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健康资讯 >> 关注心脏健康
  • 全国心衰日:关注心衰防治,让心跳更有力!

    每年的11月26日‌是全国心力衰竭日,作为最重要也是最严重的心血管病之一,心衰已成为危害我国人群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据统计,我国有近1370万名心衰患者,7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每10人就有1名心衰患者,5年内死亡率更是高达50%。心衰的高发病率、高患病率、高死亡率及高再住院率给很多家庭造成了巨大的负担,因此加强心衰的防治,刻不容缓! 什么是心力衰竭?‌心力衰竭,并非是心脏简单地“心脏累了、罢工了”,它是各种心血管事件和各种心脏异常所导致的心脏泵血功能下降的结果,是最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心衰可能是由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律失常、高血压、糖尿病、甲亢、贫血等疾病引起,因此,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性肾脏病等心衰高风险人群,一定要关注和重视心衰的早期表现,对疾病进行全病程的规范管理,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防急性或慢性心衰发生。防治“组合拳”,筑牢 “心防线”!心衰是一种不可逆的慢性疾病,因此需早发现早治疗。心衰其实并不遥远,一旦发现有心衰的症状,如心慌气短、平躺着睡觉容易憋醒、胸闷、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体力下降、双腿水肿等,应立即就医,千万不可以掉以轻心。临床上对于慢性心衰的治疗主要是病因治疗及消除诱因,药物是控制心衰病情的重要手段,心衰患者一定要规律用药,如临床常用的标准化治疗方案“四类西药”与“金三角”药物等,另外《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还推荐使用中成药芪苈强心胶囊进行心衰的防治。芪苈强心胶囊是基于中医络病理论指导研发的创新中药,可益气温阳、活血通络、利水消肿,同时具有强心、利尿、扩血管、抑制心脏变大四重功效,能快速改善慢性心衰患者胸闷喘促、气短乏力、腿脚水肿、夜睡不能平卧等症状

  • 世界糖尿病日:京万红呼吁关注糖尿病并发症,为健康 “保驾护航”!

    每年的11 月 14 日是世界糖尿病日,这是一个旨在唤起全球对糖尿病危害的重视,促使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加强对糖尿病的防控、治疗和研究的特殊日子。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导致的慢性疾病。高血糖是其主要特征。据国际糖尿病联盟数据,截至2021年,全球共计约5.37 亿成年人患有糖尿病。其中近一半患者即大约2.12 亿人对自己的病情缺乏认知。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达1.41亿人,相当于每10个成年人里,就有1名糖尿病人。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脂肪、蛋白质代谢异常,长期高血糖可引起多种器官,尤其是眼、心、血管、肾、神经损害或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导致残疾或者过早死亡。糖尿病常见并发症包括卒中、心肌梗死、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等。其中,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及沉重的经济负担,其常见临床表现为慢性溃疡,导致最严重的结局是截肢(趾)甚至死亡。据统计糖尿病患者一生中发生足部溃疡的风险达25%,其中有14%~24%的足溃疡患者需要截肢。在许多国家糖尿病足是截肢的首位原因,全球每20秒就有一个人因糖尿病足截肢。糖尿病足属于慢性并发症,脚部出现伤口后要及时治疗,让伤口快速愈合,阻止其进一步发展的风险。对于有糖尿病足并发症的患者可使用《糖尿病足溃疡中医循证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中国糖尿病足诊治指南》、《糖尿病足病中医病证结合诊疗指南》、《糖尿病足肌腱暴露疮面中医干预指南》等指南中推荐的京万红软膏进行治疗。京万红软膏含有黄连、黄芩、桃仁、红花、五倍子、白芷等33味中药,药物配伍符合中医外治法治疗糖足的原则,即清热解毒、活血通络、温通经脉和去腐生肌法,可以起到去腐生肌、煨脓长肉的作用,促进创面愈合,

  • 世界糖尿病日:关注糖尿病,共筑健康防线!

    2024年11月14日是第18个世界糖尿病日,这一天也是全球宣传糖尿病防治的特殊日子。据国际糖尿病联盟数据,截至2021年,全球共计约5.37 亿成年人患有糖尿病。其中近一半患者即大约2.12 亿人对自己的病情缺乏认知。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达1.41亿人,相当于每10个成年人里,就有1名糖尿病人。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导致的慢性疾病。高血糖是其主要特征,长期的高血糖会对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系统造成损害,如眼睛、肾脏、心脏、血管、神经等。作为现代疾病中的第二杀手,糖尿病对人体的危害仅次于癌症,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对于糖尿病目前没有根治之术,主要依靠药物和饮食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对于健康人群,预防糖尿病是关键!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糖尿病的第一道防线。日常生活中注意合理饮食,减少精制碳水化合物(如白米饭、面食、饼干等)和含糖饮料的摄入,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取,多吃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同时,保持适度的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跑步、游泳等,可以有效控制体重,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另外,有吸烟饮酒习惯的人群,限酒、规律作息也是预防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重要措施之一。对于已经确诊的糖尿病患者,规范治疗至关重要!1.药物治疗。临床治疗糖尿病除了生活方式干预以外,药物治疗是常用的控糖方式。临床常用的降糖药有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格列本脲片等西药,也可以搭配中成药服用,如津力达颗粒。它有助于改善胰岛素功能,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从而平稳调控血糖,减少血糖波动,并改善口渴、乏力、便秘等糖尿病相关症状。此外,它还能调节血脂、控制体重,有助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他糖尿病并发症。

