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连花清瘟胶囊
  • 国家药监局修订抗病毒糖浆、胶囊等10个剂型说明书

      10月12日,根据药品不良反应评估结果,为进一步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决定对抗病毒糖浆、胶囊、软胶囊、丸(浓缩丸)、滴丸、片、泡腾片、咀嚼片、口服液、颗粒说明书【不良反应】、【禁忌】和【注意事项】项进行统一修订。  具体如下:  一、上述药品的上市许可持有人均应依据《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按照抗病毒糖浆、胶囊、软胶囊、丸(浓缩丸)、滴丸、片、泡腾片、咀嚼片、口服液、颗粒的处方药、非处方药说明书修订要求(见附件1、2),于2021年12月27日前报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修订内容涉及药品标签的,应当一并进行修订;说明书及标签其他内容应当与原批准内容一致。自备案之日起生产的药品,不得继续使用原药品说明书。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应当在备案后9个月内对已出厂的药品说明书及标签予以更换。  二、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应当对新增不良反应发生机制开展深入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做好药品使用和安全性问题的宣传培训,指导医师、药师和患者合理用药。  三、临床医师、药师应当仔细阅读上述药品说明书的修订内容,在选择用药时,应当根据新修订说明书进行充分的获益/风险分析。  四、患者用药前应当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使用处方药的,应严格遵医嘱用药。  五、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及时督促行政区域内上述药品的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按要求做好相应说明书修订和标签、说明书更换工作,对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严厉查处。  特此公告。  附件1  抗病毒糖浆、胶囊、软胶囊、丸(浓缩丸)、滴丸、片、泡腾片、咀嚼片、口服液、颗粒处方药说明书修订要求  一、【不良反应】项应包括:  监测数据显示,本品可见以下不良反应:恶心、呕吐、腹泻、腹痛

    2021-11-03
  • 专家权威解读:脑卒中二级预防的“金三角”方案

    近年来,我国心脑血管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且有年轻化趋势。《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 2019》推算我国心脑血管病现患人数3.3亿,其中脑卒中患者为1300万。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脑卒中的救治率在逐年增高,但脑卒中的复发风险却往往容易被人们忽略。据中国国家卒中登记研究数据显示,我国急性脑卒中患者第1年复发率达17.7%,5年累积复发率在30%以上。二次脑卒中患者的死亡率是未出现过二次脑卒中患者的2.67倍。可见,脑卒中的二级预防工作任重道远。 2021年10月29日,由中国农村卫生协会主办、络病大讲堂支持、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全医堂平台推出的“健康中国,赋能县域”—线上全科医师系列培训课程第五期,邀请到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杨春晓教授,以《由动脉粥样硬化管理策略的转变看“金三角”方案的临床价值》为主题,就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的基石、治疗模式的转变及“金三角”方案在心脑血管病防治中的临床价值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干预危险因素,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基石选择与风险 缺血性卒中占脑卒中的80%以上,是导致我国人口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杨春晓教授介绍,ASA是目前临床中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的三大基石:第一个“A”代表降压,指高压要控制在120-140mmHg之间,低压要控制在70-90mmHg之间;“S”代表使用他汀类药物降脂,稳定斑块;第二个“A”代表抗血小板治疗,防止血栓的形成,延缓疾病进展。 杨教授介绍,全球450余项抗血小板临床研究及各国卒中二级预防指南均推荐,抗血小板治疗是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的标准方法。一项纳入了10项随机对照研究的荟萃分析显示,阿司匹林可使卒中患者血管事件风险降低13%,但仍然有30-40%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期间仍出现新发脑缺血事件。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与血小板反应

    标签:通心络胶囊
    2021-11-03
  • 连花清瘟防治新冠肺炎的价值解析

    近日,我国多个省份报告新增本土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在近期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当前疫情仍呈快速发展态势,防控形势严峻复杂。总体看,本轮疫情点多、面广、线长。因此,做好防控是重中之重。自疫情发生以来,中医药在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国务院筛选出的有效药物“三方三药”之一连花清瘟胶囊/颗粒,防治新冠肺炎的作用是确凿的、肯定的,获得了国家方案的推荐。 选用名方名药,抗炎抗病毒作用确切 中药连花清瘟胶囊(颗粒)是运用络病理论探讨外感温病及瘟疫传变的规律和治疗而研制的专利中药,组方以汉代张仲景《伤寒论》中的麻杏石甘汤与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辨》中的银翘散为主,汲取明代吴又可《温疫论》治疫证用大黄经验,配伍红景天清肺化瘀,调节免疫。辛凉宣肺与泄热,可以解决新冠肺炎患者体温持续不降的问题;清肺止咳平喘,可以改善新冠肺炎患者的咳嗽不止,呼吸困难;抗炎抗病毒作用可以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的复制,抑制病毒感染引起的系统性炎症反应。连花清瘟使用大黄是最大的亮点,大黄通腑泄肺,让“疫毒”从大便排出,同时可以截断病情向危重传变。 连花清瘟对多种病毒感染性疾病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这是通过整体调节和多靶点发挥作用实现的。它针对的是发热、咳嗽、痰黏不能咳出、咽痛、乏力、肌肉酸痛等这样一个外感热病的症候群,作用机理在于针对多个靶点,协同发挥抗炎、抗病毒、止咳平喘、增强机体免疫作用。因此只要症候群相同,不论是普通感冒、流感还是新冠肺炎,都可以使用连花清瘟进行治疗。 科学研究不断深入,证据翔实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多个科研院所、专家团队都开展了中药连花清瘟胶囊防治新冠

