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神经康复的五大特点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约有70%-80%的脑卒中患者常常留有运动、言语、吞咽、情绪等功能障碍而不能独立生活,对患者家庭及社会都造成巨大负担。脑卒中康复治疗是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也是脑卒中组织化管理模式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但目前中国神经康复治疗的需求巨大,在卒中后一周,仅有11.5%的患者接受了康复治疗。而在德国,85%的患者直接从卒中单元进入神经康复。德国神经康复模式拥有100多年的历史,因其规范程度高、效率高、强度高等特点被公认为是国际领先标准之一。下面我们就浅谈一下德国神经康复的一些特点。德国神经康复的分阶段模型德国神经康复采用分阶段模型,这个模型分为阶段A、阶段B、阶段C、阶段D、阶段E、阶段F,每个阶段决定了不同的资源、基础设施、组织架构以及治疗费用。根据早期巴塞尔指数(EBI),将病情严重程度不一的患者划分到不同阶段,从而确定不同的治疗方案。德国神经康复的五大特点1、以全国质量控制标准为基础,兼具高效性和经济性;2、涉及脑损伤的感觉运动、认知、语言、情绪和精神后遗症,具有跨学科性;3、以患者为中心,高度注重个体。提倡患者是康复中的主体,是康复团队中的一员,需要积极参与其中;4、鼓励互助和自助。康复团队激励、协助、指导并提供神经感受性和神经康复经验和专业知识;5、关注患者的个人生活状况和个体生活规律,帮助他们以能够参与日常生活、家庭、社区和社会活动作为终极目标。德国神经康复的独特之处首先是康复理念。中国患者更多的将希望寄托在医疗团队和康复方案上,比较被动。其实,在康复过程中,医疗团队更多扮演的是辅助者,患者才是病程恢复的主要推动者。在德国康复模式中,非常强调患者的主动参与,临床团队会通过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