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疼!疼!疼!痛风的来听课了……

    国庆假期回来阿显室友的痛风又犯了。每天痛到不行,走路都困难。让我陪他去医院。挂号,问诊,抽血,输液。一趟下来花了小500块。效果倒是不错,终于今天又可以活蹦乱跳了。现在患痛风的人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年轻了。那我们患上痛风后都应该注意些什么呢?阿显今天就给大家总结一下,顺便也给我那个不自觉,一到假期就胡吃海喝的室友上上课!痛风是一种单钠尿酸盐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属代谢性风湿病范畴。它可并发肾脏病变,严重者可出现关节破坏、肾功能损害,常伴发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动脉硬化及冠心病等。痛风发展的核心因素是血尿酸水平的高低,当血尿酸水平超过其血液中的饱和溶解量时,增高的尿酸盐结晶便在关节沉积,少许结晶脱落便可刺激周围组织产生炎症反应,引起关节的红、肿、热、痛,给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痛苦和不便。对抗痛风,生活方式干预很重要!痛风的发病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在药物控制的前提下,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可以减少痛风发作的频率和程度,并可防止并发症。日常饮食是非常重要的,摄入嘌呤的高低直接影响我们尿酸水平的高低。饮食总体把握低嘌呤的原则,但仍要均衡。有些人不吃肉了,但是蔬菜水果无限量的吃,那也是不对的,虽然蔬菜水果里含有的嘌呤少,但是吃太多的话,嘌呤的摄入量仍旧是非常高的。还有一点要提示大家,肉类也不能太严格地忌口,而是要注意烹调的方式,要吃的智慧,像我们平时爱吃火锅的朋友,可以“吃肉弃汤”,只吃火锅的肉,丢弃剩下的汤,因为煮肉的嘌呤都在汤中了,汤是万万不能喝的。除了严格限制烟酒外,还要足量的喝水,尤其在痛风的急性发作期尤其重要,最好摄入量能在3000ml

    标签:
    2022-10-10
  • 今日已出伏| 面对天气变化,孩子应该如何应对?

    从今天开始,加长版的三伏天总算是结束了,这就意外着闷热难耐的夏天终于要离我们远去了,“稍感夏衣薄,渐伤高叶稀”。伏天已过,与天气的变化相伴而来的就是人们饮食习惯、起居作息相应的变化。在夏秋交替的时候,孩子都应该注意哪些呢?“早上凉飕飕,中午热死牛”,一天之中的温差很大,尤其是对于孩子来说,稍不注意孩子娇嫩的身体就会出现健康问题,因此就需要家长留心温差变化,及时给孩子添减衣物。出伏前后,降水变少,天气干燥,容易使鼻子还有咽喉“发干”,再加上孩子生性好动,更易丢失水分。喝水是最直接的补水方法,可以在白开水中添加一些蜂蜜,味道甜甜的不仅孩子爱喝,还能起到润燥的作用。不过喝水的时候也要注意方法,不要过猛、过快、过量,应遵循少量多次原则。同时,在饮食上切勿贪凉,虽然“秋老虎”威力正盛,但是生冷食物已经不适合现在的天气变化,还会给孩子的肠胃添加负担。可以给孩子及时补充一些产热较少而富含维生素及矿物质的食物,如豇豆、黄瓜、鸡蛋、牛奶等。一些滋阴润燥的食物也可以多吃,比如冬瓜、藕、洋葱、海带、蘑菇、木耳、芹菜、香蕉、苹果等。出伏之后,人体内的阴阳盛衰也随着自然转换,这时人体很容易感到疲乏,也就是所谓的“秋乏”,因此,随着秋天的到来,孩子也应该调整作息,早睡早起,可以比夏天的时候增加1个小时的睡眠时间,不仅能很好的缓解秋乏,还能增强免疫力。民间有句老话,“夏过无病三分虚”。出伏后,早晚凉爽,可以适当陪孩子进行户外锻炼,运动,散步、慢跑都是不错的选择。运动可以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加强新陈代谢,还能把身体中的“坏”东西排出去。运动有度,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运动量不宜过大。伏天已过,但是“秋老虎”威力

    标签:
    2022-08-25
  • 末伏来,秋凉渐至,哪些事是你没注意到的呢?

    从这周开始,我们就已经步入了三伏天当中的最后一伏,由夏入秋,天气也渐渐的由热渐冷。在这10天当中可明显感受到阴阳变化,因此我们的身体也要随着季节的变化来进行调整。因为此时稍有不当,那么就很可能导致疾病缠身。所以末伏期间也要多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 末伏期间,护好心脏很重要虽然现在我们已经开始步入秋季,不过还仍处于三伏天当中,一些地区也持续高温。因此天气炎热时,人们的心情也会跟着变得焦虑、烦躁。而情绪变化会影响血气运行,一些中老年人也容易因为心情不畅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作。因此末伏期间护好心脏很必须。规律生活,日常饮食要规律,并且最好以清淡为主,少吃肥甘厚味,可以多吃些健康绿色的蔬菜,同时也要保证豆类、谷物等的摄入。睡眠充足,秋季人也比较容易困倦、乏力,因此午睡一会儿可以有效补充精力,大概20分钟左右就可以。 调理脾胃,也防秋燥俗话说“末伏是养脾胃的好时期”,在经过炎热的初伏、中伏之后,人体脾胃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末伏的时候,最好将脾胃调理好,这样才能在秋冬季节少生病。健脾祛寒湿,在末伏期间,生冷寒凉的食物也要少吃,以免损伤脾胃阳气。末伏期间天气虽然还是有些炎热的,但是最好少食冷饮、凉菜等。防秋燥,末伏期间应少吃辛味食物,防止肺气旺盛,引发秋燥。宜多喝蜂蜜、粥、豆浆,多吃些荸荠、梨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食物。特别是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热降火、润肺去燥等功能,很适宜有内热,出现肺热咳嗽的人食用。末伏虽至,天气变得凉爽起来,这时昼夜温差也会变大,每当季节变化时,也是众多疾病易发时期,所以我们日常生活中也要做好养生工作。

    标签:
    2022-08-18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推荐文章
栏目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