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残疾预防日,这些你需要了解

    残疾预防是指在了解致残原因的基础上,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途径,防止、控制或延迟残疾的发生。为了自己的健康着想,这些残疾预防多了解没坏处。一级预防,即通过免疫接种、预防性咨询及指导、预防、避免引发伤病的危险因素或危险源、实行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倡合理行为及精神卫生、安全防护照顾等措施,预防致残性伤害和残疾的发生。二级预防,即通过残疾早期筛查、定期健康检查、控制危险因素、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早期医疗干预、早期康复治疗等措施防止伤害后出现残疾。三级预防,即通过康复功能训练、假肢矫形器及辅助器具使用、康复咨询、支持性医疗及护理、必要的矫形替代性及补偿性手术等措施,防止残疾后出现残障。另外疾病致残、意外致残也有很多可以预防的措施,一起来学习吧!

    标签:
    2022-08-25
  • 末伏虽到,“秋老虎”正盛,这些事情也要注意!

    8月15日,正式迎来了三伏天里面的末伏阶段,这就意味着从这天开始,逐渐进入了由夏转秋,天气逐渐凉爽的时候。虽然已经到了末伏,但仍在伏天,暑热依旧逼人,这也是所谓的“秋老虎”,三伏天的威力依旧。直到九月中旬,天气才会彻底凉爽宜人。末伏吃什么——烙饼摊鸡蛋俗话说:“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这是老一辈流传下来的有关三伏天的饮食习俗,头伏的时候吃饺子,中伏吃面条,好不容易熬到了末伏,简单易做的烙饼摊鸡蛋摇身一变,成了受欢迎的食物。要是再搭配点蔬菜,牛肉,豆制品等等,不仅美味,而且营养更加均衡。末伏吃什么——鸭肉秋风起,鸭子肥,立秋已过,现在正是吃鸭肉的好时候。鸭肉中蛋白质的含量很高,还有丰富的维生素以及多种微量元素,可以补充人体所需营养。并且鸭肉还具有利水消肿、滋阴补虚的作用,尤其适合阴虚之人食用,对于病后体虚,身体虚弱的人同样适用。末伏吃什么——羊肉冬天是吃羊肉的好时候,天寒地冻之时,来上一锅热乎乎的羊肉火锅,顿时感觉身体暖和了起来,在末伏的时候也不例外,现在正是夏秋交替的时候,吃点性温的羊肉可以很好的驱赶走身体中因为喝冷饮、吹空调积攒的寒气,可以起到补阳气、补脾胃的作用。进入末伏这些禁忌要注意虽然已经进入了末伏,气温酷热逼人,但要注意的是切莫贪凉,冷饮、生冷的食物应该少吃,尤其是一到冬天就特别怕冷、手脚冰凉的人,这个时候正是“冬病夏治”的好时候,可以吃点温补的食物,助长体内阳气。绿叶蔬菜、豆制品、乳制品以及新鲜水果这些也可以多吃,保证体内摄入的营养均衡。末伏白天长晚上短,加上持续高温,很容易产生疲惫感,这时候保证充足的睡眠对缓解疲劳,促进身体健康有重要的意义。要是有条件,中午

    标签:
    2022-08-18
  • 立秋如何健康养生?这份养生攻略请收好!

    立秋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从这天开始秋高气爽,气温不复酷暑般的高温,开始逐渐走向凉爽。标志着秋天的开始。虽已立秋,但暑热未退,想要天气彻底凉爽宜人,一般要到九月下旬,现在依然有很多地区正在接受着高温炙烤,这也是所谓的“秋老虎”。而这段时间温度的过渡在中医中是阴阳相互转化的结果。秉承着“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秋季最适宜进补。 立秋饮食有讲究中医认为,秋气通于肺,肺与秋季相对应,立秋之后天气容易干燥,易耗津液,容易伤肺,常会出现口干舌燥、鼻涩咽痛、皮肤干燥瘙痒、心烦气躁等症状。在饮食上应遵循“少辛多酸”的原则,辛辣食物易发散泻肺,不利于秋季养肺,因此要少吃葱、姜、蒜等辛辣及油腻食物,适当多食用一些酸味的瓜果蔬菜以收敛肺气,还可以吃些具有滋阴润肺效果的食物,如蜂蜜、银耳、百合等等。 调整“悲秋”情绪立秋刚过,过段时间天气转凉,萧萧落叶等自然现象很容易引起人们的悲伤情绪,从中医角度来说,这是因为肺在五行属金,在情志为悲。所以说,这不仅仅是因为草木凋零带来的悲秋情绪,这里面其实又有学问。想要调理悲伤情绪,要做到内心宁静,心情舒畅,培养乐观精神。即使是遇到不开心的事情也要及时排解不良情绪,可以通过做一些喜爱的事情来缓解心理压力。 早卧早起适当运动立秋之后天气凉爽,正是运动的好时机,秋季以收为主,在运动时自然也离不开这一原则。秋季运动不宜过量,应循序渐进,切勿大汗淋漓,以防出现损伤阳气的情况,运动强度以身体发热、微微出汗为准。可以选择一些舒缓的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慢跑、瑜伽等。根据天气变化适当增减衣物,以防感冒,记得及时补水。秋季早晚天气凉爽,白昼变短,常有“秋乏”的表现,因此需要我们调整

