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抗病毒吃什么药?

    气温逐渐转凉,高发疾病也开始活跃了,特别是病毒性感冒,它们四处“出击”,专挑免疫力弱的孩子下手,家长们可得重点防范!如果孩子已经感染病毒性感冒,一般使用抗病物治疗,那么孩子抗病毒吃什么药好?接下来一起来了解下。病毒性感冒是指由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涕、咽痛、咳嗽、发热等。得了病毒性感冒后应尽早服用抗病物。目前有抗病毒作用的药物有很多,但是孩子抗病毒吃什么药好呢?可以试试小葵花双黄连颗粒。小葵花双黄连颗粒可用于病毒性感冒和风热感冒,该药可高效抗病毒,还能对免疫细胞保护。是因为其成分中的金银花、黄芩、连翘三味中药,均有抗病毒、抗炎的作用,且金银花中的绿原酸、连翘中的连翘苷不但可以抗病毒、抗菌,也可以通过调节机体细胞的生理生化功能,增加感染后机体细胞的恢复过程,从而增强患儿的免疫功能。且小葵花双黄连颗粒是专给孩子的抗病毒中药,分年龄段给出了明确的用药指导,对于六个月以下的婴幼儿,说明书上都详细标注了相应的用法用量,该药有独家包合技术,有效掩盖苦味因子,孩子喂服不困难,因此,孩子抗病毒可以服用小葵花双黄连颗粒。此外,奥司他韦也是抗病毒的有效药物,是在出现症状开始的48小时内服用效果好,48小时后抗病毒疗效会下降,此时可以配合中药抗病,如小葵花双黄连颗粒,协同增效。一项磷酸奥司他韦联合双黄连颗粒治疗流行性感冒的疗效研究表明:磷酸奥司他韦联合双黄连颗粒治疗中轻度流感患儿效果显著(总有效率93.3%),可更好地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快速缓解临床症状。通过以上内容介绍,相信家长们都了解了孩子抗病毒吃什么药,希望大家在日常中正确选择抗病毒的药品。需要提醒家长们的是:切忌自行选药,请在中医师或中药师

    2024-01-15
  • 流行性感冒用什么药,孩子喝双黄连口服液行吗?

    孩子是流行性感冒的易感人群,小孩抵抗力较差,容易感染,还有就是上学之后的孩子,学校人多,如果有一个得了就会互相传染,甚至会反复感冒。那么,得了流行性感冒后用什么药好?孩子喝双黄连口服液行吗?一起来看看。孩子得了流行性感冒后用什么药好?流行性感冒是儿童群体较为常见的病毒性感染疾病,多发于气候变化较大的秋冬季节,且非常容易出现相互感染。建议服用抗病物,能有效缓解感冒症状。孩子喝双黄连口服液行吗?孩子流感喝双黄连口服液是可以的,但是多数双黄连口服液并没有明确标注儿童用量,需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不建议随意自行用药。而小葵花双黄连颗粒是专给孩子的抗病毒中药,在说明书中明确了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用法用量,避免了儿童用药剂量不精准造成的副作用,组方中的金银花、黄芩、连翘均具有抗病毒、抗炎的功效,并且该药有独家包合技术,不但能有效掩盖苦味因子,孩子喂服不困难,也使其有效成份更加稳定,整体疗效优于双黄连口服液,能够更快消除孩子感冒的各种症状。小葵花双黄连颗粒1袋相当于双黄连口服液2支,有效成份含量高,对流感导致的发热、咽痛、咳嗽症状改善效果显著。且在药效上,颗粒剂临床疗效优于口服液,抗病毒有效率高6个百分点,对咳嗽、嗓子疼、发热等疾病症状的改善时间优于口服液。通过文章内容对“孩子喝双黄连口服液行吗”这一问题的介绍,相信家长们也都清楚了吧。若小孩发烧不退以及感冒一周不见好转的要及时去医院就诊治疗。

  • 湿发睡觉会怎样?答案可不只有感冒……

    昨天小编看见这样一个热搜,多多少少有点吓人了!湿法睡觉会致癌,这一定让不少人瑟瑟发抖吧~但也有另外一种不认同的声音。小编想说的是,不管致不致癌 湿着头发睡觉总归是对身体不好的。很多人有晚上洗头的习惯,这样一来,就不用早起洗头了,可是你知道吗?洗完头睡觉一定要吹干再睡,这里的干指的是彻底干,不是半干。湿着头发睡觉真的不好,不止是对头发,长此以往对身体伤害也极大,今天就科普下湿着头发睡觉的危害,千万别拿自己健康开玩笑。湿发入睡危害多伤风感冒睡前用热水洗头后,已扩张的毛细血管受到外界的刺激,头部遇冷而凝时,会使机体受冻。而且洗头后,头部会有大量水分蒸发出去,会带走体内很多热量。如果免疫力低下,散热会使上呼吸道毛细血管收缩,局部的血流量减少。上呼吸道抵抗力降低,细菌和病毒就可能趁虚而入,造成上呼吸道感染,出现感冒症状,如流涕、鼻塞、头痛甚至发烧等。因此头发未干的情况下睡觉,更容易感冒。头痛头晕睡觉时,头皮的水分一直在蒸发并不停地带走大脑的热量,很容易使寒气侵入你的头皮,自然就会导致头痛了。枕头细菌滋生湿漉漉的头发上的水分将渗透到枕芯里。时间久了,枕芯自然变黄。而人们常睡的枕头材料,属于容易受潮和发霉材料,湿润的环境更利于细菌生长,这样一来枕头简直就成了细菌培养器,其危害可想而知。发质损伤睡觉时头发会产生摩擦挤压,很容易被弯曲成各种形状,等头发一干,柔软度下降,于是被定型,变得不是一梳便能解决的大问题。而且,这种状况下梳头发的过程中也更容易造成头发断裂,损伤发质,更严重的,会掉很多头发。头皮皮炎马拉色菌是一种常见的人体正常寄生真菌,会定植在皮脂腺丰富的部位。湿着头发可能会让它在毛囊里大量繁殖,