  • 重阳敬老,关爱心衰老人,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又到了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重阳节又被称作“老人节”,是人们表达尊老敬老情的节日。老年群体由于身体各项机能逐渐衰退,随着年龄的增长各种心脑血管疾病也会找上门来,特别是被称作“生命绊脚石”的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对于老人来说,心衰如同潜伏的恶魔,随时可能威胁他们的生命健康。心衰老人常常面临胸闷喘促、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症状的折磨,每一次呼吸都可能是艰难的挣扎,每一步行走都可能充满疲惫,使他们的生活被病痛笼罩,失去了往日的活力与光彩。 年龄越大,患心衰的风险越高,临床研究显示70岁以上的老人患病率超过10%。因此,在重阳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不能忽视心衰老人所承受的痛苦,一定要记得及时补给日常药品,比如很多心力衰竭老人在吃的芪苈强心胶囊,、它是基于络病理论研发的创新中药具有强心、利尿、扩血管、抑制心脏变大四重功效,可以快速缓解慢性心衰患者胸闷喘促、下肢水肿、睡觉不能平卧、气短乏力等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还能保护心肌细胞,改善心脏功能,进一步降低心衰恶化风险,在慢性心衰的临床应用中较为广泛。此外,我们也要关注老人的日常饮食和生活习惯,为他们准备营养均衡的饭菜,控制盐分和水分的摄入,避免过度劳累,还应保持良好心态,避免过度焦虑、情绪激动、发怒等。作为子女,即使不能常伴父母身边,也可以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与他们保持联系,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健康。在重阳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不妨为父母送上一份贴心的礼物,如温暖的冬衣或老人需要的生活用品、药品等,或者带他们去医院做一次全面的体检,以便及时了解父母的身体情况。重阳敬老,不仅仅是一种传统,更是一种责任。让我们共同关爱心衰老人,关

  • 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以爱之名,守护长辈心脏健康每一步

    秋风送爽,丹桂飘香,又是一年重阳至。在这个象征长寿与敬老的传统节日里,我们不仅登高望远,赏菊品糕,更有一份深切的情感在心中涌动——那就是对家中长辈健康的无尽牵挂。九九重阳,不仅是登高祈福的日子,更是我们表达孝心、传递关爱的时刻。在这个温馨而又意义深远的节日里,让我们以实际行动,为父母的健康保驾护航。随着年龄的增长,父母的身体渐渐不如从前,心血管健康成为了我们尤为关注的问题,例如心律失常,如同无形的阴霾,影响着他们的生活质量与幸福感。在这样的背景下,选择一款安全有效、适合老年人服用的药物,成为了许多子女的共同心愿。在众多药物中,参松养心胶囊深受好评,这究竟是为何呢?参松养心胶囊凭借其温和调理、全面养护的特点,成为了许多家庭守护长辈健康的小秘密,它源自传统中医智慧,精选上等药材,科学配比,具有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清心安神的功效,旨在调和气血、养心安神,为老年人的心脏保驾护航。参松养心胶囊对心率“双向调节”,具有养心调律、快慢都治的优势,对室性早搏、阵发性房颤、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均有较佳疗效,整体安全性及耐受性较高。当然,真正的健康还需要日常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作为子女,我们应该鼓励父母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合理膳食,适当运动,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共同守护他们的身心健康。陪父母散散步,聊聊家常,听听他们的故事与回忆。这样的时光,虽然简单,却无比珍贵,能让彼此的心更加贴近,也让敬老之情更加浓厚。九九重阳,让我们以爱之名,为父母送上最真挚的祝福与关怀,让我们用实际行动,关怀父母心脏健康,让爱如细水长流,愿每一位老人都能远离心脏不适,拥有健康、幸福、安详的晚年生活。