    标签:连花清瘟
    2021-11-02
  • “三方三药”在我国的抗疫中彰显独特优势

    据国家卫健委官网消息,10月31日0~24时,31个省市区新增确诊病例92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33例,本土病例59例。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在10月30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当前疫情仍呈快速发展态势,防控形势严峻复杂。总体看,本轮疫情点多、面广、线长,做好防控是关键。 中医药是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治的一大优势,在湖北疫情时发挥了全链条、全过程、全周期的积极作用。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筛选出了有效的“三方三药”,尤其是其中代表药物连花清瘟胶囊/颗粒,参与的治疗作用是确凿的,肯定的,获得了国家方案中的推荐,并在药品说明书中明确了用于新冠肺炎的治疗。 最新研究成果证明,无论是Alpha、Beta变异株,还是德尔塔毒株,连花清瘟胶囊都显示了稳定的体外抗病毒作用。目前在变异株散发的新形势下,利用好中成药开展群防群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20年疫情期间,连花清瘟被广泛用于武汉雷神山医院、火神山医院以及所有方舱医院,新疆等许多省市把连花清瘟胶囊作为防控药品,由社区向居民发放,收到了良好防控效果。在这期间,围绕连花清瘟国内科学家开展了大量科学研究,结果表明,连花清瘟对常见冠状病毒(HCoV-229E)和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无论是Alpha还是Beta毒株感染引起细胞病变,都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并能抑制炎症风暴,应用连花清瘟胶囊/颗粒可改善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发热、乏力、咳嗽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肺部CT特征,缩短症状持续时间和治愈时间,提高临床治愈率。研究论文《连花清瘟对新型冠状病毒具有抗病毒、抗炎作用》,被国际期刊《药理学研究》刊发并评选为2019-2020年度全球优秀论文。 由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武汉金银潭医院、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20余家

    2021-11-01
  • 连花清瘟是疫情防控的必需、感冒药的常备

    近期,全国多地散发新冠肺炎疫情,截至目前已有12省区市发现核酸检测阳性人员。疫情散发叠加冬季感冒流感的新形势下,我们除了做好个人防护外,备好对症药物更是关键。 连花清瘟作为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筛选出的“三药三方”之一应用普遍,并且连续九年获评北京晚报读者推荐家庭常备药品。为什么连花清瘟会得到大面积的推荐使用呢?这基于它的用药特点及其治感冒、抗流感、防治新冠的得到了科学研究有效证实而广受认可。 融汇历代名方名药,全面改善症状 中药连花清瘟胶囊(颗粒)是运用络病理论探讨外感热病传变规律和治疗而研制的专利中药,组方以汉代张仲景《伤寒论》中的麻杏石甘汤与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辨》中的银翘散为主,汲取明代吴又可《温疫论》治疫证用大黄经验,配伍红景天清肺化瘀,增强免疫机能。连花清瘟具有良好的退热、止咳、抗炎、抗病毒作用。辛凉宣肺与泄热,可以解决患者体温持续不降的问题;清肺止咳平喘,可以改善患者的咳嗽不止,呼吸困难;抗炎抗病毒作用可以抑制病毒的复制,抑制病毒感染引起的系统性炎症反应。 连花清瘟对多种病毒感染性疾病的良好作用是通过整体调节和多靶点发挥作用实现的。它针对的是发热、咳嗽、痰黏不能咳出、咽痛、乏力、肌肉酸痛等这样一个外感热病的症候群,协同发挥抗炎、抗病毒、止咳平喘、增强机体免疫作用。因此只要症候群相同,不论是新冠肺炎,还是普通感冒、流感,都可以使用连花清瘟进行治疗。 科学研究证据翔实,治感冒抗流感防治新冠 连花清瘟治感冒、抗流感、防治新冠肺炎的良好得到了国内很多权威科研院所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证实。 广州医科大学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研究发现,连花清瘟胶囊/颗粒对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感染引起细胞病

    标签:连花清瘟
    2021-10-28
  • “健康中国,赋能县域”基层医师培训|动脉粥样硬化临床治疗新进展

    心脑血管病是全球最常见的疾病,也是死亡率最高的疾病,被称为威胁健康的第一杀手。近年来,我国心脑血管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且有年轻化的趋势。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显示,心脑血管病导致的死亡占我国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而动脉粥样硬化被认为是诱发各种心脑血管病的主要潜在原因,是心肌梗死和脑梗死的根源。因此,做好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是预防这些致死性疾病最关键的一步。 2021年10月22日,由中国农村卫生协会主办、络病大讲堂支持、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全医堂平台推出的“健康中国,赋能县域”—线上全科医师系列培训课程第四期,邀请到了来自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张蕾教授,以《动脉粥样硬化临床治疗新进展》为主题,就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研究现状、治疗进展及通络药物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易损斑块是急性心脑血管病事件的“始作俑者” 针对心脑血管病的发病基础,张蕾教授指出,现代医学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病理变化的共同基础,可以发生在全身各个部位的血管,引起相关疾病的发生。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是一个缓慢而持续的过程,一般在幼年就开始发生。张蕾教授介绍,国外有研究显示,甚至在几个月大的婴儿血管中就发现动脉粥样硬化的存在。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动脉粥样硬化会逐渐加重,经历从内膜损伤到泡沫细胞、脂质条纹,再到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纤维斑块和复杂斑块及斑块的破裂等一系列过程。当然,这个发展过程是非常缓慢的,有些人可能终生与动脉粥样硬化共存却不发生疾病,但是也有些人可能在三四十岁后突然就得了心梗、脑梗。张蕾教授表示,个体间之所以会有不同情况发生,主要是因为体内斑块类

    标签:通心络胶囊
    2021-10-27
  • 首页
  • 上一页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