    标签:
    2023-12-19
  • 不同颜色的蔬果有哪些营养?不知道你可就亏大了!

    蔬菜、水果是健康饮食模式中的必备,它们不仅汁水充沛、清淡爽口,营养也是相当丰富。我们都知道蔬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但是除此之外,不同颜色的蔬菜还隐藏着什么健康密码呢?如果将蔬果在颜色上进行分类,可分为深色蔬果和浅色蔬果。这个很容易理解,颜色看起来很深的自然就是深色蔬果喽,在挑选蔬果的时候,一定要多选深色蔬果!相比于浅色蔬果,深色蔬果不仅在颜色上更鲜艳,营养上也更胜一筹。深色蔬果不仅含有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营养,还含有丰富的天然色素,比如 β-胡萝卜素、叶黄素和玉米黄素、番茄红素、花青素、叶绿素等。一般情况下,这些物质的含量越高蔬果的颜色就越深。不同颜色的蔬菜有哪些营养?绿色蔬菜:叶绿素、叶黄素代表果蔬:菠菜、青椒、西兰花、猕猴桃叶绿素具有抗过敏的功效,叶黄素是一种类胡萝卜素,能预防眼睛的黄斑变性症以及白内障的发生;叶黄素和玉米黄质(黄色玉米含量最高)是唯一存在于视网膜黄斑部位的类胡萝卜素,对于维持视网膜的健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红色蔬菜:番茄红素、辣椒红素代表果蔬:番茄、辣椒番茄红素和辣椒红素同属于类胡萝卜素,是天然的强抗氧化物质,能够消除人体内过剩的活性氧。经常食用红色蔬果,能帮助我们清除体内多余的自由基,也能帮助我们身体抗炎,增强机体氧化应激能力,提高免疫力;还能保护心血管健康,降低血清总胆和低密度脂蛋白胆,也就是俗称的“坏胆”。橙色蔬菜:β-胡萝卜素代表果蔬:胡萝卜、南瓜、黄椒根据身体的需求,β-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转变成维生素A。近几年,β-胡萝卜素具备的抗氧化功效也受到关注,除了预防癌症等慢性病之外,其抗过敏、降低胆,美白(防紫外线晒伤)的功能也得到确认。紫色蔬菜:花青素代表果蔬:紫

    标签:
    2023-12-07
  • 脆皮年轻人冬季保命攻略,"脆脆鲨"们请查收!

    既“清澈又愚蠢”后,“脆弱但难杀”成为当代年轻人新的身份标签。六七十岁的广场舞叔叔阿姨们脚步轻盈、舞姿曼妙、行动敏捷,相比之下,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却在被各种意想不到的事情“迫害”。“脆脆鲨”们前一秒还在换裤子,下一秒就因为闪到腰坐上了救护车;前一秒还以为是不小心磕到的淤青,医生一查发出了尖锐的爆鸣声,立刻下了病危通知书。八段锦、瑜伽、养生豆浆、泡脚……脆皮年轻人现在挂在嘴边的都是这个冬天如何养生续命。如今正值深冬,天寒地冻,年轻人要好好照顾自己,下面这份冬季保命攻略,"脆脆鲨"们请查收!脆皮年轻人冬季一定要做的事1、穿秋裤长度要盖住脚踝处的三阴交,这里受寒会使下半身寒气凝聚,身体很难暖起来,同理秋冬也不要露肚脐。2、不熬夜立冬以后,夜间温度低寒气重,应早睡晚起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遵循生物钟规律,最佳睡眠时间是晚上22点左右。3、吃早餐早餐不仅要吃,还要选温热的食物,不吃早餐,胃长期处于饥饿状态时,胃酸分泌过多,会持续损害胃粘膜。4、多吃肉日常可以多吃牛肉、虾、鱼肉等,这是仅次于动物血及肝脏的富含铁的食物,摄入充足的血红铁素会让人面色红润。5、泡脚坚持睡前泡脚,不仅可以放松身体,当身体热量增加后,体内血管也会扩张,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有助睡眠。6、适当运动年轻人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慢跑、瑜伽、太极等。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使身体感到温暖,同时还可以活络筋骨,增强身体素质,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冬天里的脆皮年轻人要保持身体的健康和活力,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穿得暖、饮食规律、适当运动、保持充足的睡眠、精神调养、注意室内温度和空气流通以及预防疾病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全面关注身体的各个方面,才能更

