不上劲,常常腰酸背痛等症状,就要注意你的骨骼可能已经“未老先衰”了。衰老的骨头就像“空心的大树”袁隆平院士是大家都知道的“杂交水稻之父”。几十年来,他带领团队行走在田间地头,开展超级杂交稻攻关,在2020年实现了周年亩产稻谷3000斤的攻关目标。他说,“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既不在家又不在试验田,那我一定在去试验田的路上”。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91岁的袁隆平院士因髋部骨折离我们而去。就是这样一个辛勤可爱的老人,因为“摔了一跤”,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最终去世。生活中老年人因为摔跤引发严重病例的情况比比皆是,究其原因可能都是骨质疏松惹的祸。人的身体骨骼就像大树一样,随着时间推移,硬度和韧度都开始下降。有数据指出,人体25岁前骨密度不停地在增加,但进入35岁后骨头损耗逐渐超于供给,缺乏“补给”的骨骼会变得脆弱,至40岁后骨骼进入加速衰老阶段,骨吸收速度开始大于骨形成,骨量开始减少,骨基质也随之减少,就会逐渐发生骨质疏松。此时的骨头就像一棵千年古树,外表看着“参天拔地”,实则内心已经“空空荡荡”,不堪一击。但千万别以为骨质疏松只是老年人的“通病”,对于久坐不动、缺乏锻炼、户外活动少的年轻人也同样“适用”。多年来的研究表明,造成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是激素水平变化、饮食中摄取的钙和维生素D不足、缺乏体育锻炼、吸烟、酗酒等。提高骨质量发现了好办法实际上,人的一生中,骨细胞是不停地在进行着代谢的。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团队曾在顶级期刊Nat

    2021-11-29
  • 补肾抗衰系列谈——怕血管老化出问题?有妙招了!

    “左手一瓶增发剂,右手一杯枸杞茶”,一张看似搞怪的网络图片,实则透露着莫名令人扎心的深思:没有一个人不想永葆青春!可是,随着年龄增长,我们的年轻态也在消失。当自己还是年纪轻轻,可皱纹已经爬上额头。当你还在为容颜失色焦虑,更可怕的血管老化已在悄然进行。血管老化,看不见的衰老医学界有一句非常出名的谚语:人与动脉同寿(A man is as old as his arteries),描述了血管健康与衰老和寿命的重要联系。血管深藏在我们体内,四通八达。负责全身组织与器官的血液供应,使血液能够到达全身各处,滋润濡养着我们的脏腑、器官、关节、肌肤等。当我们出生时,血管非常光滑,富有弹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血液中的脂肪和胆会慢慢沉积,使血管内皮慢慢变厚,血管腔每年变窄1%-2%。当动脉血管堵塞75%以上,血流量过少时,人就会有胸闷、气短、头晕、头痛等不适的感觉,更严重的可诱发脑卒中、心肌梗死等疾病。除了上面提到的动脉血管之外,毛细血管也同样会衰老,表现为在数量上的减少和血管壁的增厚。一旦这些血管发生“老化”,就可能导致全身各个系统和脏器随之衰退。我们平时熟知的那些衰老症状,比如皮肤松弛、腿脚不灵便、内脏功能衰退、记忆力下降……也都可能因血管衰起。是谁“偷走”了血管的青春?饮食不规律、应酬频繁,正在成为现代人的通病。人的生理年龄和“血管年龄”可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有的人生理年龄不过三、四十岁,可是他的血管健康程度,可能像七、八十岁的老人。如果我们通过血管造影术检查他的血管,可以看到血管弯弯曲曲,管壁疙疙瘩瘩,像虫蛀一样,有的堵塞严重得只剩下一条缝了。即使你的身体并没有出现任何不适,但血管内壁不断累积的“污垢”会大大增加疾病的危险,甚至会直接威胁生