    标签:
    2022-08-11
  • 立秋之后,贴秋膘,你“贴”对了吗!

    今年8月7日,秋天的第一个节气,立秋已经到来了。对于北方的同学们来说,是不是一大早儿起来就感受到了凉爽的气息。另外按北方老话来说,还要“贴秋膘”的。 啥是“贴秋膘” 其实贴秋膘是流传很久的习俗了,从前人们的生活并不富裕,忙碌了一夏,人身上仅剩的那点脂肪也被“搜刮”干净了。立秋之后气温会逐渐下降,面对越来越冷的天气,身上没点脂肪,怎么过冬呢?所以人们就选择在立秋这几天“以肉贴膘”,来弥补身体受到的损失,所以叫“贴秋膘”。但是对于如今生活富足的我们来说,“贴秋膘”可能并不是刚需了,只不过流传下来的习俗,人们还依然保持着。“贴秋膘”也有讲究,虽然说这天要“以肉贴膘”,但是并不代表可以大鱼大肉,健康“贴膘”是关键! 如何健康“贴膘”,看这几点 1、滋补不等于大量吃肉:如今的人们生活条件变好,饮食状况已经偏向于营养过剩,如果还是按照传统习俗以肉滋补,可能会适得其反。我们在饮食上应该注意均衡饮食,整体偏清淡,建议多采取蒸、煮、炖等方式,最好不要重油重盐,这样才能让肠胃更加舒适,对身体才会更好。2、补营养不等于保健品:很多人到了秋天就喜欢各种补身体,最先想到的就是各种保健品、补品等,提醒大家,越是不能盲目进补。每个人身体虚的情况都是不同的,所以每一种虚症都有针对性的补方补药,盲目的进补,只会让你越补越虚。 3、补还是不补要看个人情况:每个人情况不同,本身偏瘦,在夏天胃口特别不好,俗话总说的“苦夏”的人,就需要趁着贴秋膘长长肉,养养身体。如果本来就偏胖,就需要控制饮食,不能不加控制的吃喝。这份“贴秋膘”小常识分享给你,到了立秋时节,“贴秋膘”也要让自己贴的健康。

    标签:
    2022-08-11
  • 立秋贴秋膘,别光顾着吃肉,这些食物美味又养生

    在上周日终于迎来了立秋,炎炎夏日终于快熬出头了。立秋以后,我们有贴秋膘的习俗,在这个时期要多一些有营养、滋补的食物,储存能量,这样到了冬天能更好的抵御严寒,少生病。提到滋补,大家首先就是想到红烧肉、大肘子这种浓油赤酱的“大菜”,这种菜式虽然解馋,可是吃不了几口就觉得腻了,对于平时饮食清淡的小伙伴来说,更是根本不碰这类食物,高油、高盐、高脂肪,一口下去今天又要多跑2公里。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推荐几个适合立秋贴秋膘吃的食物,滋补有营养,而且低卡无负担。1、清蒸鲈鱼:鱼肉中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能够增强体质,增加免疫力。鲈鱼是一种低碳水化合物、低膳食纤维的食物,鲈鱼中富含有蛋白质、维生素A和B,以及钙、镁、锌、硒等微量元素,能够很好益肠胃、补肝肾。用清蒸的方式烹调鱼肉,能保留鱼肉原本的鲜味,还能减少油脂摄入,非常健康,推荐指数5颗星。具体做法:将鲈鱼洗净去除内脏,用料酒和姜片腌制30分钟以上,在鱼肚子上滑出几个开口,方便入味。等水开后将鱼和姜片放入蒸锅中,10-15分钟即可关火出锅。出锅后用蒸鱼豉油淋在鱼肉上,切几片葱花,烧一勺热油,淋在葱花上,激发出葱花的香味,这道清蒸鲈鱼就完成了。2、龙井虾仁:虾仁当中的蛋白质含量高达20%,是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食物之一,是鱼、蛋、奶的几倍甚至十几倍。另外,虾类含有甘氨酸,这种氨基酸的含量越高,虾的鲜甜味就越高。而且虾仁和鱼肉、禽肉相比,脂肪含量少,想要滋补又想低卡健康的朋友可以首选虾仁。绿茶中含多种维生素,并有软化血管、降低胆等作用,将虾仁和绿茶一起烹饪,吃进营养的同时,还能品尝到绿茶的茶香,是一道健康低卡又美味的菜肴。具体做法:将龙井茶泡开,虾仁洗净后加入蛋清、淀粉和料

