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藿香正气口服液儿童创新策略研讨专家会顺利召开

    近日,由国药太极与中国中药协会共同主办的“藿香正气口服液儿童创新策略研讨专家会”在渝顺利召开,全国知名儿科呼吸、消化、皮科领域的临床专家及药学专家、药物审批专家齐聚国药太极,共议太极藿香正气口服液儿童用药创新策略,为中医药传承与儿童健康事业发展注入新动能。本次会议由中国中药协会儿童健康与药物研究专委会主任委员马融教授、申昆玲教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消化科学科带头人龚四堂教授共同主持。中国中药协会儿童健康与药物研究专委会顾问高学敏教授,中国中药协会执行副会长刘张林先生,中国中药协会特聘副会长、药物评价研究专委会主任委员孙教授等领导专家出席会议。千年名方,守正创新启新篇中国中药协会儿童健康与药物研究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李磊主任在会上作专题报告,系统阐释了专委会立足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战略定位,并分享了专业委员会在中医药创新领域的最新成果。国药太极总经理于宗斌在致辞中表示国药太极始终秉持“正源出新,精益求精”的核心价值观,深度开展“产学研医用”融合,与陈士林院士共建“中药创新研究”院士工作站,同时加速全产业链数字化升级,构建“AI数字化太极”,为中药现代化、国际化注入新动能。并特别指出,儿童用药领域是医学研究的“战略要地”,也是产业创新的“价值洼地”。国药太极将继续深耕儿童用药领域,致力于为全球儿童提供更安全、更有效的药物选择,助力儿童健康成长。国家卫生健康委第二届儿童用药专员会名誉主委申昆玲教授强调,儿童用药面临剂型不足、临床数据缺乏等难题,需加强高质量循证研究,推动适应症拓展与指南制定。她提到,中国中药协会儿童健康与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已编制18项儿童临床评价技术规范,提出“胃肠型感冒”

  • 专家:中医药治疗流感有四大特色优势

    据国家疾控局新闻发布会,我国流感病毒检出阳性率上升趋势明显,进入季节性流行期。另黑龙江省疾控中心最新数据显示,全省流感病毒检出率同样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流感病例数量持续增加。为应对流感高发,近期《黑龙江省2024年冬春季流感中医药防治指导方案》发布,东北网采访到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肺病科主任杨善军,针对流感的防治进行介绍。流感和普通感冒不同“流感与普通感冒虽然都是呼吸道疾病,但在发病特点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发病特点鲜明:起病急骤,高热、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明显,而咳嗽、流涕等呼吸道症状相对较轻。这与普通感冒有着显著不同,普通感冒通常由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引起,症状较轻,以局部症状为主,少有高热及全身症状。”杨善军说。 据介绍,流感和普通感冒的传染性也有所不同。流感病毒传染性强,容易导致季节性的流行。相比之下,引起普通感冒的病原体相对较为稳定,传染性较弱。中医药在应对流感上有优势杨善军介绍说,在应对流感的过程中,中医药展现出了其独特的优势和特色。中医药治疗流感的一大特色优势在于其显著的退热效果,根据古方如银翘散、麻杏石甘汤等,以及现代根据老一辈名中医治疗流感经验研制的中成药,中医药在退热方面表现出快、稳、持久的特点。这些药物通过清热泄肺、解毒散瘀等方式,有效调节人体体温,减轻患者因发热带来的不适。中医药对于流感伴随的一系列症状,如咽喉疼痛、全身疼痛等,也有显著的缓解作用。中医认为这些症状与风寒、风热等证候相关,通过辨证施治,针对具体证候进行治疗,从而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此外,中医药在治疗流感过程中,还能有效减少感冒后咳嗽症状的出现