    标签:
    2023-12-05
  • 越舔越干、干燥起皮……冬季护唇攻略来了→

    进入冬季后,天气逐渐变冷,不少小伙伴的嘴唇干裂、起皮、甚至皲裂出血,说句话都疼得不行,影响美观不说,好好的享受顿美食可能都做不到!好好的嘴唇咋就起皮了呢?由于人体的唇部肌肤结构特殊,角质层比皮肤薄很多,而且没有毛囊、皮脂腺、汗腺等附属器官的保护,遇到干燥寒冷的环境,水份就很容易流失,加上一些不当生活习惯,秋冬嘴唇干裂就成了家常便饭。嘴唇干裂的原因相较于身体其他部位的皮肤,嘴唇皮肤和黏膜非常薄,脆弱的嘴唇皮肤,到了敏感的秋冬季,非常容易干裂起皮。1、天气干燥缺水冬季天气比较干燥,嘴唇自身的滋润功能会有所下降,加上干燥的环境会带走唇部的水分,其次低温、强紫外线等刺激,也会加重唇部失水,嘴唇就容易发干,开裂。2、刺激性饮食过多食用重口味、煎烤烹炸、辛辣刺激食物,嘴唇得不到应有的滋润,脾胃的积热也会影响嘴唇的皮肤,干裂爆皮是自然而然的事情。3、经常舔嘴唇很多人感到嘴唇干燥时总喜欢舔一舔,这非但不会缓解嘴唇的干燥感,反而会使干燥加重而出现唇部皲裂,甚至疼痛出血。4、唇部不卸妆平时化妆涂口红不卸妆,残留的色素会卡在嘴唇纹路里,如果卸不干净,长此以往不止是色素沉淀,也会让嘴唇变得容易过敏、增加干裂和炎症的发作可能性。5、唇部炎症严重的干裂起皮,可能是唇炎犯了,这其实是一种皮肤病,大多数治疗和控制不及时,会反复脱皮,反复干裂。秋冬护唇的正确方式做好3点,让嘴唇远离干燥加强保湿及时补充足量水分,保持体液水分的均衡,适当多喝温开水,对于人体机能的均衡有很大帮助,能有效防止嘴唇干裂,减少嘴唇干裂的发生。正确选择润唇产品,注意不宜频繁使用,一般建议1天使用3次左右即可。调理饮食日常可以多吃一些蛋类、干果、豆类以及新鲜

    标签:
    2023-11-28
  • 气温骤降,流感逐呈流行趋势!如何应对?

    最近天气变化大,气温更是断崖式下降。从14、5度直接降到只有零上2度。呼吸道疾病频发,眼下正处在季节变化流感高发时节,积极的防治很重要。流感的全称为流行性感冒,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急性呼吸道疾病,由流感病毒引起。流感病毒共分甲、乙、丙型三种,其中甲型流感病毒致病力最强,可引起大范围流行,而乙型流感病毒则往往引起小范围爆发,丙型流感病毒通常引起散发病例。我国北方流感的高发季节多为秋冬季节。流感和普通感冒的区别普通感冒一般起病较慢,发热通常为低热,咳嗽、鼻塞、流鼻涕等上呼吸道症状比较明显,而头痛、肌肉酸痛、疲乏等全身中毒症状较轻,且没有传染性或传染性很低;流感则通常起病急,体温常超过39℃,全身中毒症状较重,并且可传播给周围人群,甚至在短时期内形成流行。流感的传播途径流感的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通过手间接传播。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对同一型的流感免疫力可维持较久,对同一亚型的变种之间也有交叉免疫力,但维持的时间不长。由于流感病毒不断发生变异,故可引起反复感染发病。流感全年均可发病,以冬季最为多见。1.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病人自潜伏期末到发病后5日内均可有病毒从鼻涕、口涎、痰液等分泌物排出,传染期约1周,以病初2-3日传染性最强。2.潜伏期:1-3日,最短数小时,最长4日。3.传播途径:病毒随咳嗽、喷嚏、说话所致飞沫传播为主,通过病毒污染的茶具、食具、毛巾等间接传播也有可能。预防流感做好这些很重要一般建议孕妇、6个月到5岁儿童、60岁以上的老年人以及患有基础疾病的患者,需要进行流感疫苗的接种。接种疫苗后产生的保护性抗体一般可持续6-8个月,且保

    标签:
    2023-11-23
  • 边补边流失?这些“偷”钙的习惯要注意!

