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夏季心衰的“危险时刻”
夏季持续的高温炎热天气,对患有心血管病的老年人来说不可忽视,一旦放松警惕极易发生心衰,而心衰又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被称为生命的绊脚石,严重危害生命健康。为了提高大众对心衰疾病的认知,更好的预防心衰发生,5月3日,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马国平主任做客长城新媒体直播间,就夏季慢性心衰的防治为大家进行科普,帮助大家认识慢性心衰,远离疾病困扰。出现这些信号,小心是心衰马国平主任介绍,心脏就像我们身体的一台水泵,把全身的血液抽上来,然后再泵向全身。而一旦水泵出现问题,血液抽不上来或者泵不出去,就会导致人体组织器官出现缺血或者淤血,从而引起疲乏无力、下肢水肿、尿少、胸闷气短、咳嗽、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甚至头晕等各种表现。随着年龄增长,心衰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数据显示70岁以上老年人其患病率可达10%以上,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冠心病这些慢性基础疾病的中老年人群,患上心衰的风险大大增加。心衰不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还会影响寿命。有数据显示,大约20%的心衰患者,确诊后一年内就会死亡,约有50%心衰患者在诊断5年后死亡,生存率低于多种癌症疾病。心衰是一种进展性疾病,越拖就会越严重,不仅耽误病情,甚至会影响生命。判断心衰有三大信号,第一是夜间不能平卧,第二是咳嗽咳痰,甚至胸闷气喘,第三是尿少,腿肿。另外病人可能会出现活动力下降,全身疲乏无力,稍微一活动就心慌气短,甚至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需要我们尽早地去关注这些心衰信号。科学防治心衰,要做好生活方式的管理马国平主任指出,夏季是慢性心衰的“危险时刻”,持续高温增加了急性心力衰竭的发生风险。夏天出汗多,大量喝水会增加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