  • 流感来袭,出现这些症状要警惕!科学应对健康过冬

    中国疾控中心最新监测结果显示,我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呈上升趋势,其中流感病毒阳性率上升趋势明显,流感进入季节性流行期。面对来势汹汹的流感,我们必须要提高警惕,学会正确识别它的症状,并且知晓如何科学应对,让自己和家人能安稳度过流感高发期。专家表示,流感一般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部分病例可出现高热,达39~40℃),伴畏寒、头痛、肌肉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痛、咳嗽、鼻塞、流涕等症状。轻症流感常与普通感冒表现相似,但其发热和全身症状更明显。一旦出现了这些症状,大家可千万要小心了,很有可能就是被流感 “盯上” 了,这时候一定要及时就医治疗。及时就医对于控制流感病情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医生会根据具体症状和相关检查结果做出判断,然后给出合理的用药建议。合理用药不仅能够有效减缓症状,减轻我们身体所遭受的痛苦,还能促进身体尽快恢复健康。在流感高发季,做好家庭备药也是非常重要的。说到家庭备药,临床常用于治疗感冒、流感的中药连花清瘟不得不提。它的组方十分精妙,是在麻杏石甘汤、银翘散等经典名方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性的化裁与配伍。其中加入的藿香发挥着芳香化湿护脾胃的重要作用,要知道,人在生病的时候脾胃往往较为虚弱,藿香的存在就很好地避免了其他药物可能对脾胃造成的损伤;而红景天更是一大亮点,它能够固护人体正气、增强人体免疫力,让我们的身体在对抗流感病毒的过程中有更强的抵抗力。整个连花清瘟的组方结合了清热、解毒、辛温、通腑、芳化、扶正的各类药物,具备清而不过凉、温而不助火、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的药效特点,在应对感冒、流感等多种呼吸道疾病引发的发热、恶寒、肌肉酸痛、鼻塞流涕、咳嗽、头痛、咽干咽痛等 “外感病” 症候群时,可对症治疗,效果显

  • 大雪来临,血管遇冷收缩,这份过冬宝典,冠心病患者请收好!

    随着大雪节气的悄然而至,气温骤降,寒冷的冬天对冠心病患者来说是一场考验。此时此刻,冠心病患者更要关注身体,谨记一下过冬宝典,稳稳地度过这个冬天!冠心病冬季为什么更容易发病?冠心病在冬季的高发,与多种因素有关。首先,冬季气温降低,人体为了维持体温,血管会自然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心脏负担加重。对于冠心病患者而言,冠状动脉的狭窄或阻塞状况在寒冷环境下更容易引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其次,冬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病毒感染可能导致心肌炎等心脏疾病,进一步加重冠心病患者的病情。此外,冬季户外活动减少,运动量不足,血液循环减慢,容易形成血栓,增加冠心病发作的风险。同时,冬季食欲增加,容易摄入高脂肪、高热量食物,导致血脂升高,加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从而诱发冠心病发作。早期如何识别冠心病急性发作?冠心病急性发作时,患者可能会出现一系列明显的症状。这些症状包括:胸痛:这是冠心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患者可能会感到胸骨后或心前区的疼痛,疼痛可能呈压榨性、紧缩性或烧灼感,有时可能放射至颈部、下颌、手臂或背部。呼吸困难:冠心病发作时,患者可能会感到气短、呼吸急促,甚至可能出现呼吸困难。晕厥:由于心脏供血不足,也会导致脑供血不足,患者可能会出现晕厥或意识丧失的情况。其他症状:如恶心、呕吐、出汗、乏力等,也可能伴随冠心病急性发作。冠心病患者,冬季如何防治?面对冬季冠心病的高发风险,患者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防治:规律服用药物:冠心病是慢性病,需要长期用药控制,尤其是冬天,更不能断药。患者在平时就应规范服用通心络胶囊等控制病情、改善症状的药物进行治疗。通心络胶囊由人参、水蛭、全蝎、赤芍、蝉蜕等十二味中药组成,具有益气

  • 大雪节气来临,糖尿病患者如何轻松过冬?

