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出台 中国医生薪酬或现6大变化!
医药网9月6日讯 多年来,医务人员薪酬存在的问题成为医改中最突出的话题,原因在于外界认为医务人员收入高,特别是红包、回扣比较普遍,而业内人士却普遍认为收入与付出不成正比,内部分配不公平比较严重,由于薪酬改革是块难啃的骨头,即使十八届三中全会早已提出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全国卫生健康大会也已提出“两个允许”多年,但很多地方依然进展缓慢。 最近,在高层推动下,《关于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终于出台。那么,随着文件的落地实施,未来医生薪酬可能会出现哪些变化?《看医界》邀请医改专家徐毓才为您带来分析点评。 一、干得多、干得好、省得多才能拿得多 《指导意见》要求充分落实公立医院内部分配自主权,但公立医院薪酬水平的决定权并不在医院,而是由人社、财政会同公立医院主管部门,综合考虑当地经济发展、医疗行业特点和医院财务状况、功能定位、工作量、服务质量、公益目标完成情况、成本控制、绩效考核结果等因素,根据“两个允许”要求,科学合理确定并动态调整。公立医院只能在核定的薪酬总量内自主分配。 同时规定,各地可根据当年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按照不同层级不同性质医院,根据“两个允许”要求合理增加薪酬总量,不计入总量核定基数。 这就告诉我们,努力争取一个比较高的薪酬总量,是获得较高人均薪酬的前提和基础,正如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那么,有关部门会如何确定薪酬水平? 一方面,如果“当地经济发展”形势好,财政收入多、人民生活水平高,医院薪酬水平就应该与之匹配;同时,“医疗行业特点”主要指在确定医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