    标签:
    2022-08-11
  • 七夕至,除了爱情的浪漫,这些习俗也是极有意思

    盛夏来七夕至,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国传统情人节,其实七夕最被人们所熟悉就是关于牛郎织女的传说了。不过七夕流传已久,在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中就记载着自汉代就有着七夕乞巧的记载,因此七夕不仅拥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同时也有许多浪漫而有意思的习俗。 七夕的来源不止一个“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大家所熟悉的七夕的来源就是牛郎织女的故事。两个相爱的年轻人因为王母而相隔银河两岸,只有每年的七月初七,牛郎织女才能在鹊桥上相会,诉说思念之情。从此农历的七月七也便成为了中国浪漫、充满爱意的情人节。同时七夕也也源于人对自然、星星的崇拜。牵牛星织女星也是在三四千年之前就有记载,除此之外,二十八星宿、北斗七星等都是我们古人对星宿崇拜以及信仰的痕迹。因此七夕的内涵除了“爱情”之外,还有着很多有意思的风俗。 七夕“拜织女”在七夕这个充满浪漫幻想的夜晚,少女们摆上瓜果点心,朝天祭拜,向天上的织女神诉说自己的心事,比如希望长得聪慧漂亮、嫁一个中意的少年郎等。就这样,七夕拜织女成为广为流传的民间习俗。 七夕又名“魁星节”七夕佳节,除了受人们追捧的织女之外,还有一位星君也极为受民间推崇,那便是魁星。魁星出自北斗七星中的首星,又称魁首,古代寓意夺魁,于是读书人又把七夕称为“魁星节”。至今很多地方也保留着崇奉魁星的遗迹。每当七夕时,东南浙、闽等地区,学子向魁星“乞才”的风俗依然盛行。 七夕“储七夕水”相传牛郎织女每年只有七夕时可以相聚,而每当分别时织女会忍不住伤心落泪,而她的眼泪落入人间,化成的雨,即为“双七水”,用双七水可驱邪致病延寿。因此,人们会在这天收集七夕水,储存起来,便于日后使用。七夕至,佳节来。千百年来,对于这一

    标签:
    2022-08-04
  • 七夕不止有浪漫和鲜花,这些七夕习俗你知道多少?

    七夕又称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等等,是一个极具浪漫色彩的节日,人们都会在这天互相表达对彼此的爱意,也寄托着对美好爱情的向往。有关七夕的传说有很多,脍炙人口的就是牛郎织女的故事,至今仍得到大家的广为传颂。传说王母娘娘的孙女织女,手艺极巧,能织出层层迭迭的云霞,虽在天宫享尽荣华富贵,但不甘枯燥乏味的生活,于是偷偷跑下凡间,结识了牛郎。两人情投意合,结为夫妻,从此过上了男耕女织的生活。但此事很快就被王母娘娘知晓,王母娘娘勃然大怒,织女被捉回天庭,责令两人只能在七月初七在银河遥遥相望互诉爱意。而他们忠贞的爱情感动了喜鹊。每到七月初七,就会有千万只喜鹊飞来用自己的身体筑成鹊桥,女郎织女得以在鹊桥上短暂相会,互相倾诉对彼此无尽的思念。 七夕习俗——穿针乞巧这个传说其实也涵盖了乞巧这一习俗的由来。乞巧乞巧,就是祈求心灵手巧之意,为了能使自己也有一双像织女一样的巧手,在这一天姑娘们会陈瓜果于庭中,手执五彩丝线对月穿针,为了表现出一双巧手,穿的是五孔针、七孔针或是九孔针,将线快速全部穿过者称为“得巧”。 七夕习俗——食巧果食巧果也是七夕这天的习俗之一,巧果即是用面粉条做成的花式油炸食品,姑娘们会用一双巧手捏出各种各样形状的巧果,款式极多,“七曲八弯”的形容就出自于此。在这天的晚上,人们在欣赏银河繁星点点的同时,会把巧果端到桌前,一家人围坐在桌前共享巧果与时令瓜果。通过吃巧果的方式,不仅寓有祈求心灵手巧之意,也寓意这长长的爱情。 七夕习俗——拜魁星七夕女子乞巧,男子则是拜魁星,相传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之所以要拜魁星,就是因为魁星主掌考运的缘故。想要通过读取功名改写命运的文人墨士在这一天通过拜魁星祈求