    当二十四节气的画卷缓缓展开第21章——大雪,天地间银装素裹,雪花纷飞,正如古诗所吟:“大者,盛也,雪之盛宴至此始矣。”随着这梦幻般景致的降临,气温悄然下滑,寒意渐浓,而对于广大糖友,这也就意味着血糖管理的新挑战悄然而至。如何在这银白世界中,优雅地稳住血糖,享受冬日的每一份温馨?听我细细道来——美食诱惑,智慧选择大雪覆盖的日子里,热腾腾的美食成了最大的诱惑。但糖友们的控糖之路,还是要以饮食为先。别让寒冷成了放纵的借口,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虽诱人,却非良伴。拥抱自然的馈赠吧,让蔬菜的清新与水果的甘甜成为餐桌上的主角,再添些杂粮粗粮,为血糖筑起一道稳定的防线。合理运动,增强体质冬日严寒,人易慵懒,但运动可是糖代谢的小助手。不必户外顶风冒雪,家中也能成为小小健身房。餐后一小时,来一场30分钟的室内运动,无论是轻盈的瑜伽,还是欢快的舞步,都能让你的胰岛素敏感性飙升,血糖稳稳当当。记住,温和为主,避免剧烈运动带来的低血糖风险!防寒保暖,从头到脚大雪时节,寒风凛冽,糖友更要注重保暖艺术。头部,需要一顶温暖的帽子守护;手脚,身体的末端,更要细心呵护,避免冻伤引发的不必要麻烦。对高血糖人群来说,保暖不仅是舒适,更是健康的防线。 四、勤查血糖,合理用药在这个季节,血糖就像冬日里的雪花,容易飘忽不定。一周一次的自我监测,是掌握血糖动态的秘籍。当饮食与运动难以独当一面时,别忘了降糖药物的助力。当饮食和运动不能使血糖达标时,应及时应用降糖药物。常用降糖药物包括二甲双胍、阿卡波糖、瑞格列奈、胰岛素等西药,以及津力达颗粒这类中成药。津力达颗粒,益气养阴,健脾运津,不仅平稳血糖,还能调节血脂、减轻体重,在有效控制血糖

  • 小雪节气:守护前列腺,四大“暖心策略”助你安然过冬

    小雪,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0站,预示着天气渐寒,雨雪增多。这一时期,对男性而言,前列腺的健康防护显得尤为重要。冬季寒冷易使前列腺问题加剧或复发,因此,掌握一些实用的保健小妙招,能帮助男性朋友有效抵御冬季对前列腺的挑战。加强保暖,守护“生命腺”。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前列腺也易受寒冷影响而收缩。小雪之后,前列腺增生的患者需格外注意会的保暖措施。建议适时增加衣物,特别是要确保裤子足够保暖,让会和小腹保持温暖干燥,远离寒冷与潮湿的侵扰。科学饮水,保持畅通。冬季人们出汗少,饮水量往往减少,这易导致尿液浓缩,对前列腺等器官不利。因此,坚持每日适量饮水至关重要,它有助于冲刷尿道,促进前列腺分泌物排出。记得饮水要适量,避免过量增加肾脏负担。同时,减少浓茶、咖啡的摄入,以免影响睡眠,间接损害前列腺健康。动起来,远离久坐伤害。长时间久坐是前列腺的大敌,易造成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即便冬日里人们活动减少,穿着厚重,也应尽量避免长时间坐着,尤其是避免坐在冷硬的椅子上。建议定时起身活动,促进血液循环。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温和运动,既能增强体质,又能提升免疫力,为前列腺加分。均衡饮食,营养护航。冬季是调养身体的好时机,合理饮食能有效预防前列腺疾病。推荐摄入鸡蛋、牛羊肉等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增强抗寒能力。牛奶也是优质选择,既能补充钙质,又能强健体魄。记得,均衡饮食才是关键。遵从医嘱,疗程用药。对于希望更快缓解前列腺问题的朋友,药物治疗是有效途径。像夏荔芪胶囊,作为纯中药制剂,能够健脾益肾、利水散结,针对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能快速改善尿频、尿急、尿滴沥、排尿无力、夜尿多等问题,同时提高免疫力,降低复发风险,与西药联用

