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防治呼吸道病毒感染优势在早期干预和扶助正气
宁夏中医医院暨中医研究院肺病科张常喜主任医师目前,又进入了新冠病毒流行期,也到了流感病毒高发的季节,二者的传播途径均为呼吸道飞沫传播。流感与普通感冒相比,传染性强,症状也更严重,感染流感病毒后通常鼻塞、流涕、打喷嚏等上呼吸道症状较轻,而高热、头痛、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较重,且发病后可出现肺炎、心肌炎、中耳炎等并发症。特别是对老年人、儿童及慢性病人群风险更大,了解科学的防治方法就变得非常关键了。其实,我们的古人早就对传染病有过记载,将其归属于“疫病”“瘟疫”范畴。古代文献中还将具有流行性、传染性的也归属于疫病范畴。在长期的实践摸索中,历代医家对于疫病的病因病机、传变、防治以及预后等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因而中医在历代瘟疫治疗中发挥了有效作用。现在我就与大家分享一下古人的防疫方法。历代以来,对于疫病的防治无不以政府、医者、人民群众三者协同一心,共同抗疫以取得疫情的有效控制。对于未发病的患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意思就是说啊,在日常生活中不能等到乱事已经发生了再来治理,治病也是这样的原理,不要等病入膏肓了再四处求医。所以在我们面临着流感、新冠肺炎等多重风险的当下,为了切断人传人、物传人、环境传人的传播途径,我们更要注重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科学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推广分餐公筷。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尤其是密闭式场所来达到“气”的目的。中医有“须预服药及为方法以防之”,中药对预防流感有很好的疗效。当出现发热、咳嗽、咽喉痛、头痛、肌肉痛、畏寒、寒战、疲倦、食欲减退、呕吐、腹痛、腹泻等流感症状时,注意监测自己体温的同时可以在早期服用健补脾肺、益气固表、宣肺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