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季度7100家药店开业,谁还在拼命开店?

      医药网7月5日讯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3月底,全国药店数量又增加了7100家。  受疫情、互联网、合规监管以及消费习惯改变等因素的影响,不少药店经营者直言“做药店太难了”。“难”几乎是最近几年药店人挂在嘴边最多的一个字,但矛盾的是,药店的数量每年都在增加。  而另一方面,各地药店注销的消息也不断被公布出来,且数量不少,2021年以来广东共400多家药店被注销并退出市场。  在这样的情况下,究竟谁在拼命开药店?  01热度不一,增长分化明显  近日,国家药监局公布了2021年第一季度药品监督管理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3月底,全国共有《药品经营许可证》持证企业58.08万家。其中,批发企业1.32万家,零售连锁总部6593家,零售连锁门店31.91万家,单体药店24.19 万家。与2020年年底数据相比,2021年一季度,全国又多了7100家药店。  据此前国家药监局发布的数据,2020年全国药店总数为553892家。此外,截至2021年3月底,我国零售药店连锁率为56.88%,较去年年底的56.5%提升0.38个百分点,连锁率逐年不断提升。  如果按地区对比的话,可以看出每个地区药店的热度情况,以及当前行业整合的活跃度。  整体来看,多数省市区的药店数量呈现增长的态势,其中连锁药店数量增长比单体药店数量要快要多。从广东、山东、浙江、江苏等相对发达地区的情况来看,连锁门店的数量基本是正增长的态势,单体药店微增长或减少。  其中,注销了400多家药店的广东,其连锁门店数量一季度为21980家,相比去年底的21824家略微增长100多家,但单体药店减少了248家,这一定程度上说明单体药店注销的比例会更高,日子并不好过,地区集中度在提高。  而江苏、浙江、山东等地则实现“双增

    标签:药店
    2021-11-03
  • 互联网平台赋能药店几分?

      医药网7月2日讯 “如果处方药网售平台监管跟不上,线下药店和相关部门之前的努力就白费了。”上海海熔仁堂药业卢冬虎担忧道。  互联网药品零售平台,动作频频  随着国家对网售处方药的逐步放开,互联网医药走上快车道,就在本月内,医药零售行业大事频发。  6月23日,叮当快药所属公司叮当健康向港交所递交申请,准备上市。据了解,叮当健康2020年营收22.22亿元,同比增长75%,主要业务叮当快药平台提供送药到家O2O服务,连接线下药店与消费者。  6月15日,医药智慧供应链平台药师帮宣布完成2.7亿美元融资,投资方有珠江投资、百度、阳光保险、松禾资本、广州基金及某国家主权基金。  6月2日,美团买药携手线下药店、药企共同发起“小黄灯”民生服务计划,在流量、补贴等方面扶持全国24小时药店,希望实现“能点外卖的地方,就能24小时买到药”。  不难发现,这些互联网平台对药品零售来说,或是一个赋能者,或又是一个变革者。  叮当快药把药品零售变得智能化,医药零售及服务通过互联网直达消费者;美团卖药除了提供配送服务,还给予平台流量支持,延伸线下药店的服务半径;而药师帮则是从药品供应链切入,优化药品流通渠道,降低零售药店采购成本。  药品供应链平台为争夺市场,向药店导入资源  针对互联网平台赋能药店,一些业内人士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互联网供应链平台能不能降低药店药品成本,这个还很难说。”上海熔仁堂药业卢冬虎坦言道。  而医药营销专家安海河表示,互联网供应链主要面向连锁药店,这类平台市场上很多,竞争非常激烈,药店向这类平台采购药品占主动优势。  安海河继续补充道,现在互联网供应链平台为了发展,除了把药品供应服务做好

    标签:药店
    2021-11-03
  • 药店融入“三医”大平台,五项工作须重视!

      医药网6月30日讯 前段时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1〕18号文),此文件的出台,是为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持续改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平性、可及性,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从而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在这个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文件中,特别提到了药品零售领域。文件明确:要“建立药品追溯制度,探索公立医院处方信息与药品零售消费信息互联互通。”  笔者发现,近年来,国家不断重视药品零售在国家医药卫生体制中的作用,药店开始融入“三医”大平台,一些主论疾病治疗、公共卫生、医院发展、健康保障的文件,也有了更多药品零售和药品生产、药品流通的内容。  比如最近由国家医保局、国家卫健委联合发布的《建立完善国家医保谈判药品“双通道”管理机制》(医保发【2021】28号文),就有一段超越“双通道”要求、推动处方流转的表述:“依托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部署处方流转中心,连通医保经办机构、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保证电子处方顺畅流转。”  上述28号文医保信息平台的规定,和18号文医院处方信息与药店消费信息互联互通的规定相互呼应、互为补充。它们之间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是信息平台和信息联通的关系。这意味着,国家在医疗、医保、医药“三医”政策的全面综合、深入完善方面,已经开始在更高统筹层面的考虑,继续推动三医之间的联合行动和有效合作,以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检验、预防、治疗、康复用的药品消费,是医疗卫生服务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医院药房和社会药店是药品消费的两大重要终端,重视零售药店,正

    标签:药店
    2021-11-03
  • 医院认证药店来了,院外药房怎么办?

      医药网6月28日讯 近期,各地不断传出“取消院内药房”“解散院内药房”“严房托管”的声音。随着部分医院解散院内的自费药房,院外零售市场热潮又起。  远程问诊持续升温  关于处方外流,争论颇大,但不少试运营版本广为流传。由于各地情况差异,通用规则很难一致。目前最普遍认同的是,以医疗机构(医院)处方通过第三方专业平台导入外部社会化药房以及互联网药房,诸如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花都区人民医院等均按此方式完成处方流转。  这种方式类似于河南医药界人士曾提出的医院认证药店,以连锁医保药店为主,具备互联网交易资格证等条件,按照医院设定的规则遴选。医院定规则和监督管理以及专业指导服务,其实与院内药房大同小异,只是外部循环。   “医药分开”的标志之一是处方外流。事实上,处方外流很多地方都在开口子,但是除了白条,真正的处方没怎么外流。即使外流出来,医保报销又是一个问题。众多做药的企业,在院内没空间,院外又做不大,都在期待着处方外流早日放开,以找到院外市场的大代理商。  随着“互联网+医疗+医药”不断推进,互联网医院的热度持续升温。在我国,远程问诊处方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患者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尤其远程可以对接一些大型医院的名医,以最小成本获得名医服务而产生的药品处方。第二种是自带药品消费需求的购买者,出于合规的要求,不得不接通远程问诊,以获得在线处方进而购买处方药。这两种处方均以常见病和多发病为主,尤其以县乡级基层市场多见,远程问诊缺乏深度沟通,以常用普药为主,处方金额不高,毛利自然也低。  容纳多元消费需求  最多见的院外处方集中地主要是三种类型的院边零售店。一是以

    标签:药店
    2021-11-03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