  • 新冠咳多久?专家解析持续时间及应对策略

    近期,感染人数的上升使得公众对新冠症状的关注度也随之增加。其中咳嗽作为新冠感染后的一种常见且持久的症状,引起了广泛讨论。许多人发现,尽管其他症状已经消失,咳嗽却持续不止,这不禁让人产生疑问:新冠引起的咳嗽通常会持续多久?又该如何处理呢?本文整理了一下专家对于这一问题的解答,并将提供一些实用的处理建议,以帮助大家解决这一症状带来的困扰。答疑:新冠咳多久?根据专家的分析和临床观察,新冠感染后的咳嗽平均持续时间一般在1-2周,具体的时间存在个体差异,受到个人体质、病情轻重等影响,部分患者的咳嗽可能会持续数周甚至数月。有数据显示,20%至30%的患者在感染后2至3个月仍然存在咳嗽症状,极少数患者的咳嗽可能持续近1年。献策:如何加快新冠咳缓解?首先,及时对症用药是缓解新冠咳嗽的关键措施,患者可以选择临床应用广泛的中成药如连花清咳片。中医认为,新冠咳嗽与临床中常见的感冒、支气管炎等引发的咳嗽咳痰均可归属于“外感咳嗽”范畴,是由于外邪入侵,致使肺失宣降、津液聚而为痰所致。连花清咳片作为中医络病理论指导外感咳嗽研发的创新中药,能够宣发在肺之邪,肃降上逆之气,有效清除壅积在肺内的痰热,使得肺复宣肃,咳嗽咳痰等症状快速好转,同时药物安全性较高。并且,连花清咳片治疗新冠等引发的咳嗽咳痰症状的显著疗效也得到了多种基础和临床研究证实,并受到《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中医药干预指引》等多部国家指南共识推荐。用药的同时,患者在生活中还应注意调节自身习惯。建议多饮水,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稀释痰液,减轻咳嗽。远离烟雾、粉尘和其他刺激性物质,饮食上保持清淡,空气干燥时使用加湿器或在室内放置水盆,以增加空气湿度,均有助于缓解症状。另外,充足的

  • 新冠晚上咳嗽更明显?一文解析应对策略

    近期,随着新冠感染人数的再次攀升,很多人再次出现新冠的相关表现,特别是咳嗽这一典型症状,在晚间尤为突出,严重影响睡眠质量和日常生活,令不少人感到困扰。本文将深入探讨新冠感染晚间咳嗽的成因,并提供实用的家庭处理建议,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新冠晚上咳嗽加重的原因生理节律影响:人体的生物钟影响着呼吸道的反应性,夜间副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可能使呼吸道对刺激更加敏感。体位和分泌物积聚:晚间平躺时,呼吸道分泌物更易积聚在低位的咽后壁等处,刺激喉咙引发咳嗽。环境因素:夜间室内空气可能较为干燥,或缺乏流通,这些因素均可能加剧咳嗽。如果有效缓解新冠晚上咳嗽?及时用药:比如止咳化痰中药连花清咳片,曾受到国家级新冠等诊疗方案多次推荐。研究证实连花清咳片能够明显缩短单位时间内咳嗽、咳痰次数,减轻气道炎症引起的气道高反应性,缓解气道痉挛,发挥显著的镇咳作用。同时,该药还可通过减少痰液生成、降低痰液黏度、促进痰液排出,通畅呼吸道,改善痰多痰黏的问题,对于感冒流感、气管-支气管炎、新冠感染等多种呼吸道疾病引发的咳嗽、咳痰均有良好疗效,且是纯中药,安全性较高。夜咳的患者可以选择在晚上睡前1-2小时服用,有助于安稳睡眠。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特别是使用空调时,尤其要注意定时通风换气,避免长时间密闭环境导致空气污浊。调整睡眠姿势:可以尝试垫高枕头或采取侧卧姿势睡觉,以减少呼吸道分泌物在咽喉处的聚集和刺激,缓解咳嗽症状。饮食调理:保持清淡、有营养、易消化的饮食,避免摄入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适量摄入具有润肺止咳功效的食物,如雪梨、枇杷等,保证充足的饮水量,均有助于缓解咳嗽症状。晚间咳嗽

  • 学习冬季护肤小知识,完美过冬!

