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聋人日】了解耳聋,保护听力,爱护耳朵!
2023年9月24日是第66个国际聋人日。1957年,世界聋人联合会根据欧洲各国聋人组织的倡议,决定每年九月份的第四个周日为国际聋人日,1958年9月28日为第一个国际聋人日。我国是世界上听力残疾人数最多的国家,约有2780万人,占全国残疾人数的30%以上。居各类残疾之首.让我们一起了解耳聋相关知识,从而更科学地预防耳聋。什么是耳聋(听力损失)?临床上将各种听力下降统称为听力损失。当听觉系统中传音、感音部分及听觉传导通路中的听神经和各级中枢发生病变,会引起听功能障碍,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程度较轻的听力损失也称重听,显著影响正常言语交流的听力损失称为耳聋。造成听力残疾的原因造成听力残疾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1、先天性耳聋。我国每年出生的先天性耳聋患儿仅次于先天性心脏病,排在第二位;2、成年人过度疲劳、高度紧张、耳朵血管收缩导致缺血缺氧、长期遭受噪声影响、耳朵意外受伤等都可能导致耳聋的发生;3、老年性听力损失是因年龄老化而出现的听力损失,取决于与衰老有关的各种影响因素;4、耳毒物的使用也会对听力造成影响。如何保护好你的耳朵不要太过频繁地掏耳朵外耳道中适当的耳屎不仅不会影响我们的听觉,反而可以在耳朵中竖起一道保护的屏障。耳屎呈弱酸性,可以抑制细菌,并且可以阻止外界的飞虫或灰尘颗粒,保护脆弱的耳道和深处的鼓膜。远离噪音环境避免长时间接触噪音,否则会导致内耳的微细血管处于痉挛状态,使内耳供血减少,导致听力下降。 当人在每周超过四十小时及处于八十五至九十分贝的环境下而又没有作保护措施;或暴露于突然爆发极大的响声,都会毁坏耳蜗的精密细胞,造成声震损伤,我们可掩耳或戴上特制的耳朵保护器。科学饮食,增强体质平时应注意饮食清淡,减少辛辣、油腻食