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的步态表现,这几种异常需注意
我们每个人的走路姿势各有异同,但如果走路姿势突然出现了奇怪的表现,比如迈不动步子、一瘸一拐、走走停停,可能预示着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下面来了解一下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的步态表现,出现这以下几种异常的走路姿态的时候可要注意了,尤其是有老人的家庭。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的步态表现第一,跛行,这是由下肢一些特征性不适感引发:行走一定距离后,下肢出现酸、麻、胀或疼痛,走路一瘸一拐,被迫停下休息。第二,跛行有特征性缓解方式和发作规律:坐下或蹲下休息后(即腰椎屈曲后),症状逐渐缓解,行走一定距离后症状复现,再次引起跛行,如此反复。部分患者可表现为特殊体位下的神经源性跛行症状,部分患者上述症状可于前倾、前屈、蹲位缓解,过伸位加重。患者可伴有腰背部疼痛及下肢放射痛,多以固定的脊神经分布区为主,可伴有感觉异常,如麻木、酸胀、针刺感、肢体发凉等。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是腰椎管狭窄症的典型症状,提示可能有腰椎管狭窄症,需要到医院进一步检查确诊。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如何治疗对于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绝大多数患者可以通过保守治疗得到缓解,,其中药物治疗效果好、时间短、费用低、相对安全,患者较易接受。常用的药物包括前列腺素类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营养神经类药、消除水肿类药等。凯立通利马前列素片属于前列腺素类药物,具有舒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通过增加马尾神经血流,改善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等症,有学者认为利马前列素对解除马尾症状的效果要明显优于非甾体抗炎药。国外的一项临床试验也证实了这一结论。伴间歇性跛行的LSS患者,使用利马前列素或依托度酸(一种非甾体抗炎药)持续治疗6周,结果显示:利马前列素治疗显著改善了LSS患者下肢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