    标签:
    2022-08-04
  • 中伏——“冬病夏治”的好时机,千万别错过!

    现如今,已进入三伏天最热的中伏,各大地区的高温天气持续,而且还有明显的降雨;但是在这闷热年黏湿的气候里,人们也不要忘记养生。因为三伏天是,“冬病夏治”的黄金时期。说到冬病夏治,很多人都不足够了解哪些算冬病?又为何要夏治?别急,接下来就给大家聊一聊,有关三伏天里冬病夏治的相关内容。实际上,“冬病夏治”指一些容易因为感觉寒冷而发作或加重的疾病。夏季该类疾病会相对缓解,这时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调养,可以帮助预防、减少疾病的发作,甚至根治疾病。 到底哪些算“冬病”?冬病有两大特点:首先,患者平时是相对比较阳虚的人,时常会有面色苍白、怕冷、四肢冰凉、自汗的表现;其次,就是当患有冬病的人遇寒气其身体的不适症状会有所。例如,反复感冒、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鼻炎、关节炎等;通常这些疾病会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在秋冬加重,夏季缓解减轻。 冬病夏治为何选在夏季的三伏天?其原因是因为在这个时节里,人体的阳气会达到一年中的最高点。特别是当外面炎热的时候,藏在人们体内的寒邪和痰湿的病根,更加容易被驱除出去。如果这时不摆脱夏季积累的寒气,等到秋风聚来,外寒卷土重来,将又会被内外交困了。而且,更关键的一点是,夏季里人体气血循环旺盛,用药更容易被吸收,并且三伏天则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时候。这时很容易恢复和辅助人体的阳气,加强防御功能,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冬病夏至的3个“秘密武器”,快为家人收藏!1、穴位贴敷。这种疗法是在夏天的三伏天,根据中医辨证理论,将中药制剂涂抹于经络上的特定穴位。药物由表及里进入皮肤,到达经络和脏腑,从而达到治疗目的。2、艾灸。通常艾灸是以艾叶作为原料,制作成为艾条,然后把艾条或其他药物放置在人体表面的穴位,或是

    标签:
    2022-07-29
  • 炎炎三伏天,收好这份防晒指南,让皮肤安全度夏!

    一年之中最热的一段日子被称为三伏,之所以叫做三伏,是因为三伏分为初伏、中伏以及末伏,出现在小暑和处暑之间,是最炎热潮湿的时段。进入三伏天,全国各地都像是处在“蒸笼”里一样,天气又闷又热,真是让人苦不堪言。如此炎热的天气,一些问题自然也就“原形毕露”了,就比如说是晒伤。就拿我身边的一个朋友举例,仅仅是中午时分出去了一趟,大概两个多小时,两条胳膊还有脖子,但凡是被太阳晒到的地方,都已经明显泛红了,一摸还很烫,并伴有阵阵刺痛感,毫不夸张的讲,就像是一只被煮熟的小龙虾一样红!幸好发现得早,及时采取了措施才没有晒伤的更加严重!这就给我们敲响了一个闹钟,尤其是现在正是暑假期间,家长们在带孩子到处游玩,欣赏美景的同时,毒辣的阳光直晃晃的照皮肤上也增加了晒伤的概率。防晒刻不容缓!防晒并不只有防晒黑这一层含义,更多的是保护皮肤在经过烈日炙烤之后可以不被晒伤。现在市面上的防晒产品五花八门,有防晒霜、防晒喷雾、防晒衣以及防晒伞等等。但都可以被大致分为物理防晒和化学防晒。化学防晒就是通过涂抹防晒霜、防晒喷雾等方式对皮肤进行保护,相当于在我们的皮肤上加了一层保护罩,当阳光射过来的时候可以狠狠的给“反弹”回去。而物理防晒自然就是通过防晒衣、防晒帽、防晒伞等方式来防护的啦。虽然物理防晒便携性不是很好,而且夏天全副武装有些人会觉得很热,很容易出汗。但是化学防晒并不能维持很长的时间,要是想免除重复涂抹的麻烦,就轮到物理方式上场了!双管齐下,想要更好的防晒效果,更好保护我们脆弱的皮肤,这种手段还是很可取的。除了防晒措施要做好要做全以外,在外出游玩的时间也有选择的余地。尽量避免在中午最热的时段出行,一般来说,紫外线在上午