  • 关注老年健康,爱心企业佐力药业携乌灵胶囊与您一起共同守护爱的记忆

    佐力药业积极关注老年健康,主动践行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努力探索老龄工作中重点难点问题解决方案,持续增进老年人福祉。8月25日,中国中药协会、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中国老年保健协会ADC分会及佐力药业,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云南省中医院专家积极支持和参与下,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三附院、北京市朝阳区小关社区联合承办的中西医联合老年认知功能维护及心理健康促进计划下基层进社区公益活动,在北京市朝阳区小关奥林匹克文化广场隆重举行。公益活动开幕式权威机构领导知名专家牵头 力推老龄健康事业发展开幕式由中国中药协会脑病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郭蓉娟副书记主持,中国中药协会吴宪书记、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杨新波副会长、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贺雷主任、北京市社区卫生协会王力宇常务副会长、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孙文军副院长亲临现场并致辞。参加本次公益活动的有国家教学名师、北京中医药大学高学敏教授,中国中药协会专员会主任委员房书亭研究员,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张文周副局长,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阿尔茨海默病分会终身创会主席王鲁宁教授,中国中药协会脑病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兼党支部书记孙永安教授,中国中药协会刘张林执行副会长、王桂华秘书长及有关部门负责人,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杨新波副会长,中国中药协会脑病药物研究委员会李小刚教授,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平副总编,以及老年认知领域的各位专家代表,参加公益义诊筛查活动的教授医生,爱心单位浙江佐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汪涛先生及志愿者团队。领导致

  • 以岭药业闪耀2024世界品牌莫干山大会,荣登医药健康行业品牌价值TOP10

    在2024世界品牌莫干山大会上,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发布暨论坛成为焦点,其中,以岭药业凭借其卓越的品牌实力与贡献,在医药健康行业榜单中脱颖而出,跻身TOP10行列,彰显了其在全球医药领域的品牌影响力。品牌价值,为以岭药业铸就行业标杆品牌,作为企业与国家竞争力的核心体现,是参与全球市场竞争的关键要素。以岭药业,作为中国品牌价值百强企业的佼佼者,积极实施品牌营销战略,实现从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的华丽转身。公司坚持学术品牌与社会品牌并重,通过科技创新、产品质量、社会责任及企业文化的深度融合,构建起强大的品牌体系,成为医药健康领域的一面鲜明旗帜。络病理论创新,国际影响力持续攀升以岭药业系统构建的络病理论体系及其创新研发成果,不仅在国内得到广泛认可,更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而且随着络病学会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成立,以及国际络病学大会的连续成功举办,以岭药业成功搭建起中医药国际交流的桥梁,推动了中医药文化的全球化传播,提高了品牌的国际影响力。科技赋能中药,助力产品走向世界依托络病理论的创新成果,以岭药业研发出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中药产品,如通心络胶囊、芪苈强心胶囊及八子补肾胶囊等。这些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重要地位,更通过严格的国际认证,成功进入加拿大、肯尼亚、尼日利亚、巴西等多个国家市场,实现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跨越。其中,通心络胶囊的研究成果在全球四大顶级医学期刊之一的《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上发表;津力达的研究成果在《美国医学会杂志·内科学》发表;芪苈强心胶囊的研究成果在《自然·医学》发表;八子补肾胶囊的研究成果在《植物·医学》发表,进一步提升了以岭药业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品牌价值

  • 冬季泡温泉有益健康 来场温泉养生之约吧

    在冬季除了火锅还有什么是必不可少的?那泡温泉一定要拥有姓名。在银装素裹的冬日跃入一池温泉,在雾气氤氲的温泉池里享受悠闲的时光。温暖的泉水将寒冷驱逐,没有温泉的冬天一定是不完整的。 泡温泉是一种休闲方式,更是一种养生之道,既能放松身心,又有保健之效。泡温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既能驱寒健体,还有利于一些疾病的治疗。1、促进血液循环。冬季天气寒冷,人的活动量减少,容易产生血脉凝滞、经络不畅等现象,泡温泉可以加强血液循环、疏活经脉。2、改善睡眠质量。泡温泉有助于缓解情绪压力,从而有利于改善睡眠质量。3、舒缓肌肉疼痛。泡温泉可以舒缓疼痛,增进胶原组织的延展性,促进血液循环、新陈代谢。4、提高免疫力。温泉水中的矿物质可提高生理机能,调整内分泌,增强免疫力,提高抵抗力,预防感冒等疾病。5、滋养皮肤。温泉里的矿物质可刺激皮肤收张、增强皮肤适应力和弹性,润肤养颜抵抗衰老。冬季天气干燥,皮肤容易干痒,泡温泉也有一定保湿作用。温泉虽好,却不是人人都适合。以下人群不宜泡温泉①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脑血管病、肺气肿、贫血的老年人②严重动脉硬化的患者以及长期高血压控制不佳的人③正值生理期的女性④温泉过敏者⑤皮肤有伤口、溃烂和严重感染的人泡温泉的正确方式1、先沐浴洁身泡温泉前先沐浴,可以洗去皮肤汗渍,从而使皮肤更容易吸收泉水中的矿物质,还可对身体进行“预热”。2、选择合适的汤池泡温泉前,可先了解温泉的酸碱度和泉质,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有选择地入池浸泡。3、循序渐进入池泡温泉时可采用渐进式的入浴法。进入温泉池前,用手先试试水温,感觉合适再下水。先泡双腿,慢慢再泡到胸口,待适应后,再慢慢泡到肩膀高度,如此

    标签:
    2024-01-04
  • 【世界强化免疫力日】科学提升免疫力,拥有健康!