    进入冬天的感觉只有两个字——“干、冷”,特别是上下班的路上,小风嗖嗖刮得透心凉!随着寒冷的冬天来临,我们的皮肤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容易变得干燥,室内不论是空调还是暖气也都在不断的蒸发肌肤中的水分。有些人在冬季的护肤方式也会发生改变,很容易出现两个“极端”:繁琐和简单。在脸上多层叠加护肤品或是只涂个面霜了事,这两种护肤状态,对于冬季皮肤而言都有所欠缺,今天小编就来和仙女们说一说,冬季该怎么护肤,才能让皮肤越来越好……一、避免水温过热冬天气温低,我们在寒冷的天气环境下,用热水冲澡、刷牙是非常舒服的。不过对于脸部皮肤而言,用太热的水洗脸,对于皮肤并不好。过热的水温,一方面会短暂加速面部毛细血管扩张,洗脸后出现红脸,红血丝明显的症状。另一方面过热的水温,会导致脸上自有皮脂膜更容易被洗面奶清洗掉,造成面部油脂过度溶解的问题。使用热水洗脸后,可能冲洗过程中肤感舒适。过后皮肤非常快就会感到紧绷,干皱,脸上极有可能出现干红症状。这些其实都是皮肤不适,皮脂膜受损的表现。所以冬季洗脸,我们对于水温的控制,接近人体温度即可,或者体感更清凉一些,洗后皮肤感觉更温和。二、油性肌肤也要保湿对我们的皮肤而言,冬季皮肤非常容易感觉干紧,油脂分泌减少,皮肤屏障结构也会受到影响,非常容易出现细微的皮肤受损问题。加上油性肤质特有的清洁习惯,很多时候会造成皮肤表层皮脂膜损伤。长时间下来,不仅会导致皮肤容易长痘,还可能出现外油内干的不良表现。所以油性肤质,在冬季的保湿护理也要做起来。可以选择清爽度高一些的乳液,或者用后肤感哑光的面霜。油性肤质适度保湿,很多细微的油性敏感问题,是会有所改善的。三、坚持防晒别以为冬天阳光弱了、

    标签:
    2023-11-24
  • 打开这份【立冬养生说明书】 ,健康过冬喽~

    立冬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冬季的开始。《黄帝内经》曰:“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9个节气。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冬者,终也,万物收藏也,表示动物藏身规避寒冷,经过秋收的人们也已将收获收藏入库了。其气候也由秋季少雨干燥向阴雨寒冻的冬季气候渐变。冬季是一年四季的终点,阳气经历的春生、夏长、秋收后,此时开始进入潜藏阶段,表面上看天地间一片萧瑟,毫无生机,但正是这个阶段,让阳气得到了充养。 立冬养生法则 起居冬天首先要调整的就是睡眠,冬天是白天少、夜晚长的时期,我们顺应这个变化,也要让睡眠时间和天地接轨,早睡晚起,保持充足的睡眠十分必要。立冬之后,在阳光最强烈的正午时间,以身体背面沐浴阳光,可以达到强壮人体阳气、温通经脉的作用,有利于扶助脏腑正气,抵御外邪。 运动动则养阳,静则养阴。冬日主闭藏,主张少动、少出汗,但也不能因为天气寒冷就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也要适当感受天气间的寒凉之气,走出室外,激发身体潜能,提高身体免疫力。冬季锻炼,晨练时间可以适当推迟,“见太阳才运动”。户外活动应选择在上午9点半以后到下午4时之前进行最为适宜。要防止运动过度,避免大汗淋漓,以身体微热为度。适宜的运动包括散步、慢跑、打太极、敲打健身球等。注意:平时室内空调或暖气温度过高、高强度运动、桑拿热疗等因素导致的大汗都属于耗伤阳气的做法,不利于冬日肾精之闭藏,应尽量避免。 饮食立冬之后,人体的新陈代谢逐渐减慢。人体肾气随着天气转寒而变得旺盛,立冬后应注意补益肾气。“冬季进补,开春打虎”,冬令进补能使通过饮食摄入的营养物质更好地储存于体内。对于体质虚弱的人群来说