    标签:
    2022-07-29
  • 世界肝炎日|肝脏发出的这些求救信号,一定要知晓

    7月28日第十二个“世界肝炎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防治肝炎,健康你我”。都说“胃是喇叭,肝是哑巴”,胃如果有病了,身体会有明显的表现,但是低调的肝脏如果出了问题,几乎是看不到明显的症状的。肝脏作为维护机体运转的重要器官,因为它的痛感神经并不敏感,所以也被称为“哑巴器官”,当肝脏受损时我们很难及时发现,所以当出现肝区疼痛、皮肤黄染、腹水等症状,往往病情已经发展到了很严重的地步,小病也就拖成了大病。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在不知不觉中从肝炎慢慢发展成肝硬化、肝癌。一般肝炎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也不固定,而且具有个体差异,但如果平时多注意,当肝脏发生病变时,身体会发出以下的求救信号: 皮肤、巩膜、尿液发黄当肝脏受损到了一定的程度,不论是急性肝炎还是慢性肝炎都会出现明显的肝病面容,就是会导致皮肤发黄,尿液发黄,还有巩膜黄染,导致“三黄”症状出现的主要原因还是患者胆红素代谢出现障碍,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引起的。 全身乏力,易疲劳当肝脏受损后,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就会出现问题,如果同时合并吸收障碍和其他代谢障碍,本身机体就会出现营养不良,还会导致神经-肌肉传导功能紊乱,患者就会出现肌肉酸胀、疲劳乏力等症状表现。而往往这样的疲劳感即使通过长时间的休息也是没有办法缓解的,所以如果总是觉得疲倦、浑身乏力,就要小心是不是肝脏出现了问题。 腹胀不适,食欲减退食欲减退是大多数肝炎患者会有的症状,患者常常同时伴有厌油、恶心、呕吐等症状。主要原因还是由于患者的肝功能异常导致胆汁分泌减少,因此对于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能力下降,食物堆积在肠道内,刺激胃肠道功能,从而引起食欲缺乏、厌油、恶心、呕吐等症状。 肝区持续性隐痛,甚至明显的疼

    标签:
    2022-07-28
  • 热哭了~初伏将至,如何预防中暑?学习这几点很真的重要!

    初伏将至,这意味着为期40天的“三伏天”就要开始了。三伏天可以说是一整年最热的时间段,其气候特点是气温高、湿度大、风速小,而且持续时间很长。毫不夸张的说各地将进入“桑拿模式”和“蒸烤模式”。在这阳气鼎盛之际,人们稍不留心就会中暑,出现头晕虚弱、反胃恶心等不适症状!所以,此时做好防暑降温工作至关重要~下面一起来学习炎热夏季防暑的方法,希望能帮助大家挺过严峻的“烤”验。 1、出行避开烈日暴晒,做好防晒工作。烈日当头,人们在外出时一定要避开高温时段,尤其在中午尽可能不要外出或者工作,因为这个时间段的阳光过于强,引发中暑的可能性比较大。与此同时,进入三伏天后,在穿衣方面应尽量选择浅色、透气的纯棉面料衣服,这样可以达到反射阳光,降低吸热效果,并避免因大量出汗不能及时散热,引起中暑。 2、及时补充水分,适当补充电解质。进入三伏天后,炎热的天气将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人们会感到特别热,出汗量也会非常大。如果体内水分不足,很容易就会影响身体运转,增加中暑的概率。所以为了预防中暑,人们要及时补充水分,保证体内水分充足。注意不要喝冰水,更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因为口渴表示身体已经缺水了。如果是在室外烈日下工作的人,要准备好淡盐水饮用,弥补体内因出汗而失去的盐分,帮助恢复体力。因为在阳光下工作出汗量会特别大,很容易导致体内的营养物质跟随汗液流失,从而出现头晕、恶心等不适症状。 3、合理进食,保证营养。初伏天是高温天气,生活中很多人会因为高温而食欲不振。这样会影响营养的摄入,导致营养不良、身体虚弱等问题出现。为了缓解此种情况,大家在日常要进食清淡的食物,同时多食用有助清热消暑的食物,比如绿豆海带汤、绿豆百合粥等等。此外

    标签:
    2022-07-14
  • 长达40天的三伏天在即,莫要错过冬病夏治的黄金期!