    平时,“免疫力”三个字经常被大家提起,饮食不均衡、睡眠不足、压力过大、运动不够等这些情况都容易让人免疫力低下。免疫力一旦下降,各种不适就会纷纷袭来。12月15日是世界强化免疫日。虽然这个是国际日主要是为了消灭脊髓灰质炎而设立的,但随着新冠疫情的3年持续,“免疫力”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免疫力到底是个什么“力”?怎么做才能增强免疫力?今天,和小言一起来认识一下免疫力吧!何为免疫力?免疫力是人体自身的防御机制,是人体识别和消灭外来入侵的异物(病毒、细菌等)处理自身衰老、损伤、死亡、变性的细胞以及识别和处理体内突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能力。现代免疫学认为:免疫力是人体识别和排除“异己”的生理反应。通俗的 说就是抗疾病的“战斗力”!是人体抵抗疾病抵御外来有害细菌入侵的能力。当人体免疫力过低时,就会增加感染的风险,被入侵的机会就增加了,身体里恶变的细胞识别能力就会下降,导致疾病风险增加。所以维持人体免疫力的平衡和有序状态,是维持人体健康非常重要的一步。免疫力低下的表现经常感到疲劳:每天疲惫无神,稍微做一点事就感到累了,休息一段时间有所缓解,可过了几天,疲劳感又会出现。生病不断:更容易生病,感冒成了你的家常便饭,且生病后要经历好长一段时间才能治好。肠胃敏感:稍微吃了一些刺激性食物,就会上吐下泻。伤口容易感染:身体哪个部位不小心被划伤后,要拖许久才能恢复且感染几率大。如果你出现以上情况,排除特殊疾病外,就要注意适当通过运动及补充营养来提高免疫力了。如何科学提升免疫力1、合理膳食研究证实,营养、免疫、感染三者密切相关。营养不良,会使机体免疫力受损,对病原微生物抵抗力下降,病毒感染随之而来。因此,保证充足且均衡的营

    标签:
    2023-11-29
  • 【厨房必备】醋有大学问 吃好助健康

    自古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它们平平淡淡,是生活里的一部分,平淡到平时都不会太注意它。但又几乎每一天都要跟他们打交道。 醋,我们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味调料。作为七件事的其中一件,它也是厨房隐藏的宝物,冬天吃醋不仅可以防病消乏 。更有意想不到的好处呢。今天就小言为大家开启一堂冬季养生小课堂,为大家讲解一下这小小一瓶的醋,不仅在美食上有所建树,还能够帮助你的身体健康得到改善哦。 醋有大学问 吃好助健康 杀菌防腐 醋里的醋酸有杀菌作用,日常生活也会使用到熏醋。此外它还能助消化、预防感冒,调节血脂、血糖。比如,山西老陈醋就含有从中药里提取的生物碱——川穹嗪,和具有保健功能的黄酮类成分。众所周知,杀菌防腐是醋的“拿手”本领,我国古代曾有“疫病流行之时,烧石浇醋,其蒸气熏居室,善能驱逐传染之疫气”的记载。从前的人还以醋淹渍鱼肉和蔬菜,以保藏食品,这是古人聪明之处,在没有防腐剂的时代,醋与盐曾同时被当做最好的防腐剂。而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醋具有很强的杀菌力,它能在30分钟内杀死化脓性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等。降压降脂 很多中老年人都听说过,吃醋能软化血管,吃醋还能降血压!但吃醋降血压,可是有诀窍的!有人说做菜时,多放点醋就完了,而加热等烹饪方法会影响醋的此项作用,比如醋熘土豆丝、糖醋鱼,虽然其中也放了醋,但经过高温加热,功效会大打折扣。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个最简单的降血压方法:每天20-30ml醋,轻松降压降脂,最好直接喝,早晚各一勺。 软化结石 生活中患上结石的人在不断地增多,结石病的治疗方式也多种多样,除了手术治疗,还有食物治疗。那么,哪些食疗方对结石病的治疗有效果呢?这就又要说到醋了,醋不仅可以杀菌

