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溃疡为什么要做活检?
提到活检,相信每一位做过胃镜的朋友都不陌生。活检是医学中病理学的一种检查方法,即在胃肠镜检查中用一次性活检钳可以快速并准确地取得胃肠道病变的粘膜标本,并进行病理性检测。那么胃溃疡为什么要做活检?接下来小编来为大家解答。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病,一般通过做胃镜检查,是可以被确诊的。但是有一些肿瘤性疾病,如胃癌,胃淋巴瘤等,在胃镜下也可以表现为溃疡性改变,不能单凭胃镜检查来确诊胃溃疡。所以一般情况下,患者在做胃镜检查的时候还需常规做活检,并送病理检查,以排除肿瘤性病变。如果胃镜下发现较大溃疡,形状不规则,覆有污秽苔,周围粘膜增生明显的溃疡,1次活检不能明确诊断的,还需要再次复检,以免遗漏诊断,耽误治疗。那么经过检测后,仅仅是一般的胃溃疡,患者该如何治疗呢?一般而言,“病需药医”,一旦身体产生不适感,及时检查并服药是较为正确的选择。由于胃溃疡是当某些原因(幽门螺杆菌、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等)导致胃酸增多或是保护性黏液减少,胃黏膜屏障的防御能力与胃酸、胃蛋白酶对胃黏膜的侵袭作用间失去平衡,导致胃黏膜受损,形成溃疡,所以临床上通常为联合用药治疗。治疗胃溃疡的药物包括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保护胃黏膜的药物。常见药如下:1、抑制胃酸分泌药物质子泵抑制剂(PPI):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优选药物,质子泵抑制剂可在2~3天内控制溃疡症状,常用的就有奥美拉唑肠溶片。奥美拉唑肠溶片为脂溶性弱碱物,易浓集于酸性环境中,因此口服后可特异地分布于胃黏膜壁细胞的分泌小管中,并在此高酸环境下转化为亚磺酰胺的活性形式,然后通过二硫键与壁细胞分泌膜中的质子泵的巯基呈不可逆性的结合,生成亚磺酰胺与质子泵的复合物,从而抑制该酶活性,阻断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