    2021-11-25
  • 补肾抗衰系列谈——细胞衰老才是最可怕的

    衰老是很多人不愿面对但是又都会经历的一个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皮肤皱纹增多,头发不再飘逸闪亮而是稀疏变白,随着肌肉和骨骼功能的衰退,周身也变得无力、腰酸腿疼……然而,这些只是衰老的外部表现,看不到的细胞衰老才是最可怕的。细胞衰老是机体衰老的根本原因细胞是人体生命最小的结构功能单位,如同人体一样,细胞也有自己的寿命,经历增殖、分化、衰老和死亡。在人的生命活动过程中,身体细胞始终处于新细胞代替衰老和退化细胞的过程中。在不同的生命阶段,细胞的增殖分裂和衰老死亡的平衡也在变化。青少年时期,细胞分裂增值能力以及干细胞的替代更迭能力促使人快速发育成长。随着年龄增长,当细胞老化,细胞分裂增值能力下降,干细胞水平降低,导致人体各个器官的衰老和功能的下降。以大脑中的神经细胞为例,过了40岁以后,神经细胞将以每天1万个的速度递减,从而对大脑功能及记忆力造成影响。当身体各个器官中衰老、死亡细胞的数量远远超过新生的细胞数量时,大多数器官不能维持正常的功能,开始进入退行性功能减退。细胞衰老与端粒酶活性下降有关为什么细胞会衰老?各国科学家围绕着衰老机制研究提出了多种学说,当前比较流行的是端粒学说。2009年美国科学家伊丽莎白·布莱克本等三位科学家凭借“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护染色体的”研究,从端粒学说的角度揭秘了衰老的奥秘,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借助他们的开创性工作,让我们认识到位于染色体末端的端粒就像帽子一样发挥着保护作用,而端粒与细胞衰老有着很深的联系。简单地说,端粒变短,细胞就老化。相反,如果端粒酶活性很高,端粒的长度就能得到保持,细胞的老化就被延缓。可以说细胞水平的老化和端粒酶的活性下降有关。八子

    2021-11-23
  • 老年糖尿病如何管理?专家给您最权威解读

    老年人是糖尿病的重点人群。最新数据显示,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糖尿病患病率达30.2%,远高于全球老年糖尿病患病率的19.3%。随着我国老龄化不断发展,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管理需求也越来越大。老年糖尿病在血糖管理手段和目标制定、药物选择原则等方面有其特殊性,也有别于一般的糖尿病人群。2021年11月12日,在第15个联合国糖尿病日来临之际,河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宋光耀教授在由中国农村卫生协会主办的“健康中国,赋能县域”—全科医师系列培训课程第七期课上,以《老年糖尿病规范化诊疗策略与用药选择》为主题,就老年糖尿病的特点、评估、治疗原则、用药选择及中医药治疗进行了详细解读。老年糖尿病应综合评估分级,个体化管理“老年糖尿病患者个体差异很大,且伴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及复杂的基础疾病。”宋光耀教授介绍,老年糖尿病具有以下几点特殊性:(1)低血糖风险高,感知低血糖能力差;(2)认知功能差,自我管理能力差;(3)营养不良风险高,更易伴有衰弱(如肌少症等);(4)心血管、肾脏疾病等并发症和高血脂、高血压等伴发症多;(5)餐后血糖升高;(6)普遍存在多重用药,影响降糖,增加低血糖风险。因此,对于老年糖尿病这个特殊的人群,在治疗前一定要依托多学科团队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宋光耀教授指出,根据评估结果,把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状态分级,制定个体化的综合管理策略,可提升老年糖尿病的治疗水平。在最新公布的《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2021版)》中,将老年糖尿病患者分为“良好”“中等”“差”三个等级。《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2021版)》指出,应根据老年健康状态综合评估结果与患者是否应用低血糖风险较高药物两项指标,制定糖化血红蛋白、空腹或餐前