    标签:
    2023-11-10
  • 【健康课堂】杂粮的好处,你get到了吗→

    米面粮油,是家家户户的必备。五谷杂粮的说法也由来已久,早在2000多年以前的《黄帝内经》一书中,就提出了“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宜,五菜为充”的平衡膳食原则,可见杂粮自古在膳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今天,我们一起了解健康饮食必备的杂粮。杂粮通常是指除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和薯类五大作物以外的粮谷类作物,其中谷类杂粮主要包括高粱、燕麦、小米、藜麦、荞麦等,豆类杂粮主要包括绿豆、小豆、芸豆、豌豆、鹰嘴豆、扁豆等。杂粮营养丰富蛋白质杂粮蛋白质含量丰富,尤其是豆类杂粮,蛋白质含量高达20%左右,是良好的植物蛋白来源。谷类蛋白质普遍缺乏人体必需氨基酸——赖氨酸,而豆类杂粮含有较高的赖氨酸,两者搭配食用,可以弥补不足,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膳食纤维杂粮中还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不仅可以增加饱腹感、 控制体重,而且还能增强肠道功能,改善便秘,对降低血脂、保护血管也非常有帮助。维生素和矿物质杂粮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钙、铁、锌等矿物质含量也远高于精大米。这些营养素对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B族维生素以辅酶的形式广泛参与身体内的各种生理过程,是推动机体代谢,把糖、脂 肪、蛋白质等转换为能量不可或缺的物质。钙能形成坚固的骨架以支撑整个身体,保护心、肺、牙齿等;铁是构成细胞的原料,参与体内血红蛋白、肌红蛋白及某些酶的合成;锌能促进生长发育与组织再生,促进维生素A的代谢。植物活性成分杂粮中含有许多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植物活性成分,包括多糖、黄酮、膳食纤维等。这些植物活性成分有助于延缓食物的消化吸收,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和葡萄糖代谢,从而起到阻止或减缓机体血糖升高的作用。天然抗氧化剂成分杂粮中还含有丰富的天然抗氧化剂

    标签:
    2023-10-20
  • 晚餐要吃,但要健康的吃!

    如果你问一天当中哪餐最美味?那很多人的答案应该都是晚餐。还有什么比辛苦忙碌了一整天后的大鱼大肉更畅快呢?俗话说“早饭要吃好,中饭要吃饱,晚饭要吃少”,可是随着我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很多人的饮食习惯变成了:早饭偶尔吃,午饭凑合吃,晚饭大吃特吃。很多人都是这种生活方式,早餐、午餐随便吃点,晚上出去聚餐大吃大喝,想着犒劳下自己疲惫的身体。殊不知晚上吃得太好,可不是好事哦!毕竟人体许多的疾病是饮食不当引起的,尤其是晚饭,吃不对等于会引起诸多的疾病,给身体埋下无数“”……晚饭吃太多,小心疾病找上门经常晚饭吃得太撑太饱,容易诱发以下几种疾病:1、肥胖晚餐经常大吃特吃的人,容易发胖。据统计,90%的肥胖者缘于晚餐吃太好、吃太多,加之晚上活动量小,能量消耗低,多余的热量在胰岛素的作用下大量合成脂肪,日积月累,肥胖也就形成了。而肥胖是有致癌风险的,据国家癌症研究局研究证实,肥胖是结肠癌、乳腺癌、子宫内膜癌、肾癌、食管癌、胆囊癌、卵巢癌等众多癌症的致病因素之一。2、增加糖尿病风险如果晚餐长期吃得太好、太饱,会刺激胰岛分泌胰岛素,加重人体胰岛负担,进而诱发糖尿病的发生。3、诱发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晚餐吃得太多、太好,会使体内胆水平增高。人在睡觉的时候血流速度比较缓慢,过多的胆随血液运载到动脉壁后容易沉积、堆积起来,可能会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4、容易导致胰腺炎晚餐大鱼大肉,再喝点小酒助兴,很容易诱发急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的病死率高达近10%,而且几乎所有死亡病例均为首次发作。严重者甚至在睡眠中休克、猝死。5、导致失眠晚餐吃太多会迫使人体消化系统持续工作,使大脑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易造成失眠多梦,引发神经衰弱。6、肠胃疾

    标签:
    2023-10-17
  • 关注男性健康,享受美好生活

    在很多人眼中男人就像一座坚实的靠山支撑着家庭和事业,但你可能忽略了这些“男子汉”并不像表面上那样无坚不摧。10月28日是第24个中国男性健康日,根据社会调查的结果, 男性对于健康的关注要比同年龄阶段的女性比例低很多, 从在日常的体育活动来看, 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的男性参加健康活动的比例比女性要低出20%~30%, 同时, 男性肥胖、高血压、高血脂发病率近年来迅速上升。这些信息都提醒我们,我们的社会需要对男性健康给予更多的关注。 男人一直扮演着社会、生活的强者,铁打的汉子也并不是百病不侵,在生活工作压力巨大、不良生活习惯等种种因素影响之下,男性健康状况并不乐观——前列腺炎、性功能障碍、前列腺增生、肥胖综合征、脱发等问题接踵而至!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小言为广大男性朋友准备了专属科普干货!男性健康问题更容易被忽视,脱发、性功能障碍、前列腺疾病等,都是由浅至深,初期几乎没有症状,往往都会被忽略掉。“男”言之隐男人的禁忌话题:性功能障碍。男人是自尊心强烈的动物,碍于颜面,几乎没有哪个男人会大方地承认自己不行,疾病不到一定程度,宁可偷偷服用“小药丸”,也不愿主动去医院就诊。不致命性脱发、性功能障碍都不是致命性疾病,前列腺虽有癌变可能,但是一般前列腺癌好发于60岁以上人群,人们的危机感自然较弱,也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男性健康问题容易被忽视。 男性应该如何保养身体1、戒烟限酒中的尼古丁不但能降低男性体内性激素的分泌,而且对精子还有直接杀伤作用;少量喝酒能够起到兴奋作用,特别是微醺或正酣之前。有研究发现,每100毫升血液里酒精含量达到20到50毫克的时候,人的性意识处于萌动状态。而饮酒过量,则容易发生性功能障碍。 2、缓解压力男性若压力过大,长期处于焦虑