    阴气为阳气所压制称为“伏”,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日子,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俗称“三伏”。今年的三伏天从本月的16日开始,到次月的24日止,共计40天之久。彼时尽管三伏天未到,但全国多地已提前开启了“蒸烤”模式,目前部分地区的最高气温突破40℃,让人不得不感叹,这还没到三伏天就已经这么热了,入伏后的日子如果不是在燥热中憋闷,就是在酷暑中窒息。说到三伏天,离不开另一个词,那就是“冬病夏治”。 什么是冬病夏治?“冬病夏治”是中医的特色疗法,其以《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长夏胜冬”的理论为基础,也是中医学“治未病”的充分体现。冬病夏治简单理解就是,利用夏季,太阳升腾,阳气旺盛,人体阳气达到高峰的特点,尤其是三伏时节,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此时通过对人群体质进行辨证施治,调整人体阴阳平衡,以减缓乃至控制一些冬天的宿疾。 “冬病”为什么要“夏治”呢?冬病夏治的显著优势是“治本”。对于冬病患者来讲,若人体阳气不足,也就是若本身体质偏于虚寒,再加上冬季寒冷气候的影响,两寒夹击之下,解冻便很困难,所以入冬就很容易发病。盛夏的三伏天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日子,人体气血相对流畅、汗毛孔开放,此时患者体内的积寒容易积聚在后背膀胱经、关节等部位,此时是驱散体内风、寒、湿、邪的最佳时间,更容易将病症赶出来。 什么人适合冬病夏治?冬病夏治更适用于阳虚质、气虚质、痰湿质人群,比如冬季容易发作的呼吸系统疾病、风湿免疫性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患者,以及体质虚弱者。 适应症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变异性咳嗽、肺气肿、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等中医辨证属阳虚为主,或寒热错杂以寒为主的患者;也适用于怕冷、怕风、平素易感冒或冬季反复感冒的虚寒体

    标签:
    2022-07-13
  • 不是矫情,是过敏啦!

    吃哈密瓜喉咙痒是过敏反应你知道吗?哈密瓜香甜爽口,松脆多汁,夏天冰镇一下吃特别解暑,还可以打碎做一杯夏日特饮。可是有一群人,每次吃完哈密瓜就会喉咙痒,喝多少水也不管用。其实这是一种过敏反应,对哈密瓜过敏的人就会出现喉咙干、喉咙痒、有异物感等反应。过敏是一种很玄的东西,不试一下,你完全不知道自己对啥过敏。有人对芒果过敏,猕猴桃过敏,花生过敏,牛奶,小麦,酒精,花粉,柳絮,紫外线......等一下,竟然有人对紫外线过敏,那岂不是不能出门晒太阳了?还真是这样,对紫外线过敏的人,出门必须把自己包得严严实实的,否则,皮肤会出现瘙痒、起风团、红肿等症状,严重的还会有水疱、大疱和糜烂等现象,甚至危及生命!过敏性疾病是世界上最常见的疾病,被世卫组织列为本世纪重点防治的疾病之一。每年7月8日是世界过敏日,提醒大家关注过敏性疾病,积极预防各种类型的过敏性疾病,对引发过敏的危险因素,应该采取相应措施远离,避免过敏。同学聚会、工作聚餐,大家坐在一起吃饭,爱过敏的人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坐在一边尴尬,不知所措。旁边的朋友又是夹菜,又是碰酒,如果拒绝还真是对不住大家的热情,得罪人。不开玩笑,过敏真的不是矫情,过敏轻则身上发痒起红疹,重则头晕休克进医院,可不是随便吃点药,休息一下那么简单。大家千万不要因为自己觉得某种东西好吃就硬塞给不吃的人,易过敏的人也不要勉强自己吃不能吃的食物,接触不能碰的东西,珍爱生命,远离过敏原。

    标签:
    2022-07-11
  • 首页
  • 上一页
  • 9
  • 10
  • 11
  • 12
  • 13
  • 14
推荐文章
栏目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