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寒后肌肤麻木是怎么回事
随着年龄增长,中老年人机体很容易亏虚。这个时候气候突变,冷热交错或长时间户外骑车不注意防护、久居潮湿环境后就会又怕风又怕寒,出现经常手脚冰凉、肌肤麻木的症状,这让人难受不已。那你知道遇寒后肌肤麻木是怎么回事吗?下面我们一起通过文章内容了解下,希望能够帮助老人摆脱不适。遇寒后肌肤麻木是怎么回事?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将麻木并称,但在临床上,二者虽同为感觉障碍,却有不同的内涵。“麻”指皮肤有蚁走感、触电感或微针乱刺感等异常感觉;“木”指皮肤对刺激感知的敏感度降低,主要是躯体浅感觉,如触觉、温度觉、痛觉的减退或缺失,常常由感觉神经的相关病变引起。麻木,在西医学中被称为“肌肤感觉障碍”。中医认为,气虚则麻,血虚则木,通常来讲,很难将麻和木完全区分开来,往往麻木并存,所以四肢麻木,和气血不足有一定关系。以肌肤麻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中医又叫“血痹病”,其病机在于营卫不足,气血阴阳俱弱,由于外受风寒邪气而使阳气痹阻,血行不畅所以被称为血痹。痹病是由于感受风、寒、湿、热之邪,经络痹阻,气血运行不畅,导致以肌肉、筋骨、关节酸痛、麻木、重着或关节肿胀、变形、活动障碍,甚至内舍于五脏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痹病和外界因素也就是风、寒、湿、热等外邪有很大关系,比如出汗后立即吹风、在湿地上坐卧、涉水冒雨等都会导致风寒湿邪入侵身体经络,这些邪气在进入体内后会停留在关节内,导致经脉气血闭阻不通。中医上一直有一句话“不通则痛”,当经脉气血不通时,身体自然会出现一系列的异常表现。所以当感受风寒湿邪后肌肤麻木其实可以按照痹病辨证论治,及时治疗,以散风祛湿,舒筋活络为主用药就可以帮助摆脱肌肤麻木的症状。那么,该如何摆脱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