    标签:
    2023-10-13
  • 【世界精神卫生日】做好自我调适 关注心理健康

    世界精神卫生日(World Mental Health Day),又称世界心理健康日,是由世界精神病学协会于1992年发起的节庆活动,时间是每年的10月10日。创设世界精神卫生日的目的,旨在提高公众对精神卫生问题的认识,促进对精神疾病进行更公开的讨论,鼓励人们在预防和治疗精神疾病方面进行投资。“精神内耗”这个词最近频频出现在大家视野中。你也曾有过这样的体验吗?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常常会陷入自我否定的情绪中,过于苛责自己,不知不觉走进“纠结、较劲、反复思索”的怪圈。人们在自我控制中需要消耗心理资源,当资源不足时,就会处于一种“内耗”的状态。偶尔为之,不必过于在意,倘若长此以往,就要小心了,这样的状态会引发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认清它们,并做好自我心理调适,对于驱散心中的“阴云”、保持良好心态来说十分重要。情绪让身体很受伤长期处于情绪状态,如生气、悲伤、恐惧、忧郁、敌意、猜疑、自责等,会给人的身心健康带来影响。情绪可对全身各个器官产生一定影响,尤其影响人的免疫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 此外,这些不良情绪也会给心理健康带来结果,可能引发焦虑症、抑郁症、睡眠问题、社交不良、幸福感降低等。如何守护自身心理健康01、规律生活作息,保障充足睡眠身心相互影响,养成规律且良好的作息是身体健康的必要条件,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早睡早起,睡前多泡脚,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02、保持社会联结,转移注意力如果眼前的工作让你心烦紧张,你可以暂时转移注意力,把视线转向窗外,使眼睛及身体其他部位适时地获得松弛,从而暂时缓解眼前的压力。定期与家人、亲密的朋友保持联系,一起吃个饭,散散步,分享日常小事,在舒适、健康的社交圈中

    标签:
    2023-09-20
  • 世界狂犬病日|了解狂犬病,为了同一健康而努力

    2023年9月28日是第17个“世界狂犬病日”,在国际狂犬病控制联盟的倡议下,世界卫生组织、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及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共同发起的。通过设立世界狂犬病日,将集合众多的合作者和志愿者,群策群力,尽快使狂犬病成为历史。今年世界狂犬病日宣传主题是“为了同一健康而努力”。什么是狂犬病狂犬病又叫“恐水病”“疯狗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共患传染病,临床表现为特有的怕水、怕风、怕光、恐惧不安、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症状。狂犬病是一种高致死性传染病,一旦发病,病死率几乎为100%!!!至今没有任何可以治愈狂犬病的药物,唯一安全有效的方法是暴露前免疫或者在未发病前进行暴露后的预防处置,包括伤口冲洗、消毒处理,狂犬疫苗的接种,以及根据伤口严重程度选择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制剂。哪些动物可以传播狂犬病携带狂犬病病毒的野生或家养动物均可作为传染源,其中以犬类为主,其次为猫。狐狸、蝙蝠、貉、狼等是我国重要的野生动物传染源。禽类、鱼类、昆虫、蜥蛎、龟和蛇等不感染和传播狂犬病病毒。传播途径有哪些主要是被带有狂犬病病毒的动物(如患狂犬病的犬)通过咬伤、抓伤,舔舐伤口或粘膜而引起感染;在特定条件下亦可通过呼吸道气溶胶传染。如何预防被犬等动物抓咬伤(1)预防狂犬病发生的根本在于加强犬只管理,注意文明养犬,养犬的人在遛狗时要注意牵绳。(2)喂狗时不要突然伸手或拿石头、木棒等物品,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咬伤。(3)日常生活中遇见狗、猫等动物后不要突然伸手去摸,也不要拼命奔跑。(4)被犬威胁时,应停住不动或扔东西吸引其注意,不应尖叫或跑,同时应避免眼睛与犬对视,然后慢慢转身离开,直到犬看向别处。(5)家里饲养犬类宠物者进行人用狂犬病疫苗的免疫接种,并为犬只接种