    对于补钙这件事情,真的太不陌生了。从小补到大,牛奶、骨头汤、钙片.....通通安排上。我们总说要让老人多补钙,然而补钙这件事并不是中老年人的“专属”。人到了 30 岁左右,人体钙值就达到顶峰了,之后钙的流失速度就会加快,所以补钙这件事年轻人也不容忽视。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2010~2012 年),有 96.6% 的人群钙摄入不足,平均摄入量为 364.3 毫克,低于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摄入量的一半。并且一些坏习惯,还会悄悄“偷走”你的钙。一、吃得咸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居民盐摄入量为每天5克,但我国居民的摄入量远超这个推荐值,而另一方面,人均每天400毫克的钙摄入量,却只有推荐值(800 毫克)的一半。我们人体内的钙是与钠相伴从尿中排出,吃盐多了,尿钠排出增多,同时尿钙排出量也增加,身体的钙也随之丢失。因此,在保证钠的摄入适当的情况下少吃盐等于多“补钙”,这话是有几分道理的。二、躲太阳长期不晒太阳会造成体内维生素D不足(单靠食物很难补充维生素D),影响钙吸收。人体主要通过晒太阳这种天然方式获取。晒太阳可以促进维生素 D 合成,而维生素 D 可以促进钙吸收。钙和维生素 D 是黄金搭档,缺谁都不行。三、不运动现在的人们,出门以车代步;工作时长时间坐在电脑前;到了休息日,只想赖在床上或窝在沙发里休息,很少出去运动。大量研究证明,骨骼的发育需要一定的力学强度支撑。运动能够刺激骨骼形成和代谢,还可以延缓骨质流失。不管是有氧运动还是抗阻运动,都对骨密度增加有着积极的作用。四、抽烟喝酒吸烟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之一,大量研究表明,吸烟能使骨峰值改变,骨密度降低;饮酒会引起肝功能损害,从而使维生素D代谢受到影响。五、咖啡不离手咖啡是大多数上班族的“续命”工具,不过咖啡中含有

    标签:
    2023-11-13
  • 正流行的素食你在吃吗?看看这些,避开素食误区……

    如今,随着人们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素食也成为流行的饮食方式。然而,“全素”就一定好吗?11月25日是国际素食日,让我们一起来探秘吃素那些事儿。 国际素食日(或国际素食节),是一个自1986年开始来源于印度的一个节日;原称“世界无肉日”。定于每年的11月25日,在这一天,世界各地都会倡导供应全素食食品,停止宰杀动物,所以也是一个很有爱的节日。素食的好处①有利于益寿延年②有利于保持健康体重③降低胆④预防癌症⑤减少寄生虫感染⑥减少肾脏负担⑦易于储藏,价格实惠⑧比肉食更环保,更健康食素常见误区误区一:油脂、糖、盐过量由于素食较为清淡,有些人会添加大量的油脂、糖、盐和其他调味品(调味品食品)来烹调。殊不知,这些做法会带来过多的能量(能量食品),精制糖和动物脂肪一样容易升高血脂,并诱发脂肪肝,而钠盐会升高血压(血压食品)。很多人还忽视了一个重要的事实:植物油和动物油含有同样多的能量,食用过多一样可引起肥胖。 误区二:蔬菜生吃才有健康价值一些素食者热衷于以凉拌或沙拉的形式生吃蔬菜,认为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营养价值。实际上,蔬菜中的很多营养成分需要添加油脂才能很好地吸收,如维生素(维生素食品)K、胡萝卜素、番茄红素都属于烹调后更易吸收的营养物质。 误区三:只认几种“减肥蔬菜”蔬菜不仅要为素食者供应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还要在铁(铁食品)、钙(钙食品)、叶酸(叶酸食品)、维生素B2等方面有所贡献。所以,应尽量选择绿叶蔬菜,如芥蓝、绿菜花、苋菜、菠菜、小油菜、茼蒿菜等。为了增加蛋白质(蛋白质食品)的供应,菇类蔬菜和鲜豆类蔬菜都是上佳选择,如各种蘑菇、毛豆、鲜豌豆等。如果只喜欢黄瓜、番茄、冬瓜、苦瓜等少数几种所谓的“减肥蔬菜”,就很难获得足够的营养物质。

    标签:
    2023-11-08
  • 多人中招的支原体肺炎到底是啥?怎么预防?

    最近一段时间,各大平台都被支原体肺炎刷屏了。除了孩子感染。不少成年人也开始“顶不住”了。秋冬季节,天气变化明显,昼夜温差加大。儿童、老人等抵抗力较弱的人群易发呼吸道感染疾病,支原体肺炎来势汹汹。什么是支原体肺炎肺炎支原体是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常见病原微生物。支原体肺炎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急性肺部感染性疾病,是引起秋冬季肺炎高发的主要病原体之一。人群对肺炎支原体普遍易感,但好发于5岁以上儿童和青少年,近几年有年龄下降趋势,3岁以下儿童感染增多。支原体肺炎可全年发生,每年8月到12月是高发期,一般在每年11月左右达到高峰。75%酒精和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均可以杀灭肺炎支原体。支原体肺炎传播途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是主要的传染源,潜伏期1~3周,潜伏期内至症状缓解数周均有传染性。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在咳嗽、打喷嚏、流鼻涕时的分泌物中均可携带病原体。支原体肺炎有什么症状通常在接触支原体肺炎病人1-3周后出现症状,以发热、咳嗽(尤其是夜间干咳)为早期主要临床表现,随着2-4天缓慢恶化,会出现反复发热,咳嗽加剧,出现白色或黄色浓痰,呼吸逐渐加快,病程一般在4周内,有反复性。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也可引起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还可引起肺外并发症,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肺炎支原体肺炎一般属于间质性肺炎,因此临床体征往往轻于影像学检查结果,而且临床症状消失后,肺部影像学检查还可能有炎症表现。由于肺炎支原体没有细胞壁,大家所熟悉的青霉素和头孢,这类抗生素都是以细胞壁作为靶点,因此对肺炎支原体完全无效。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如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目前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首选治疗药物。因此,市

    标签:
    2023-10-24
  • 晚餐要吃,但要健康的吃!