    标签:津力达颗粒
    2021-11-17
  • 补肾精抗衰老系列谈——衰老是可以延缓的

    虽然衰老是生命因时间流逝而出现的必然规律,但随着人类社会的和平与发展,生命科学的进步,世界范围内人的平均寿命在逐渐延长。这一事实足以证明衰老进程是可以延缓的,健康长寿,尽享天年不再是可望不可及的梦想。古往今来,追求健康长寿是人们永恒不变的心愿!人的正常寿命究竟有多长?至今还无定论。《黄帝内经》把人的正常寿数定为100年,并称作“天年”,《素问•上古天真论》里提到:“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但道家学说创始人老子认为“人之大期,以百二十为限”,就是人的寿命可达120岁。120岁的说法与现代生命科学的认识相一致。美国老年学专家海弗利克于1961年对人胚成纤维细胞的分裂与增殖规律进行研究,人体细胞从胚胎开始共分裂50次,每次分裂周期2.4年,50x2.4年,整好是120岁,2500年前老子的说法得到了现代科学认同。中国目前已全面步入小康社会,小康以后奔什么?小康以后奔健康!这是逐步富裕起来人们的必然追求,所以现代人们非常注重养生,而养生的终极目标就是健康长寿,尽享天年。但目前我国的人均寿命是76.6岁,活过百岁的是少之又少,在现代医学抗衰老研究至今尚未取得重大突破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地抗老防衰,我们不妨从中华传统中医学中汲取宝贵的养生理念与实践经验,进而运用现代生物医药技术予以验证研究,传承创新具有延缓衰老的新型中药,从而为人类的健康长寿做出贡献。在中华传统养生理念上,特别重视“全精气神”,如历史上的道家就提出“天有三宝日月星,人有三宝精气神”的养生名言,一语道破抗老防衰的关键所在。精是生命之源,气是生命动力,神是生命表现,是人体生命的基本要素。如果进一步推究,精气神三者当中,精又是第一位的,《黄帝内经》说:“人始生,先成精”,还说

    2021-11-15
  • 补肾精抗衰老系列谈——脑衰老与肾精亏

    大脑是我们人体神经的司令部,人的感知、记忆、思维及行动都受大脑的支配,人体各系统、组织、器官的生命自主活动也是靠大脑控制,因此,脑功能的好坏涉及人生命的方方面面。大脑这种与生俱来的支配作用,犹如神一般的存在,中医称之为“元神”,中医典籍曾说“元神在头,总众神也”。那么大脑功能与中医所说的肾有什么关系呢?中医说“脑为髓海”,大脑由脑髓构成,而脑髓又是靠肾精生成和滋养的,《黄帝内经》说:“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这与现代对胎儿发育研究证实胎儿最早发育成型的部位是头颅和脊柱是一致的,可见肾中精气是脑生长发育的基础。人体中的髓分骨髓、脊髓和脑髓,都是人体的精华,脊髓和脑髓是相通的,骨髓汇聚到脊髓,最终又汇聚到脑髓之中,所以脑被称为“髓海”,正如《黄帝内经》指出的“肾主骨生髓通脑”,阐明了肾生髓,髓通脑的医学道理。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出现的头晕健忘、耳鸣耳背、言语不清、思维迟钝、步履蹒跚,脑萎缩、老年性痴呆等,都是大脑功能退化的典型症状及老年慢病。尤其是严重的老年痴呆症,医学解剖上可见大脑皮质变薄,沟回增宽变浅,大脑重量减少了20%左右。大脑的这种病理现象中医称作“髓海空虚”,根据中医“肾生髓,髓通脑”的理论,脑髓空虚的基础在于老年人肾精的严重不足,以致脑髓失去肾精的充养,大脑功能随之退化,因此,中医对大脑功能退化的调理原则就是补肾填精,生髓补脑。大脑的病,中医却从肾治,这就是中医治病求本的道理。哪些中药可以补肾填精,延缓大脑衰老呢?从中医传统补肾养生的用药规律看,善补肾精的中药主要由两类药构成:1、植物种子药:传统植物中药当中有很多植物种子药,如枸杞子、菟丝子、五味子等,中医称为“子