    标签:
    2023-09-14
  • 【世界心脏日】关注健康 从“心”开始

    2023年9月29日,我们将迎来第24个世界心脏日。世界心脏日是由世界心脏联盟确定的,于1999年设立,每年一次,2000年9月24日为第一个世界心脏日,以后每年9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为世界心脏日。2011年起,改为每年9月29日。目的是为了在世界范围内宣传有关心脏健康的知识,并让公众认识到生命需要健康的心脏。如今,在全世界范围内,心血管疾病已逐渐升至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它的危害无年龄、身份、地域之分。心脏,名副其实的“劳模”器官。你醒着它在跳,你睡了它还在跳。有时候你忘记了它的存在,习惯性地享受着它的服务。然而,它一旦发飙后果自己比谁都清楚。6大心脏常见疾病心脏疾病大致分为6类,不同心脏病的症状与起因也各不相同。冠心病全称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是给心脏供血、供氧的最重要血管,它受到动脉硬化的影响而出现狭窄甚至闭塞后,可能会导致心脏供血不足,严重者将发生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心脏病由于血压长期升高,心脏的左心室泵血阻力上升,左心室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因代偿而逐渐肥厚、扩张,心肌耗氧增加,心肌重量增加,但无相应的供血增加,最终易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心肌病该病是由不同病因(遗传性病因较多见)引起的心肌病变导致心肌机械和(或)心电功能障碍,常表现为心室肥厚或扩张。先天性心脏病该病是染色体异常的疾病,在全国多地均位居新生儿出生缺陷的首位。这是胚胎发育时期,由于心脏及大血管形成障碍或发育异常而引起的解剖结构异常,或出生后应自动关闭的通道未能闭合(在胎儿期属正常)的一大类疾病。先心病检出率存在地区差异,多在2.9‰~16‰。风湿性心脏病该病也称为风湿性心瓣膜病,是指既往患风湿性疾病后所遗留下来的,以心脏各瓣膜病

    标签:
    2023-09-13
  • 【2023全国爱牙日】老年人口腔健康核心信息

    2023年9月20日是第35个“全国爱牙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口腔健康 全身健康”,副主题是“关爱老年口腔 乐享健康生活”,旨在贯彻落实《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和《健康口腔行动方案(2019—2025年)》的指导方针和政策,提升群众口腔健康素养,促进形成良好的口腔健康行为。老年人口腔健康核心信息一、维护口腔健康,促进全身健康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息息相关。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龋病和牙周疾病是细菌感染性疾病,可危害全身健康,影响生命质量。全身疾病对口腔健康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一些全身疾病可在口腔出现相应表征。例如糖尿病与牙周疾病密切相关、相互影响。因此,要做好口腔健康护理,积极治疗全身性疾病。二、坚持早晚刷牙,选用牙间隙清洁工具人老掉牙不是必然规律。老年人只要口内还有牙齿,就应每天早晚刷牙,晚上睡前刷牙更重要。刷牙时不可大力横刷,以免损伤牙齿和牙龈。老年人需根据牙缝大小选用邻面清洁工具。牙龈萎缩不明显者,可选用牙线。牙龈萎缩、有明显牙缝者,可选用牙间隙刷,并根据牙缝大小选择不同型号,使用时不要勉强进入,以免损伤牙龈。三、假牙也需要每天彻底清洁无论种植牙、固定假牙、或活动假牙,都和天然牙一样每天需要清洁维护。种植牙和固定假牙不可摘戴,周围可能存留食物残渣及细菌,需刷牙并配合使用牙间隙刷和冲牙器等。活动假牙需在每餐后摘下清洁,用软毛刷清洗干净。睡前应摘下活动假牙浸泡在冷水中,或用假牙清洁剂浸泡,第二天晨起后清水冲洗干净后再戴上。四、局部用氟,合理膳食,预防根面龋老年人多有牙龈萎缩、牙根暴露,由于唾液减少、清洁不到位,牙根处容易发生龋病,即根面龋,是老年人常见口腔疾病之一。预防根面龋可采取局部用氟方法,

    标签:
    2023-09-06
  • 【中华老年痴呆防治日】关注老人健康 守护爱的记忆

    9月17日是中华老年痴呆防治日。记忆化作流沙,亲人变得陌生,心智有如孩童,世界重新归零。老年痴呆症就像一块“记忆的橡皮檫”,无情擦去了他们的记忆。老年痴呆是指老年人出现了以认知损害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很多疾病都可能导致老年痴呆,其中,发病率最高的是阿尔茨海默病,而中风、帕金森、中毒等其他大脑病变和疾病也都可能导致痴呆的发生。由于老年痴呆的发病常常从健忘开始,许多人以为老年人记性不好是正常现象,从而错过了早期治疗的时机,事实上,老年痴呆已经成为继心脏病、癌症、中风后的第四位“死亡杀手”。为了提高对于老年痴呆的认知率,2007年,中国阿尔茨海默病协会设立每年的9月17日为“中华老年痴呆防治日”。早期识别和干预能改善痴呆患者的生存质量,并能延缓痴呆的发展。2021年发布的“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报告2021”给出了预警老年痴呆的十大征兆:1、近期出现的记忆力减退:记不住个人刚刚经历过的事情,出门忘记带钥匙,东西随手放到哪里就忘记了,把壶烧干,忘记关煤气。2、近期出现对原来熟悉的任务做起来显得费劲。3、近来出现的语言问题:话到嘴边不知道如何表达,词汇贫乏,甚至词不达意。4、近来出现的时间和地点定向力障碍:分不清现在是哪年、哪月、星期几,出门容易迷路。5、近来出现的判断力下降:听不出别人话中的含义,容易上当受骗。6、近来出现处理事物能力下降:近期不会理财了,处理事情费劲。7、近来出现把物品放错位置。8、近来出现的精神行为异常:对以前的爱好逐渐放弃了,整天闷闷不乐一个人呆在家里,因小事常常大发雷霆,东西找不到就怀疑周围的人给偷走了。9、近来出现视空间障碍:近来出现看不懂交通指示灯的顺序,走路经常碰门框。10、近来出现的畏缩工作和社交减少