    如果你问一天当中哪餐最美味?那很多人的答案应该都是晚餐。还有什么比辛苦忙碌了一整天后的大鱼大肉更畅快呢?俗话说“早饭要吃好,中饭要吃饱,晚饭要吃少”,可是随着我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很多人的饮食习惯变成了:早饭偶尔吃,午饭凑合吃,晚饭大吃特吃。很多人都是这种生活方式,早餐、午餐随便吃点,晚上出去聚餐大吃大喝,想着犒劳下自己疲惫的身体。殊不知晚上吃得太好,可不是好事哦!毕竟人体许多的疾病是饮食不当引起的,尤其是晚饭,吃不对等于会引起诸多的疾病,给身体埋下无数“”……晚饭吃太多,小心疾病找上门经常晚饭吃得太撑太饱,容易诱发以下几种疾病:1、肥胖晚餐经常大吃特吃的人,容易发胖。据统计,90%的肥胖者缘于晚餐吃太好、吃太多,加之晚上活动量小,能量消耗低,多余的热量在胰岛素的作用下大量合成脂肪,日积月累,肥胖也就形成了。而肥胖是有致癌风险的,据国家癌症研究局研究证实,肥胖是结肠癌、乳腺癌、子宫内膜癌、肾癌、食管癌、胆囊癌、卵巢癌等众多癌症的致病因素之一。2、增加糖尿病风险如果晚餐长期吃得太好、太饱,会刺激胰岛分泌胰岛素,加重人体胰岛负担,进而诱发糖尿病的发生。3、诱发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晚餐吃得太多、太好,会使体内胆水平增高。人在睡觉的时候血流速度比较缓慢,过多的胆随血液运载到动脉壁后容易沉积、堆积起来,可能会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4、容易导致胰腺炎晚餐大鱼大肉,再喝点小酒助兴,很容易诱发急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的病死率高达近10%,而且几乎所有死亡病例均为首次发作。严重者甚至在睡眠中休克、猝死。5、导致失眠晚餐吃太多会迫使人体消化系统持续工作,使大脑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易造成失眠多梦,引发神经衰弱。6、肠胃疾

    标签:
    2023-10-17
  • 一到换季就感冒?别怕,咱提前预防!

    每逢换季时节,身体都很容易“闹情绪”,感冒也来得猝不及防!随着季节的交替,天气渐渐转凉。体质较弱的人群易在此时感冒,出现手脚冰凉、怕冷、咽喉干痛等症状。那么,为什么一到换季期就容易感冒呢?又要如何提前预防?今天,大家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学习吧!为什么换季期容易感冒呢?1、气温变化:天气转凉时,气温骤然下降,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易受感染。2、穿衣不当:很多人在初秋时期穿衣容易不够妥当,导致体内热量损失过多,降低了免疫力。3、秋季干燥:秋季空气干燥,人体表面的粘膜容易干燥龟裂,使得病毒更容易侵入体内。4、季节变化:身体随着季节的变化而适应新的环境,这种适应期可能会导致身体抵抗力变弱,从而易受感染。5、疲劳:长期熬夜和过度疲劳也会降低人体免疫力,增加感染风险。6、饮食不当:饮食缺乏营养或摄入过多的寒凉食物,都会使身体免疫力下降,从而增加感染风险。感冒虽然是小病,但也会给日常生活带来不便,预防胜于治疗。快来看看小言为大家准备的预防攻略吧!攻略一:多喝热水换季时,需要多摄取水分,让身体有足够的水分,可以促进身体排毒,并且可以预防感冒。如果感觉鼻子难受,喉咙痒痒的,就要注意了,多喝温开水,促进体液循环,有效排出毒素,也有润喉化痰的效果。攻略二:适量增减衣物由于秋季早晚温差比较大,应该及时的增加衣服,人体在短时间还没有适应,容易出现病毒性感冒,会出现头晕、流鼻涕、喉咙痛、发烧等症状,特别是家里有老人和小孩,病毒容易在家庭成员之间迅速传播,所以一定要注意避免交叉感染。攻略三:提高免疫力要规律地生活,保证充足的睡眠,均衡饮食,适当锻炼身体,避免精神压力过大,不然就容易患上感冒哦。攻略四:少聚集,戴好口罩秋季是感冒

    标签:
    2023-10-11
  • 二甲双胍早上吃和晚上吃效果竟不同!最佳服药时间是......

