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经前月经紊乱如何调理
女人一般到了45至55岁之间就会绝经,这就代表着开始走向衰老。而不少女性在绝经前会出现月经紊乱的情况,这其实就是绝经前后诸证,也叫更年期综合征。说到更年期很多女性都非常紧张,所以大家比较关心绝经前月经紊乱如何调理,下面我们就通过文章内容了解下吧。 中医详解绝经前月经紊乱 临界绝经期妇女,出现月经周期紊乱,经量或多或少,经期或长或短者,称为“绝经前经乱”,是绝经前后诸证的典型症状,。绝经前后诸证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出现烘然而热、面赤汗出、烦躁易怒、失眠健忘、精神倦怠、头晕目眩、耳鸣心悸、腰背酸痛、手足心热或伴有月经紊乱等与绝经有关的症状。其证候常参差出现,发作时间和次数无规律性,病程长短不一,短者数月,长者可迁延数年不等,相当于西医的围绝经期综合征[1]。传统理论认为其病机多为天癸将竭,肾气渐衰,不能濡养、温煦各脏而致,其治疗多从肾论治[2]。传统中医理论认为,肝藏血,主疏泄,性喜条达,恶抑郁。肝体阴而用阳,具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流、血量的生理功能。《内经》指出,肝藏血,主情志,性喜疏泄条达,与气血休戚相关。张景岳在《景岳全书·妇人规》中指出“女子以血为主,血旺则经调而子嗣,身体之盛衰无不肇端于此”,表明女子经、带、胎、产无不与肝相关;叶天士亦云:“女子以肝为先天”,因为妇人以血为用,肝主藏血故也。《未刻本叶氏医案》中载“凡女科杂症,偏于肝者居半”[4]。因此肝与妇科病的关系至为密切。从五行理论来看,中医学上自古以来有“肝肾同源”之说,因肝为乙木,癸属肾水,故又有乙癸同源之说。肝肾之间精血互化,虚实相关。生理状态下,肾主闭藏,肝主疏泄,一开一合使疏泄有度。若肾阴久亏,水不涵木,木少滋荣,则阳亢化风;而肝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