    标签:
    2023-09-04
  • 【中国脑健康日】健康从“头”开始

    你是否常忘记缴水电费?刚放下的东西,一转身就找不到?明明想着一会儿有个工作,可就是想不起来?刚要张嘴说话。突然想不起自己要说什么了……开玩笑说岁数大了,记不住事儿了。其实这可能是大脑需要休养了!所有人都认可大脑对人体的重要性,但“脑健康”这个概念,似乎一直没有受到重视。比起大脑,我们似乎更关注心脏和血管。脑卒中、脑炎、脑肿瘤、脑外伤……在很多人眼中,好像只有出现了类似的脑部疾病才意识到,脑部出了问题很少有人会主动关注自己的大脑是否健康。每年的9月16日是中国脑健康日,提醒我们在追求躯体健康的同时,也要注意脑健康。目前,危害脑健康的疾病包括心脑血管病、阿兹海默病、癫痫等。脑健康直接关系着我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健康生活,从“脑”开始“要长寿,先养脑,养脑度百岁。”大脑的健康关系着每个人的健康与长寿,这般“头”等大事不容忽视!面对脑疲劳,我们并非束手无策。事实上我们可以从很多方面着手来缓减脑力衰退。如果有下述2至4项情况时,说明你轻微疲劳,需要立即休息;有5项以上是重度疲劳,就应当马上去医院检查。1、早晨醒来懒得起床。2、走路抬不起腿。3、不想参加社交活动。4、懒得讲话,自觉有气无力。5、时常呆想发愣。6、说话、写文章时常出错。7、记忆力下降。8、提不起精神。9、口苦、无味、食欲差。10、吸烟、饮酒的嗜好有增无减。11、耳鸣、头昏、目眩、眼前冒金星、烦躁、易怒。12、眼睛疲劳。13、下肢沉重。14、入睡困难,易醒多梦。15、打盹不止,四肢像抽筋一般。保护大脑,可以这样做中医主张“未病先防”,预防胜于治疗。在平时的生活中,大脑有几件“爱做”的事。平时在生活中多投大脑所好,它会用源源不断的脑动力回报你。1、适当运动。锻炼后,大脑

    标签:
    2023-09-01
  • 预防出生缺陷,促进生育健康

    2005年9月11-14日,“第二届发展中国家出生缺陷和残疾国际大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名政府官员、科学家和公共卫生工作者共同分享全世界预防出生缺陷和残疾方面的研究成果,推动发展中国家开展预防出生缺陷行动。本次会议主席、原卫生部副部长蒋作君在大会上宣布,中国政府决定将本次会议正式召开的9月12日定为“中国预防出生缺陷日”,旨在引导动员全社会共同努力、积极行动,全面加强出生缺陷防治,切实维护和保障妇女儿童健康,不断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国是人口大国,出生缺陷患儿绝对数量多,每年出生时临床可见的出生缺陷约20多万例。出生缺陷是指婴儿出生前发生的身体结构、功能或代谢异常,是导致早期流产、死胎、婴幼儿死亡和先天残疾的主要原因。出生缺陷通常包括先天畸形、染色体异常、遗传代谢性疾病、功能异常如盲、聋和智力障碍等。其中,有些出生缺陷出生后可以矫治;有些则无法矫治,如脊柱裂、无脑儿等,致使病儿终生残疾或死亡。减少出生缺陷,关键在于预防。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规定,出生缺陷的预防措施分为三级:01第一道防线,一级预防--孕前咨询和检查。做好婚前保健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由于多数出生缺陷发生在胚胎发育的第三至第八周,许多人发现孕情时(4周以上)已错过预防机会。因此,预防出生缺陷的关键时机在怀孕之前,加强、孕前进行优生遗传咨询、进行致病微生物检查等源头预防尤为重要。02第二道防线,二级预防-产前检查。做好孕产期保健、孕期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减少出生缺陷儿的出生。整个孕期有5次以上产检,通过产检可以筛查出高危孕产妇,及时诊断和治疗,减少患儿出生。如严重先心病在孕期20周可做超声检查查出。03第三道防线,

    标签:
    2023-08-29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6
  • 7
  • 下一页
  • 尾页
推荐文章
栏目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