    众所周知,二甲双胍是一款经典的降糖老药,首次合成至今已百年有余,且已经在全球积累了长达60多年的临床应用经验[1]。尽管其历史悠久,但科学家们却从未停止过对二甲双胍的研究探索,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不仅挖掘出了二甲双胍众多的额外获益,对于广大“吃胍群众”所关心的问题:“二甲双胍在一天中什么时间服用效果更好?”,最近也有了新发现。最新研究提示:这个时间点服用二甲双胍疗效可能更好近日,一项发表于国际杂志Diabetologia的研究“Significant impact of time-of-day variation on metformin pharmacokinetics(服药时间对二甲双胍药代动力学的影响)”对二甲双胍在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是否受用药时间影响及其存在显著差异的潜在机制进行了详细探索。研究人员采用了5项大型临床研究数据集,将二甲双胍(500~2000 mg)以速释和缓释制剂的形式给药,其中,研究Ⅰ和Ⅱ治疗方案为1000 mg,每日2次;研究Ⅲ治疗方案为850 mg,每日3次。研究流程与主要结果概览通过分析二甲双胍在早晨和晚上的给药前水平,以及给药后,人体血液里二甲双胍的峰值水平,研究人员发现:当1日2次给药时(间隔12小时),与晚上7点相比,早晨7点使用二甲双胍的平均血药水平比晚上高42%,平均血药峰值高16%[2],也就是说,早上吃药,对患者的疗效可能更好。当1日3次给药时,夜间的血药峰值则会更高,并预计在 23:30 给药后,夜间给药后的二甲双胍水平会更高[2],由此提示,夜间给药,可能会更好地增加次日二甲双胍的血药浓度,更好地帮助控制空腹血糖。此项研究表明,身体对于二甲双胍的利用可能存在明显的“昼夜偏好”,这对于临床医生合理应用二甲双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也对患者临床治疗有一定的实用指导意义。随着科学家们对二甲双胍相关基础和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内研究者们也紧

    标签:
    2023-09-15
  • 都说秋天要注意防秋燥,什么是秋燥?要怎么缓解?

    秋季是一个灾难的季节,降温了,十一长肉节又来了,要保暖又不想长胖。还要应对各种皮肤病、过敏源、传染疾病,还要预防“燥病”。口干舌燥、咳嗽、皮肤干裂等症状,这便是“秋燥”。秋燥是因为秋季气候干燥,导致人体体液的蒸发增加,从而使得人体内部湿液不足,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秋燥的原因秋季气温逐渐转凉,湿度下降,风力变大,阳光照射时间减少,这些因素使得空气中的湿度减少,而且人们开启供暖设备,加重了室内空气的干燥程度。此外,秋季也是干燥的季节,很多植物的水分都被蒸发,导致空气湿度进一步降低。如何缓解秋燥一、多喝水。由于秋季湿度较低,我们容易忽视水分的摄入。人体需要2升左右的水才能保持正常的新陈代谢。因此,我们应该每天喝足够的水,尽量避免饮食中过多的刺激性饮料和含量高的饮料,这些饮料可能会加重体内的水分流失。二、适当调节室内湿度在家里,可以使用加湿器增加室内的湿度。如果没有加湿器,可以使用浸湿的毛巾或者花瓶盛水的方法增加空气中的湿度。此外,保持室内的通风良好也非常重要,可以定期开窗通风,让新鲜空气进入屋内,同时排除过多的湿气。三、注意合理饮食秋季养生饮食应以保持消化道的湿润为主,多吃些润肺生津的食物。例如,银耳、莲子、百合等具有滋润作用的食物可以帮助防治秋燥。此外,多吃些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柑橘类、苹果等,维生素C有助于改善肌肤干燥和增强免疫力。四、保护皮肤秋季皮肤容易出现干燥、瘙痒等问题,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保护皮肤。可以使用润肤霜、保湿乳等润肤产品来滋润皮肤。此外,洗澡时尽量避免使用过热的水,以免冲洗后皮肤过于干燥。五、合理锻炼适度的锻炼可以改善血液循环,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但是,在秋

    标签:
    2023-08-30
  • 养肺是立秋之后的养生重点,为何秋季养肺如此重要?

    立秋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气,也是秋季的开始。立秋之后,天气逐渐转凉,气温变化明显,人体的新陈代谢也会有所变化。此时养肺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秋季是肺经的旺季,养肺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提高身体的抵抗力,预防一些常见的秋季疾病,如感冒、咳嗽等。为什么秋季养肺如此重要按中医的理论,肺主气,喜干燥,而秋季正是干燥的季节,所以肺在秋季的功能相对于其他季节更加旺盛。肺主呼吸,调节水液代谢,为人体提供气血,所以在秋季养肺,可以增加肺部的功能,以保持人体的健康。秋季养肺的方法有哪些呢1. 合理饮食饮食中要注意多吃一些滋润的食物,如梨、百合、蜂蜜等,可以润肺止咳,增加肺部的湿润度。此外,还要适量摄入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蔬菜,可以增强肺部免疫力,预防感冒等疾病的发生。2. 增加户外活动秋季的气候宜人,空气清新,适宜进行户外锻炼。适量的运动可以增加呼吸量,促进肺部气血的流通,提高肺活量,增强肺的功能。可选择散步、慢跑等运动方式,每天坚持30分钟以上,有助于呼吸系统的健康。3. 常开窗通风秋季气候干燥,人们往往封闭环境,空气质量较差。因此,应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室内的空气清新,可以预防细菌病毒的感染,降低呼吸道疾病的发生。4. 合理穿衣秋季温差较大,早晚较凉,中午较暖,这就要求人们要合理选择衣物。早晚温差大,容易感冒,所以要注意增加穿衣的层次感,穿一件轻薄的外套,以便根据气温的变化增减衣物,保持体温的稳定。5. 注意保护喉咙秋季是咳嗽的高发季节,所以注意保护喉咙十分重要。多喝温水,避免食用过多辛辣、刺激性食物,减少对喉咙的刺激。另外,还可以进行喉咙的锻炼,如唱歌、吹气球等,有助于增强喉咙

    标签:
    2023-08-21
  • 开学在即,这些事你准备好了么?