    标签:
    2022-11-04
  • 三伏将至,收好这份防暑指南,助你清凉一夏

    所谓“冷在三九,热在三伏”,三伏天是一年当中最为炎热潮湿的时段,气温节节攀高,一些健康问题也接踵而至,防范中暑就成了夏天里的头等大事。中暑是什么滋味相信很多人都体验过,那种脑袋大汗淋漓、脑袋晕晕乎乎的感觉并不好受。但是其实我们很多人都只是先兆中暑,若及时采取降温措施,在短时间内就能恢复。 中暑也分轻重缓急1、先兆中暑先兆中暑症状比较轻微,体温正常或者略高,不高于37.5度,出现大汗淋漓、头晕头痛、四肢无力、动作不协调等症状。尤其是会有明显头重脚轻的感觉,无法正常行走。2、轻度中暑这时候体温会上升到38度以上,皮肤灼热、面色潮红或脱水,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呼吸循环衰竭症状。3、重度中暑重度中暑说明中暑的程度已经很重了,情况很严重,体温会突破40度,会导致昏迷,或大汗后抽搐、烦躁不安,甚至危及生命。 预防中暑有方法·及时补水很重要在高温天气下,出汗是人体最有效的散热方式,尤其是对于稍微一动就大汗淋漓的人来说,顶着烈日活动的出汗量就像是洗了一次澡!这种情况下更要保证水分的摄入,不要等到口渴再去喝水,对于出汗量多的人来说可以适当补充盐分。尤其是户外作业者,在高温天气下一定要注意补充水分。·防晒措施不能少炎炎烈日带来的不仅是如同蒸桑拿一般的高温天气,还有晒伤,晒伤会影响身体的降温能力,引起脱水。晒伤的皮肤颜色就如同煮熟的小龙虾一般,可见红肿、皮肤弥漫性红斑,还会伴随着烧灼感以及温度增高等特点。为了避免皮肤晒伤,那就要在防晒上面好好下功夫了,外出要注意防护,撑伞,戴宽檐的帽子,穿长袖衣服,抹防晒霜等。·日常饮食有讲究另外在饮食上面对预防中暑也是大有学问。都知道在寒冷的冬天来上一锅羊肉火锅

    标签:
    2022-07-14
  • 长达40天的三伏天在即,莫要错过冬病夏治的黄金期!

    阴气为阳气所压制称为“伏”,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日子,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俗称“三伏”。今年的三伏天从本月的16日开始,到次月的24日止,共计40天之久。彼时尽管三伏天未到,但全国多地已提前开启了“蒸烤”模式,目前部分地区的最高气温突破40℃,让人不得不感叹,这还没到三伏天就已经这么热了,入伏后的日子如果不是在燥热中憋闷,就是在酷暑中窒息。说到三伏天,离不开另一个词,那就是“冬病夏治”。 什么是冬病夏治?“冬病夏治”是中医的特色疗法,其以《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长夏胜冬”的理论为基础,也是中医学“治未病”的充分体现。冬病夏治简单理解就是,利用夏季,太阳升腾,阳气旺盛,人体阳气达到高峰的特点,尤其是三伏时节,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此时通过对人群体质进行辨证施治,调整人体阴阳平衡,以减缓乃至控制一些冬天的宿疾。 “冬病”为什么要“夏治”呢?冬病夏治的显著优势是“治本”。对于冬病患者来讲,若人体阳气不足,也就是若本身体质偏于虚寒,再加上冬季寒冷气候的影响,两寒夹击之下,解冻便很困难,所以入冬就很容易发病。盛夏的三伏天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日子,人体气血相对流畅、汗毛孔开放,此时患者体内的积寒容易积聚在后背膀胱经、关节等部位,此时是驱散体内风、寒、湿、邪的最佳时间,更容易将病症赶出来。 什么人适合冬病夏治?冬病夏治更适用于阳虚质、气虚质、痰湿质人群,比如冬季容易发作的呼吸系统疾病、风湿免疫性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患者,以及体质虚弱者。 适应症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变异性咳嗽、肺气肿、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等中医辨证属阳虚为主,或寒热错杂以寒为主的患者;也适用于怕冷、怕风、平素易感冒或冬季反复感冒的虚寒体

    标签:
    2022-07-13
推荐文章
栏目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