    2021-11-12
  • 补肾精抗衰老系列谈——生殖衰老降低了幸福指数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身体机能也在开始下降,衰老问题难以避免。对于多数人而言,生殖衰老是众多衰老问题中表现较为明显的一项,它不仅关乎个人的身体健康,而且还影响着夫妻和谐以及家庭和睦。但是国人性格普遍内敛含蓄,面对生殖衰老带来的阳痿早泄、性冷淡等问题,往往羞于启齿,导致生殖衰老问题一再被忽略,进而影响生活幸福指数。因此,科学认识生殖衰老,积极抗老防衰至关重要。生殖健康关乎幸福生活生殖系统是人类生命之源,也维持着各项生命活动,关乎我们的生活幸福,不容忽视。生殖系统衰老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性功能减退。在日常生活中,男性由于各种身心问题出现阳痿、早泄、性功能下降的情况不在少数。长期的性功能减退,生活质量得不到保证,可能会影响到夫妻双方的感情,同时男性会有消极心理和自卑感,长期处于这种心理阴影中会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导致失眠、多梦、烦躁不安、神经衰弱、消极抑郁等。与男性相同,女性也会出现生殖系统衰老的问题,比如卵巢早衰、性功能下降。卵巢是女人的青春之源,卵巢功能下降会导致激素分泌失衡,影响女性正常月经,甚至出现月经停止,松软萎缩,其他性征退化,内外生殖器萎缩,减退,女性的容颜也会未老先衰。这种生殖系统的衰老不但会影响人们的外在体貌,更重要的是会进一步导致人的精力不足,加重身体负担,负担越重,衰老越快,长此以往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健康和谐的幸福生活更是无从谈起。西药并不是生殖系统衰老的最佳解决方案很多男性朋友发现性功能出现问题,往往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西药伟哥(学名西地那非),但是多数人不了解,伟哥起初是作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进入临床进行研究的,结果意外发现它的副作用可以改善男性勃起功能障碍。值

    2021-11-12
  • 补肾精抗衰老系列谈——骨骼衰老让我们不堪重负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衰老。其中,骨骼衰老日常却很难发现,往往当骨头变得脆弱,关节开始僵硬,全身肌肉也渐渐松弛后,人们才后知后觉。根据《中国骨质疏松白皮书》显示,我国至少有近7000万人患骨质疏松症,另有2.1亿人骨量低于正常标准,存在骨质疏松的风险。根据中国城市居民健康调查显示,骨质疏松已经成为继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之后第四个城市居民常见慢性病。骨骼衰老影响正常生活骨骼衰老的常见表现有骨质疏松、骨质增生。骨质疏松症是最为常见的骨骼疾病,是一种以骨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近年来,除了中老年人外,骨质疏松还有着明显的年轻化趋势。现在很多年轻人生活中存在着节食、挑食、久坐不运动、宅家不出门等问题,导致人体骨骼衰老进度不断提前。根据《中国骨密度状况调查报告》显示,30至50岁中青年骨质疏松患者日渐增多,其中,35岁后的人群中,骨质疏松发病率从1%上升至11%。同时,骨质疏松引发的骨折几率也在不断增大。数据显示,全世界每3秒钟就会发生一起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另外,在患者本身缺乏维生素D的情况下,还容易引发骨软化症,多发于中老年群体。严重时会引发剧烈的全身骨痛,活动和行走症状加重,可出现跛行和鸭步态,弯腰、梳头、翻身都感到困难。骨骼抗老先“补肾”很多人将骨骼衰老的起因单纯的归类于“缺钙”是不完全正确的。人体需要钙,但要适量,不能盲目补充。通常情况下,人体每天只需600毫克的钙,过量补钙容易导致高钙血症,还可能引起肾结石。中医学认为,骨不是独立存在的,无论是生理还是病理上,它都属于“肾”功能的范畴。“肾主骨生髓”,骨的生长、发育、修复,均依赖肾脏精气的滋养和