    如今已是八月下旬,明智的家长会和孩子一起为新学期做准备,七月,孩子们稍微放飞一下自我,而今,家长需要慢慢引导孩子,把散漫的态度调整过来,这样到了九月,孩子就能快速适应上学节奏,顺利渡过“开学焦虑”期。1、 整理心情,调整作息相对平时而言,暑假的放松和自由让不少孩子习惯了熬夜,而即将开始的新学期,需要孩子在身心上重新做好适应有规律的学习生活的准备。引导孩子先整理好自己的心情,调整好作息时间,在开学前几天,延长睡眠时间,保证足够的睡眠,逐渐恢复正常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让自己有充沛的精力去迎接新学期的到来。2、 提前准备好学习用品对孩子来说,新学期的开始就意味着需要新的学习用品。如果确实有需要,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列出需要购买的文具清单,包括铅笔、橡皮擦、尺子、书包等。在购买文具时,我们还要注意选择质量好、环保的产品。如果把准备学习用品的过程变成一种仪式感,相信能给孩子带来更为深刻的印象,让他们对新学期的到来产生憧憬。3、检查暑假作业,温故知新老师布置暑假作业是为了巩固和复习上学期所学的知识。在开学前,我们要督促孩子认真检查暑假作业有无全部完成,并回顾已经学过的知识点,温故而知新,以提前适应新学期的学习内容,为开学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检查中如果发现暑假作业有缺漏的地方,就要督促孩子及时补上。4、制定学习计划,规划新学期目标新学期、新气象。家长和孩子一起可以展望下未来,提前做做规划和打算,例如下学期要提高哪几门功课的成绩,在学校超越的目标是什么,新学期是不是要学一门新特长等等。制定学习计划、树立目标可以帮助孩子明确方向,消除盲目感,也能帮助孩子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5、在饮食方面稍有变化,以增

    标签:
    2023-08-15
  • 立秋后还要热多久?

    虽然8月8日已经立过秋了,但高温天气并没有退去。这种情况下,不少人会有疑问,都立秋了,咋还这么热?还会热多久?民间把立秋分为“早立秋”和“晚立秋”又是什么意思?立秋了,为什么还热立秋并不代表酷热就此结束,看看这天气,依旧热的随心所欲!立秋这天往往处于中伏,还处在暑热最严重的时段。立秋后,暑气一时难消,秋后还有“秋老虎”的余威。一般需要到处暑才出暑,而真正有凉意一般要到白露节气之后。所以酷热与凉爽的分水岭并不是在立秋。秋老虎是什么如同“秋波”不是秋天的菠菜一样“秋老虎”也不是秋天的老虎,目前“秋老虎”没有气象意义上的国家标准。它是我国民间对立秋后,重新出现短期炎热天气的俗称。一般多发生在8、9月之交,“秋老虎”主要是在进入立秋节气后,我国南方在高压控制的情况下发生的一种天气现象。发生在立秋之后,出现在局部并持续日数约一周左右,炎热程度略逊于盛夏时节。南方总体上强于北方,这就是“秋老虎”的主要特征。如何区分“早立秋”和“晚立秋”?按照民间的说法,主要有2种办法,一种是按照立秋当天的阴历时间,一种是按照立秋的具体时间。其一,立秋当天的阴历时间立秋当天的阳历是固定的,在每年的8月7日或者8月8日,但是,阴历是不固定的。有些年份在阴历六月份,有些年份在阴历七月份。人们常把六月份立秋的年份称为“早立秋”,把七月份立秋的年份称为“晚立秋”。今年(2023年)立秋时间是阳历的8月8日,当天对应阴历时间为六月二十二日,因此,单从这种说法来说,今年立秋属于“早立秋”。其二,立秋当天的具体时间每年进入立秋时,都有一个具体的时间点,当太阳到达黄经135°的那一刻起,就是立秋了。而这个具体的时间点也不是固定的,每年都有差别。有些年份在凌

