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章志教授:从脾论治,治疗糖尿病要追求“本真”
一位100岁的老爷子,仍精神矍铄,您能想到他是一位有40多年糖尿病史的“糖友”吗?得了糖尿病仍可以健康活到百岁,这是朱章志教授临床诊治中的真实案例。“糖尿病患者降糖只是表面目标,更重要的是糖尿病患者的长寿、健康,这才是治疗最重要的目标。”日前,在第十八届国际络病学大会上,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第七届委员会名誉副主委、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朱章志教授在接受医师报采访时,反复强调了糖尿病治疗的真正目标。治病求本 中医典籍中求真知“中医治疗糖尿病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临床工作中遇到困惑,寻找突破口时,要遵循经典著作的指导价值,《黄帝内经》对五脏学说以及临床各科的指导价值非常重要。”朱章志教授强调。“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这段出自于《黄帝内经》的经典原文中,论述了正常人津液、能量代谢的全过程,成为后世解释消化系统生理病理的基础。在病理状态下,人的津液代谢、能量代谢的起始阶段和中间环节也与脾胃功能密切相关。水谷精微通过胃肠等器官运化生成津液,上输于脾,通过脾的散精作用上归于肺,再经肺的气化布散全身。在病态下,能量代谢异常,就会产生各种代谢性疾病或痰饮湿浊等,现代医学所说的糖尿病、结节、息肉等皆与此相关。“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对于气血津液在人体内正常代谢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调理脾胃,使气血津液输布正常,人体机能才能正常运转。朱章志教授强调,脾胃功能正常也是人体长治久安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不能只看血糖、血压、血脂、胰岛素抵抗等指标的改善,通过调理脾胃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