    2021-11-11
  • 补肾精抗衰老系列谈——神经衰老是可怕的衰老

    近几年,随着医美护肤的逐渐普及,一时间越来越多人依靠外科手术来保持肌肤年轻,感觉终于找到了对抗衰老的方法。然而,人体最先衰老的器官并不是皮肤,而是大脑。很多人有过这样的经历:离家后再三确认有没有锁门,从早到晚不停地寻找手机和钥匙,面对面却叫不出熟人的名字,一扭头便会忘记手头的工作……随着年龄的增长,手术解决不了的“衰老”早已发生。要保持年轻的不止是容貌2020年一份《新青年抗衰老调查报告》中提到,90后对“抗衰老”的重视程度远高于80后,也是医美大军的主力,95后四处调侃着自己的“初老症状”,00后则纷纷自嘲“老阿姨”,这些或真诚或逗趣的反应背后,恰恰暴露了人们内心深处对衰老的恐惧。“衰老”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经历。然而,大多数人对“衰老”的关注,还仅停留在皮肤上的皱纹、面部的斑点、苹果肌下垂、脸色暗沉上,而错过了真正可怕的损伤——神经系统的衰老。相对外貌上的改变,神经系统的衰老更加悄无声息,对身体的损害却更大。有研究表明从20岁起,每年神经细胞的数量都会有所下降,大脑开始逐渐衰老。40岁后,衰老的速度还会更快,神经细胞的数量以每天1万个的速度递减,严重影响到人的记忆力、协调性以及大脑功能。如果说对于20至30岁这一年龄段,衰老压力更多来自于身体形态上的改变。那么,对30岁以上的人来讲,衰老已不再限于那些“容貌焦虑”,而是切身感受到的生理功能与器官的衰退,比如:丢三落四、记忆力减退、反应迟缓、灵活性减弱等等。还有一点更值得我们关注,那就是中枢神经系统与其他器官颇为不同,神经细胞是不能再生的。所以,我们常常提到的“抗衰从25岁开始”,指的并不仅仅是肌肤的美容,而是身体的抗老。如果在求美之路上,少了对抗神经衰老这一环

    2021-11-10
  • 补肾精抗衰老系列谈——血管衰老是致命的衰老

    常常有人把血管衰老与健康长寿相提并论,是因为血管年轻、血液畅通,人就年轻有活力,头不晕、心不慌,想干啥就干啥。血管老化,就可能导致心脑功能衰退,甚至引起致命的心脑血管疾病。可以说,血管一老,全身自然就跟着老了。血管衰老是沉默的杀手一个人的衰老从哪儿开始?皱纹?记忆力?体力?都不对,其实是血管!现代人常常沉迷于大油大肉、抽烟酗酒、高盐高糖饮食、过劳熬夜的状态中不能自拔,不知不觉间破坏了血管,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而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脑梗死、外周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世界上的人口每年以2千万的速度死亡,其中40%以上是由于心脑血管病,位居第一,也就是说,每年有800万~1000万人因动脉硬化所引起的心血管病和脑中风失去生命。因此人类防衰老,需从防止血管衰老开始。防止衰老从延缓血管老化做起上世纪初法国有个医学家卡萨尼斯就提出过“人与动脉同寿”的观点,动脉有多老人就有多老。动脉硬化虽然是一个渐进过程,但随着人的衰老这一进程会不断加快。男性从青少年开始,动脉就开始硬化。而且随年龄增加,动脉硬化程度逐渐加重。相比之下,女性在绝经后动脉硬化开始明显,硬化程度超过了男性。在58岁前,男性硬化程度高于女性,而58岁后,女性高于男性。年轻时,女性因有雌激素的保护,发生动脉硬化、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比男性小得多。但妇女进入围绝经期后,雌激素水平下降,血脂紊乱,从而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却成倍增加,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也高于男性。可以说,动脉硬化可能是绝经后妇女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的一个关键因素。血管衰老 如何干预雌激素可以通过改善血浆脂质谱和脂质过氧化而保护血管。此外,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均表达雌激素受体,雌激素可以通过其受体

    2021-11-09
  • 首页
  • 上一页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下一页
  • 尾页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