    标签:
    2023-08-03
  • 【立秋】伏天未尽秋气至,养生需注意哪些?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三个节气。此时虽已入秋,但初秋的天气并不冷,反而还会因为短暂的回温而变得格外炎热,这种现象被古人称为“秋老虎”。因此,从古到今,人们在立秋前后,都会通过“立秋水”“咬秋瓜”和“贴秋膘”等习俗来清热消暑、庆祝秋天的到来。初秋养生四原则别晚睡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立秋的气候是由热转凉的交接节气,也是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此时养生,应以养收为原则。与夏季“夜卧早起”不同,立秋过后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可顺应阳气进行收敛,早起则使肺气得以舒展,一敛一舒更有利于人体平衡。不忙贴膘立秋虽占了一个“秋”字,但天气并未完全转凉,高温缠绵,人也极易倦怠、乏力、纳呆,此时并非贴秋膘的好时机。因为,太多的高蛋白食物并不容易消化,反增脾胃负担。别受凉立秋时节,人体阳气仍处于顶峰状态,血管处于扩张状态,腠理开泄,一旦着凉,寒邪便容易趁机入侵。而立秋之后,温差大,中午热,早晚凉。加之季节变换人体免疫和抗病能力下降,稍一着凉,就容易患感冒。因此,要根据气候变化,适当增减衣服,以免身体受凉,伤风感冒。要除湿立秋后天气仍热,雨水多发,人体也仍然会受到湿气困扰。此时如果不注意祛除夏天残留之湿,致使脾伤于湿,人就可能出现饮食不化、恶心呕吐、腹痛便溏、体弱倦怠等一系列消化系统症状,甚至可能为咳喘病症种下病根。因此,立秋后贪凉须有节制,切忌猛吹空调、过吃冷饮。同时要谨防“秋瓜坏肚”,尽量少食瓜类蔬果,以避免胃肠道疾病。立秋养两脏养肺中医认为,肺与秋季相应,立秋之后,天气就变得干燥,而天气干燥容易伤肺,肺气虚则身体抵抗力下降,容易生病。一般来说,秋季养肺,可多食莲藕、百合、杏

    标签:
    2023-07-27
  • 吃药出现不良反应怎么办?反应较轻可坚持服用?

    任何药物都有两重性,既可“治病”又可“致病”,“治病”是指药物的疗效,而“致病”则是指药物不良反应。药物不良反应,是指正常剂量的药物在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时出现的有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也就是说,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有药物的副作用、药物过敏、毒性反应、后遗效应等,不良反应严重时可能致癌、致畸、致突变等。如果发生不良反应,该怎么做呢?①副作用:有些药物的副作用可以预知,但难以避免。比如用于治疗胃肠道痉挛的药物阿托品,常有口干、便秘等副作用。对于这类副作用的处理方法是:若不良反应较轻,并且连续服用后减轻或消失,那么这类药物可以坚持服用,不必惊慌,可继续服用至疗程结束;当出现反应强烈的不良反应时,应当立刻停药,马上去医院就诊。②药物过敏:是指服用药物后发生的不正常的免疫反应。这类不良反应的主要表现为皮疹、哮喘、过敏性休克等。发生这类不良反应时,要注意马上停药,并立刻去医院诊治,不要自行处理,以免耽误治疗。③毒性反应:是指药物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时机体发生的危害性反应,如有些药物会出现心脏毒性、耳毒性等。此外,有些药物具有致畸胎、致癌、致突变等特殊形式的药物毒性。对于这类不良反应,要注意服用前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严格遵医嘱或按量服药,一旦发生毒性反应要立刻就医。④后遗效应:是指停止服用药物后残存的药理效应。这类后遗效应可能非常短暂,比如服用巴比妥类后第2天早晨还会出现嗜睡乏力等现象,也可能比较持久,比如链霉素停药后造成的神经性耳聋便是永久性的后遗效应。对于这类不良反应,要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严格遵医嘱,严格按剂量服用。如何避免药

    标签:
    2023-07-25
  • 夏天空调怎么开?

    每年一到了这时候,酷暑难耐。晚上在空调房一觉睡到天亮是最快乐的事。但如果温度设置不对,低了半夜起来找厚被子盖,高了又被热醒!总之是各种睡不好,还会感到疲惫,四肢无力、头疼等等,甚至还有被吹生病的风险。而且,空调作为费电大户。晚上开一夜,总归是有点心疼。空调开多少度合适夏天开空调时,室内外温差不宜大于7℃。如果温差过大,进出门时经受气温骤变,容易感冒。另外,日间开空调温度最低不宜低于22℃,夜间空调不宜低于24℃。根据往常的说法,空调在白天最适宜的温度,应该是26℃。如果长期在低于20℃以下的室内工作和生活,很容易引发多种不适症,比如四肢乏力、发冷、头痛、咽喉痛、腹痛、腰酸、四肢神经痛等。夜晚睡眠温度多少度适合人在清醒时,23℃是相对舒服的温度,但睡眠时则会感觉到冷;26℃ 在清醒时被认为有点热,但在睡眠时则会感觉到冷;而30℃无论是清醒还是睡眠的时候都会感觉过热,所以, 26℃一28℃ 是比较适合睡眠的温度。而且,人体在夜晚的温度是会不断变化的,越到后半夜体温越低,所以,在你睡前设定的舒适空调温度,可能在凌晨就会觉得很冷。因此,巧用空调的睡眠模式,会让你的睡眠更加舒适。身体弱,早晚别开空调有关节炎、风湿病的老人,发育不完全的小孩以及孕妇等身体免疫功能较差的人,最好少用空调。尤其每天清晨和黄昏室外气温较低时,应多到户外做些运动,呼吸新鲜空气,增强身体的适应能力。对于很多家长顾虑是否该给孩子使用空调的问题,专家表示,孩子房间可以开空调,但温度要保持在26℃左右。小言提醒大家,一定不要对着头部猛吹空调,出汗、醉酒、洗头后也不宜立即吹空调。如何避免空调病1、不要让通风口的冷风直接吹在身上,尤其是大汗淋漓时最好不要直接吹冷风

    标签:
    2023-07-19
  • 首页
  • 上一页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下一页
  • 尾页
推荐文章
栏目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