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的心跳”,科学解码心律失常!
当心脏突然不规律跳动,或异常缓慢时,人们通常会感到恐慌和不安,这可能是心律失常发出的警示。心律失常目前已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疾病,据2024中国心律失常诊疗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收治心律失常住院患者医院数量为7583家;心律失常住院患者就诊量为1113万人次,恶性心律失常更是致使猝死的重要原因。心律失常:心脏"电路系统"发生异常简单来说,心脏如同一台发电机,主要依靠窦房结发出的电信号规律跳动。当这个"电路系统"出现短路、漏电或信号紊乱时,就会引发各种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房性早搏、心房颤动、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心动过缓等。了解心律失常的发生,首先要知晓一个概念——“心血管事件链”。所谓“心血管事件链”是由美国心脏病学专家Braunwald教授在1991年提出的。他将“代谢综合征—动脉粥样硬化—心梗—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死亡”这六大心血管病发展中的主要阶段总结为一个完整的链条,为我们了解、防治心脑血管病提供了系统性视角。该链条描述了心血管疾病从高危因素到严重并发症的连续过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心律失常作为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既是前期病变的预警信号,又是后期恶性事件的。因此,一旦出现心悸、胸闷、胸痛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风险,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恶化。治疗心律失常,中医药彰显独特优势一旦发生心律失常,应保持冷静,同时遵循医嘱及时对症治疗,坚持服药,以控制病情。关于心律失常的治疗,中医药展现出了独特优势,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中代表物如在络病理论指导下研发的专利中药参松养心胶囊。系列基础和临床研究发现,参松养心可通过多种机制发挥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包括降低室早负荷,改善心脏微循环,提高传导功能,阻滞多离子通道和调节非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